腫瘤專家突然被查出胰腺癌晚期,從確診到死亡,僅15個月!

2020-12-16 騰訊網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的副院長王磊,是結直腸癌方面的專家。2017年下半年的時候,他時常感到腰痛和乏力,感冒發燒也是長時間的不會好轉。但由於工作忙碌,王磊醫生沒有花太多心思在自己身上,任由這些症狀持續了半年多的時間。

一直到2018年的三月中旬,王磊在員工體檢中發現自己腫瘤標誌物CEA異常升高,進一步做全身檢查後,他被診斷為胰腺癌晚期,並且癌細胞已經擴散到了肝臟。

時值49歲,臨床、科研、醫院管理正做得風生水起,放射性腸炎的創新成果正奮力推進,然而老天卻在這緊要關頭給王磊設置了一道「命運關卡」,跨過去,便皆大歡喜;跨不過去,生命或許從此黯淡。

面對此情形,王磊醫生說:「我或許無法延長生命的長度,但是我可以主宰生命的厚度。」

他在積極接受手術、放化療等治療的同時,依然活躍在診室、科研會議室,甚至將局部晚期直腸癌新輔助治療對照研究的中國口頭報告帶向了國際

身兼醫生或患者雙重身份,王磊知道自己時日已不多,於是一直在給生命提速,希望能夠轟轟烈烈地燃燒,讓每一天都過得有意義。

然而,晚期胰腺癌目前在國際上並沒有標準的治療方案。在與病魔抗爭的一年多時間裡,王磊嘗試了手術、放化療、靶向治療、生物免疫治療、中醫藥療法等各類治療方法。他希望通過積極的治療,能夠延緩腫瘤侵蝕的時間,爭取生命,同時也能夠為其他胰腺癌患者的治療積累經驗。

2019年6月23日,與胰腺癌抗爭了15個月後,王磊醫生,不幸逝世,享年50歲。

胰腺癌被稱為「癌症之王」

積極抗爭了15個月,王磊教授還是被奪去了生命,胰腺癌為何如此兇猛?

·發病位置隱蔽

胰腺癌屬於消化系統的惡性腫瘤,而胰腺位置深埋在人體腹部的最深處,體積很小,相對於其他臟器,觸摸不到,因此很難產生相對直觀的感受。一旦發生病變,癌細胞可能已經侵蝕到了其他臟器,某些病狀在出現的時候,會讓人以為是其他方面的疾病。

·發病症狀易混淆

胰腺癌早期可能會導致腹部疼痛和悶脹,但這種感覺非常容易跟胃疼混淆。胰腺的出口連接著膽道,當胰腺發生癌變的時候,膽道或者胰腺管道都會出現病變甚至堵塞,由於膽汁排洩不暢,患者就會出現腹部的不舒服。

尤其在飯後,由於膽汁需要排出,但又刺激到了病變部位,所以患者的疼痛和不適感會加劇。

如果膽汁的正常分泌受到了破壞,進而導致消化不良,患者本人可能會出現體重下降或消瘦的症狀。而這些症狀,會被認為是胃部疾病導致的消化不良引發的,從而可能會進一步延誤病情。

胰腺癌在進一步病變的時候,會侵蝕到腹腔內的神經系統,由於胰腺位於腹部最裡層,當神經系統被侵蝕到疼痛的時候,患者本人會感到後腰在疼,而這種疼痛就容易跟頸椎病以及腰肌勞損等病症混淆。

除此之外,60%的胰腺癌患者有黃疸症狀。這種情況下,多數人會認為是肝臟出了問題。然而很可能是胰腺的癌變導致膽道出現梗阻或者病變,膽紅素的代謝也因此受到了嚴重影響。

·發展速度快

正因為上述疾病症狀非常容易跟其他疾病混淆,因此胰腺癌在早期往往很難被發現。通常發現是胰腺癌的時候,癌細胞早已出現了轉移。這種情況下,癌症已經發展迅猛,治療的難度也相應增加。

一系列的因素造成了胰腺癌的難診難治。根據全國癌症登記中心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胰腺癌的發病數和死亡人數分別是9.5萬和8.5萬人,分別位居惡性腫瘤第十位,死亡率位居第六位。看上去發病人數並不高,但是,胰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幾乎呈現1:1的概率,得了胰腺癌,死亡似乎近在咫尺。

數據顯示,胰腺癌五年生存率不足9%。但如果能夠早期發現的話,胰腺癌的生存率將能上升到50%。

哪些人容易被胰腺癌「盯上」?

