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吃番薯的季節,都會想起作家林清玄《紅心番薯》裡的一段話:
「臺灣的樣子真是像極了紅心的番薯」
然後在吃之前,豆下意識地看看,這次吃的烤番薯長什麼模樣。
不管長什麼模樣,我都不會拒絕冬天的烤番薯。捧一隻剛出鍋的烤番薯,咬一口,手暖了,轆轆的飢腸也得到慰藉。
而且,相比其他路邊攤食物,烤番薯健康多了!甚至,比很多人們追捧的「超級食物」都優秀,絕對是個寶。
在網上買東西,經常能看到「XXX 營養豐富,能提供人體所需的8種胺基酸、多種維生素、礦物質……」之類的吆喝。
翻看中國食物成分表看看,除了油鹽之類的,哪些食物沒這些營養呢?
怎樣才夠得上稱「營養豐富」,是有標準的。比如對包裝食品,國標規定每100g食物提供的鈣可以滿足成年人一天所需鈣的30%,才能說「富含鈣」。
世界各國都有類似的營養標籤管理標準,這些標準背後是學者們的研究成果。
美國華盛頓大學的Adam Drewnowski教授是這個領域的知名學者。他建立了一套評價食物營養的體系:Nutrient Rich Foods Index。
NRF是根據食物中的9種「好的」營養素和3種「不好的」營養素的含量評分得出的,得分越高,可以說這種食物的營養素密度越高。
9種好的營養素: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A、C、E、鈣、鐵、鎂、鉀
3種不好的營養素:飽和脂肪、添加糖、鈉
圖源:參考資料9
根據Drewnowski教授的研究,蔬菜中營養密度最高的食物是番薯;再加上它便宜,「買得起得分」也很高。
所以綜合下來,花1美元買番薯,你能買到最多的營養。想想中國歷史上的饑荒,番薯真是解決口糧問題的「功臣」了。
番薯的別名太多:紅薯、地瓜、紅苕……還有強調顏色的叫法紫薯、白薯等;為了方便,也為了表示它的 「歪果仁」身份,本文就統一叫它 「番薯」
100g生的番薯,除去大約60-70%的水份之外,剩下的主要營養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宏量營養素的組成上,跟米飯差不多,這也是為什麼它可以替代部分主食。
數據源:日本食物成分庫
跟白米飯相比,紅薯的膳食纖維更豐富,還有β胡蘿蔔(橘紅色的番薯中尤其豐富)、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C、維生素B1、B6等)、礦物質(鉀等),另外還有多種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植物化學物。
番薯的維C不僅比蘋果、梨等常見的平民水果豐富,也比藍莓之類的高價水果優秀多了。
維生素C不太穩定,怕熱怕光,還溶於水,一般蔬菜水果放久了、洗洗切切煮煮,都會造成維C損失。
但是番薯中的維生素C,因為有澱粉的保護可以禁受住蒸、烤的考驗。
根據日本食物成分表的數據,每100g鮮紅薯(去皮)的維生素C含量是25mg,烤紅薯是23mg。
圖源:參考資料[8]
每天維生素C的推薦攝入量100mg,吃一個大點烤紅薯,就能滿足一大半需求啦,是不是很優秀~
在宏量營養素方面,一些研究發現,紫薯的蛋白質含量高一些、橘紅色的澱粉含量更低;但也有數據顯示,紫薯跟其他番薯的差別不大。
番薯品種很多,即使同一種顏色也有很多品種,品種間在含水量、碳水含量方面都有差異。不管哪一種番薯,都是富含碳水和膳食纖維的食物,但蛋白質含量相對偏低。替代部分主食吃就好。
不同顏色番薯,最主要的差別還是在所含色素的種類和抗氧化活性方面。總的來說,顏色越深、抗氧化活性越強。
黃色系的番薯,主要含類胡蘿蔔素,顏色越深,含量越高。福建農科院的一項研究發現,橘紅色的番薯的β胡蘿蔔素是黃色番薯的4倍多。
ByEla Haney/Pexels
紫薯也含少量類胡蘿蔔素,它同時含有大量花青素,賦予了它好看的紫色。
