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糖中的一件,是每天所不可缺少的東西。今天就為大家講講食用油的那些事兒。
食用油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的。沒有一種油是完美無缺的,每種油的好處也是無可代替。下面從幾個角度介紹食用油,您可以根據平時的飲食習慣,挑選幾種油輪流食用,有助於均衡飲食。
(1)發煙溫度(煙點)
發煙溫度(又稱煙點)是指油脂加熱直到產生油煙的溫度,通常也作為油脂精製度與新鮮度的指標。當油溫超過煙點時,食用油就會氧化,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中餐大多喜歡高溫烹調,當加熱食用油至發煙才開始料理食物。此時的油溫已超過200度,並不是健康的料理方式。其實只要在180度就可以應付除煎、炸以外的大部分烹調。
下面是不同油溫的感官體驗,供大家參考:
油溫90-130度是三四成熱,油較平靜,無煙無響。
油溫140-170度是五六成熱,有點清煙,油向中間滾動。
油溫180-230度是七八成熱,有清煙,有響聲。
常用的橄欖油的煙點約190度,不宜高溫油炸。葡萄籽油、葵花油和大豆油的煙點是220-230度,適合中火炒煮。茶油的煙點250度,可用於各種烹調方式。當然煙點愈高,並不代表油脂品質愈好,只能說它較適合高溫的烹調方式。
(2)涼拌食用油的選擇如何選擇適合涼拌料理的食用油,應取決食用油的味道。一般涼拌菜的味道較清淡,建議使用有味道的食用油料理。例如有特殊香味的冷壓橄欖油、芝麻油及亞麻仁油等。
(3)油炸食物若喜歡吃油炸食物,建議可以在家裡料理,只有選擇安定性的食用油,如葡萄籽油或玄米油,油炸一次後的油質還是很清澈,可以留下來炒菜使用,只要把油裡的殘渣過濾乾淨,在常溫儲存環境下,3天內使用完畢就可以了。
油炸食物時,油炸的食材水滴一定要擦乾,食材若有裹粉一定要過濾掉粉。因為現在食用油的發煙溫度都很高,所以不能等到食用油發煙才將食材下鍋油炸,這樣油炸的溫度會太高,可以先丟一小塊食材油鍋,若食材周圍開始冒泡,表示油溫已達到適合油炸的溫度,可以把食材丟入油鍋油炸了。
(4)食用油的用量正常人一天食用油的用量大約是25--30克。家中如果沒有量杯可以這樣估算:10克食用油相當於家中粗瓷調羹的一平勺。有些人燒素菜時也放很多油,有的人紅燒的菜都先煎炸過,這些都無形中增加了食用油的使用。飯店裡的菜更是過量的使用食用油。建議一頓中最多一個菜用煎炸的燒法,如果家人有脂肪肝、膽囊炎、高血脂等,食用油的用量更要適量。
食用油建議儲存於常溫陰暗處,避免陽光直射食用油而導致油快速氧化,並且遠離高溫的瓦斯爐旁。建議用深色而不透明的小瓶罐分裝儲油,每次用完後要將瓶蓋擰緊。對開封處的油品最好冰於冰箱內。花生油、橄欖油等在低溫下可能凝結,這是正常現象,只要放置到常溫下一段時間就可以恢復。
下面為大家總結了以下優質食用油的鑑別方法,供大家在選購食用油時參考:
1選渠道
首選口碑好的正規渠道購買,慎購散裝油。
2認品牌
認準知名品牌,警惕來歷不明的「三無產品」趁虛而入。
3識包裝
特別要注意保質期和出廠期,無廠名、無廠址、無質量標準代號的,千萬要特別注意,不要輕易購買。
4看透明度
一般高品位油透明度高,水分雜質少,無渾濁;無沉澱和懸浮物,黏度小;無分層現象。若有分層則很可能是摻假的混雜油 ( 芝麻油摻假較多 ) 。
5聞氣味
消費者可以用手指沾一點油,抹在手掌心,搓後聞其氣味,品質好的油,應視品種的不同具有各自的油味,不應有其他的異味,如酸臭異味。
6嘗味道
口感酸敗、苦澀、有黴味、焦味的食用油均應避免食用。
點擊「閱讀原文」,購買放心、安全食用油到綠之戀實體網絡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