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經濟在多大程度上依賴中國?

2020-12-16 新浪財經

來源:澳洲財經見聞

共3419字|預計閱讀時長5分鐘

閱讀導航

前言

中國:澳大利亞最大出口目的地

進口貿易最大夥伴仍是中國

澳洲高校的中國生源

最大的遊客來源國

對來自中國的投資總是很小心

放棄中國,可能嗎?

前言

最近,澳大利亞與中國之間貿易的緊張局勢,著實讓不少人捏了一把汗,因為這背後牽扯的產業和人事實在有點多。

多年來,中國已經成為了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後者的經濟繁榮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中國。

去年,普華永道首席經濟學家傑裡米-索普(Jeremy Thorpe)在China Matters上發布了一篇論文,闡述了如果中國經濟出現 "硬著陸",即GDP增速突然下降約3至5個百分點,可能在南太平洋掀起一場「驚濤駭浪」:澳大利亞GDP將直接損失1400億澳元(7%),並減少55萬個工作崗位。

這場疫情的發生,似乎使索普的預言有可能成為了現實。目前,澳大利亞有1/3的出口面向中國市場,包括鐵礦石、天然氣、煤炭和食品等,每年帶來約1350億澳元的收入。再加上最近中澳間的緊張局勢……使得不少澳洲政客開始向總理莫裡森施壓,擔心這場經濟危機可能會蔓延到依賴對華貿易的各行各業。

如果中澳關係動搖,澳大利亞的經濟能順利發展下去嗎?

1

中國:澳大利亞最大出口目的地

近年來,中國已經成為澳大利亞最大的出口目的地,比排名第二的日本高出兩倍多。

根據澳大利亞2017-2018財年的數據顯示,澳大利亞對中國的出口佔總額的30.6%。主要是礦產、資源和教育服務的需求,總價值為1946億澳元。

澳大利亞的第二大出口市場是日本,佔出口額12.7%,其次是韓國(5.9%)、美國(5.3%)和印度(5.2%)。

2017/18年度,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額度最大的商品是鐵礦石和精礦(514億澳元),然後是煤炭(143億澳元)、天然氣(137億澳元)和黃金(58億澳元)。

在服務業方面,中國在澳大利亞教育相關的支出為117億澳元,其中包括學生的學費和生活費支出,在其他個人旅遊方面的支出也有41億澳元。

可以說,澳大利亞有三分之一的出口產業,都是跟中國密不可分的。

2

進口貿易最大夥伴仍是中國

除了出口,在進口方面,中國也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合作夥伴。

2017-18年,澳大利亞從中國購買了價值713億澳元的商品和服務,這佔據了其進口總額的18%。

澳洲人購買最多的中國商品是電信設備和零部件(85億澳元)、電腦(65億澳元)、家具、床墊和坐墊(33億澳元)以及嬰兒車、玩具、遊戲和體育用品(26億澳元)。

而美國卻排在中國之後,是澳大利亞的第二大出口夥伴,上個財年的進口額度為 488億澳元,佔澳大利亞進口總額的12.3%。

緊隨其後的是韓國(287億澳元,佔7.3%)、日本(26.3%,佔6.6%)和德國(182億澳元,佔4.6%)。

所以,在國際貿易上,中國幾乎是撐起了澳大利亞進出口的一片天。

3

澳洲高校的中國生源

這些年來,澳大利亞的大學越來越嚴重地依賴國際學生來保持資金的流入,以及提高他們在全球大學排名中的地位。不斷給澳洲高校運送鈔票的國際學生,還被媒體調侃為「現金奶牛(Cash Cow)」。而來自中國的學生,佔據了澳洲國際學生中的絕大部分。

根據澳大利亞獨立研究中心(Centre of Independent Studies)的調查顯示,十年來澳洲高校的收入從2008年的190億澳元,增長到2017年的320億澳元,其中約三分之二來自國際學生學費的增長。

現在澳大利亞大學裡有大約10%的國際留學生來自中國,他們帶來了每年至少20億澳元的價值。雖然很多機構警告說,這種對政府和納稅人是一種財務風險。

報告發現,2017年,雪梨大學從中國學生的學費中賺取了超過5億澳元,佔其總收入20億澳元的23%。

緊隨其後的是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和雪梨科技大學(UTS),分別為22%和19%。

報告指出:「在這種程度上,即使中國學生人數小幅下降,也可能令高校出現嚴重的經濟困難。」

「如果中國學生大幅下降,對澳洲高校的影響可謂是災難性的。假設中國學生人數減少25%,雪梨大學、新南威爾斯大學和墨爾本大學的年收入(按2017年的水平計算),可能會減少逾1億澳元。」

