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5名日本陸軍大佐,造成美軍近10萬人傷亡,卻有一人活到戰後

2020-12-21 騰訊網

太平洋戰爭就海戰場而言,是以航空母艦、飛機和潛艇為主力的海空戰爭;就陸戰場而言,則是一場以島嶼登陸與反登陸為主要形式的兩棲戰爭;無論何種形式的作戰,日本陸海軍都輸得非常徹底。在喪失制海權和制空權的情況下,日軍的島嶼防禦戰註定沒有成功的希望,但是太平洋戰場上的島嶼爭奪戰卻成為二戰時期最殘酷血腥的陸戰樣式。值得注意的是,美軍登陸的大部分日佔島嶼,尤其是中太平洋方向,都面積相對較小,難以容納大量部隊,加上日軍兵力分散,守軍多以一個聯隊為基幹,具體作戰指揮則由大佐聯隊長負責。然而,正是這些級別不算高的鬼子軍官卻把日軍兇悍的戰鬥力發揮到極致,屢屢讓美軍頭破血流。本文就盤點五位令美軍頭疼不已的大佐級日軍指揮官。

瓜島亡魂:一木清直

在侵華戰爭史上,挑起盧溝橋事變的一木清直可謂眾人皆知,當時他是少佐大隊長,正是他所屬的部隊在宛平城外演習,進而以「士兵失蹤」為由挑起戰端。不過,他的葬身之地並不在中國,而是在遙遠的南太平洋。

■侵華急先鋒一木清直在瓜島戰場上找到了葬身之地。

一木清直於1892年10月16日出生在靜岡縣,1916年從陸軍士官學校以第28期畢業,1936年出任中國駐屯軍步兵第1聯隊第3大隊長,參與了盧溝橋事變,後歷任步兵學校教官,步兵學校材料廠廠長等職。1941年晉升大佐,被任命為第7師團步兵第28聯隊長。值得注意的是,一木曾三度在步兵學校任教,步兵戰術基礎非常紮實,對於白刃突擊也是推崇備至。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以第28聯隊為基幹編成一木支隊,由一木清直任支隊長,全隊約2400人,計劃協同海軍佔領中途島。由於中途島海戰的慘敗,登陸行動取消,一木支隊折回關島待命。8月7日,美軍登陸瓜達爾卡納爾島,一木支隊轉調南太平洋。8月16日,一木率先遣隊916人乘坐6艘驅逐艦先行開赴瓜島,第二梯隊約1500人乘坐運輸船出動,預定晚四天登陸,屆時發起進攻,奪回機場。

■表現短吻鱷溪之戰中,一木支隊向美軍陣地發起白刃衝鋒的畫作。

8月19日凌晨,一木支隊先遣隊在亨德森機場以東30公裡處登陸,每名士兵攜帶彈藥250發,給養可支持一周。日軍情報稱登島美軍只有6000人,且士氣低落。一木對於夜戰近戰頗有自信,認為美軍嬌生慣養,戰意不堅,只需刺刀衝鋒即可打垮,於是不待第二梯隊抵達就率領800餘人向機場挺進。8月20日,日美尖兵遭遇,美軍察覺日軍動向,在短吻鱷溪西岸布防。8月21日凌晨,一木支隊強攻美軍防線,遭到猛烈火力阻擊,被成片打倒,但後續日軍仍不顧炮火,高呼萬歲,挺著刺刀繼續衝鋒,讓美軍驚駭不已。兩輪衝鋒後,日軍死傷殆盡,河口沙洲上屍橫遍野。天亮後,美軍投入坦克,並在上遊渡河迂迴側後,日軍殘部被包圍,一木清直在焚毀軍旗後剖腹自殺。

■在短吻鱷溪之戰中被美軍擊斃的日軍士兵,一木大佐也兵敗自盡。

短吻鱷溪之戰美軍以35人陣亡、75人受傷的代價擊斃近800名日軍,贏得相當輕鬆,但是日軍瘋狂的衝鋒和寧死不降的頑固給美軍造成強烈的精神衝擊,他們漸漸明白與之面對的敵人不能以常規軍事教條來揣度,獲得了應對日軍的第一手寶貴經驗。

