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精神領袖甘地,為何終日不穿衣服只著白布

2020-12-18 汗青正浩

印度,這個在歷史上不曾被公平對待的國家,如今給全世界的印象是寶萊塢和咖喱。前者是他們影視實力的象徵,後者是他們最具特色的美食象徵。在過去,印度為西方的發展付出了多大的犧牲,只有歷史知道。

當時為了擺脫殖民者的侵略,印度出現了不少民族英雄和領袖。在這些靈魂人物中,有一個人以一身白布,手搖紡車的形象入駐中國的歷史教科書中。他就是印度最偉大的領袖,有著印度「聖雄」之稱的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這位瘦骨嶙峋思想者,終日只著一身白布,象徵受苦、純潔、抵制英貨。

非暴力不合作:身披白布也是一種抗爭

甘地出生在一個印度教家庭,他的父親是當地土邦首相,不錯的家世背景,使得甘地得以進一步接受更好的教育。19歲那年,甘地背井離鄉,去往英國繼續學習法律。對他來說,1893年是一個具有紀念意義的年份。

這一年,他來到被英國人侵略的南非,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結合印度教仁愛的主張,結合梭倫等人的思想精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思想理念——非暴力不合作理論。

1915年,46歲的甘地回到印度,有留洋背景,又有心為國家獨立出一份力的他,很快就成了國大黨的實際領袖。他的「非暴力不合作」理念,也成了國大黨的指導理念。

「非暴力不合作」的思想精髓是:以非暴力的方式抵抗、以不合作的方式對抗,最終使敵人接受自己的訴求。這也是甘地餘生的思想理念。

在這個思想的指導下,催生了1930年3月21日的印度搶鹽運動,史稱「食鹽進軍」。這次運動的背景,是英國殖民當局頒布了兩項新規則。一是食鹽必須由英國官方開採,二是大眾吃鹽要繳納比以往更高的鹽稅。

21日清晨六點半,61歲的甘地率領跟隨自己的79個門徒,向孟買海邊走去。當他們經過24天的長途跋涉來到海邊時,甘地的隊伍已經壯大到了上千人。在海邊,他們成功製作出第一塊鹽巴。

甘地立刻向全國發布聲明。身體力行地示範如何以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搶鹽。英國當局認為自己的威嚴受到了挑釁,派兵逮捕了在海灘製鹽的甘地。

運動領袖被關,引起了印度數十萬人的罷工,搶鹽運動愈演愈烈、更多的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去踐行甘地的「非暴力」搶鹽運動。

幾個月後,英國總督歐文和甘地妥協,允許百姓自行煮鹽,釋放甘地。《甘地——歐文協議》的確立,是甘地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史上的一次重大勝利。它不僅是甘地思想主張的勝利,更是在印度實現獨立過程中的一次偉大勝利。

非暴力不合作的實質:愛、自苦、犧牲

甘地曾在公開的演講中表示,其他人或許會用暴力手段使施暴者下臺,但自己會選擇用愛感化對方。如果要讓一個惡人放下屠刀,不是用以惡制惡,而應該用愛來感化他們。他的這種近乎玄學的「大愛」,被英國總督斥責為「妄想」。

英國殖民者為了傾銷自己的產品,大力向自己的殖民地輸出洋布和服裝,因為定價不高,很多人都買得起。為了抵抗英國的經濟侵略,甘地號召人們銷毀洋布,抵制英貨。在紡織品都被英國壟斷的環境中,沒了布匹怎麼製衣?

甘地就身體力行地用手搖紡車給自己做了一塊白布出來。這是印度最傳統的服裝,甘地餘生為印度獨立奔波的途中,幾乎都穿著它,這也是甘地不合作的象徵。在他的想法中,不合作運動中,受苦是必然的,但是和獨立相比,自苦不過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理念,核心思想是前三個字「非暴力」。甘地認為,非暴力就是用靈魂對抗施暴者,也只有非暴力才能戰勝暴力。換句通俗一點的大白話來說,他的意思就是用巨大的犧牲去滿足敵人,再利用道德綁架和輿論壓力,迫使敵人做出改變和妥協。

當我們回顧甘地的理念,就會發現他的成功,其實只適用於印度當時的國情。記得甘地曾經寫信勸告中國,以「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對抗日本,他說,假設我們真的那樣做了,「日本人便會成為我們的奴隸」。但假使我們真的沒有拿起武器去抵抗,更有可能的下場應該是敵人指著我們的骨頭說,「看!這就是奴隸!」

