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判斷你到底是寒溼or溼熱幾大症狀,是今夏除溼關鍵

2021-02-23 愛灸堂


來源:soogif

天氣熱,氣溫高

毛孔就容易張開

再下雨,開空調

最難甩掉的「溼邪」就更加容易進入體內,是最困脾的。

這種溼,是外溼,如果身體暖一些,能自己化掉。怕的是剛好體寒的人,遇到這種溼,寒溼敷體,就像全身裹著半乾的抹布,會很難受了。

這種氣候浸淫久了,人體也容易寒溼、困頓、沉重的。

可以,但是一定要安全的、向調理身體的東西。不分溼氣類型一味地喝薏米赤小豆祛溼,小心會喝出血枯津燥體質……

來源:千圖網

正確祛溼,才是人間正道

但祛溼也要分清楚自己究竟是

寒溼體質還是溼熱體質

寒溼症狀


1.經常發困、身體發沉、沒精神,有些人總覺得頭上帶了個帽子。

2.四肢發涼、面色灰暗。

3.各種皮膚病多發:在上是風疹、頭蘚、溼疹;下是腳蘚

4.中焦運化不利:容易胃病、噁心、食欲不振、消瘦;

5.溼性黏滯重濁,易傷陽氣,各種細菌、病毒極易感染。

6.各種炎症、潰瘍長期不愈。

7.身體經絡不通暢,痛經

8.身體肥胖,尤其是下半身,溼氣趨下,寒溼日久,帶脈鬆弛,中醫形容其為「腰部溶溶如坐水中」「腹重如帶五千錢」。

溼熱症狀

1.臉總像洗不乾淨。面色發黃、發暗、油膩。

2.牙齒比較黃,牙齦比較紅,口唇也比較紅。
3.容易生以膿包為主的痤瘡,紅腫疼痛較明顯。
4.口乾、口苦、口臭。汗味大、體味大。
5.大便燥結或者粘滯不爽。小便深黃色,異味大。
6.容易緊張、焦慮、發怒。
7.溼熱嚴重者會出現:脘悶腹滿,噁心厭食,肝區脹痛,發熱怕冷交替,尿頻、尿急,澀少而痛,腹痛腹瀉,瀉下膿血便,肛門灼熱。
8.皮膚問題:脂溢性皮炎等。
9.筋骨肌肉疲勞。容易腰酸背痛,渾身酸痛。

而還有一些人呢

起床吃冷飲

工作吹空調

中午胡吃海喝

晚上喝酒抽菸

就在寒溼與溼熱中無限循環

那要怎麼辦呢?

艾灸啊

溼寒溼熱都能用

健脾+祛溼是關鍵。

祛溼好比由於房間水管漏水後積水了,需要把這個積水掃除乾淨

健脾就好比,在打掃積水的同時,把這個水管的漏洞修補好

兩者缺一不可

艾灸,祛溼不傷陽

真正正向的祛溼好物,

不只是祛「溼」。

常年有溼的人,絕大部分脾陽虛,所以,一定要能健脾扶陽

但也不能扶陽太過,溼人大多上熱下寒,易上火,最終要把火力引到下焦才行

常年有溼,痰濁難免會阻礙身體氣機,所以還要有專門行氣的,打通之前淤堵的通路。

所以,雖然是「祛溼」這個簡單的命題,卻要照顧到身體的方方面面,絕不能因為祛溼,而傷到身體其他的根本。

   

艾灸,

祛溼不傷身的首選。

■ 艾草純陽之性,與火結合。以陽補陽,它是從根本上為身體提升能量且絕對不能損傷身體的根本。

艾草陽氣至純至淨,對祛除體內陳寒、積寒效果最好,補而不燥不熱、不上火。

■ 艾草性溫,入脾、肝、腎 是健脾一把好手,補脾陽的功力強大;

■ 艾灸通十二經、理氣血。既健脾又行氣,能把之前多年溼濁堵塞的通路化開;

■ 艾草升清降濁。專祛那種腹大翩翩的濁脹;