阿圖島玉碎:山崎保代

阿圖島位於阿留申群島最西端,也是美國版圖最邊緣的一塊領土。1942年6月中途島-阿留申攻略期間,日軍佔領了阿圖島和基斯卡島,這是二戰時期僅有的被日軍佔據的美國領土。1943年5月,美軍出兵收復阿圖島,率軍據守的日軍指揮官就是山崎保代大佐。

■奉命防禦阿圖島的北海守備隊第二地區隊長山崎保代大佐。

山崎保代於1891年10月17日出生於山梨縣,先後在名古屋陸軍幼年軍校、中央幼年軍校、陸軍士官學校學習,於1913年以第25期畢業,歷任中隊長、大隊長、聯隊副官,曾在西伯利亞和中國戰場作戰,1940年3月晉升陸軍大佐,出任步兵第130聯隊長。1943年2月,山崎保代被任命為北海守備隊第二地區隊長,負責阿圖島的防禦,他於4月間乘伊-31潛艇登島赴任,此時距離美軍登陸不到一個月。由於受到美軍海空封鎖,日軍補給困難。阿圖島守備隊共有兵力2650人,而且物資匱乏,而美軍登陸兵力為第7步兵師10000餘人,相差懸殊。

■1943年5月11日,美軍第7步兵師的部隊登上阿圖島海岸。

1943年5月11日,美軍登陸。由於兵力不足,山崎放棄了在灘頭防禦的計劃,將主力部署在內陸,利用島上複雜的山地地形節節抵抗,加上當地氣候惡劣,雨雪交加,給美軍推進造成了極大困擾。日軍士兵在山地防禦戰中表現出非常優良的戰術素養和頑強的意志力,拼殺至最後一槍一彈,決不投降。美軍原計劃三天結束戰鬥,結果戰鬥持續超過兩周。5月29日凌晨,山崎大佐率領最後300餘名殘兵發起萬歲衝鋒,他右手持刀,左手持軍旗,帶頭衝在前面,一度突破了美軍防線,最終全部被擊斃,日軍的最後行動令美軍極為震撼。

■在5月29日的萬歲衝鋒中被擊斃的日軍官兵。

經過十九晝夜的激戰,美軍收復阿圖島,有549人陣亡、1148人負傷,而非戰鬥減員更高達1800餘人,日軍自山崎大佐以下2600餘人殞命,僅28人被俘,論傷亡總數,美軍超過了日軍。阿圖島戰役是太平洋戰爭中首次日軍島嶼守軍全軍覆滅的戰例,日軍在報導此戰時首次使用了「玉碎」一詞,因此也被稱為第一次玉碎戰。作為玉碎先鋒,山崎保代被追授兩級軍銜,晉升陸軍中將,被奉為軍神。

比阿克惡鬼:葛目直幸

比阿克島位於紐幾內亞北部,島上地形適於修建機場,戰略位置重要,被日軍視為「澳北的天王山」,稱其「價值抵得上10艘航母」,派出重兵駐防。1944年春季,美澳聯軍計劃奪取比阿克作為之後進攻印尼和菲律賓的跳板,一場惡戰隨即爆發,而日軍防禦的組織者就是葛目直幸大佐。

■在比阿克島戰役中被擊毀的日軍九五式坦克。

葛目直幸於1890年10月10日出生於高知縣,1913年從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為第25期畢業生,1918年隨步兵第22聯隊開赴西伯利亞作戰,之後歷任中隊長、大隊長、聯隊副官等職,1937年晉升大佐,1941年7月出任第36師團步兵第222聯隊長,前往中國戰場作戰。1943年10月,第222聯隊調往比阿克島駐防,當時島上雖有上萬日軍,但多數為工程、航空和後勤單位,真正有戰鬥力的只有以第222聯隊為基幹的4500人,葛目直幸兼任比阿克支隊長,全盤指揮防禦作戰。

