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盯著鐵礦石!中國加速撤出澳大利亞3大產業,澳總理第4次求和

2020-12-26 雪豹觀察

作為工業大國,中國對鐵礦石需求一直很大,可今年鐵礦石價格卻出現了非常大的波動,整個上半年鐵礦石價格上漲幅度達到了60%,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鐵礦石價格瘋漲的情況下,鋼材卻只上漲10%。說明鐵礦石的價格波動是不合理的。對此,中國鋼鐵協會也與澳洲鐵礦石供應商進行了多輪視頻通話,澳洲方面承諾對定價進行更為嚴格的監管,同時保證和中方進行積極溝通,確保鐵礦石行業的健康發展。

澳市場對中國逐漸失去優勢

在眾多鐵礦石當中,我國對於澳大利亞的鐵礦石最為依賴,每年的鐵礦石進口有50%以上源自澳大利亞。而這種礦產出口的主動權一般都掌握在出口國手中,此前澳大利亞的一些智庫官員就曾建議政府通過鐵礦石價格來制裁中國,緩解澳大利亞在先前遭到的損失。所以不排除此次價格上漲就是澳大利亞方面在從中作梗。

可在澳大利亞利用鐵礦石報復中國之前,澳方應該首先擔心中國即將撤出澳洲的三個產業。第1個產業就是煤礦業,我國之前對澳洲的優質煤炭需求量十分旺盛,可在2020年我們同蒙古、印度尼西亞都籤署了煤炭進口協議,澳大利亞的煤炭儼然失去了優勢。而在鐵礦石方面,我國也在積極的同其他國家進行溝通,目前我國已經在非洲等地勘測到了鐵礦石的存在,並且投入大量資金進行開發,徹底擺脫澳鐵礦石的束縛指日可待。

澳開始後悔了?莫裡森4次對華求和

在農牧業上也是一樣,此前澳大利亞的牛肉,龍蝦,奶製品以及大麥的產品,都是中國市場上的香餑餑,可是在中澳關係緊張之後,我國就停止對澳洲這些農產品的進口,使得澳洲被迫實現了龍蝦自由、龍蝦價格跳水嚴重,牛肉大麥也紛紛滯銷。除此之外,我國的留學生也能夠拉動澳大利亞經濟,在中澳關係降至冰點之後,越來越多的留學生也不再將澳洲作為首選目的地,留學生生源的損失使得澳洲的留學業遭到巨大影響。

中國採取對澳反制措施後,澳洲預計損失或許要超過上千億元。因此,澳總理莫裡森雖然一直保持對華強硬態度,但他也在最近幾個月頻繁向中國表達善意,連續4次向中國求和,說明澳大利亞確實離不開中國市場。不過澳洲目前還是沒有採取任何實質措施來改善中澳關係,莫裡森的表態更像是一種作秀,我們需要澳大利亞拿出誠意,否則中方也不會貿然「原諒」澳大利亞。