相關焦點

  • [「聖雄」甘地] 的名言
    4、真理的精神遍布各地、處處皆有。但若想面對它,必須像愛護自己那樣愛護地位最低微的人。5、對我而言,羔羊的生命和人類的生命一樣地珍貴。我可不願意為了人類的身體而取走羔羊的性命。我認為,越是無助的動物,人類越應該保護它,使它不受人類的殘暴侵害。6、無論是任何時期、任何地方,我都不認為肉食對我們來說是有必要的。
  • 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打不還手、罵不還口,70年後回看有何成效?
    --甘地是印度著名的政治領袖,被印度人稱為"國父"、"聖雄"。
  • 印度經濟首次陷入技術衰退,副總理打死不承認,國會領袖猛批莫迪
    11月27日,印度發布了2020年第二季度GDP數據,印度首次進入技術性衰退。面對這記重錘,印度國會領袖拉胡爾-甘地發起了強烈的抨擊,直指莫迪領導不力。緊隨甘地,多位印度經濟學家也對此表示了擔憂,疫情肆虐,經濟萎靡,讓印度人的生活雪上加霜。
  • ...印度|奧斯卡|巴霍巴利|甘地傳|豆瓣|巴哈拉拉德瓦|裡茲瓦·罕|...
    德夫達迫於父命難為時,帕羅已經決定嫁給一個豪門鰥夫,追悔莫及的德夫達開始終日酗酒,流連花叢,相思成疾,而帕羅需要恪守婦道,只能把愛和遺憾埋在心裡。自暴自棄的德夫達終於送掉自己性命,臨死之前,他強撐到大門外想要再見帕羅一面。推薦理由:印度電影歌舞巔峰水準,一代印度影人的嘔心力作,英國電影學院獎提名。
  • 揭秘甘地的荒誕性實驗:為鍛鍊禁慾意志與兩裸女洗澡同睡
    他是現代印度的國父,也是提倡非暴力抵抗的現代政治學說——甘地主義的創始人。他的精神思想帶領國家邁向獨立,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他的「非暴力」的哲學思想,影響了全世界的民族主義者和爭取能以和平變革的國際運動。  除了非暴力抵抗思想,甘地還有強大的自制能力,其一生都在跟人性做鬥爭。
  • 一直不明白,為何當年甘地絕食一下,英國就同意讓印度獨立了?
    在英國的眾多海外殖民地中,印度是最大的殖民地之一。英國女王曾經讚美印度,是鑲嵌在大英帝國這頂皇冠上最珍貴和閃耀的鑽石。可見印度在英國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傳言當年甘地絕食一下,英國就同意印度獨立了,真的是這樣的嗎?
  • 印國大黨陷領導危機:「百年老店」仍難告別尼赫魯-甘地家族
    創立於1885年的印度「百年老店」、目前的主要反對黨國大黨又陷入了領導層危機。8月24日,國大黨高層在印度首都新德裡舉行了長達七小時的會議。這場「馬拉松」式會議後,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的外孫媳、前總理拉吉夫·甘地之妻索尼婭·甘地未能「成功」辭去國大黨臨時主席一職,國大黨領導層又回到了原點。
  • 甘地也被抗議者稱為法西斯和種族主義者,英國市長拒絕拆毀其雕像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英國萊斯特市長拒絕拆除聖雄甘地的雕像,儘管這位以非暴力抵抗而著稱的印度名人被抗議者指控為「法西斯主義者、種族主義者、性侵者」。一份網上請願已經收集了6000多個籤名,要求當地當局拆除這位宣揚非暴力的印度獨立領袖的雕像。這座雕像是2009年當地社區通過籌款而豎立起來的。
  • 學生,農民都是敵人,印度國會領袖狠批莫迪:你沒幾天好日子過了
    當地時間12月15日,印度國會領袖拉胡爾-甘地也忍不下去了,他諷刺說,莫迪這個印度總理,似乎把所有的印度國民都當成敵人,只有那些精明資本家才是他的好朋友。今年3月份,新冠疫情剛登陸印度時,莫迪還曾全國封鎖,積極抗疫,但隨著印度經濟情況持續惡化,就業危機取代疫情,成了莫迪需要解決的最大麻煩。
  • 可愛又可怕的甘地
    甘地和家裡人是虔誠的印度教毗溼奴派信徒,是堅決不吃肉的。甘地一個同學對他說,你知道為什麼英國人這麼強大,成天欺負我們,因為他們吃肉,於是甘地開始為印度之崛起而吃肉,偷偷吃了1年甘地很多印度朋友隱瞞自己在老家有老婆有小孩的情況,和英國姑娘調情,甘地當然是不這樣的
  • 印度疫情告急,確診破6萬當晚,全國人為何為他祈禱
