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講「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到底是什麼意思?

2020-12-16 葉三說

我國的俗語文化擁有悠久的歷史,這些俗語文化是千百年來,人類生產生活中的總結。俗語比較通俗易懂,是比較「接地氣」的一種民間文化。俗語文化屬於某一階段的產物,也比較適合當時的生產力發展需要。

《山海經·海內經》中有雲「稷之孫曰叔均,是始作牛耕」。證明以前的農耕社會,老百姓都會通過牛來耕種土地,耕牛比人的力氣大得多,所以通過牛來拉犁耕地,能夠提高工作效率,還可以減輕工作量。

如今老百姓在春天種田的時候,會使用機器來耕種田地,所以耕牛的使用率越來越低。但是俗語「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在民間仍然很受用,因為這句話不僅僅表達出字面上的意思,字裡行間也蘊含著獨特的寓意。

一、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

在古代,老百姓用牛來耕種土地種莊稼,使用耕牛犁地能夠讓土地變得更加肥沃和鬆軟,更適用於農作物的生長。

土地永遠都會躺在地球上,無論怎麼用耕牛來耕種土地,都不會將土地破壞掉。所以老百姓靠土地來種植莊稼,土地也是老百姓安身立命的本錢。

千百年來人們對土地有一定的崇拜和敬意,擁有了土地才有了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擁有了土地才能夠衣食無憂。

土地是萬物生長的根源,也是一種永恆的存在,但是耕種土地的耕牛就不一樣了,耕牛每天都拉犁耕地,如果每天都讓牛幹活而不讓它休息,久而久之就會被累死。

老祖宗留下了許多俗語,告誡人們在工作的時候一定要勞逸結合。使用耕牛的時候,也應該注意適當的休息和餵養,否則耕牛就會越來越瘦,最後被活活累死。所以俗語就有「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

「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背後也蘊含著深刻的含義,無論人或者動物在工作的過程中,一定要有一個好的方式和方法。

比如使用耕牛種田的時候,要好好餵養耕牛,讓它吃好休息好,才能夠有力氣幹活。如果一味的勞動並且長期缺少休息,最後就會將牛累死。

古語有:「老牛明知夕陽晚,不用揚鞭自奮蹄」。意思就是老牛比較勤勞,而且任勞任怨,明明知道時間已經很晚了仍然不顧辛苦的奮力勞作。所以我們更應該好好的照顧耕牛,如果牛老了出現了體力不支的狀態,就不要讓他繼續耕田了。

二、俗語蘊含的寓意

民間俗語比較通俗易懂詞句,大多數老百姓只是了解其表面的意思,其實很多俗語都蘊含著深刻的含義,經過不斷的琢磨和推敲,會理解俗語產生的歷史淵源。

民間俗語「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不僅僅是要求人們要善待耕牛,更表達出人們對土地的崇拜。

相傳在很久以前,天地還處於混沌的狀態,於是便有了盤古開天闢地。劈開的一部分變成了天劈開的一部分變成了天,另一部分就變成了大地。所以在遠古時期,耕田可以養活自己,土地則是世間萬物發展之源。

天地原本是一體的,人類把天空稱之為陽,天空有日月星辰、太陽東升西落。人類把大地稱作為陰,大地上有各種植物和動物,依賴於土地而生長生活,所以自古以來,人類對土地有著別樣的情懷,認為土地就是人類生命的根本。

原始人類在生活中學會了如何種植莊稼,如何來開墾土地,那麼牛就成了耕種土地的主要勞動力。

萬物有陰陽之分,陰陽相合才能夠衍生萬物。所以牛耕種土地才有了莊稼的生長,才能夠讓土地更加肥沃。

民間俗語「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就是告誡人們,要愛惜所擁有的一切資源,包括幫助人們耕種土地的耕牛。

每年春種秋收,耕牛在勞動的過程中起了積極的作用,所以要讓耕牛吃好,才能更好的工作。人在工作的過程中也是同樣的道理,只有擁有了好的體魄才能夠有更美好的未來。

結 語

古代俗語文化傳承至今,擁有著極其深刻的含義。老百姓把古代流傳的神話故事,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一代代的傳承下去,就形成現在俗語文化,這些俗語富有豐富的哲理,同時也告誡人們為人處世的道理,避免在生活中走彎路。