■在比阿克戰場上,美軍步兵在坦克支援下清剿藏身於叢林中的日軍。

1944年5月27日,以第41步兵師為主力的美軍約12000人登陸比亞克,後增兵至15000人。葛目直幸以保衛機場為核心展開防禦作戰,指揮日軍向美軍展開持續的反擊和夜襲,一度將美軍一部包圍於海灘,戰鬥進行得異常激烈,經過近兩周的拉鋸,美軍憑藉兵力火力優勢擊退日軍,佔領機場。鑑於部隊損失較大,葛目大佐改變戰術,率領餘部轉入海岸附近山地的洞穴陣地內做持久抵抗,通過連續襲擾阻止美軍使用機場。6月下旬,美軍動用三個團的兵力對日軍展開清剿作戰,大量使用火焰噴射器清除洞穴,迫使日軍向內陸撤退。戰至7月2日,日軍戰鬥部隊消耗殆盡,葛目大佐於當日剖腹自盡。然而,殘餘日軍的零星戰鬥又進行了一個多月,直到8月17日比阿克戰役才真正落幕。

■戰役結束後,美軍在調查日軍曾經據守的西洞窟陣地。

比阿克島戰役是盟軍在紐幾內亞作戰中遭遇抵抗最激烈的戰鬥,在持續兩個多月的激戰中,美軍有471人陣亡,2443人受傷,因為疾病等原因造成的非戰鬥減員高達7200餘人,而日軍死亡超過10000人。葛目直幸以劣勢兵力持久抵抗超過一個月,受到昭和天皇的致電嘉獎和南方軍司令部頒發的感狀,並在死後特晉兩級為陸軍中將。

貝裡琉頑石:中川州男

1944年9月,美軍計劃在帛琉群島奪取一處前進基地,以掩護之後對菲律賓的攻勢,他們選定了建有機場的貝裡琉島,一個只有16平方公裡的小島,以精銳的陸戰一師為主攻,即將與之對陣的是同樣以精兵自詡的第14師團步兵第2聯隊,聯隊長為中川州男大佐。

■步兵第2聯隊長兼貝裡琉守備隊長中川州男大佐。

中川州男於1898年出生於熊本縣,1918年以第30期畢業生從陸軍士官學校畢業,歷任中隊長、大隊長,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隨步兵第79聯隊赴華,曾在天津、山西等地作戰,次年被推薦進入陸軍大學專科進修,之後歷任旅團參謀等職,於1943年3月晉升大佐,出任步兵第2聯隊長。1944年4月,第2聯隊調防貝裡琉島。貝裡琉守備隊以第2聯隊為基幹約10000餘人,由中川大佐統一指揮,他在研究了歷次島嶼防禦戰的經驗後,結合島上地形特徵,制定了縱深防禦、持久作戰的方針,準備讓美軍流盡鮮血。

■美國海軍陸戰隊的F4U戰鬥機向日軍據守的山頭投擲汽油彈。

1944年9月15日,美軍登陸貝裡琉。中川以一部兵力依託海岸工事展開激烈抵抗,主力則固守島嶼中央的山地陣地。美軍登陸三天後基本控制了機場和海岸線,但日軍主力盤踞島嶼中部的山區,利用崎嶇複雜的地形和如同蟻巢的洞穴構建了一個殺戮迷宮,在規避美軍優勢火力的同時,以近戰火力大量殺傷美軍,徹底貫徹了「一人一殺、一發一殺」的作戰方針,同時以夜間襲擾滲透打擊美軍後方陣地,使得整個戰鬥曠日持久且血腥無比。在交戰期間,天皇曾11次嘉獎中川部隊,第14師團也先後3次授予其感狀。激戰一個月後,彪悍的陸戰一師因傷亡近半而被陸軍第81步兵師替換,此後美軍改變戰術,以坦克、噴火器、炸藥包和汽油彈逐個清除日軍洞穴陣地,穩步推進,而後援斷絕的日軍日漸消耗殆盡。11月24日,中川大佐在發出訣別電報並焚毀軍旗後剖腹自殺,三天後美軍宣布佔領全島。

