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當鹹魚?「新佛系青年」的正確打開方式!

2020-12-16 貳仨事兒

《脫口秀大會》第三季即將開播,這次還有了老羅的「加盟參與」。李誕,又一次賺足大家的期待,說起來,他好像總存在於青年人的話題裡。

因為李誕,「佛系青年」這個從日本舶來的詞彙,在中國變成了「人間不值得」。

有人說李誕其實一點都不佛系,他「貪財好色」,有成功的事業,有漂亮的老婆。或許只是他的佛系,和「喪文化」的佛系不太一樣罷了。

喪文化的佛系

從日本喪文化演變而來的「佛系」,其實和宗教並沒有什麼關係。只是頹廢、懶惰、畏首畏尾、患得患失、猶豫不決、自我安慰的代名詞。一個字總結「喪」。

好聽點是不爭不搶、不專營不吹捧的隨性、豁達。其實,更多的是面對競爭、面對壓力時的怠惰、消極。

本質其實就是害怕面對現實,在行為上逃避,在心理上為自己建造了一層厚厚的殼而已。

李誕的佛系

李誕參加報社工作,一次買春運車票,他徹夜排隊才買到的車票,同事說找跑春運口的記者隨便就能弄到,從此以後,他為自己構建的完美烏託邦,轟然倒塌。

自那之後,李誕好像突然頓悟了,他開足火力,以段子的形式嬉笑怒罵,吐糟戲謔。短短5年時間,從幕後寫手,一躍成為脫口秀行業的領軍人物,成為估值十幾億的「笑果文化」創始人之一。

李誕的「佛系」或許是不再執著追尋純潔的道德頂峰,選擇與世界和解。與其說是逆襲,不如說他是活明白了。

世界或許曾讓你感到失望透頂,難熬的生活或許讓你想要逃離,可「佛系」青年李誕跟我們說「開心點朋友,人間不值得」,人間實苦,但是開心點,你就會看見那些甜。

在節目《十三邀》裡,李誕和許知遠聊到了佛祖的價值體系。你會發現,他的觀念和宗教文化是有相關性的。

很多人其實總是在暴走的邊緣,分分鐘奉勸自己佛系三連:「我都行」、「我都可以」、「我ok」。

可是在一些細枝末節的小事上,展現出莫名的好勝心,上演大型「真香」現場。

平日裡,六點早起做「園丁」,不僅要守護好自己的螞蟻森林,還要去別家揮一揮衣袖,帶走n克能量。

辛苦了一天終於能在床上躺屍了,check一下微信運動記錄,竟然才排到15位?不行,立刻起床手機搖起來!!

其實,每個人都是特別的,你應該有自己對於「佛系青年」的定義,不如試著換種方式,真正身體力行的嘗試著從了解宗教文化開始,尋找自己對世界的理解,發現與世界和解的方式。

佛系,可以從遇見寺廟開始

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創建於清康熙四十八年,距今已有三百餘年歷史。做為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宗主寺之一,被譽為「世界藏學府」

其教學內容涉及天文、歷算、音樂、舞蹈、藏醫學等多個領域。完整的教學體系,堪稱藏區的北大、清華。

拉卜楞寺擁有世界上最長的轉經長廊,共有一千七百多個轉經桶,環繞整個寺院,綿延3.5公裡長,是藏民的希望之路。

每年曬佛辯經活動期間,寺內人聲鼎沸,信眾群眾和僧侶們從四面八方匯聚於此,參與和觀看各種法會法舞和色彩絢麗的酥油花。

拉卜楞寺的美,不僅在於金碧輝煌的佛殿、氣勢非凡的佛像、五顏六色的彩幡、鱗次櫛比的崇樓廣宇,更在於悠遠歷史和宗教魅力。

你可以透過濃濃的煨桑煙,久燃不滅的酥油燈,輪迴不停的轉經筒,磕長頭不止的信徒上,感受到這種生生不息的信仰魅力。

郎木寺

有人說「不來郎木寺,等於沒有到甘南」

郎木寺不是一個寺院,而是碌曲縣的一個小鎮,用淡然低調的性格詮釋著大千世界的浮沉餘生。

白龍江將郎木寺一分為二,江北屬於甘肅,江南屬於四川,在這裡你不知不覺就會穿過省界。

清清淺淺的白龍江從郎木寺流過,喇嘛寺、清真寺佔據溪水兩岸。小溪融合了藏、回兩個和平共處的民族,他們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傳達著對信仰的執著。