該報告還批評了很多澳洲大學沒有透明公布國際學生來源。只有阿德萊德大學在年度報告中按原籍國報告國際學生人數,因此他們只能根據媒體報導、新州審計署和教育培訓部提供的數據,對報告中的數字進行了估算。

「考慮到它們在中國的招生規模,澳大利亞大學及其監管機構不應該無視這些潛在的風險。」該機構表示。

但這個「甜頭」實在太好,目前還沒有學校舍得「割肉」。

4

最大的遊客來源國

澳大利亞每年的國際遊客量超過900萬,其中,中國是最大的遊客來源國,2017-18年度有140萬中國遊客來到澳大利亞,同比增長12.9%。

排名其後的是紐西蘭(140萬)、美國(78.8萬)、英國(74.2萬)和日本(44.2萬)。

中國遊客在花錢上的慷慨,也遠遠超過了其他國家的遊客。2017-2018年度,中國遊客總共在澳洲消費了112億澳元,相比之下,其他發達國家的遊客簡直「相當摳門」:美國遊客為37億澳元,英國遊客為35億澳元,紐西蘭遊客為25億澳元,日本遊客為18億澳元。

旅遊業是澳大利亞最大的服務出口行業,每年帶來216億澳元的收入,約佔出口總額的5.4%,而這筆收入有近一半來自中國。

5

對來自中國的投資總是很小心

2018年澳大利亞統計局研究顯示,外國在澳的直接投資支持了近120萬人就業,即每10個工作崗位中就有1個來自投資產業。

但在這方面中國沒有佔主導地位,美國才是澳大利亞最大的投資者。

截至2017年底,美國通過購買澳大利亞公司的股票或債券、開辦新企業或購買當地企業10%以上的股權等方式,在澳總共進行了價值8969億澳元的投資。

而香港作為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是澳大利亞的第五大投資者,總投資額為1,166億澳元。中國內地是第九大投資者,額度約650億澳元。即使加上中國香港和中國內地的投資,中國總投資額也只有1816.16億澳元,這個比例與英國的4814億澳元,甚至與比利時的3053億澳元都相形見絀。

可是另一方面,澳大利亞對中國資本非常警惕,這些年其實拒絕了不少來自中國的大額投資,同時還通過了範圍廣泛的外國幹預立法。

2015年,中國公司嵐橋集團(Landbridge Group)以大約5億澳元的價格,拍下了達爾文港(Darwin port) 99年的租約。達爾文港是澳洲北部的一個戰略港口,海軍陸戰隊駐紮地。該協議曾在澳洲民眾中引發激烈的爭議。

2018年,澳洲又決定阻止華為參與其5G網絡的推出,從而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一個將這家中國電信設備製造商排除在外的國家。同年,澳洲政府拒絕了由香港長江集團牽頭的財團,以130億澳元收購澳大利亞天然氣管道公司APA集團的交易。

去年,中國蒙牛乳業以大約15億澳元的價格收購了澳洲嬰兒配方奶粉生產商貝拉米(Bellamy's),也引發了另一場爭議。雖然澳洲的高質量嬰兒配方奶粉對中國消費者極具吸引力,但此次收購引起了澳洲人對貝拉米產品食品安全的擔憂。

三月份,澳洲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FIRB)宣布,對外國資本收購的資產審查門檻降到了0澳元。這意味著所有收購澳洲企業的海外買家都需經過審批。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稱這將有助於防範外國對澳洲資產的「掠奪性」收購。

當然,澳大利亞也會投資其他國家。2017年底,澳大利亞在其他國家的投資額為2.3萬億澳元。

而在澳大利亞的海外投資中,美國獲得的投資佔比也是最大的,達到了6645億澳元。

6

放棄中國,可能嗎?

目前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兩國每年的雙邊貿易額為1946億澳元,比第二大貿易夥伴日本高出兩倍有餘。

在最近雪梨大學中國研究中心(University of Sydney 's China Studies Centre)主辦的一次討論中, 澳大利亞商務國際業務主管Sara Cheng概述了近期影響雙邊貿易關係的三個因素:

「首先,我們要妥善處理兩國關係,平衡外交和經濟需求;第二,中國的任何經濟表現對澳洲的影響,可以說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目前中國經濟正在放緩,但如果中國從外交和政治角度受到很大壓力,最終將影響市場情緒和中國經濟。第三是全球市場,如果全球市場表現不佳,將影響中國的製造業和消費,進而影響澳大利亞對中國的礦產資源和消費品出口。但最重要的是——

「從短期到中期來看,澳大利亞都找不到一個像中國這樣重要的貿易夥伴。」

調查:

相關焦點

  • 腦袋和屁股分離,澳大利亞為何經濟上依賴中國,政治上卻反華
    經濟上依賴中國,政治上卻堅決反華,這不是腦袋和屁股分家的精神病嗎?他反華圖個啥?以2019年為例,澳大利亞對中國的出口額佔了其總出口額的40%左右,數據遙遙領先其他國家,位居第一,大概是比2~6名加起來還多。
  • 如今德國有多依賴中國經濟?50年河東50年河西
    在中國有一句老話叫做「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其實是用來形容世事盛衰興替,變化無常的情況,不過某一程度上,它比喻的也是一種拼搏崛起的鬥志,很多年輕人就喜歡將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掛在嘴邊,而對於我們中國而言
  • 最近澳大利亞人對中國傲慢和虛偽的背後,是依賴和懼怕
    還有澳大利亞國防部的這個報告一些的細節在裡面也許還有些細節不在裡面的確是有一些人,他們總是抱著我可以你不可以的心態來對待中國比如說在科技上我可以擁有武器你不可以經濟上我可以超過你那麼在這個西方的這個對網絡上就這種畫或者說這就是針對澳大利亞這種畫那多了去了為什麼中國你畫不得呢?
  • 澳大利亞經濟的隱憂
    澳大利亞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稱,澳第三季度的GDP增長3.3%,標誌著澳經濟已經走出衰退,迎回增長。 此前的第二季度,澳經濟出現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衰退,GDP與上一季度相比下降了7%。這是自1959年開始記錄季度數據以來的最大跌幅,也是澳經濟自1991年以來首次陷入衰退。
  • 失去中國這個大買主後,澳大利亞農業有多大損失?
    2020年以來,中國與澳大利亞的關係降至冰點,從而影響到澳大利亞的各個產業。中國是澳大利亞主要的貿易夥伴之一,對一個靠出口拉動經濟的國家來說,失去中國這個大買家,澳大利亞接下來將面臨許多「經濟難關」,作為支柱產業之一的農業就將遭受重創。
  • 澳大利亞商界警告政客不要幹擾與中國發展經濟關係
    澳大利亞商界領袖警告政府,與中國就大流行的根源進行外交爭辯可能會對雙邊經貿關係的發展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害。澳大利亞的政客們是否意識到與中國緊張關係新一輪升級將帶來的災難性後果?中國已經出現消費需求增長的勢頭,這對恢復澳大利亞經濟至關重要。
  • 澳大利亞與中國的差距有多大?10元人民幣能買啥?澳洲美女告訴你
    今天我們要講的主題是澳大利亞,澳大利亞也被稱之為澳洲,是一個非常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因為這個國家擁有非常豐富的礦產資源,而且是一個陸地面積非常大的國家。澳大利亞生存著非常多的物種,而且其土地和環境非常適合人類生存,所以每年都有非常多人去這裡旅遊。
  • 想步澳大利亞後塵嗎?韓媒建議韓國打臺灣牌,與中國經濟脫鉤
    因為澳大利亞當局的一意孤行,中澳貿易發生了重大變化,這讓澳大利亞業界哀鴻遍野。對於澳大利亞的慘遭,許多別有用心的國家,就開始操作輿論,表示:澳大利亞之所以會這麼慘,主要就是因為該國太過於依賴中國市場,只有與中國市場保持安全距離,才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 中澳關係緊張,澳大利亞開始誇中國了:沒有哪個國家能比得上中國
    澳總理態度突變,猛誇中國眾所周知,早前由於澳大利亞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問題上,一直跟隨美國與中國「唱反調」,此舉導致中澳關係越發緊張,中澳雙方的正常貿易往來也遭到嚴重挑戰。然而,在釋放「友好信號」的同時,澳總理卻繼續在涉及到中國核心利益的問題上「興風作浪」。此外,對於中國官員的回應,莫裡森還傲慢地表示:中澳關係緊張的實質,在於澳大利亞能夠堅持自我。結果沒多久,澳總理就被自己說的話打臉了。
  • 澳大利亞經濟低迷,創最差經濟記錄,或只能依靠中國?
    但是根據澳大利亞的數據統計,自從1959年到目前為止,這個數據是最差的,已經打破了記錄。外界分析,能有這樣的結果,並不只是單單的疫情影響,還有澳大利亞緊跟美國步伐,對中國的政策改變,也對其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近期,由於中國在這次疫情面前表現良好,並且很快地恢復了正常的生活秩序,各行業也正常地運行。
  • 賴在中國門口不肯走,還多次「賣慘」,澳大利亞到底想幹什麼?