■向貝裡琉中部山區挺進的美軍部隊,可見地形險惡難行。

這場預計三天的戰役整整打了73天。美軍投入兵力47000人,陣亡2336人,負傷8450人,而日軍萬餘人基本全軍覆滅。貝裡琉島之戰作為太平洋戰爭中最殘酷的島嶼爭奪戰之一被載入史冊,中川大佐也獲得了追晉陸軍中將的死後哀榮。

衝繩狡狐:八原博通

1945年4月1日,美軍第10集團軍20萬人在如林戰艦和如雲戰機的掩護下登上衝繩島海岸,意外的是海灘上寧靜如常,全無槍炮喧囂,令美軍誤以為是愚人節的玩笑。幾天後,當美軍在南部群山中遭遇猛烈阻擊時,他們意識到這將是太平洋戰爭中最艱難的戰役,而制定衝繩防禦戰略的人就是第32軍高級參謀八原博通大佐。

■陸軍中佐時代的八原博通,他是日本陸軍中少有的「美國通」。

八原博通於1902年10月2日出生於鳥取縣,自幼便有才子之名,學業成績優異,頭腦聰慧靈活,於1923年7月以第五名成績從陸軍士官學校第30期畢業,獲得恩賜銀懷表,之後進入陸軍大學深造,是該校最年輕的入學者,1929年成為陸大第41期畢業生,成績排名第5位,獲恩賜軍刀。1933年至1935年,八原博通作為陸大優等生赴美留學,曾進入美國陸軍指揮參謀學院,深入研究了美國陸軍的戰術和美國社會,成為日本陸軍中少有的「美國通」。歸國後,八原歷任陸軍大學教官、軍參謀、大本營作戰參謀、駐泰國武官等職,尤其出使泰國期間廣泛收集情報,為此後日軍橫掃東南亞提供了重要助益。

■陸軍大學的首席畢業生及5名優等生可獲御賜軍刀,被稱為「軍刀組」。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八原作為第15軍參謀參與緬甸作戰,功勞頗大,但其性格倨傲,為人狂放,與同僚上司關係不佳,被調回本土擔任陸大教官,於1943年3月晉升大佐。1944年3月,受第32軍司令官牛島滿中將所請出任高級參謀,全盤擬定衝繩防禦計劃。基於對美軍的了解和歷次反登陸作戰的得失,八原主張放棄水際灘頭反擊,而是將兵力集中於衝繩南部山區,依託有利地形和坑道工事持久抵抗,大量殺傷美軍。八原深知衝繩失守只是早晚,他力圖儘可能地拖延戰事,為本土組織防禦贏得時間。

■第32軍指揮部舉行作戰會議,左數第一人為軍司令官牛島滿中將,其右側依次是八原博通參謀和長勇參謀長。

第32軍依據八原的計劃放棄灘頭,在首裡防線展開阻擊,令戰鬥陷入僵局。軍參謀長長勇中將力主反擊,日軍於4月12日不顧八原反對全線轉入反攻,雖一度突破美軍防線,但在炮火下損耗相當兵力,被迫再度轉入防禦。經過兩個多月的苦戰,美軍才逐漸將日軍壓縮到衝繩南端,最終在6月22日宣布佔領全島。然而,包括美軍第10集團軍司令巴克納爾中將在內的2萬名美軍死亡,超過5萬人受傷,而日軍傷亡超過10萬!衝繩戰役成為太平洋戰爭中美軍傷亡最大的一場戰鬥,而這個結果很大程度上歸因於八原制定的有針對性的防禦策略,他也因此獲得了戰術家的名聲。

■在衝繩戰場上苦戰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員,這場戰役讓美軍蒙受7萬人的傷亡。

衝繩失守之際,八原博通本想自盡,被牛島滿命令嘗試逃離以保存經驗,以利本土決戰。八原換上便裝偽裝成英語老師企圖矇混過關,還是被美軍識破被俘。戰後,八原復員歸鄉務農,於1981年5月7日去世。

