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買下全球64.9%的鐵礦石,為什麼還受制於澳大利亞?

2020-12-10 騰訊網

最近大家的目光大多數都放在了中國的半導體產業上,殊不知另外一項沒有多少技術含量的傳統產業—鐵礦石行業我們也是受制於人。

可能有很多人有疑問了,不是說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鐵礦石買家嗎?我們來看下這張圖,2019年的時候全球鐵礦石的需求量是16.52億噸,而一個中國就買下了10.69億噸,佔全球需求量的64.9%,這絕對是一個買方市場,就好比你去買東西,整個市場上商品一半多都被你買走了,那你可是大客戶,那跟賣方談價格的時候自然就很有優勢,是可以壓價的。

可是放在鐵礦石行業就不靈了,中國卻並沒有多少定價權,那中國這個大買家為什麼沒有定價權呢?中國的鐵礦石進口會被卡脖子嗎?澳大利亞真的會拿鐵礦石作為對付中國的末日選項嗎?那中國要想取得鐵礦石的定價權,都做了哪些事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的是,中國為什麼要在全世界買這麼多的鐵礦石?難道中國這麼大的地方沒有嗎?有!還不少,從這張全球鐵礦石的分布圖我們可以看出澳大利亞、俄羅斯、巴西和中國四個國家的鐵礦石儲量就佔到了全球鐵礦石總儲量的近70%,雖然中國的儲量不是最多的,但是相比其他國家還是不少。但是我們通常聽到世界三大鐵礦石公司力拓、必和必拓和淡水河谷,前兩家是澳大利亞的公司,後一家是巴西的。中國和俄羅斯雖然也有不少的鐵礦石資源,但卻並沒有世界級的鐵礦石公司,這是為什麼呢?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大家就明白。巴西的穆通大鐵礦石是世界上最大的鐵礦,位於巴西和玻利維亞的交界處,面積有83萬平方公裡。單單是含鐵量大於63%到66%的鐵礦石,就有近800億噸,而玻利維亞對於含鐵量低於63%的石英巖,甚至都沒有進行認真的評估。

高品位的露天鐵礦都開採不完,哪有時間關心那些63%以下的鐵礦石呢?而看看中國,中國的鐵礦石資源分布相對也比較集中。但是在中國30%到50%的含鐵石英石已經是屬於是富礦了,而勘探出的鐵礦大部分都基本處在18%到30%,並且還大都埋在地下較深的地方。兩下比較就知道人家是在地表露天開礦,對63%以下的鐵礦石都沒興趣。而中國就要往地下深挖,找到50%以下的含鐵石英巖就已經是燒高香了。

反映到開採成本上,這可差的就不是一點半點兒了。咱們來看一下這張圖。這張圖中顯示的是全球最大的四個礦山和中國的鐵礦石開採成本。2012年的時候三大礦山的開採成本是50美元一噸,而中國的開採成本高達150美元。即使到了2018年三大礦企的開採成本在25美元左右,而中國的開採成本達到了70美元左右,足足是人家的將近3倍。

而中國的鋼鐵行業產能過剩,重複建設、無序的競爭,導致鋼鐵行業的利潤率都非常的低,而鋼鐵的生產成本中鐵礦石又佔了近三成,所以鋼鐵企業對於鐵礦石的採購價格是非常敏感的,為了保證自己的利潤率,就必須採購更為便宜的鐵礦石。那海外的鐵礦石就是眾多鋼鐵企業的首選,這也就造成了中國的鐵礦石大部分都要從海外採購,而優質的鐵礦企業又比較集中在澳大利亞和巴西,所以中國採購鐵礦石的主要賣家又以澳大利亞和巴西為主。

從這張圖可以看出,中國進口鐵礦石的62.1%都來自澳大利亞,21.4%來自巴西。而作為五眼聯盟之一的澳大利亞,僅僅跟隨著美國的政策聽風就是雨,亦步亦趨。甚至有澳大利亞的議員揚言說澳大利亞掌握著中國經濟發展的命脈。中國的經濟發展主要是基建拉動,而基建的原材料鋼鐵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澳大利亞卻控制著中國60%的鐵礦石進口,如果澳大利亞啟動鐵礦石供應的這個末日選項,那麼就會對中國造成致命性的打擊,真的會這樣嗎?

