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覺察可以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

2022-01-31 正念正育

 正念(mindfulness)是來源於古老禪修的一種方法,簡單的來說,就是不帶評判的對當下的覺察,目前已作為一種獨立的工具應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通過正念訓練提高覺察力,能及時覺察到當下正在進行的事情是否有利於身體的健康,使參與者開始以更友善的方式照顧自己;通過關注自己的每一刻,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生活方式,對自己不良的生活習慣進行管理,不斷修正,確保自己走在有利於健康的道路上。



研究證實,正念對行為的幹預可以改變不良嗜好。例如正念幹預可以有效的幫助戒菸(Brewer et al.2011),有研究發現,將基於正念的技術納入現有的標準戒菸治療,對戒菸後出現偶吸行為者,可以阻止進一步的復吸,緩解對吸菸的渴求(Brewer et al.2014),從而提高戒菸率。有證據表明,患有心理壓力、負性情感和抑鬱的吸菸者更可能從正念訓練中受益(Guillot et al.2015)。依此類推,大量喝酒改為少量飲酒;正念幹預網路遊戲成癮;避免觸摸公共設施用手觸碰電梯按鈕等等。



一項針對高血壓病人的「基於正念的血壓降低」的臨床研究(Loucks et al  2019),通過培訓參與者注意力控制、自我覺察和情緒調節的正念技能,以及將這些技能在可改變的血壓決定因素方面的應用(如身體活動,飲食、應激反應、抗高血壓藥物依從性)。結果與基線相比,高血壓的幾個決定因素得到改善,包括體力活動、停止對高血壓不利的飲食方法和飲酒,共同影響了降壓效果。通過正念訓練使參與者開始以更友善的方式照顧自己,能及時覺察到當下正在進行的事情是否有利於健康。通過關注自己的每一刻,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生活方式。 

眾所周知,新冠肺炎屬於傳染性的疾病,目前已近2年,仍此消彼長。新冠肺炎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與接觸傳播。對於呼吸道的飛沫傳播或氣溶膠傳播通過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是最好的保護方式;而接觸傳播,就是健康人的手接觸到感染者的分泌物後,再接觸到口、鼻或眼睛,將病毒傳播給自己。所以避免汙染的手接觸自己的臉部,切斷傳播的途徑,是減少新冠肺炎交叉感染的有效措施。所以在新冠嚴重傳播的期間,網絡上有好多網友提出這樣的問題,怎樣能減少手接觸自己的臉部?醫學專家也給出的一些建議,比如改變你的坐姿(不要手託下頜);把你的頭髮系好或盤在頭的後面;選擇一個合適的眼鏡;讓你的手忙起來等等的措施。



 那麼,怎樣讓這些措施落地?你首先需要覺察到自己的當下的行為。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做了一個簡短的基於正念stop技術幹預的隨機對照試驗,以減少觸摸臉部如眼睛、鼻子和嘴等正念幹預的stop技術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緩解壓力和焦慮的方法,本研究用此方法來提醒人們避免用手接觸臉部,達到預防社區新冠病毒接觸傳播的目的。

實驗中將1000名受試者隨機按1:1比例分成對照組和幹預組,對幹預組授予Stop技術,受試者隨機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在正常的工作生活中,觀察並記錄1小時內手觸摸頭髮、眼睛、鼻子、前額、嘴巴、臉頰以及脖子等部位的次數,以及每次觸摸的時間。對照組在研究結束後授予Stop技術。



那麼,Stop技術具體怎麼操作呢?

Stop中S(Stop)是停止,提醒自己停下來,例如手指觸摸面部,揉眼睛,雙手託下巴,摳鼻孔,請停止片刻; T(Take a breath),呼吸一次,這會使你與自己的身體得以重新連接,將自己的身心帶回當下;O(Observe),覺察此刻發生的事情,你注意到自己有什麼樣的感覺,鼻子是否痒痒?你的是否有觸摸臉部的衝動?也可以覺察到你身體此刻的狀態,是否有緊張感?注意你周圍的環境;P (Proceed)繼續,回到暫停片刻之前,你可以選擇繼續做之前的事,或者停止做此類事情,比如停止揉眼睛,停止摳鼻子等,或者改做別的事情,以減少觸摸臉部的次數,例如讓自己的雙手忙碌,戴上手套,及時的清理雙手,為自己準備一些紙巾等等。 

幹預組由專業正念老師講解Stop技術,自行每天聽音頻練習+生活中練習一周,再次記錄一小時手摸臉的次數,結果,幹預組摸臉次數較前減少,有統計學意義,對照組沒有變化。

所以,這樣一個簡單而簡短的正念練習幹預就可以減少接觸傳播的風險,如果我們持續保持這樣的覺察,幹預延伸到整個傳播鏈條,比如避免手接觸公共設施,勤洗手,甚至包括呼吸道傳播(公共場合是否帶好口罩)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可以大大減少感染各種傳染性疾病的風險。

參考文獻:略

               END

    科學正念,療愈身心!