結語

本文列舉的五位日軍大佐級軍官可以視為太平洋戰爭中日本陸軍逐步認識美軍實力並改進戰術的標誌性人物:殞命瓜島的一木清直代表了戰爭初期日本陸軍的驕狂自信和對美軍的無知,結果貿然進攻,兵敗身死;山崎保代指揮的阿圖島防禦戰則預示了戰爭後期日美島嶼攻防的基本模式,日軍將在後援斷絕的情況下頑固抵抗到死;葛目直幸在比阿克島的作戰顯示了日軍從水際灘頭抵抗向縱深持久防禦的戰術轉變;中川州男在貝裡琉島的死鬥充分驗證了縱深防禦戰術和洞穴防禦陣地的威力,其作戰經驗將在硫磺島和衝繩島得到更深程度的應用;由八原博通主導的衝繩戰役將日軍島嶼防禦戰術的發展推進至頂端,造成了戰爭中美軍最大的傷亡數字,從某種程度上也是未來本土決戰的預演。然而,無論這些日軍軍官如何驕悍狠辣,殫精竭慮地籌劃防禦對策,驅趕部下送命,都無法改變日本最終戰敗的結局。

■1945年9月2日,登上「密蘇裡」號戰列艦甲板的日本投降代表們。

相關焦點

  • 日本大佐軍銜多高,能帶多少兵?為何一些軍官寧當大佐也不做少將
    在各種抗戰系列題材的電視劇電影當中,相信觀眾會經常看到一個軍銜在日本部隊中被經常提起,這就是「大佐」,這不由得讓人感到好奇,日本大佐軍銜多高,能帶多少兵呢? 作為日本一種特有的軍銜制度,其實「佐官」的設置,是仿照德國進行的。
  • 太平洋戰場上,美軍一個師可以對付多少日本軍隊?要分為兩種情況
    再看最後一次登陸作戰的衝繩戰役,在1945年4月1日的第一波次登陸中,美軍實施搶灘的是四個海軍陸戰隊師和一個陸軍師(陸戰第1、第2、第76、第7師和第77步兵師),總兵力不低於10萬人。而守島日軍總計兩個師團另一個混成旅團50000餘人,雙方軍力比達到了2比1,美軍仍然是在擁有絕對優勢的海空火力下,攻勢一次次被瓦解,整整打了一個月也沒有太大的進展。
  • 最牛的日軍指揮官,聲稱:每名日軍至少要殺死10名美軍
    在所有日本將領中,有一位將領被美軍認為是日本在二戰中最優秀的將領。他就是慄山忠雄。慄山中島,一位註定與硫磺島戰役有著密不可分聯繫的日軍指揮官。二戰後期,美軍企圖跳過臺灣,將硫磺島作為進攻日本的基地。1944年10月,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部已經制定了進攻硫磺島的計劃,參戰美軍約10萬人。此外,還有400艘軍艦和2000架飛機。美軍司令部由第五艦隊司令斯普魯恩斯將軍擔任。日本方面,自從馬裡亞納群島淪陷後,人員,物資和彈藥都就近轉移到硫磺島。
  • 為什麼衝繩島戰役中,美軍付出了慘重代價?
    1945年3月26日硫磺島戰役結束,美軍就將目光放到了日本本土,而要想攻擊日本本土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衝繩島上的日軍。衝繩島在當時是一個戰略地位非常重要的地方,一是因為它距離日本本土近,僅僅距離日本只有560千米,可以說佔領了衝繩島就相當於打開了日本的大門。
  • 日本叫囂全民玉碎?美軍急忙修改作戰計劃,準備徹底摧毀日本
    儘管憑藉著強大的國力,美軍已經打到了日本的家門口,然而如何攻佔日本本土卻成了一個大問題。原因也特別簡單,那就是這些日本人的瘋狂程度實在是超乎想像了,要打贏這群瘋子,美軍自己都覺得頭疼。一、瘋狂的日本人日本此時的口號是一億國民總玉碎,聽著像是在吹牛,但實際上日本人還真的是這麼琢磨的。
  • 近1000萬人慘失生命!越南欲請美軍入駐,開啟全盤西化!