首先咱們剛才說了中國的鐵礦石儲量為世界第4,佔據全球12%的儲量。這也就是說中國有這個資源,只是在市場經濟的範圍內開採的成本比較高不划算,所以才到國外買。但是假設澳大利亞真的是哪根筋沒搭好,愣頭青的就是要對中國斷供鐵礦石,那中國也可以開採自己的鐵礦石資源,只不過價格高些而已。但也不會像半導體產業那樣,人家一禁止就只能幹瞪眼。而且澳大利亞如果給中國斷供鐵礦石是傷敵1000,自損1800,為什麼這麼說呢?

鐵礦石出口可以說是澳大利亞最賺錢的生意,沒有之一。鐵礦石這個單一商品的出口額,長期的佔據澳大利亞總出口額的15%到20%之間,高的時候甚至達到了30%。所以如果斷供鐵礦石,估計還沒有看到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澳大利亞自己的經濟就先地震了。所以那位無知議員的話咱們笑笑就可以了,千萬別當真。

但是澳大利亞作為全球出產鐵礦石最多的國家依然不可小覷。我們來看一下這張圖,2018年到2019年鐵礦砂的進口數量幾乎就沒有增長,但是這邊所花的錢從700多億漲到了1000多億,有近30%多的增長。進口數量沒有增長,付出的錢卻增加了,那就意味著進口的鐵礦單價漲了很多,礦山又不會跑,成本又不會增加多少,那為什麼鐵礦石會漲價呢?

去年大家都知道的巴西淡水河谷潰壩和澳大利亞遭受的颶風襲擊,導致了鐵礦石減產,減產意味著價格上漲。當然這只是表象,在表象之下三大礦石企業以及國際所通用的鐵礦石價格指數都有美國華爾街金融機構的魅影。

目前國際最通用的價格指數叫做普氏鐵礦石價格指數,其就參考了青島港的到港價格。看似公平實則在背後操控。編制普氏價格指數的母公司的大股東也同樣是花旗銀行的大股東。而三大礦山中,力拓和必和必拓的前幾名股東名單中,也同樣有著滙豐、摩根大通、花旗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影子。

當資本市場與大宗商品被這些金融機構連接在一起之後,實際上國際大宗商品的買賣就淪為了金融市場獲利的工具,就不僅僅是需求與供給相互滿足的問題了。所以影響鐵礦石價格的因素,除了買方和賣方之外,還有另外一隻看不見的手,華爾街的資本市場。而在對鐵礦石的定價權中,同樣作為進口商的日本卻有著比我們更高的議價權,這是為什麼呢?

在2004年以前,日本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但隨著中國基建狂魔的成長,對鐵礦石的需求急速增長。日本雖然對鐵礦石的需求在穩步下降,但深知這門生意有多暴利。於是在很早的時候就開始大量的投資,參股澳大利亞和巴西的礦山。在澳大利亞24個鐵礦中,日本就戰略投資了8家,並在另外的16家中持有股份。

日本在經濟騰飛的60、70年代就開始涉足澳大利亞的鐵礦投資,比如三井物產,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鐵礦投資生意,甚至在2003年的時候收購了巴西淡水河谷母公司15%的股份,自己既是生產者又是購買者,自然也就擁有更多的定價權。