    從這個角度上看,賴在中國門口不走還「賣慘」的澳大利亞必然有其他的想法,極有可能是依著美國政治影響下的「零和博弈」思維在對中國進行「施壓」,甚至於進一步從中國對澳洲的進口中獲取更多的好處。再不合作、轉型,澳洲會被全球經濟拋棄從經濟結構上講,澳大利亞對中國的進口依賴性相當強,近幾十年來甚至還在不斷提升,在農業、教育、旅遊和通信等等方面基本都能看到中國企業和澳大利亞企業的影子。
  • 澳大利亞議員認為對華經濟脫鉤是「自毀行為」
    新華社坎培拉12月9日電(記者白旭 嶽東興)澳大利亞兩名議員日前表示,澳大利亞一直以來是中國經濟增長和工業化的巨大受益者,試圖解除同中國在經濟上的聯繫就是「自毀行為」。據《衛報》澳大利亞版報導,澳工黨議員蒂姆·沃茨8日在該國智庫「中國事務」在國會大廈組織的一場活動中說,澳國內一些鷹派政客所謂的同中國經濟脫鉤的想法是「前所未有的國家自毀行為」。
  • 不怕大陸經濟制裁?民進黨當局高官聲稱:大陸貿易更依賴臺灣
    2016年蔡英文就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後,雖宣稱要推動「新南向政策」來降低對大陸貿易依賴程度,但今年臺灣對大陸(含香港)出口額佔臺灣出口總額的比率卻創下歷史新高。對此,國民黨「立委」李貴敏質詢時提及,兩岸關係緊張,若哪天台灣跟澳大利亞一樣被大陸制裁怎辦?臺「行政院長」蘇貞昌、「經濟部長」王美花都講不出明確有效辦法,「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則語出驚人的聲稱,大陸更依賴臺灣。
  • 澳大利亞的困惑!
    原因應該不外乎以下幾條:一、中澳貿易,中國的市場無可取代,而澳大亞的資源卻可以輕易尋找到替代方。中國是澳大利亞的第一大貿易夥伴,近些年來澳大利亞的經濟增長也主要依靠賣給中國礦產和農產品獲得,可以毫不諱言的說澳大利亞在中澳貿易中獲益巨大。
  • 澳前總理:澳大利亞現在應該跟日本學習一下,如何和中國打交道
    要知道,國與國之間的發展必須要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礎上,但是這些國家不斷對中國進行污衊,這樣不利於國與國之間的發展。 澳大利亞在對華問題上就表現的很是強硬,導致中澳關係發展面臨嚴峻考驗。中國是澳大利亞主要的出口市場,如果兩國關係不能正常發展,那麼經貿合作的發展也會很危險。但是澳大利亞一些政客和媒體卻不知悔改,還是繼續攻擊中國,導致澳大利亞經濟嚴重受損。
  • 澳大利亞憑什麼這麼任性,梁靜茹給它的勇氣嗎?
    最近澳大利亞是大家關注的一個熱點,從紅酒加稅到鐵礦石漲價,中國和澳大利亞之間出現了一些經貿摩擦。今天我們就聊一聊澳大利亞的經濟結構,了解澳洲經濟的特點以及優勢和劣勢。中國經濟對澳元的匯率走勢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澳元匯率的強弱甚至可以直接作為中國經濟的一個衍生指標。
  • 澳大利亞高官打算報復中國:聖誕節抵制中國產品
    而中國也會對澳大利亞軍方所犯下的殘忍罪行做出了譴責,但是澳大利亞政府居然甚至要求中國在諷刺漫畫一事上向澳大利亞政府道歉。澳大利亞人試圖抵制中國產品在諷刺漫畫事件爆出以後,澳大利亞公開要求中國對其道歉,但是中國卻對此也同樣表現出了強硬的態度。
  • 澳大利亞經濟奇蹟一去不返!3大「賺錢秘籍」,現在都不靈了
    要知道,此前世界最權威的雜誌之一《經濟學人》曾把澳大利亞列為全球金融和經濟成功的典範。這是因為在人類的現代歷史上,還未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像澳大利亞連續30年保持經濟無衰退的神話。甚至有言戲稱,整整一代澳大利亞年輕人都不知經濟衰退為何物。
  • 多行不義必自斃,鐵礦石瘋狂漲價,澳大利亞經濟恐遭「反噬」
    事實上,不止是中國對此深有感觸,包括澳大利亞在內的眾多西方媒體,都將此次鐵礦石表現看成是澳大利亞對中國的一次貿易反擊,其最終目的是為了彌補2020年澳大利亞其他商品出口受限帶來的經濟損失。眾所周知,鐵礦石是澳大利亞在中澳關係最大的「籌碼」。全球範圍內,中國對鐵礦石的需求無人能敵,中國是澳大利亞鐵礦石最大的進口國。
  • 澳媒:澳大利亞和中國,誰更需要誰?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9月3日文章,原題:安德魯·利弗裡斯說,我們需要中國多於中國需要我們澳大利亞最著名的全球高管之一安德魯·利弗裡斯提醒坎培拉,莫把經濟關係和安全關係混為一談,以免(澳)面對中國崛起的「新現實」犯下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