■ 艾灸中下焦。長於暖丹田之氣,把下焦的火點起來,在這裡引火歸元,經常容易虛火上衝到頭面的人很需要。

和中化溼,

理氣寬胸,

消食化痰。

艾灸首選。

很多人灸了說感覺脾胃會很舒服,灸一段時間,對大舌頭、花邊舌會有很大改善。那種脾虛導致的大肚子會變小,肉肉會緊實一些。堅持艾灸清除痰溼,痰溼引起的面黃、皮膚差,精神氣不足、狀態差等等都得到緩解。

花邊舌也就是齒痕了,溼重的時候,多餘的水份排不出去,舌體胖大,在嘴巴裡受到牙齒的擠壓,就會在舌頭邊緣形成齒痕。所以大舌頭和花邊沒了,也是溼除的好現象。

艾灸祛溼還不傷身。很多人試過市面上一些祛溼方劑,大多是偏藥的,短期祛溼好,卻不養脾陽,不能搞定生痰之源。

我們將從艾灸科普宣傳、居家艾灸養生、穴位配伍、產品使用及功能給大家持續更新。愛灸堂「亞健康體質艾灸調理技術」列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傳統醫藥國際交流中心高新適宜技術推廣項目。

相關焦點

  • 紅豆薏米不祛溼,是時候要徹底明白你到底是寒溼還是溼熱了?
    但商家絕對不會告訴你,紅豆薏米湯只能溼熱的人才可以喝,更不會告訴你紅豆薏米喝久了會大傷你的陽氣,你的脾胃,因為告訴你,他們會失去三分之二的市場。另外你在某寶上買的薏米百分之八十是假貨,是一種叫做草珠子的東西來冒充薏米。他們製作成薏米粉後你根本看不出。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判斷自己是溼熱還是寒溼呢?
  • 什麼是寒溼,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寒溼?
    怎樣判斷自己身體有溼氣?  1、頭髮愛出油  2、面部油亮  3、睡覺留口水(溼氣飽和自行流出)  4、排便粘稠(不易衝掉)且多便。  5、小肚子大  6、耳內溼(耳禪溼 )  7、陰部潮溼  8、小腿腫脹。
  • 你是寒溼還是溼熱?不同的溼有不同的辦法
    想祛溼卻不知道自己是寒溼還是溼熱,如何判斷自己到底是溼熱與寒溼呢?可以從4個方面著手。寒溼的表現主要有:1、舌頭:舌體胖大,有齒痕。舌苔白厚膩,有的舌苔上面漂浮著一層水汽。2、小便:尿液清長沒有什麼味道,如水一樣。
  • 「溼寒」、「溼熱」 沒分清,不要盲目 「除溼」
    不同屬性的溼氣祛溼方法也不盡相同,快來看看那些方法更適合你呢?1、溼氣易滲透,入體分「寒」「熱」溼氣遇寒則成為寒溼:這就好比冬天的時候,如果氣候乾燥,不管怎麼冷,人都還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溼氣重,人就很難受了。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難受,就是因為南方溼氣比較重,寒溼襲人。
  • 人體「五級寒溼」你屬於哪一種?病由「寒溼」起,人體達到「五級寒溼」命在旦夕!
    溼氣遇寒則成為寒溼,溼氣遇熱則成為溼熱,溼氣遇風則成為風溼,溼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 為什麼現代人的病那麼複雜,那麼難治?因為他們體內有溼,體外的邪氣總是和體內的溼氣裡應外合,糾纏不清!怎麼能判斷自己體內是不是有溼呢?
  • 「溼寒」、「溼熱」 沒分清,盲目 「除溼」沒有用!