但反觀中國,雖然布局了很多海外鐵礦,但畢竟起步還是比較晚的,而且早期出海的也大多都是國企,但是購買到的多數鐵礦質量一般而缺乏價格競爭力,大有一副錢不是自己的就敞開花的架勢。甚至有統計說在2006年到2010年期間,中國企業在海外礦業領域的併購失敗率高達95%,來想想這條路有多難走,畢竟礦產資源開發不同於其他有礦產資源的國家,政治並不一定穩定,當地的各種利益相關方都要進行斡旋,投資回報周期又極長,很多情況都掣肘著項目的進行。

比如去年年底,中國企業拿下了一個世界級的鐵礦—西芒杜鐵礦,但在媒體上大家看到的大多是中國企業有多牛多牛,中國終於可以擺脫澳大利亞一家獨大的狀況。誠然這個鐵礦品位平均在65%左右,已經探明的儲量在20億噸,外圍和地下預估的潛藏礦藏預估可以達到100億噸,但是如果稍微了解一下這個位於非洲幾內亞的西芒杜鐵礦的歷史,你就會發現風險與未來的巨額收益相比同樣巨大。

西芒杜鐵礦在2003年由幾內亞政府授權力拓公司發現的,在2006年取得了採礦權,但是力拓獲得採礦權之後,幾內亞政府卻以開發遲緩為由,收回了西芒杜北部區塊的採礦權,然後把採礦權出售給了以色列的BSGR公司。

2008年幾內亞政局動蕩,加之經濟危機,力拓和BSGR都不能實質性的推進項目。無奈之下2010年力拓又引進中鋁集團,BSGR引進淡水河谷,而澳大利亞的力拓和巴西的淡水河谷本來就是鐵礦行業的死對頭,這下大家都介入到了一個項目中,一山豈容二虎,於是力拓就開始起訴淡水河谷,拉開了近5年的訴訟戰。

而正當各家都焦頭爛額的時候,幾內亞政府修改法律,要求政府必須持有15%的乾股。無奈之下各家公司重新劃分股權,這還沒完,幾內亞政府起訴BSGR集團賄賂,展開司法調查,最終逼迫BSGR放棄了西芒杜北段的採礦權,重新招標後由山東宏橋集團和煙臺港、新加坡韋利國際組成的贏聯盟成功中標,中標歸中標,到能產出礦石運回中國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

先不說幾內亞的軍政府是否穩固,單單是配套建設就需要先修一條長650公裡的鐵路,再造一個運送鐵礦石的深水港。不用說這麼大的礦山一旦開足馬力生產,對世界鐵礦石格局將會產生重大的影響,那目前的礦業巨頭又豈會坐視不理,中間如果不下絆腳反倒是不正常了。

不過如果中企在多年後真的能夠順利的開採出鐵礦石,那這個世界級的礦場對於中國獲得鐵礦石的定價權有著很大的助力,也不用看別人的臉色了。當然縱是國際礦產投資有各種各樣的風險,但這種投資也是中國資本必須要做的,畢竟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太不保險了,更何況是與中國處處不對付的五眼聯盟國家澳大利亞了。

再者要想獲得鐵礦石的定價權,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議價談判。中國雖然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需求國,但是在全國各地分散著數千家的大中小型鋼鐵企業,極度的分散,這就造成了大家在購買鐵礦石的時候,單個企業的購買數量不多,那就意味著單價高昂。雖然大型鋼企聯合起來進行抱團組成聯盟,與三大礦石企業進行價格談判,但是這些大型鋼企聚集起來的時候,集中度卻並不高。

咱們來看一下這張圖,中國鋼鐵行業的集中度為36%左右,所以在採購的時候就不能體現出以量換價的效果。假如我們擁有美國83.4%的集中度,那麼中國每年以近10億噸的採購量,鋼企所組成的採購聯盟就擁有了近8億噸的採購量,這讓全球的任何一個鐵礦公司都不敢小覷了,也勢必會讓這些鐵礦石企業壓低價格,但事實卻並非如此。所以國內鋼鐵企業的兼併重組,組建採購聯盟是必走之路。