相關焦點

  • 正念覺察是一切療愈成長的開始
    心理學家榮格曾說:唯一改變自己命運的方式,就是讓你的潛意識進入你的意識。
  • 正念覺察呼吸 | 正念練習音頻
    收錄於話題 #正念練習音頻 為了給大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本實驗室重新編輯了音質較好的正念練習錄音引導語供大家使用。
  • 《正念減壓的訓練》解讀:覺察
    時時覺察自己當下的肢體狀態身體覺察的著力點,在靜態時是你的姿勢,在動態時是你的動作。那麼如何覺察呢?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有被恐嚇的經驗,例如不乖就會把你送回老家。也許父母這些話是希望我們乖巧懂事,我們卻因此種下了災難性的想法的種子。對自己表現不好容易有很深的評判,我們習慣的這一切都可以重新覺察--不是質疑、不是批判,只是換個角度大膽確認:真的是這樣嗎?
  • 冥想乾貨丨怎樣進行正念覺察?
    所以要怎樣覺察呢?其實不難,只要知道現在、此刻正在發生什麼就可以了。回到此時此地,看到自己這一刻在幹什麼,或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或頭腦中在想些什麼,有哪些情緒感受……那麼,這一刻就已經是正念的狀態了。
  • 正念覺察呼吸感受的要點到底有哪些
    「想像花開」「放鬆身體」……之類「花哨」的表述,還是正念覺察呼吸感受嗎?    究竟什麼才是正念覺察呼吸感受練習的核心要素?    顯然,正念覺察呼吸感受也是正念練習的一種,那么正念的核心要素也必須在其中有所體現。正念的五要素分別是覺察、描述、不評判、接納、當下,那麼這些要素要如何體現在正念覺察呼吸感受之中呢?
  • 正念與你我 | 正念覺察,讓我走向自我照顧
    這是我中學時留下來的習慣,當時是覺得好玩,手指頭關節竟然會發出聲音,然後我有意識地訓練這個技巧,漸漸成為了習慣。本以為是個短期的遊戲,沒想到成為了長期的習慣。他就這麼附著在了我身上,一晃20多年。有時我會想,這樣對手指也不太好,我擔心關節腫大,擔心骨頭變異,有時明確感覺到手部關節的不舒服,但是我停不下來。
  • 正念覺察練習之葡萄乾練習
    正念意味著我們把評判擱置一會兒,把為未來設下的眼前的目標也放在一邊,接受當下此刻的本相,而不是我們想要的那樣。當我們允許自己經由身心感受去體驗事物,而不是經由習慣性思維,我們會更深的和生活接觸。正面不是加以更多的關注,而是以不同的、更智慧的方式加以關注。
  • 正念 日日是好日的正念生活
    我把這樣的生活叫做正念般的生活。在生活中點點滴滴的時刻,感受正念,練習正念,日日是好日。正念來自佛教用語,和正見,正行一起都是修行的法門之一。自此之後,慢慢開始嘗試在生活中培養正念,正念行走,正念飲食,正念放鬆,正念冥想。一開始的時候斷斷續續地練習,經常會忘記,但是意識到了以後就把心拉回來繼續練習。隨著一段時間的練習之後,慢慢地體會到正念生活使身心越來越趨向平靜喜樂,充滿能量,遂升起信心繼續在生活中點點滴滴的時刻練習正念。
  • 唯有覺察,才能改變內心世界
    我們可以通過練習身體的體式和呼吸,覺察氣、脈輪和能量。我們可以通過聲音的唱誦或持咒,覺察到振動和頻率。我們可以通過禪修、打坐和冥想,覺察到自己內心的世界。我們通過任何形式的練習,無論是身心靈的方法,或是你正在練習的藝術、音樂、繪畫、舞蹈等任何的方式或載體,都能夠深入練習「覺察」。除此之外,覺察力的發展還幫助很多精英領袖實現成功的願景。
  • 心理分享:正念三要素及理解反思
    點擊「創新與心理成長」,學習更多心理知識1正念正念是以一種特殊的方式集中注意力:專注於當下、有意識地覺察、不主觀評判。而冥想作為一種練習方式,可以幫助人去培養正念能力。前者強調冥想時有意識地將注意力維持在當前內在,並對任何升起的念頭和感受都以知曉,不作任何判斷,即正念冥想。2專注於當下當一個人婚戀受挫時,可以滿腦子想著對過去的痛苦,或者對未來的擔憂,始終無法專注於當下。過去的事情終究是已經不再,未來的事情也終究還充滿未知,只有當下才是人們可以切實感受和把握的。
  • 心理知道系列08:正念 mindfulness
    舉辦這個晚宴之前,我們猜想,大多數學伴都沒有認真地體驗過吃飯的感受,體驗食物在口腔中的感覺、米飯與牙齒相觸的感覺、菜在嘴裡和米飯交匯的感覺,當然,最後印證我們的猜想是對的,忙碌的工作和生活,讓大家對生活中細微的感受早已失去了感知能力。EMAP的正念晚宴我們也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有類似正念晚宴的體驗,例如:我們每天都會洗很多次手,但我們是否真正意識到或關注洗手過程?