不過,紫薯的花青素對ph值很敏感,所以煮粥或者糕點時遇鹼會變藍/綠色。
做紫薯饅頭時加了小蘇打,變成了抹茶色
類胡蘿蔔素、花青素都有抗氧化作用;除此之外,番薯中還有其他類型的抗氧化成分,比如綠原酸。
綠原酸,就是誇咖啡有多好的時候經常被搬出來的一種物質。根據日本學者研究,100g番薯中大約含228mg綠原酸,可以跟一杯咖啡匹敵(55-240mg)了。
綠原酸也是引起番薯切開後容易變黑的主要底物。道理跟很多水果切開後,容易變黑一樣,是氧氣和多酚氧化酶在搗亂。
跟米飯相比,蒸番薯和煮番薯的GI要低很多,屬於中GI食物;
但烤番薯,因為有更多的澱粉轉化為糖(主要是蔗糖、麥芽糖),所以升血糖的能力大大增加,GI值高達80以上,跟米飯、麵條這類主食差不多。
除了糖增加,在烤爐裡一頓操作之後,番薯的膳食纖維含量也增
加了。這是因為一部分澱粉轉化為抗性澱粉,這種澱粉具有膳食纖維的特性。
數據源:日本食物成分庫
所以,雖然GI跟普通白米飯差不多,但是有更多膳食纖維,這一點還是不錯的。
甜不甜,不是判斷健不健康、胖不胖的唯一依據。不論時血糖高的人,還是減肥的人,核心還是「適量」兩個字。
關鍵是溫度和時間。
新鮮的番薯本身含有一些蔗糖、葡萄糖等可溶性糖,但含量很少,主要還是澱粉;所以生的紅薯並不甜。#雖然我並沒有吃過生的紅薯#
加熱的過程中,紅薯中的澱粉酶被激活,它們就像童話故事裡能把羊毛方成金線的紡車,把澱粉轉化成麥芽糖等可溶性糖,於是番薯有了甜味。
圖源:參考資料[8]
跟麥芽糖轉化密切相關的β澱粉酶,在番薯內部溫度達到70℃左右時活性最高。烤紅薯時,設定這樣的溫度,慢慢烤,澱粉酶就有足夠時間分解更多澱粉,也就更甜啦。
家裡煮番薯的時候,用電飯鍋的保溫模式,煮時間長一點,也能煮出流著糖汁的番薯。
參考文獻
[1] 日本食物成分庫
[2] Kim H J, Park WS,Bae J Y ,Kang S Y et al.Variations in the carotenoid and anthoeyanin contents of korean cultural Varieties and home-processed sweet potatoes ,Journal of Food composition and Analysis,201541:188-193.
[3] 王禮群, 劉碩, 楊春賢,等. 鮮切甘薯不同部位褐變機理差異[J]. 食品科學, 2018, 39(001):285-290.
[4] 徐娟 等,28份甘薯種質的產量和營養及食味評價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 38(1)
[5] 薛友林 等,甘薯蛋白研究進展,食品研究與開發,2005, 26(5)
[6] 餘華,宋永康等,不同肉色甘薯營養成分分析,福建農業學報 25(4):482~485,2010
[7] 葉夏芳, 胡瓊之, 邱天越,等. 不同品種和加工方式對甘薯糖化特性的影響[J]. 河南農業科學, 2019, 48(7):141-149
[8] 津久井亜紀夫,サツマイモの栄養機能成分と焼き芋の美味しい焼き方理論
[9] https://doi.org/10.1016/j.jand.2013.03.015.
[10] Bahado-Singh PS, Wheatley AO, Ahmad MH, Morrison EY, Asemota HN. Food processing methods influence the glycaemic indices of some commonly eaten West Indian carbohydrate-rich foods. Br J Nutr. 2006 Sep;96(3):476-81. PMID: 16925852.
撰文 | 食慄派
設計 | 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