賽赤寺

賽赤是藏傳佛教最高學位和榮譽的象徵。因為這座寺廟由第五十三任賽赤創建,所以被人們親切地稱為「賽赤寺」。

賽赤寺是西藏拉薩哲蚌寺的子寺,每年的正月十三會在這裡舉辦曬佛節,屆時信眾從四面八方如潮水般湧來。

賽赤寺每一尊大殿都以鍍金為頂。清晨,霧氣繚繞,大殿卻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金光閃耀,非常適合拍攝大片

有人說,如果你執念太多,一場天葬儀式就能讓你放下所有。

賽赤寺的後山有一座天葬臺,在這裡死亡不僅僅意味著結束,也意味著新的開始,帶著重生與超脫的意味。

在郎木寺天葬可遇不可求,他們選擇用死亡的身軀布施天鷹,回歸自然,如此坦然的態度讓人不由得肅然起敬。

格爾底寺

又名「達倉郎木格爾底寺」。有著600多年的歷史,經過幾世活佛的努力才最終建成。

格爾底寺有四座雄偉瑰麗的大殿,有最負盛名的肉身舍利塔,供奉著五世格爾登活佛的肉身舍利,是全藏區歷史最長、保存最完好的肉身舍利。

儘管活佛圓寂已有200多年了,但其肌膚仍有彈性,面容仍然如昔,沒有腐壞,十分神奇。不過,肉身殿三到五天才會開放一次,有佛緣才有機會看到。

格爾底寺內的大殿,每一座都有奇幻的故事,可以深切感受到宗教故事的奇幻。

米拉日巴佛閣

久負盛名的名剎米拉日巴佛閣,坐落在甘南安多藏區的合作寺。

始建於清乾隆四十二年,距今已有二百餘年歷史,融藏族堡式建築與佛閣式建築特色為一體,外觀雄渾壯觀。

樓內壁畫滿目,與彩繪、唐卡、塑像渾然一體,頗具宗教神秘的色彩;走廊樓梯盤旋直達樓頂,一至九層佛殿供奉諸多教派的眾多本尊佛像,整個佛閣的佛像總數為一千二百七十二尊。

坐禪、抄經、吃齋、朝山,帶著虔誠與敬意,為的不是乞求物質的富足與身體的安和,而是為這漂泊無依、迷茫迷失的內心,找到寧靜與寄託。

話說回來,「佛系」青年是低欲望嗎?知乎上有一段對「佛系」新青年生活的解讀——

佛系生活的核心,是遠離一切讓你產生負面情緒的人和事,是消減不必要的欲望,求得內心的安寧和生活的舒適,是順從自然的節奏和身體的需求調整自己的行為,是主動逃離過度的壓力和不必要的攀比。

「佛系」,不等於無所謂,不等於沒有原則。更多的時候是做事更豁達一些。面對越來越多的「新」事物,與其主張「放下一切」,不如遵從內心做出「選擇」。

一邊佛系青年,一邊努力進取,

那才是人生旅途之美。

你怎麼看?