而中國近些年實施的供給側改革,其中一個重點就是對鋼鐵企業進行兼併重組,形成頭部企業,已在國際鐵礦石談判中取得更有利的地位。投資海外的權益礦雖然遇到了很多挫折,但這些經驗也使得走出去的礦企在未來能夠更加從容,使得中國的鐵礦石來源能夠更加的多元化。

雖然在目之所及的幾年中,澳大利亞仍將是我們採購鐵礦石的第一來源國。但凡事總要一步一步來,一口吃不成胖子,我們的目標不是不去買澳大利亞的鐵礦石,而是讓中國的鐵礦石來源放在多個籃子裡,這樣才會擁有更強的議價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相關焦點

  • 澳大利亞鐵礦石價格瘋漲,對中國有影響嗎?有,但可以視而不見?
    澳大利亞的鐵礦石價格瘋漲,對於中國的普通市民,其實是沒有明顯影響的,甚至可以說沒有任何影響,但這並不意味著對於中國的影響甚少!可能大家認為我們並不缺鐵礦石,大不了不買澳大利亞的鐵礦石,又能怎麼樣?它價格漲的再怎麼厲害?
  • 巴西疫情爆發,澳大利亞獲利?鐵礦石大賣澳幣大漲
    澳大利亞將從巴西疫情中受益與此同時,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對鐵礦石的需求在迅速增長。過去兩個月,全球鐵礦石現貨價格從每噸80美元飆升至逾100美元,超過了自2019年8月以來的記錄。因此,在巴西礦商仍與新冠病毒作鬥爭的時候,澳大利亞礦商預計將從中受益,瑞銀(UBS)大宗商品分析師Dim Ariyasinghe及其團隊在一份報告中表示:「目前全球海運鐵礦石市場由中國主導,約佔海運需求的70%。」現在,中國從新冠肺炎疫情中迅速恢復,提振了需求。
  • 鐵礦石暴漲的背後,是澳洲的反擊,還是市場的必然?
    據統計,2019-2020財年(7月為起止時間),澳大利亞對華出口1020億美元,其中鐵礦石849億美元,對中國的貿易佔據了澳大利亞整個貿易的38.2%,比後面的第2-5名加起來還多。也就是說,一旦澳大利亞鐵礦石失去中國市場,意味著澳大利亞整個外貿直接損失三分之一。
  • 鐵礦石漲至783元/噸,澳大利亞欲一家獨大?巴西將力保中國供應
    6月8日晚間大連商品交易所監察部負責人表示,近期影響鐵礦石期現價格的因素較多,發布提示函是為引導客戶理性合規交易,確保市場安全穩健運行。為此,近期交易所還採取了系列措施持續強化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截至5月底,交易所在鐵礦石品種上處置異常交易13起,其中自成交4起,頻繁報撤9起。
  • 中國,為什麼必須非要買澳洲鐵礦石?!
    那為什麼,中國為什麼在和澳洲關係破裂下,寧願忍著漲價壓力,也要買澳大利亞鐵礦石呢。先說說,中國對鐵礦石多依賴吧。對鐵礦依賴鐵礦石,是任何一個強國工業化的基石,從英國工業革命,到德國崛起,從歐洲復興,到美國稱霸,這些統統離不開鐵礦石。中國是全球鐵礦石第一大消費國。
  • 中企被「將了一軍」,澳鐵礦石價格猛漲四成,鋼鐵協會坐不住了
    鋼鐵協會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與全球最大的鐵礦石生產商澳大利亞的必和必拓公司取得聯繫,詢問這是什麼原因,必和必拓也作出了解釋和說明,並承諾將保持鐵礦石價格的穩定。中國大量進口鐵礦石,吃虧最大的就是沒有議價權。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在10月曾表示,預計2020全年中國粗鋼產量將超過10億噸,同比增長3%至5%。但是中國鋼鐵行業佔據全球半壁江山的同時,其最主要的「糧食」鐵礦石卻是一道長期難題。