相關焦點

  • 中國加速撤出澳大利亞3大產業,莫裡森第4次求和,中方態度明確
    除此之外澳大利亞不僅煤炭無法進入中國市場,並且其本國主要產業採礦業,教育業與農牧業也有類似處境,目前中國計劃將加快撤出在澳大利亞的三大產業,與此同時莫裡森政府再一次向中國發出求和信號,這已經是莫裡森第4次發出求和信號。
  • 鐵礦石漲價!澳名嘴嘲諷中方自食其果,殊不知澳大利亞輸的是未來
    最近澳大利亞由於被中國制裁而損失慘重,然而澳方卻不服輸。澳知名經濟學家、財經名嘴理克裡斯·理察森12月15日表示,受到國際鐵礦石期貨貿易價格的上升的幫助,國際鐵礦石貿易讓澳大利亞獲利頗豐,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中國對澳貿易制裁帶來的不利影響。
  • 3天2次對華「求和」!澳州或丟失第8個在華市場,美國已準備接手
    近期,澳媒稱該國大麥、葡萄酒等7種產品對華出口出現問題,而美法加等「澳洲夥伴」正加速接手其在華市場。12月7日最新消息顯示,澳大利亞已經發出警報,該國或將丟失第8個對華出口市場,並可能會將其拱手讓給美國。
  • 中國再拿澳葡萄酒開刀,澳媒直接向莫裡森提要求
    看來,中國是準備一次將澳大利亞徹底給教訓到位了。即便在最近這兩周時間裡,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不斷對華放軟話,稱要跟中國「和諧共存」,但卻是「口惠而實不至」,中方顯然也是看清楚了,並沒有吃這一套,在對澳進口葡萄酒進行反傾銷調查後,從明天開始又要徵收反補貼稅了。
  • 澳大利亞經濟奇蹟一去不返!3大「賺錢秘籍」,現在都不靈了
    當前巴西也逐步從潰壩事件中恢復過來,開始重啟並加大對華鐵礦石供應。巴西MDIC最新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巴西對華鐵礦石出口量達到1639.3萬噸,同比增加103%。此外,中國也在推動鐵礦石進口多元化,今年前兩個月,中國除澳巴外其他國家累計進口鐵礦石3387萬噸,同比增加722萬噸。
  • 澳大利亞犯下7項「大錯」,如今3天2次向中國求和
    因而本月初,澳大利亞3天2次「示好」。總理莫裡森12月1日參加視頻會議時聲稱「我們的工作重點是建立對話」,「不需要再進一步放大(漫畫事件)」;12月3日,莫裡森再次呼籲進行對話,稱雙方是「互惠互利的」、目標是讓兩國「愉悅共存」。 但近幾年來,澳大利亞的行為卻從未讓最大貿易夥伴感到「愉快」。看起來,「滅火」的人,忘了自己始終是那個「點火」的人。
  • 澳大利亞報復中國做兩手準備:五眼聯盟抱團反擊+鐵礦石徵稅漲價
    此前,中方先後對澳大利亞大麥和葡萄酒徵收80%與200%的額外關稅,造成澳大利亞的巨大損失後,又提出暫停澳大利亞的煤炭進口。這一下讓著實擊中了澳方軟肋,煤炭產業佔澳大利亞外貿產業的15%,是其重要的外匯來源,而中國又是煤炭產業出口的最大市場。
  • 鐵礦石價格瘋狂飆升,全球第一大進口國,為何沒有定價權?
    2、首發-跟風:第一場談判達成一致的首發價格,為全年定價標準,其餘各談判方接受。3、同品種同漲幅:對礦石品種確定價格,適用同一漲跌幅,而不考慮同品種礦石品質的差異。4、離岸價:談判確定鐵礦石離岸價,不包括海運費等其它費用。
  • 鐵礦石漲價35%,澳大利亞「一家獨大」?中國還有3大後手!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國鐵礦石大量進口,對外依賴度高,不掌握價格控制權,導致鐵礦石價格容易被資本操控。資料顯示,我國每年從海外進口10億多噸鐵礦石,主要來自於澳大利亞和巴西,其中澳大利亞供應約70%,巴西供應約20%。
  • 澳大利亞剛準備遊說中國,又收到一個「噩耗」
    澳副總理麥可·麥考馬克辯解稱,澳境內「從未爆發一波針對中國人的暴力事件」,中方的聲明是基於「錯誤信息」。澳貿易部長西蒙·伯明罕也跟著宣稱,中方的說法「沒有現實依據」。不過,對於澳政客的「澄清」,連澳媒都不買帳。澳ABC報導當面拆穿指出,在4月的一個星期內,在澳境內就發生了3起針對華人家庭的種族主義襲擊。
  • 奧特快談:澳大利亞為什麼總和中國過不去?