    說到越南戰爭,大家可能都有耳聞,當年這場戰爭可是非常慘不忍睹的,美國在這場戰爭中付出了非常慘痛的代價,甚至催生了美國的搖滾樂。而越南在遭受戰爭的摧殘後,經過十年的努力才完成統一。根據戰後的不完全統計,在整個越南戰爭期間,美國扶植的南越和越共領導的北越,軍隊傷亡人數相加高達150萬人,在戰爭中死傷的平民高達800萬人,是二戰後人類經歷過的最大規模的戰爭。越共為了保衛越南,付出了超乎想像的努力。然而現在的越南似乎忘記了當年的慘痛,雖然現在沒有了意識形態的爭鬥,但在最近想將金蘭灣租借給美軍的決定仍然匪夷所思。
  • 塞班島戰役有多少日軍自殺?不過千把人,更多被逼跳海的都是平民
    塞班島戰役是太平洋戰爭中最慘烈的島嶼攻防戰之一,這是一座位於中太平洋馬裡亞納群島中心位置的小島,面積約184平方公裡,在美軍反攻到這裡之前,島上僅有1000多名日本海軍的陸戰隊員(以及一些行政人員和3000韓籍勞工)。
  • 血與灰燼之島,太平洋戰場絞肉機,被此戰役打怕的美軍決定向日本...
    1944年10月初,太平洋艦隊司令部的參謀人員就將進攻硫磺島的計劃制定出來,參加作戰的地面部隊為第5兩棲軍,下轄海軍陸戰隊第3、4、5師,共約6萬人,由霍蘭·史密斯中將指揮;登陸編隊和支援編隊,由凱利·特納中將指揮;米切爾中將指揮的第58特混編隊負責海空掩護;所有參戰登陸艦艇約500艘,軍艦約400艘,飛機約2000架
  • 諾門坎戰役日軍有多慘?第23師團五個聯隊長斃命,關東軍遭大清洗
    而這僅僅是日軍高層被大清洗的一部分,對蘇作戰的慘敗,讓裕仁大為丟臉和光火,上到負責作戰指揮的參謀本部、中到經常抗命不遵的關東軍、下到死去活來的前線軍官,通通遭到修理。 參謀總長載仁親王那是已經74歲的皇叔,所以逃過一劫(次年也主動辭職了),而參謀次長中島鐵藏、參謀本部作戰部長橋本群、作戰部作戰課長稻田正純同時「下課」,也就是說,日本陸軍最高軍令機關負責實際作戰指揮的幾個關鍵人物,被一掃而光,這是日軍歷史上非常罕見的情況。
  • 日本「大佐」軍銜多高,帶多少兵?為何他們不當少將要爭當大佐?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軍有一個特有的軍銜稱呼,那就是「佐官」。那時候的日軍軍銜是由佐尉三級九等組成的,一是將級,分為大將,中將和少將。二就是佐官,分大佐,中佐以及少佐。三為尉官,分為大尉,中尉和少尉。按照規制,佐官的等級是在將官之下的。但實際上當時的許多日本軍人,都爭當佐官,特別是大佐。
  • 日本帝國覆滅記——美軍佔領硫磺島,日軍損失慘重,死了近2萬人
    美軍的作戰安排是,第3、第4和第5師分別從中間和左右兩側攻佔2號機場。在戰鬥的頭兩天,日軍頂住了美軍的進攻,直到第3師第21團的兩個營趕到後才突破敵人的防線,佔領了該機場。到2月25日,大部分設施和硫黃島的三分之一地區都已落入美軍手裡。4天後,其餘部隊從後面襲擊了慄林的第二道防線,並佔領了被毀壞的本山鎮。
  • 橫濱瑪麗的背後:靠女性去討好美軍,戰後日本不願提及的暗黑時代
    RAA機構的日本女性們8月27日的,由日本政府牽頭,日本政府開始在全國有美軍駐軍的地方建立了國家性質的慰問設施,為美軍提供消遣和各種服務,這就是所謂的所謂 RAA特殊慰安措施協會。東京當時普通上班族人均收入80日元來算,而如果地加入RAA,那每接待一個美軍則是100日元,按照當時的經營情況來看,一個人平均是慰問30個美軍一天,姿色稍好的一天可以達到50,扣除的機構的費用,一人一天收入就相當於別人一年的收入。因此對於很多失去丈夫和家庭的人來說這絕對是一個改變生活的好機會。