  • 中國正式宣布調整鐵礦石進口監管!澳洲貿易部長:不會對澳大利亞...
    來源:澳洲財經見聞- 中國正式宣布調整鐵礦石進口監管!一1中國正式宣布調整鐵礦石進口監管!澳洲貿易部長:不會對澳大利亞造成傷害莫裡森政府淡化了中國海關檢查新規可能對澳洲鐵礦石行業造成的潛在影響。為了對進口鐵礦石的質量監管方式進行優化,中國官方5月20日就調整鐵礦石進口檢驗監管方式發布了公告,公告指出,將從今年6月1日起,將現行的對鐵礦石逐批進行檢驗調整為按企業申請實施,並強調在必要時,中國官方將實施監督檢驗、開展有毒有害元素含量監測。有中國媒體報導,澳大利亞鐵礦石進口可能受到兩國政治緊張局勢的影響。然而,這些變化實際上可能會加快鐵礦石進入中國的速度,並符合中國關於進一步開放經濟的承諾。
  • 我國鐵礦石儲量全球第4,為什麼還要遠渡重洋進口?
    最近一段時間鐵礦石價格異常飆漲最近一段時間,鐵礦石價格飆漲,引起了市場的極大關注,比如6月份的時候鐵礦石的價格還維持在600元左右每噸,截止目前,鐵礦石期貨價格已經上漲到1060元左右,相當於6個月左右的時間,鐵礦石漲幅超過70%。
  • 鐵礦石價格瘋狂飆升,全球第一大進口國,為何沒有定價權?
    近段時間,關於中國與澳大利亞的貿易爭端備受關注。受全球疫情影響,澳大利亞的牛肉、農產品、葡萄酒、龍蝦、煤炭等產品對中國的出口量大幅減少,這也直接影響到了澳大利亞的整體經濟。澳大利亞大部分產品的主要出口對象就是中國,但隨著中澳貿易摩擦不斷升級,澳大利亞就想通過鐵礦石的出口來遏制中國。
  • 鐵礦石太「硬核」!11月價格已漲20%,澳大利亞從中國賺了多少?
    很多人都說,鐵礦石為中國和澳大利亞經濟、貿易當中的「核」選項,所以為該選項打「√」或者打「×」的後果都影響重大。眾所周知,中國是目前全球疫後經濟復甦最為強勁的國家,由於基建的活躍,對鋼鐵的需求一直很強勁,自然對煤炭、鐵礦石的需求就會大大增加了。
  • 1年賺走中國849億!非得買澳大利亞鐵礦石嗎?答案有點出乎意料
    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鐵礦石進口量達到10.68億噸,其中進口自澳大利亞的就有6.65億噸,佔比達62%左右,其餘的則來自巴西、印度、非洲等地。澳大利亞僅向中國出口鐵礦石就賺了849億美元。基於此,鐵礦石價格上漲對澳大利亞來說顯然是個好消息。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了今天這個局面呢?接下來就來談談這個問題。
  • 進口鐵礦石價格一夜飛漲,一個信號引起中國警惕
    對於近期出現的進口鐵礦石價格突然出現大幅度上漲的現象,相關專家認為,這或許與近期中國和澳大利亞之間的貿易摩擦有關係。由於澳大利亞長期以來都是中國的鐵礦石供應國,兩國之間已經就鐵礦石的貿易價格達成了協議,價格也維持在了一個較為穩定的水平,而隨著中澳兩國近期貿易摩擦的出現,兩國間的鐵礦石貿易鏈也因此而斷開。
  • 澳大利亞鐵礦石報復性漲價!「中國應布局幾內亞,那裡有18億噸礦」!