相關焦點

  • 「佛系青年」是一種社會偶然現象
    同時,「佛系青年」又是「喪文化」的演變與發展,「喪文化」是青年群體通過娛樂與自嘲的方式對自身標籤的反抗,是看似一無是處、實則蘊含內心澎湃的奮鬥精神。與之截然不同的是,「佛系青年」乃是通過主動貼標籤的方式,為自己的頹廢妥協與信仰缺乏披上一層「合理化外衣」。
  • 佛系青年不可取
    每個人都有一種生活態度,對於佛系青年在這個大千世界裡也無可厚非。但如何追究一下佛系的形成,也許對佛系這樣的人生態度並不贊同。佛系,該詞最早來源於日本,2014年,日本雜誌介紹最近流行的一種男性新品種——佛系男子。
  • 嗨,你是佛系青年?我是佛系醫生啊~
    這陣子,幾乎每個人的朋友圈都被「第一批90後已經出家了」刷屏,不管是80後90後,還是00後,大家紛紛感嘆自己是佛系青年。 「佛系買家」不退貨不差評,等系統自動確認收貨打款。「佛系設計師」手握枸杞保溫杯,「你說改哪兒就改哪兒」……不爭不搶、不悲不喜、不哭不鬧的「佛系青年」,其實就是「鹹魚青年」,他們往往對生活煩惱備感無力,卻又找不到解決的辦法。
  • 做佛系青年 Or 苦行主義者?
    這一段話是不是讓一眾佛系青年有當頭一棒的感覺?OH,My God!我明明躺在舒服區裡很享受,你讓我去做苦行主義者,還讓肉體去經受磨難?佛系青年和苦行主義者,你站哪邊?一、何謂佛系?佛系,是一種有目的地放下的生活態度。該詞最早來源於2014年日本的某雜誌,該雜誌介紹了"佛系男子"。2017年12月,"佛系青年"詞條刷遍朋友圈,火遍網絡。佛系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有看破紅塵、按自己的方式生活的一種生活狀態和人生態度。
  • 別再說自己是「佛系青年」,真佛系不是「好的、都行、你說了算」
    每次打開遊戲界面,你的青蛙是否在家?是否會帶回和小夥伴的合影?是去了名山還是大海?是在家看書還是雕刻?一切都「隨緣」。作為玩家,能做的,大部分都只是「等待」。就是這樣一個沒有任何養成元素的元素,沒有任何升級目標的遊戲,受到了年輕人的廣泛追捧,而「佛系養蛙」也一時成了一股熱潮。
  • 你是「佛系青年」嗎?如何成為真正的佛系青年
    什麼是佛系青年?社會上說的佛系青年是個網絡流行詞,它是指抱著所謂一切隨緣、不苛求、得過且過、不走心的活法和崇尚這種生活方式的青年人。其實,這樣的生活其實並非真正的佛系,大部分只是因為還沒有明了宇宙人生的意義,所以不知道我們為何而存在所導致失去了人生的目標和動力。歡迎關注我們,一起 #輕鬆學佛# 。真正的佛法是積極的,無為而無所不為!真正的佛系青年也是如此,會將自己的生命投入到無我利他的社會責任之中。
  • 「佛系」又是什麼梗,英語怎麼說?
    他們外表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樣,但內心往往具有以下特點自己的興趣愛好永遠都放在第一位,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想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和節奏去做。總是嫌談戀愛太麻煩,不想在上面費神費時間,也不想交什么女朋友,就單純喜歡自己一個人,和女生在一起會感覺很累。註解:佛繫到底是什麼系呢?一看這個詞就能感受到一種平和之氣。
  • DIY怡居|你是資深佛系青年嗎?
    佛系生活:來源於流行語網絡的"佛系青年"一詞,是指一種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不爭不搶,平和地過自己的生活。平時對人對事的態度是"別人生氣我不氣,氣出病來無人替",是一副看破紅塵的狀態,一種佛系文化附帶著消極"喪"文化的體現 。
  • 史上那些如雷貫耳的佛系青年
    事實上這款遊戲同樣吸引了大量男同胞,他們身上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佛系,所謂佛系青年的概念來自日本,大意就是隨緣、平和、無過多欲求的人。那麼歷史上有哪些佛系青年呢?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王羲之相親都如此隨意浪蕩,也真是不負書聖、佛系的名號了!對了,東床快婿這個典故也是從這來的。
  • 佛系青年其實是從沙雕青年中脫穎而出鬥戰勝佛
    新世相有篇文章《第一批90後已經出家了》一句頂一萬句非常管用給佛系貼上喪文化的標籤,其實是前浪對後浪思維模式的錯位理解。這種解讀始終遊走於迷霧森林外圍,自動腦補了他們想像中的內核實景。佛系青年表示:什麼時候我都出家了?我自己怎麼都不知道~~佛系青年其實是從沙雕青年中脫穎而出的鬥戰勝佛。奈何成長百般毒打,佛系青年的不卑不亢,倔強抵禦,大眾知多少?