根據解放軍總醫院肝膽外二科主任劉榮醫生的介紹,40歲以上的群體,罹患胰腺癌的風險將會直線上升。

其次,長期的抽菸酗酒,也會導致胰腺管道上皮的癌變。尤其是吸菸,是目前公認的唯一胰腺癌發病的高危因素。數據顯示,25%的胰腺癌患者都有長期的吸菸史,其中的患病因素與吸菸脫不了關係。

除此之外,在吃的問題上,過多的攝入甜食、高脂肪和高動物蛋白的食物,都會增加胰腺癌的發病風險。

再者,有10年以上2型糖尿病的患者,或老年患者初發糖尿病,但無糖尿病家族史、無肥胖,卻很快產生胰島素抵抗的人群也比健康人群更容易患胰腺癌。

而本身有慢性胰腺炎反覆的患者,病變部位也存在癌變風險。最後就是遺傳因素。有家族史比無家族史的發病率高出3到13倍。

高危人群及有疑似症狀人群該如何檢查?

那麼,高危人群以及出現了某些疑似症狀的人,該如何進行胰腺癌的篩查呢?

小艾建議大家可以做一個腹部增強CT,全面的檢查胰腺,它能夠幫助發現胰腺腫瘤大小、部位、內部結構、形態以及腫瘤周圍的結構關係。除此之外,超聲內鏡檢查、磁共振胰膽管成像、腫瘤標誌物檢測等手段,也能夠有效發現胰腺部位是否存在病變。

胰腺癌晚期也不能放棄希望

胰腺癌患者在進入晚期後,往往伴隨著癌細胞的擴散,這種情況下腫瘤不再局限於原始的病灶處,患者身體表現出來的症狀也是多種多樣的。不過,所有患者最大的相同點就是疼痛。

因此晚期胰腺癌患者,治療的原則是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這種情況下就得採取姑息治療措施了。比如緩解患者的疼痛感。由於癌痛是分等級的,等級越高,患者疼痛的程度也就越厲害。晚期的胰腺癌患者疼痛的等級都不會低。

這種情況下,要根據醫生建議,定時定量的服用緩解癌痛的藥物,比如鹽酸羥考酮控釋片、芬太尼貼劑等等,都能有效緩解病人的疼痛感,從而提高患者在為時不多的生存期內的生存質量。

長遠來看,抵禦胰腺癌的最好方式是預防。避免抽菸酗酒,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同時在40歲以後,無論是高危群體還是其他人,都應該定期對身體進行體檢。這一系列的步驟,對於預防胰腺癌都非常有效。

參考資料:

[1]《了解「胰腺癌」,掌握「胰腺生機」》.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2020-6-9.

[2]《癌症中的「超級殺手」——胰腺癌》.北京協和醫院.2010-7-3.