    據CNBC消息,一位分析師說,隨著澳大利亞和中國之間的緊張關係繼續升溫,北京方面需要考慮將一種關鍵大宗商品的供應多元化。 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60%的鐵礦石,嚴重依賴這種大宗商品來煉鋼。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鋼鐵生產國。
  • 多行不義必自斃,鐵礦石瘋狂漲價,澳大利亞經濟恐遭「反噬」
    事實上,不止是中國對此深有感觸,包括澳大利亞在內的眾多西方媒體,都將此次鐵礦石表現看成是澳大利亞對中國的一次貿易反擊,其最終目的是為了彌補2020年澳大利亞其他商品出口受限帶來的經濟損失。眾所周知,鐵礦石是澳大利亞在中澳關係最大的「籌碼」。全球範圍內,中國對鐵礦石的需求無人能敵,中國是澳大利亞鐵礦石最大的進口國。
  • 澳大利亞欲靠鐵礦石創收4465億!去年,中國從巴西進口2.28億噸
    來源:金十數據據澳大利亞4月23日公布的消息,初步數據顯示,今年3月,澳大利亞出口額增加29%至361億澳元(折合約1612億元人民幣)。澳大利亞統計局指出,3月煤炭、天然氣和石油出口額增加,出口至中國的鐵礦石錄得大幅增長。
  • 澳大利亞報復中國做兩手準備:五眼聯盟抱團反擊+鐵礦石徵稅漲價
    要知道中國對於鐵礦石的需求佔據了全球需求的六成之多,而在中國進口的鐵礦石中,澳大利亞礦石則佔據了六成以上。簡單來說,只要澳大利亞提高1%的關稅,中國就需要額外花費近8億美元的採購成本。但目前莫裡森政府也在猶豫,這個做法並沒有形成決議:一方面是考慮到法律因素,中國完全可以將其做法告上WTO,最終很可能會影響到澳大利亞礦業的根本命脈;同時中國已經表現出了通過印度和開發非洲市場,來替換澳大利亞鐵礦石,澳方若輕舉妄動很可能適得其反。
  • 鐵礦石被澳大利亞掐脖子?背後是誰在搗鬼?最大進口國卻沒定價權
    鐵礦石價格高漲,中國是最大進口國為何沒定價權澳大利亞這個國家呀,特別有意思,有些時候你都不知道他為什麼要捲入一些國際爭端和國際事務,明明沒有他什麼事兒,他偏要插一腿,偏要選邊兒站,很多事情讓人想不明白啊。但是最近鐵礦石的事兒,確實牽動了我們很多網友的心。
  • 鐵礦石賣不動,經濟就要「垮了」,澳洲憑什麼敢漲價?
    眾所周知我國不盛產鐵礦石 ,國內近8成的鐵礦石需要進口,全球鐵礦石最重要的產區是澳大利亞和巴西,其中澳大利亞儲量規模最大,含鐵量高達230億噸,由於我國鐵礦石極度依賴其他國家,準確的說是澳大利亞,所以在鐵礦石的定價權上,我們並沒有話語權。
  • 為什麼非要澳大利亞的鐵礦石?你以為那只是生產水果刀的石頭嗎?
    澳大利亞的鐵礦石對我們十分重要,有很多人說,那不就是個鐵礦石嗎?你以為我們國家缺鐵礦石嗎?為什麼非要買澳大利亞的?這幾年澳大利亞越來越不像話了,憑什麼買它的鐵礦石。不買,讓它沒有市場,並以此制裁澳大利亞,給點教訓。
  • 鐵礦石單日上漲50元/噸:歇斯底裡的澳大利亞,正在打出底牌
    是否是死鴨子嘴硬,我並不知道,但有一點很明顯,歇斯底裡的澳大利亞,正在打出底牌。2019年,澳大利亞對華出口1039.02億美元,佔澳大利亞對外出口總額的38.2%,貿易順差488.3億美元,佔當年澳大利亞貿易順差總額的83.5%。而在對華出口的1039.02億美元中,礦產品出口額高達713.9億美元,佔比為68.7%,其中,鐵礦石有是大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