    2008年4月,時任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訪華,在北大發表了一個High Level的全中文演講,隔三差五蹦出幾個「康有為」、「狂人日記」、「五四運動」等詞,對一些老梗也如數家珍,開場先來一句「北京大學是中國最有名的大學」,然後停頓兩秒後又來一句:「別告訴清華大學
  • ...中國對澳投資大跌58%;燙手的山芋!CBA拋售股權撤出中國保險市場
    標普/澳股200基準指數周四收低45.4點,或0.67%,至6683.1點。綜合指數收盤下跌48.3點或0.69%,至6917.1點。澳洲石墨大咖啟動融資,以重啟非洲項目並加速美國項目推進在澳大利亞證交所(ASX)上市的石墨商西拉資源(Syrah Resources)啟動融資計劃,以支持其位於美國的石墨生產設施的建設,並重啟其在莫三比克的石墨項目。
  • 中國買下全球64.9%的鐵礦石,為什麼還受制於澳大利亞?
    最近大家的目光大多數都放在了中國的半導體產業上,殊不知另外一項沒有多少技術含量的傳統產業—鐵礦石行業我們也是受制於人。中國的鐵礦石進口會被卡脖子嗎?澳大利亞真的會拿鐵礦石作為對付中國的末日選項嗎?那中國要想取得鐵礦石的定價權,都做了哪些事呢?
  • 巴西疫情爆發,澳大利亞獲利?鐵礦石大賣澳幣大漲
    而淡水河谷去年的鐵礦石產量為3.02億噸,其中Itabira鐵礦石產量高達3,600萬噸。這個禁令一出,淡水河谷12%的鐵礦石產量將從市場上消失,預計將引起全球鐵礦石市場的動蕩。淡水河谷的悲劇和澳大利亞一樣,巴西也是世界主要鐵礦石出口國之一。
  • 澳大利亞鐵礦石價格瘋漲,對中國有影響嗎?有,但可以視而不見?
    澳大利亞的鐵礦石價格瘋漲,對於中國的普通市民,其實是沒有明顯影響的,甚至可以說沒有任何影響,但這並不意味著對於中國的影響甚少!可能大家認為我們並不缺鐵礦石,大不了不買澳大利亞的鐵礦石,又能怎麼樣?它價格漲的再怎麼厲害?
  • 澳大利亞經濟的隱憂
    「澳2019年向中國出口了其所需鐵礦石的60%、約60%的煉焦煤、約5%的銅礦石;澳生產的大麥近60%銷往中國,約94%的龍蝦、70%的穀物出口中國;澳是中國最大葡萄酒供應國……」俄羅斯《生意人報》等媒體為澳大利亞對華出口列了一個長長的單子。 反之,中國對澳的出口,還不到中國出口總額的2%。
  • 大賺中國4901億,澳大利亞還想加大鐵礦石產量!我國還會買帳嗎?
    近日,澳大利亞擬繼續加大鐵礦石產量,以給該國帶來更多的出口創匯。 對此,澳礦業巨頭必和必拓表示,這主要得益於其競爭對手巴西淡水河谷的產出疲軟以及中國的強勁需求。要知道,中國是澳鐵礦石出口的關鍵市場。
  • 澳總理莫裡森:我們支持中國大力發展經濟,咱們談談吧
    【文/觀察者網 齊倩】在搞壞中澳關係後,澳大利亞開始後怕了,唯恐本國煤炭出口遭受打擊。近日,澳政府和媒體注意到了《環球時報》英文版的一篇報導,隨後藉機炒作「中國將全面禁止澳煤炭進口」的消息。隨著相關輿論不斷升級,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伯明罕和總理莫裡森相繼對上述報導表態。
  • 中國殺雞儆猴?澳媒:澳大利亞就是那隻被宰的雞
    此前,中國已經暫停多家澳洲牛肉生產企業的進口,原因包括標識和健康證等問題。除了牛肉製品外,中方還對澳大利亞的大麥和紅酒加徵關稅,同時停止了澳大利亞海鮮、木材和煤炭的進口。中國海關總署12月7日發布通知稱,因多處海關檢測出林木害蟲,已經從12月3日起暫停進口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州和南澳大利亞州出產的原木。這是繼暫停進口昆士蘭州和維多利亞州出產的原木之後又一措施。
  • 中國大使善意提醒澳大利亞後,遭澳政客反擊:大家都別買中國商品
    今年4月,中國駐澳大使成競業在接受澳媒採訪時表示,「(中國)消費者會思考為何要購買澳大利亞出產的紅酒和農產品。」這一發言的背景是,澳大利亞在美國煽動下,不友好地掀起了對中國的「國際調查」。儘管進入5月以來,澳總理莫裡森已經多次為中澳關係「去火」,但因新冠疫情而產生的裂痕沒有那麼容易癒合。近日,澳右翼政客寶林·李·漢森公開喊話民眾,稱新冠疫情對於中國的打擊「全面且深入骨髓」,並呼籲澳大利亞民眾「停止購買中國製造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