  • 正念覺察的問與答
    Xiao:我覺得你可以看看非暴力溝通那個書,嘗試著站在你父母的角度去想他為什麼會對你有這樣的反應?因為他是在一個跟你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父母教育下的這些都會導致他面對這樣的事情會做出這樣的反應。跳出對和錯的二元立場來看待一些事情就會多一些包容和理解,你也不會因此而心煩了。
  • 風靡全球的「正念」生活哲學究竟是什麼?2021年你需要全新的生活態度
    我們為很多未來的可能性持續生活在焦慮中,但如果我們能深刻感受活在當下的這一刻,我們就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少自己的負面消極情緒。 ——羅曼·羅蘭 你可能正過著一種不夠正念(mindless)的生活,你是否發現自己很多條都可以對號入座?
  • 10中常見正念方法丨正念是如何工作的?
    關注一點心理學,讓生活輕鬆一點。最近不少朋友和客戶問我如何理解正念(英文:Mindfulness)、正念是如何工作的。正念的主要特點根據喬卡巴金博士的定義,正念可以總結為以下幾個特點。同時,注意呼吸的節奏,但不要刻意改變它,而要專注感受呼氣與吸氣的過程。在不斷關注呼吸時,加上不斷覺察身體和意識的體驗,人們飄忽不定的意識和思緒就會不斷回歸到當下。這個樣式可以在公眾號裡隨意「漂浮」,給讀者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如果你也覺得很新奇有趣,可以來嘗試一下「漂浮」的感覺。
  • 邵陽市腦科醫院:「正念」正在悄悄地改變一些人的工作與生活
    邵陽市腦科醫院心理諮詢中心的心理學專家和心理學愛好者們,利用這個假期,用覺察的力量,讓自己置身寧靜平和的環境中,跟隨邵陽市正念減壓導師王瑞見,開啟了一場親近心靈的旅行,感受正念力量。1月2日上午,在邵陽市腦科醫院心理諮詢中心的團體心理活動室,由邵陽市正念減壓導師、市腦科醫院院長王瑞見主持的「正念減壓體驗工作坊」正如期進行,他從「正念是什麼」「此刻我的身體在哪裡」等平時都不曾思考過的問題開始,循序漸進的講解正念的含義和作用,正念怎麼應用,正念的練習方法等。王瑞見介紹,正念減壓療法也稱正念減壓療程,簡稱為MBSR。
  • 實現情緒自由的人,都掌握了正念的能力
    正念不僅可以幫助你識別和調節情緒,還能幫你發現內在的自動化思維和行為模式。在學會正念覺察之前,你也許沒有體會過真正的情緒自由,因為我們以為的「自由」,也許只是過往自動化心理模式的重現。學習正念之後,我們有了覺察,就能和自動化模式進行切斷,有了切斷後的這個暫停空間,才能智慧地應對衝突。
  • 正念飲食
    正念飲食者: 了知吃的方式沒有對錯之分,而是人們對關於食物的體驗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覺察; 相信自己在飲食上的體驗是獨一無二的; 出於自願選擇,在食物和進食方式的方方面面,每時每刻給予覺察; 關注的是對食物和進食方式的當下選擇和直接體驗,而不是這種選擇對健康帶來的遙遠影響
  • 採用正念覺察呼吸等方法調節身心
    不如試試正念覺察呼吸方法、自我擁抱等減壓調節方法。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精神心理科主治醫師陳麗萍同其正念導師胡君梅為受到疫情影響焦慮不安的人們介紹了調節身心的正念覺察呼吸方法。 正念覺察呼吸的要點 1、找一個安靜的地方,以任何舒服的姿勢坐著、站著或者躺著,輕輕的閉上眼睛,領受彎曲的雙腿,腳與地面接觸的感覺,腳被褲子包裹的感覺,領受在這個姿勢下整個身體的感覺; 2、過程中有念頭的訪客,沒有關係,知道就好,深吸一口氣,順著這口氣溫柔,而且不帶評價的,帶回到我們的身體。
  • 讓我們試試正念飲食
    其實大部分的原因還是下意識的飲食習慣主導了自己,加上情緒波動所帶來的不可控的進食。我可以做到選擇食材、照顧到營養的全面性,卻沒有和食物建立起一種真正的連接。「正念飲食」源於「正念」的概念(Mindfulness),正念意味著專注於當下,平靜地承認和接受你的感覺和想法。從本質上講,正念飲食意味著在你購買、準備、上菜和食用時,對你的食物要全神貫注。
  • 正念的奇蹟——日常生活中的正念
    他所倡導的「入世佛教」的基本原則是:即使身處最困厄的境地,也要順隨呼吸,修持平靜的正念。本書,《正念的奇蹟》是一行法師寫給朋友廣兄的一封長信。它也是一本教人如何在「入世」中保持「正念」的教科書。下面我們來開始本書的第一次的分享。日常生活中的正念一天,一行法師的朋友艾倫去看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