  • 美軍最奇葩一仗:5萬發彈藥沒幹掉一個敵人,究竟咋回事?
    現代戰場上,肉搏戰已經成為了歷史,兩軍交戰首先肯定就是一輪武器對轟,這也導致現代戰場上彈藥消耗數量暴增。可惜彈藥不能重複使用,不然「草船借箭」的故事可能將會重演。然而,5萬發彈藥沒幹掉一個敵人,這就讓人很難理解了。
  • 大佐是個什麼軍銜?看完後明白了!
    「聯隊」是二戰日本陸軍單一兵種的最大編制單位, 而其上所有的旅團、師團、軍、方面軍、總方面軍等建制,都可以視作諸兵種合成部隊。由此,認真研究二戰日軍陸軍將領隊伍,你會發現,幾乎所有的1000多名日本將軍,都有擔任過步兵或者炮兵聯隊長的履歷。
  • 日本二戰時期的「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有何特殊待遇?
    到如今中國人民解放軍現行軍銜制,軍官軍銜共分3等10級。即:將官:上將、中將、少將;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上尉、中尉、少尉。再來說說日本的軍銜編制現在我們再了解一下日本的軍銜編制。也可以理解為,能在軍隊中有一定軍銜職位的人,背後都會有一個家族的支持。像「大佐」這樣的軍銜,在當時的日本軍隊當中可不是一般的「團長」級別,大佐可以擔任:聯隊長、旅團參謀長、師團參謀長(中將)。
  • 廣島長崎被毀後,如果日本繼續頑抗美國是否會繼續使用原子彈?
    在爆炸當天,廣島死了近9萬人,這是一場悲劇。8月9日,這樣的悲劇在日本城市長崎重演,另一枚叫做「胖子」的原子彈將長崎摧毀。六天後,即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向同盟國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美國人為何要用原子彈結束戰爭?
  • 硫磺島戰役,美軍用11萬對日軍2萬多,為何結果傷亡近3萬
    這樣一來,不是可以減輕傷亡嗎?說起來,一開始美軍並沒有預料到此役會有如此嚴重的死傷。在1944年的塞班島戰役中,美軍出動6.7萬人,與4.3萬日軍展開了正面對決。戰役結束後,美軍以死傷1.6萬人的代價,基本全殲了日本士兵。在美軍看來,塞班島戰役已經是日軍能夠做到的極限。
  • 美軍與國軍有何不同?志願軍王牌師長戰後總結三點
    大家都知道,1950年10月,志願軍跨過鴨綠江,開啟保家衛國的徵程。而出國與美軍作戰,這對志願軍來說是頭一遭。以往我軍都是與日軍和國軍作戰,並沒有跟世界第一強國——美國交過手,各級指戰員都在思考:在朝鮮的山地,和擁有最現代化軍事優勢的敵人作戰,敵人的戰術特點如何?戰鬥力如何?在敵人強大的空軍、炮兵和坦克聯合打擊下,在防禦作戰中我們如何才能守住陣地?
  • 旅順攻堅戰:乃木希典用傷亡6萬人的代價塑造自己的「軍神」形象
    在日俄戰爭的初期,沙皇俄國的主力部隊遠在東歐地區,日本在獲取制海權之後,依靠地理優勢,迅速派遣大量部隊登陸仁川,此後日本陸續增加兵力到達37.5萬人,與沙皇俄國9.8萬人遠東駐軍展開廝殺,日本陸軍在登陸作戰後很快擊敗俄軍並且圍困旅順。但是旅順港的俄國太平洋艦隊一日不消滅,那麼日本的海上運輸線就會受到威脅,由此日本展開了旅順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