相關焦點

  • 俗語:「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這句話背後深藏著什麼?
    民間流傳著的搞笑俗語,都是由許多風趣幽默的勞動人民,結合當代現狀,以及老百姓生活樂趣,把一個個生動的、通俗易懂的故事,用聰明和智慧,富有哲理性惟妙惟肖地講出來。比如被人們時常調侃的俗語:「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其背後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卻非常有講究。田從何而來?傳說在很久以前,整個宇宙還沒有天地之分的時候,有個叫盤古的人在這混沌之中睡了一萬八千年。有一天他醒了,發現眼前到處漆黑,就掄起大斧猛劈過去。忽然聽得一聲巨響,劈開的一部分變成了天,另一半變成了大地。
  • 老話說「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這句話有什麼深意?
    再有便是我們經常說的那句「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這句俗語,雖然這句話很接地氣,但是這句話背後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卻很有講究。 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 《山海經·海內經》中有雲「稷之孫曰叔均,是始作牛耕」。稷是指后稷,被尊為司農之神。
  • 「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深層含義其實特別通俗易懂
    「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不知道讀者朋友們在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內心當中第一時間又會產生哪些臆想呢?這句話背後所蘊含的傳統農耕文化,卻是極其有講究的。人類誕生以來,似乎就和土地深深依存在了一起,沒有土地就沒有糧食,沒有糧食也就不會有生命的繁衍。人類誕生以來,墾荒種糧就隨之開始了,而牛這種動物很快便成為了主要的勞動力。在人類利用的牲畜當中,「牛和馬」如今仍然是絕大部分貧窮農村地區使用的勞動工具,因為這兩種牲畜耐於訓斥和力氣較大的原因,所以便成為了幾千年來勞動必備之物。
  • 俗話說「只有累的牛,沒有耕壞的田」,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
    如果沒有新中國建立初期的培育和改革開放早期的圈閉發展,自然可能會就不會有現在的美好生活。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們不能忘記老祖宗留下的著名格言,我想和大家分享兩個眾所周知的諺語:「只有死牛,沒有農田,」。大家一定很好奇,這句話的背後是什麼?
  • 俗語「窮單身富寡婦,寡婦有田無人耕」,是啥意思?有什麼依據嗎
    俗語「窮單身富寡婦,寡婦有田無人耕」,是啥意思?有什麼依據嗎俗語是我們民間文化的一種體現,它沒有非常優美華麗的詞句,很多也沒有什麼非常波瀾壯闊的意境,但是這些俗語是蘊含的大道理是非常現實的,很多的俗語也是教會我們很多做人的道理,很多長輩也會經常說一些非常道理的俗語來教育我們,今天小編也是發現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俗語,想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這句話就是「窮單身富寡婦,寡婦有田無人耕」,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有什麼依據嗎?
  • 老人言:窮死不打親戚工,餓死不耕丈人田,這兩句話到底有啥意思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句話:窮死不打親戚工,餓死不耕丈人田,窮在街頭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那麼這幾句話到底是啥意思呢?我們一起來看看。第二:餓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耕丈人田跟親戚的意思也是差不多,都是親戚之間的事。意思就是老丈人叫你去幫他家裡幹活,你也是不得不去的,如果你不去的話老婆罵你沒用。老丈人說你小氣,讓你在老婆那邊的親戚面前抬不起頭,甚至認為你這個女婿是個沒用的人。
  • 古人俗語「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古人講「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是什麼道理?鞭春是什麼意思?對這句俗語的不了解,最主要是在於「鞭春」。什麼是「鞭春」,為什麼好男兒就不能幹這個事情?搞清楚這個,這句話就通俗易懂了。同時因為楊廣屬牛,就下令所有耕牛休息一百天。不過這正是農忙季節,老百姓沒了耕牛,如何犁田插秧?人們恨透了昏君的不懂事,卻又敢怒而不敢言,只好拿牛出氣,後來演變成鞭打春牛。老百姓在立春這天打春牛時,邊打還要邊唱:「春交五九尾呀,春打六九頭。手舉鞭條打春牛,打得春牛下田去,打得昏君不露頭。」不過這種說法呢,不足取信。
  • 俗語:「正月打雷人骨堆,二月打雷牛骨堆」,古人的話,道理何在
    蒹葭、白露、霜這些自然植被和現象,跟「思念伊人」完全沒有關係,但組合到一起,依然可以形成優美的詩句。 然而文學並不等於科學,所以還是要以馬克思唯物主義的觀點看待這些問題。「正月打雷人骨堆,二月打雷牛骨堆,三月打雷稻穀堆」這句俗話,是什麼意思?這句話有不同的版本,但意思大致一樣。有說「正月打雷墳谷堆」、「正月打雷土谷堆」、「二月打雷糞谷堆」等等。