[3]《胃痛、腰肌勞損、糖尿病……或是胰腺癌在搗鬼》.健康時報網.2018-7-16.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胰腺癌:從確診到死亡不足5個月?這些症狀,都是它的敲門聲
    但在今年3月份被確診為胰腺癌晚期,今年8月份,小李的父親去世了。從確診到死亡,前後只有5個月的時間。 小李說自己爸爸確診前,就說過自己肚子疼,去醫院做了幾項常規檢查也沒查出什麼毛病,後來,肚子越來越痛,家人就帶他去了省級醫院深度檢查,醫生出診為胰腺癌,後經多位醫生複查,確診為胰腺癌晚期。
  • 七旬老伯渾身無力一個月,竟查出胰腺癌!
    杭州75歲的齊老伯(化名)前段時間就因為乏力,前往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全科醫學科乏力門診就診,卻不想被確診為胰腺癌,令人唏噓。連續一個月沒力氣,體重銳減20斤齊老伯平時雖然小毛病不少,但總歸還算是身體健康,疫情期間,是他近年來感覺身體「最糟糕」的一段時間。
  • 女子年年體檢正常,卻突然確診癌症晚期,體檢還有必要做嗎?
    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現在很多人每年都會定期體檢以求安心,但是近年來,卻出現一種「年年體檢都正常,結果突然查出癌症晚期」的現象, 而且不在少數。 近日,來自湖北武昌的吳女士就遭遇了這樣的情況。吳女士年年體檢都「正常」,直到一個月前,她因持續便血到附近的腫瘤醫院就診。
  • 恩澤醫療中心(集團)邀請國內外專家研討:第一時間「揪出」胰腺癌
    關於胰腺癌,除了賈伯斯,你還了解多少?5月25日,台州恩澤醫療中心(集團)舉辦「中國台州國際肝膽胰高峰論壇」,帶來更多關於胰腺癌發現和治療的最新信息。胰腺癌是一種惡性程度很高、診斷和治療都比較困難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其發病率和死亡率近年來明顯上升。
  • 從腹痛到癌症僅3個月!專家:身上出現這些信號,多半是癌症前兆
    忽視腹痛,3個月後查出癌症晚期57歲的張女士,前幾年剛退休,本想好好放鬆一下,到處旅旅遊,享受一下天倫之樂。可突然一個「晴天霹靂」,把張女士擊垮了:她檢查出患了卵巢癌,而且已經到了中晚期!3個月前,張女士開始感覺有點腹痛,她以為是吃壞了肚子,於是就從藥店買了點消炎藥服用。服藥後,她感覺疼痛有所緩解,也就沒太當回事,就和朋友一起去旅遊了。之後,張女士每次感覺腹痛,都會自行在藥店買藥吃來緩解,直到上個月中旬,她的腹痛越來越嚴重,且總有排便的感覺,這才在家人的陪伴下到醫院就診。
  • 胰腺癌新藥!阿斯利康PARP抑制劑Lynparza(利普卓)在日本獲孤兒藥...
    胰腺癌是最常見癌症類型中生存率最低的一種,也是幾乎所有國家5年生存率低於10%的唯一一種主要癌症類型。來自III期POLO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安慰劑相比,Lynparza使gBRCAm轉移性胰腺癌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延長了近一倍(中位PFS:7.4個月 vs 3.8個月)、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顯著降低了47%。
  • 腫瘤醫生警告:這3種癌症一發現就是晚期,及早篩查是關鍵!
    1、胰腺癌 胰腺癌又被稱為癌性死亡,一旦確診往往僅有幾個月的生存期。胰腺處於左上腹的最深處,跟肝膽和腸胃緊密相連,胰腺後方分布著複雜的神經組織和血管。由於胰腺位置隱蔽,所以胰腺發生癌變後不易察覺又易誤診,一般確診時已經達到晚期。
  • 胰腺癌重磅消息!阿斯利康/默沙東Lynparza(利普卓)獲歐盟批准:一線...
    該試驗表明,與安慰劑相比,Lynparza作為一線維持治療藥物,將gBRCAm轉移性胰腺癌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提高近一倍(中位PFS:7.4個月 vs 3.8個月)、將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顯著降低了47%。該試驗中,Lynparza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與之前的試驗一致。
  • 男子查出晚期癌,選擇自殺:對病人而言,死亡是一種解脫
    原來,老王2年前被查出了肝癌晚期。一聽說治療癌症要花很多錢,本來就家境困難的老王,在確診的那一刻就決定放棄治療了。後來,老王就一直在家治療,偶爾去村裡的老中醫那裡開一些中藥來吃,但是沒什麼效果。 隨著癌症的進展,老王的病情越來越嚴重,最後連路也走不了了,整個人骨瘦如柴,已經沒有了人形。
  • 全國胰腺癌專家排名,怎麼樣
    全國胰腺癌專家排名,怎麼樣 時間:2020-12-17 16:49 廣州復大腫瘤醫院 胰腺癌是一種嚴重威脅人們健康的惡性腫瘤。儘管發病率不是很高,但是惡性程度還是特別嚴重的。那麼全國胰腺癌專家排名怎麼樣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胰腺癌發現就是晚期?大多是身體亮起的「紅燈」,未被留意到