    不同屬性的溼氣祛溼方法也不盡相同,快來看看哪些方法更適合你呢?1、溼氣易滲透,入體分「寒」「熱」溼氣遇寒則成為寒溼:這就好比冬天的時候,如果氣候乾燥,不管怎麼冷,人都還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溼氣重,人就很難受了。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難受,就是因為南方溼氣比較重,寒溼襲人。
  • 溼熱和寒溼怎麼區分?
    溼熱和寒溼從字面上來是屬於一個系列的問題,都是有溼作為背景的,但是為什麼同樣有溼,一個是寒,一個是熱呢?再看溼熱和寒溼兩個詞,為什麼溼熱不叫熱溼,為什麼寒溼不叫溼寒呢?思考了一下還是有道理的,因為溼熱多半是先有溼再有熱,而寒溼則是先有寒再有溼。我們看看溼熱和寒溼形成的情況。
  • 紅豆薏米正在坑害中國人,是時候徹底弄清你是寒溼還是溼熱了!
    但商家絕對不會告訴你,紅豆薏米湯只能溼熱的人才可以喝,更不會告訴你紅豆薏米喝久了會大傷你的陽氣,你的脾胃,因為告訴你,他們會失去三分之二的市場。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判斷自己是溼熱還是寒溼呢?溼熱的舌頭顏色是紅的,舌苔黃黃的厚厚的。寒溼的舌頭是什麼樣的呢?舌體胖大,有齒痕,這齒痕就像裙子的邊一樣。舌體的顏色是白的,舌苔也是白白的厚厚的,有的舌苔上面漂浮著一層水汽。 其次可以從小便來區分。 溼熱體質的人小便會發黃,味道很重,寒溼體質的人尿液清長沒有什麼味道,如水一樣。 還可以從大便來區分。
  • 身體有溼氣了,是寒溼還是溼熱體質呢
    看中醫時,我們常能從醫師口中聽到諸如「體質溼熱」、「寒溼」之類的詞彙。生活中也經常會聽到有人埋怨「我溼氣太重了」。
  • 分不清寒溼、溼熱,怪不得越祛越溼!醫生:根據這個區分準沒錯
    它多半和別的症狀「狼狽為奸」。遇到寒氣,就成了【寒溼】,就像南方的冬天又潮又冷,凍的人骨頭縫發酸。遇到熱則成為【溼熱】,就像夏天的桑拿天,又熱又溼讓人喘不過氣來。遇風就成為【風溼】,驅風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風溼,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時半會兒治不好了。
  • 寒溼體質調理
    下篇推文:夏季養生核心原則(下周發)咱們可能都知道溼熱,寒溼提到的不多,在平時和大家的交流中,寒溼其實也很常見,既怕冷又溼氣大,甚至下寒上熱,往往被誤認為陽虛體質,寒溼其實是綜合了陽虛脾虛甚至腎虛,所以在調理的時候單純從某一方面入手還不夠,必須結合自身情況,多方面入手才有效。下面詳細說下。
  • 溼氣還分寒溼和溼熱,你知道嗎?中醫大夫給你講怎麼區別
    從證候上分寒溼和溼熱: 溼熱與寒溼主要通過其病因病機和主要的臨床表現來鑑別。 溼熱證: 多因感受溼熱之邪,或是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膩,釀成溼熱,內蘊於脾胃所致。
  • 溼氣中的寒溼,溼熱區別和聯繫,引起原因及調理方法?
    小編今天要談的溼氣中的寒溼、溼熱,大家聽到這個話題,都不會陌生,都能道出一二這些病的原因,都會說吹空調,洗冷水,吹風扇才會得這些病,很多患者知道大概,可從來沒有人很詳細去了解過,所以不知道怎樣預防才是最好,溼氣中的寒溼、溼熱的發病原因,病的來源因素,及臨床表現症狀等,今天小編就從根源上帶大家了解。