    據報導,辛格是昨晚8點45分被送入醫院的,目前他人不在重症監護室,而是在心胸科接受心臟病學教授涅提·耐卡博士的治療和觀察。辛格辦公室也證實,昨晚辛格因為藥物副作用出現發燒和胸痛,入院後但情況已經好轉,身體暫時沒有大礙。短短幾個小時,這位87歲高齡的印度前總理,入院的消息就傳遍了全印度。
  • 甘地|以受苦的愛作「真理堅持」的抗爭手段化解憤怒與憎恨
    甘地是印度國父,他在世時已經被尊稱為「聖雄」(Mahatma),其民族主義思想與非暴力的民主運動進路,影響了世界的抗爭者,包括前南非總統曼德拉(Nelson Mandela)與非裔美國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上帝即真理甘地生於印度教家庭,但他本人沒有特定的宗教信仰,對印度教、基督教等宗教都有研究。
  • 「甘地」在美國也沒倖免
    印度駐美使館外,甘地雕像遭破壞據印度《論壇報》14日報導,印度駐美國大使館外的聖雄甘地雕像12日遭到錫克教分離主義者的破壞。對此,印度駐美使館表示強烈抗議。甘地雕像(資料圖) 《印度教徒報》稱,事發當天,美國多地的錫克教青年正舉行和平抗議活動,以聲援印度農民反對農業改革法案。這場和平示威活動舉行不久,就有一批錫克教分離主義分子扛著「卡利斯坦運動」(印度錫克族分離主義的代表)旗幟以及反印度的海報和標語混入其中,他們中有一些人跳到甘地的雕像上,在上面粘貼海報實施破壞。
  • 索尼婭·甘地:來自義大利的印度政壇女王(下)
    上篇講到索尼婭告別初戀情人到英國劍橋鎮學英語,在那裡邂逅了未來老公,時任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的長子,拉吉夫
  • 當全世界都在反法西斯時,「聖雄」甘地建議中國放棄抗日,憑什麼
    而被泰戈爾稱之為「聖雄」的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印度國父,卻公開聲明:「假如中國人有我這樣的非暴力信念,就不需要和日本人一樣的最新毀滅手段。中國人可以告訴日本人,『帶著你們的毀滅手段來吧,我們以兩億人給你,可是剩下的兩億人我們是不會屈服的。』」
  • 教育法則十—甘地夫人法則,如何讓孩子正確對待挫折,茁壯成長?
    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教育法則——甘地夫人法則便能為各位家長朋友解答疑問。甘地夫人法則印度前總理甘地夫人,不僅是傑出的政治領袖,更是一位優秀的母親。她的兒子拉吉夫12歲時,因病要做手術。面對緊張、恐懼的拉吉夫,醫生打算說一些:手術並不痛苦,也不用害怕。等善意的謊言。
  • 【風土人情】印度神遊
    2月12日農曆正月初八,帶著濃濃的年味我與地產文化沙龍的各位小夥伴們開啟了一年一度的愉快之旅,今年的目的地沙龍秘書處選擇的是——印度,一個古老而神秘的國度,即便是春節前的工作很忙也按捺不住對它的嚮往,可謂是身未動心已遠,印度,我們來了!
  • 讓少女赤裸陪睡共浴,聖雄甘地只為禁慾修煉|大人物們的「性生活」
    聖雄甘地,地球人都聽說過的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領導人,著名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就是由甘地本尊發起的。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印度人的名字就是長長長長長這麼一位神壇之上的政治領袖,他的「性生活」也非常值得拿出來港一港。
  • 聖雄甘地:中國人不該抗日,給日本兩億人,日本人就會變成奴隸
    他的前半生,過著與常人無異的普通生活,但是他的後半生,搖身一變成了獨立運動的領袖。他「非暴力不合作」的思想,成了印度獨立運動的指導思想,為印度迎來了自由。所謂「非暴力不合作」,就是指真理至上,用愛和善去感化一切,哪怕是對待仇人,也不要使用暴力,只要不跟他們合作就好了。
  • 印度苦行僧的瘋狂修行
    ,帶著象徵溼婆裨的三叉杖,邊走邊吟誦古經文。  沒有了愛恨情仇,淡漠了功名利祿,NO FAMILY ,NO SEX,放棄人倫之歡,拋棄世俗財產,一心想跳出輪迴之外,尋求解脫之道。   這些僧人不像中國的寺院裡的和尚那麼乾淨清爽,而是長發常年不剪不洗,身上塗滿爐灰,他們沒有固定住處, 有些不穿衣服,所謂的「天衣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