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來,中國與澳大利亞的關係降至冰點,從而影響到澳大利亞的各個產業。中國是澳大利亞主要的貿易夥伴之一,對一個靠出口拉動經濟的國家來說,失去中國這個大買家,澳大利亞接下來將面臨許多「經濟難關」,作為支柱產業之一的農業就將遭受重創。
澳大利亞是一個農業大國,國土面積768萬平方公裡,全國人口僅1770萬,農業人口僅80多萬,不足全國人口的5%,所以澳大利亞人均土地資源佔有率極高,人均農牧業用地27.1公頃,人均耕地面積2.75公頃。
廣闊的土地,讓農牧業成為澳大利亞的支柱產業之一,盛產羊、牛、小麥和蔗糖,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農產品出口國之一。
18世紀70年代,第一批英國人到此定居後,從事的主要生產活動就是農牧業,經過200多年的發展,澳大利亞已經成為世界上重要的農產品出產國和出口國,而它的農產品高度依賴國際市場。
羊毛和肉類出口量分別佔據世界第一、第二的位置,小麥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三,此外蔗糖和葡萄酒的出口同樣處於世界前列。在澳大利亞的眾多農產品出口國中,中國是其中最大的出口國,根據澳洲媒體的相關報導,澳大利亞對華出口的農產品中,已經佔據農產品出口總額的三分之一。
荷蘭合作銀行的數據顯示,2019年澳洲出口食品和農產品近400億澳元,而中國的出口額就達到了126億澳元,佔比達到驚人的32%。具體來看,澳大利亞有77%的羊毛被出口到中國,出口額達到20億澳元,葡萄酒出口價值12億澳元,佔澳大利亞葡萄酒出口總額的42%,還有澳大利亞25%的牛肉,30%的羊肉,以及小麥、大麥、龍蝦等各種農產品出口到中國市場。
對於澳大利亞來說,中國是其中最重要的農產品傾銷市場,澳大利亞本應該極為維護好與中國這個大買主的關係,然而,澳大利亞的一系列舉措卻在將我國往外推。比如澳大利亞領導人提倡抵制中國貨,還加徵中國商品的關稅,對此,受損的將只會是澳大利亞自己。
面對它的「無理取鬧」,我國採取了相關措施,讓澳大利亞的農業損失慘重。今年5月份,由於澳洲進口的大麥存在傾銷問題,對我國造成了實質性的損害,所以徵收了進口大麥73.6%的反傾銷稅,以及6.9%的反補貼稅。此外,我國目前已經暫停從6家澳洲供應商進口牛肉,推遲龍蝦的運輸,對大麥徵收80%的關稅,對葡萄酒徵收反傾銷保證金,暫停澳大利亞棉花的採購,還以蟲害為由進口昆士蘭州的木材。
在我國的一系列舉措之下,對於世界第四大農產品的澳洲,農產品銷售量出口量大量減少。相比於去年,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的農產品下降了4.9%。相關權威機構預測,今年澳大利亞的農產品出口將下降至少7%,總金額達到447億澳元,約合人民幣2170億元。
沒有了中國買家,澳大利亞的眾多農產品滯銷,價格也自然下降,之前在我們看來是「奢侈品」的澳洲龍蝦,如今價格暴跌50%,收購價從原來的每公斤130-150澳元,跌到如今的70-100澳元,甚至於很多漁民直接歇業。
中國澳大利亞的農產品進口量減少,自然要從其它國家找補回來,美國敏銳地看到了其中的商機,開始爭搶從澳大利亞空出來的份額。比如美國的葡萄酒廠商就表示,非常願意和中國合作。此外,美國的普氏能源資訊公司農業業務方面的負責人安德烈·阿加皮,在不久前公開表示,中國目前從美國進口了大量農產品,包括小麥 玉米 大豆等。美國由此在前11個月,對中國的出口業務中獲得6.1%的貿易增長。
事實上,不僅美國看重中國市場,加拿大、法國、英國等國都表示非常願意出口。總之,澳大利亞的一系列操作,如今已經變成了自己為自己挖的坑,而且這個坑變得越來越大。
在過去的10年裡,中國一直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事實證明,澳大利亞的商品根本離不開中國市場。如今澳大利亞的舉措,無疑是自損一千、傷敵八百,澳大利亞目前想要度過這個難關,或許還是得依賴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