    胰腺癌的五年生存率非常低,發部分的胰腺癌患者在患病之後半年死亡,也是惡性腫瘤中,治癒性最差的,不愧是「癌中之王」。胰腺癌發現就是晚期?大對數身體亮起「紅燈」,未留意到。胰腺癌發生之後,腫瘤生長壓制到患者的膽囊管,導致患者的膽紅素水平升高,才會使人出現黃疸的現象。所以當自己的身體出現這樣的不明症狀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了,及時檢查,避免是胰腺疾病發生導致的不良症狀。
  • 剛雄起就遭創——吉利德腫瘤學受創,單抗simtuzumab胰腺癌II期失敗
    今年7月,吉利德提交首份答卷,首個腫瘤學藥物Zydelig獲FDA批准,該藥在2017年的銷售額有望突破15億美元,當之無愧的成為其腫瘤學管線的一枚重磅明星藥物。然而,吉利德寄予厚望的單抗藥simtuzumab近日在胰腺癌II期研究中失敗,對其剛組建的腫瘤學部門而言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 「癌王」胰腺癌,早期沒有徵兆?身體反覆釋放信號,別輕易忽視
    出現如此現象,就更加讓人恐慌,關鍵是有些癌症,早期根本難以察覺,隨著病情發展,癌症就會發展到晚期。在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被稱為「癌王」的胰腺癌,很多胰腺癌患者,都說胰腺癌早期什麼徵兆都沒有,直到晚期才會被查出。難道胰腺癌早期真的沒有症狀?並不是,而是早期信號沒有被當回事。
  • 渾身沒力氣,竟查出胰腺癌!沒力氣是種病?這個門診專看沒力氣
    杭州75歲的齊老伯(化名)前段時間就因為乏力,前往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全科醫學科乏力門診就診,卻不想被確診為胰腺癌,令人唏噓。 1 綜合老伯各項症狀,醫生同時開了血糖和腫瘤標誌物等檢查項目。結果顯示,齊老伯的血糖已經高達23.4mmol/L,腫瘤標誌物中的癌胚抗原、糖抗原125等都高於正常值,更可怕的是,提示胰腺癌可能性的糖抗原199超過12000U/mL,而正常值的上限僅為37U/mL。
  • 這個病查出時多半是晚期,女性突然消瘦要警惕
    突然出現不明原因的消瘦、腹脹、胃部不適、消化不暢,可要當心了。對於女性來說,有可能是威脅婦科健康的「隱匿」殺手——卵巢癌。近日啟動的由北京愛譜癌症患者關愛基金會主辦的「甄·愛計劃」中,權威專家就這個發病率居高不下,死亡率居婦科惡性腫瘤之首的疾病向公眾進行了詳細解讀。
  • 腫瘤標誌物升高未必就是癌!10種常見腫瘤標誌物,幫你一一分析
    醫生解釋說,癌胚抗原屬於腫瘤標誌物類的檢查項目,呈陽性不代表一定患癌,建議小青做其他相關影像學檢查後再看結果。 小青很疑惑:腫瘤標誌物是什麼?難道沒腫瘤也會查出陽性嗎?
  • 腫瘤專家患癌去世前反思:如果我慢一點,或許就不是今天的結局…
    ① 如果我慢一點,或許就不是今天的結局我國結直腸癌、放射性腸炎治療領域頗負盛名的腫瘤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副院長王磊教授,在與胰腺癌抗爭一年多後,2019年6月23日病世,年僅50歲。得病後王磊醫生曾對妻子說:「這20多年裡,在我加速跑的時候,你如果能拖拖我的後腿該多好。
  • 體檢「正常」,一個月後竟查出肝癌晚期!瑞慈體檢到底準不準?
    最近,市民沈女士一家很糟心她的丈夫範先生最近被查出了肝癌晚期而就在一個月前的體檢中卻沒有發現問題◆ 一個月前但我肯定還是想要個說法,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沒有發現腫瘤,畢竟還有很多人每年進行體檢。為了解事情原委昨天記者致電瑞慈體檢蘇州園區機構一名邵姓客服人員接聽電話她表示在範先生體檢報告生成三四天以後,他們查出其血液裡腫瘤指標甲胎蛋白升高,就已經通過電話及時告知範先生的個人和單位。
  • 年輕媽媽查出胃癌晚期:3個習慣讓她痛悔不已,年輕女性多發
    如果時光還能倒流,38歲的高靜一定會改掉生活中的壞習慣,哪怕早一些到醫院檢查,結果或許也與如今不同。走進杭州市腫瘤醫院專家門診時,這位已經手術切除了全胃,懷揣一紙胃印戒細胞癌晚期診斷的年輕媽媽懊悔不已。上周,她開始了第一次術後輔助化療與中醫中藥治療,接下來的日子,將迎來諸多考驗。未來還能走多遠,尚是未知數。
  • 杭州年輕媽媽查出胃癌晚期!平時3個習慣讓她痛悔不已...年輕女性...
    如果時光還能倒流,38歲的高靜一定會改掉生活中的壞習慣,哪怕早一些到醫院檢查,結果或許也與如今不同。走進市腫瘤醫院中西醫結合腫瘤科主任、吳山國醫館館長丁紀元的專家門診時,這位已經手術切除了全胃,懷揣一紙胃印戒細胞癌晚期診斷的年輕媽媽懊悔不已。上周,她開始了第一次術後輔助化療與中醫中藥治療,接下來的日子,將迎來諸多考驗。未來還能走多遠,尚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