  • 古人講:「門前不栽竹,屋後不栽樹」,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而我們很多國人對此更是趨之若鶩,什麼東西都要講究一個大。就拿房子來說,院子肯定要大,廁所也要大,客廳還是要大。甚至於他們還不滿足於此,還要在院子裡保留一塊大大的空地。因為要栽樹栽花。而說到這栽樹,裡面確實有大學問的。就比如說我們俗語有一句「門前不栽竹,屋後不栽樹」。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其中又有何講究?
  • 「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是什麼意思.....
    '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是古人留給我們的一個警句,意思是:後生小輩,嶽父母的田地,就算是窮死餓死,也不去租種;因為過去田地一般集中在地主們之手,一般窮人自己沒有田地耕種,全靠去地主家手中租地來種,來維持家庭生計,如遇風調雨順年間,大家還可交上地主家糧租,一旦遇上自然災難,田中可粒無收,那就要靠賣兒賣女去交租了,欠租利息高,利滾利,讓你一輩子都永遠還不清地主們租金,而你女兒在過去,是嫁掉了的女,如同潑掉了的水,基上與嶽家毫無關係
  • 2021是辛丑年,俗語「甲田四分,十一牛耕田」,啥意思?
    導讀:2021是辛丑牛年,老話說「甲田四分,十一牛耕田」,啥意思?到年底了,天氣越來越冷了,隆冬時節到來了,我們即將要迎來辛丑牛年的到來了。2021年是辛丑牛年,農民很喜歡牛年的年景,因為農民認為牛年,牛幹活會很快,很賣力,長得壯實,俗話說「牛馬年,好種田」。根據老話說2021年還是「甲田四分,十一牛耕田」,這句話什麼意思呢?「甲田四分,十一牛耕田」說的是這個年景很好,好在農民甲田分得多,而需要更多的耕牛來耕田,這是一個地多牛多的年景。
  • 辛丑年將至,俗語「寡年遇到牛,無春也盼頭」是什麼意思?
    辛丑年將至,俗語「寡年遇到牛,無春也盼頭」是什麼意思?光陰似箭,轉眼間就到了農曆十一月二十號,離2021年春節還有不到40天。新年伊始,人們對即將到來的新年伊始將會有怎樣的期待?今年是辛丑牛年,在整個農曆年,立春沒有節氣,就是無春年,鄉下老人說明年是「寡年遇到牛,無春也盼頭」,這是什麼意思?老祖先的話有沒有道理?無春年指立春節氣在整個農曆年都沒有出現的年份,在有些地方,無春年也被稱為寡婦年、滑年、黑年等等。無春的出現,是與陰曆和二十四節氣的計算方法不一致的結果。
  • 古人講「男不摸頭,女不摸腰」什麼意思?對異性可別這麼做
    現如今人們生活中還能夠聽到很多,像「春土不過三日雨,冬土不過三日霜」、「好馬不停蹄,好牛不停犁」等等。諺語作為漢語整體中的一部分,給語言增添了生動性。今天要和大家說的就是一句諺語——「男不摸頭,女不摸腰。」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句諺語,在我們家鄉這邊可是非常流行。這句話是從古代傳下來的,出現這樣的諺語並非偶然,必然會有特定的條件。
  • 古人講「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是什麼意思?
    男女互相表達愛慕之情,從古至今,沒有多大變化。如果雙方看對眼了,公子送你枚玉佩,妹子回敬個瓜果,在古代人心中,瓜果、紅豆、木桃之類的為女子情感代表。曾有個潘安的美男子,每次出現在街上,都會引起不小的轟動,最後的結果是什麼——擲果盈車。也就是女孩子們把瓜果都丟到他車上了(不知道有沒有愛得過深的朝他臉上砸 -滑稽保命-)。
  • 古人說:「屋大人少切莫住,就算皇帝不特殊」是什麼意思?
    今天要講的一句俗語和房子有關係,自古以來,上到皇親國戚,下到黎民百姓都很重視房子,上層人士講究房子的地段、構造、布置、朝向,下層人士講究房子的實用性。「屋大人少切莫住,就算皇帝不特殊」作為一句老話,究竟有什麼道理?
  • 小攻小受嘿咻嘿,到底誰更舒服更爽?
    你覺得,地,會被耕壞嗎?只有累死的牛!【ps:地也會被耕壞的,哈哈哈】就相當於你挖鼻孔誰舒服?誰累?攻可能會更累吧,一般情況下都是攻在動。。攻還要照顧自家受受的情緒感受(除非渣攻)。【ps:關鍵詞總結:「一個多小時」「動作猛」「17cm」但是上海灘什麼意思啊,老司機求帶!!!】其實認真的說,攻和受都要有個好腰和好身體,不然啪啪啪時間辣麼久,真的暈過去好尷尬的~從理解角度講,應該是攻好累啊!當然是貼心溫暖真愛攻,沒有前戲的渣攻除外,有溫柔攻的受受都是幸福的!
  • 男人一生三塊田,你不耕別人替你耕……
    「男」這個字本身就很有意思,上下分開,一個「田」,一個「力」。直白的講,古時候的男子都需要賣力氣耕田,養家餬口。但現在的男人,需要明白的更多的是它潛在的含義,男人要擔得起責任。深諳責任,努力擔當,才是一個男人應該有的樣子。事業是責任,家庭是牽掛,子女是義務,這三塊田耕不好,就是有天大的才能也是白費。
  • 老農說「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是講的什麼意思?
    原話是這樣說的,「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是不是感覺這句話的警示作用非常強。就算是窮困到了極點、飢餓到了無法承受的地步,也不能做這兩件事。很多沒有農村生活經歷的朋友,可能並不懂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我就與大家分析一下農村老人說的究竟是什麼意思。
  • 牛作為耕地主力,古人吃牛肉真的很難嗎?
    要弄清楚梁山好漢、江湖俠士們到底能不能在館子裡吃到牛肉,還得從歷代王朝對耕牛的政策說起。先秦:屠牛豈能不吃肉?我們的祖先對吃牛肉又是什麼態度呢?雖然春秋以來,牛肉在當時理論上還是一種貴族食物,只有天子和諸侯能吃。但實際上不可能只有天子和諸侯吃得上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