  • 【三伏灸】你是寒溼還是溼熱體質?90%的人都搞錯了
    溼,分寒溼、溼熱兩種2. 溼的形成,有從外部傳來的,也有脾胃失運,溼從內生3. 溼氣傷的是:脾陰、胃陽4. 寒溼一般比較普遍佔80-90%,溼熱佔10-20%問題來了,佔「溼」比例80%的寒溼重了身體會怎樣?
  • 溼熱的症狀有哪些?
    天氣潮溼溼氣重中醫把「溼」分為:風溼、寒溼、溼熱。溼熱病症是熱與溼同時侵犯人體,或同時存在體內的病理變化。溼熱在夏季和秋季是較為常見的。所謂溼熱,就是溼與熱合併入侵了身體,這兩種相對的屬性居於身體給人帶來的感受更為難受。溼熱常見症狀如高熱發燒、身體沉重、身體發熱不散、頭痛眼花、渾身酸痛、體乏無力、口乾、口苦、胸悶、尿黃而短、舌苔質紅、舌苔黃膩、脈濡數。
  • 發熱拉肚子是溼熱,腹痛拉肚子是寒溼,4種腹瀉拉肚子你是哪種?
    常見的腹瀉有4種,分別為溼熱、寒溼、脾虛和腎虛類型。溼熱導致的腹瀉拉肚子怎麼辦溼熱腹瀉多因外受溼熱疫毒之氣侵及腸胃,鬱遏於中焦,溼熱鬱蒸,氣血阻滯,氣血與溼熱疫毒相搏結化為膿血;傳化失常而發生洩瀉。腸中有熱則瀉下急迫;溼熱互結則洩而不爽;溼熱下注則肛門灼熱;溼熱內盛則煩熱口渴,小便短赤表現:糞便腥臭,肛門灼熱,小便短黃,常伴有身體發熱。治則:解表化溼,理氣和中。方選:葛根芩連片加減此方具有清熱燥溼、解表止瀉的功能。多用於溼熱腹瀉。適用於急性腸炎和急性菌痢。因為主要功效是清熱,腹部涼痛腹瀉人千萬不要用。
  • 溼熱傷身有警示,這些明顯表現你要注意,避免溼熱傷害身體
    口氣可作為辨別溼熱的一個方法。所以當你有口氣,或別人告訴你你有口氣時,不妨引起警惕,結合自己的大便和其他身體感覺,來判斷自己是否是溼熱引起的口臭。也可以找中醫師來辨證施治,症狀可緩解。「除了這些症狀,就沒有其他可以證明身體有溼熱的症狀了嗎?」回答是:「當然有!」因為不同的溼熱病症,有不同的體徵表現,臨床可以參考的症狀還有:1.溼熱天多犯病。2.犯病時,渾身無力、煩熱、胸痞等。3.食慾下降,口渴噁心。4.發熱怕冷交替。5.多在下午發熱,並不因出汗而減輕。
  • 是時候徹底弄清你體質是寒溼還是溼熱了!
    兩個都是利小便的,往下走的而且薏苡仁偏寒,最多就是往下走的時候,幫你清一下下焦的溼熱,為什麼說下焦溼熱呢?如果你就是想吃紅豆薏米,下面三點也可以快速搞清楚自己到底是寒溼還是溼熱,能不能吃一,最直觀最靠譜的就是張開嘴看舌頭,下焦溼熱的會舌頭中間靠後處黃膩寒溼的人舌頭會像下面這樣,胖大,舌淡,有齒痕,舌苔會白厚二,看小便,溼熱的人小便顏色會發黃,容易渾濁,會有異味,寒溼陽虛體質的人小便則是清長三,從大便完肛門的感覺來分,溼熱的人拉完粑粑後會感覺肛門有種灼熱感
  • 如何區分體內溼氣是寒溼還是溼熱?醫生:根據這個區分準沒錯!
    沒有進行辨證祛溼,只知道有溼氣,卻不知道溼熱和寒熱的區別。實際上,祛溼需要分為「溼熱」和「寒溼」,不同的溼氣,祛溼方法不同,需要對症不同的藥飲,才能把溼氣從身體裡趕出去。如果沒有對症祛溼,只會「越祛越溼」。而小玲所服用的祛溼茶,裡面有紅豆和薏米。紅豆性平,屬於利下的食物,還有利尿作用。
  • 腳氣分為溼熱、寒溼、瘀血三種,解決的方案就在這裡
    腳 氣因風寒暑溼所浸,或飲酒厚味損傷脾胃,溼熱下注而成。大致分為三種類型:溼熱腳氣、寒溼腳氣、瘀血寒毒。溼熱腳氣證:主要症狀表現有腳趾間或足底部潮溼糜爛,瘙癢,或浸淫流黃水,或紅腫潰爛蛻皮,甚至腳趾腫脹,舌紅,苔黃,脈沉或無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