  • 佛系青年與普通青年之間,只差一輛車
    最近,「佛系」一詞突然流行,在青年人間掀起一場狂歡,各種佛系紛紛登場:佛系粉絲、佛系員工、佛系甲方甚至佛系前任,還衍生了諸如佛繫戀愛、佛系健身等一系列佛系生活方式
  • 佛系青年是什麼意思?他們的生活態度是怎樣的?
    佛系青年是什麼意思?他們的生活態度是怎樣的?網絡上說「佛系青年」「佛系**」是近幾年的流行熱詞,它們究竟代表什麼現象呢?其實,這些詞只要是綴在「佛」字的後面,不管怎麼變它就是個帶有佛性詞語,這樣的人就是帶有佛性或嚮往佛性的人!
  • 佛系是什麼意思 佛系女孩佛系男子是什麼梗
    佛系是什麼意思 佛系女孩佛系男子是什麼梗時間:2018-02-25 16:50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佛系是什麼意思 佛系女孩佛系男子是什麼梗 佛系是什麼意思 佛系女孩佛系男子是什麼梗。
  • 佛系青年的心態是什麼呢?
    佛教的思想不是消極厭世,而是積極入世的,現代有一句網絡流行詞叫做佛系,有看破紅塵、按自己生活方式生活的一種生活狀態和人生態度。這樣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雖不結觸佛法,而自然生出的一種心態,佛系青年起源於物質生活充足,沒有體驗過為衣食住行而艱苦尋求的感受,物質的充足會使人追求內心。感恩國家讓人們物質充足,精神飽滿,才有條件讓更多人追求心靈,大海航行靠舵手…,理論的推動可指引物質世界的一切。
  • 藏在「佛系生活」背後的90後,他們其實是一群「燃系青年」
    每個時代的人,都會被賦予一個時代標籤,就如90後:從佛系青年、低欲望群體、鹹魚、偽精緻、高消費主義到迷茫一代。每一個貼在90後身上的標籤,似乎都是消極的,悲觀的,不正面的。近幾年,也經常看到網絡上對於年青一代的抱怨:∨很多boss特別警惕「95後」,認為他們當中有很多「佛系員工」,沒欲望、沒夢想、沒幹勁,很多屬於那種小確幸(追求微小而確實的幸福)。360總裁周鴻禕就明確要定期清理佛系員工,否則,整個工作氛圍就像死海那樣毫無生機。
  • 這才是「佛系」身體護理的正確打開方式丨Greenland格蘭大地
    最近大家紛紛轉身變成「佛系」青年,佛系健身是「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佛系化妝是
  • 青年幹部當理性看待「佛系」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由此,越來越多的人有了「佛系」的生活態度,指的就是追求內心生活的平靜,無欲無求、不悲不喜。活在當下,知足常樂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青年幹部正處於發展的最好時期,是否應該逃避一切壓力,提前步入「退休」生活呢?
  • 當代佛系青年現狀:戀愛隨緣,一心賺錢
    當90後成為「主力軍」進入社會的各行各業時,可以看到很多與以往不一樣的東西,他們更加契合當下社會的情況,使一些傳統行業也能夠誕生新的東西。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現實的90後並不像網絡上所說的那樣疲憊。那麼現在的青年人究竟是以一種什麼樣的狀態生活著呢?佛系。
  • 成長對話 丨你是這樣的「佛系」青年嗎?
    應不應該做「佛系青年」? 佛系是被動選擇的一種低級生活方式 佛系青年就是毫無目的,不為未來著想 《中國青年報》曾發表文章認為,佛系是一種喪文化,「佛系青年
  • 古代的「佛系青年」和近代「佛系青年」都是震爍古今的典範
    導語:社會上說的「佛系青年」是個網絡流行詞,它是指抱著所謂一切隨緣、不苛求、得過且過、不走心的活法和崇尚這種生活方式的青年人。他們外表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樣,但內心往往具有以下特點:自己的興趣愛好永遠都放在第一位,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想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和節奏去做。【百科】現在所謂的「佛系青年」是形容一些現代青年想逃避世俗、只想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過日子的一種生活態度,主要的表現形式就是「怎麼都行,隨緣就好,與世無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