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山東不少市相繼召開市委全會,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學習貫徹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精神,審議通過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十四五」時期,山東各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什麼?重點任務有哪些?大眾日報客戶端梳理各市市委全會公報,帶你了解「『十四五』,山東16市如何發展」。
持續更新中……
臨沂:加快「由大到強、由美到富、由新到精」戰略性轉變中國共產黨臨沂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於2020年12月23日在臨沂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臨沂市委關於制定臨沂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全會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的遠景目標和「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二〇三五年的遠景目標是:在區域發展中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在綜合實力、產業發展、文化軟實力、生態文明建設、改革開放水平、城鄉融合發展、社會治理水平、民生建設等八個主要領域進入全省第一方陣。「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加快「由大到強、由美到富、由新到精」戰略性轉變,在「六強、六富、六精」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由大到強」就是緊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推動由經濟大市向經濟強市躍升、由文化大市向文化強市躍升、由人口大市向人才強市躍升、由傳統產業大市向產業強市躍升、由商貿物流大市向商貿物流強市躍升、由交通大市向交通強市躍升,實現由大變強、以強促大、大強並舉;「由美到富」就是著眼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推動財政富、百姓富、村居富、企業富、城鄉富、精神富,實現由美變富、以富促美、美富一體;「由新到精」就是聚焦全域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推動城市建設更精緻、生態環境更精美、政務服務更精細、社會治理更精準、能力本領更精湛、群眾生活更精彩,實現由新變精、以精促新、新精並重。
青島:基本建成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
中國共產黨青島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於2020年12月23日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青島市委關於制定青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這就是:錨定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聚焦聚力提升城市能級,增強城市核心競爭力,推動城市數位化轉型,努力成為國內大循環的重要支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戰略連結,基本建成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
經濟高質量發展率先走在前列。在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的基礎上,城市經濟總量顯著提升,努力實現進位爭先。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新動能主導的經濟發展格局基本形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城鄉區域發展更趨協調,海洋中心城市影響力顯著提升,引領膠東經濟圈努力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推動山東半島城市群更好發揮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的龍頭作用。
開放創新改革率先走在前列。「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作用充分發揮,國際門戶樞紐、全球資源配置和國內外市場連結功能顯著提升,上合示範區、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取得明顯成效,對日本、韓國、德國、以色列、上合組織國家等國際客廳發揮更大效用,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基本建成,山東面向世界開放發展的橋頭堡和長江以北地區國家縱深開放新的重要戰略支點地位更加穩固。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重大平臺打造、創新主體培育等取得重大突破,創新創業生態更加完善,長江以北地區重要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建設成效顯著。以數位化改革牽引市場化、法治化改革,高標準市場體系基本建立,營商環境持續優化,高質量發展的制度供給全國領先。
社會文明程度率先走在前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市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明顯提高,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更加完善,以數字經濟為支撐的數字文化全面發展,多元文化融合,流行元素匯聚,創新思想迸發,時尚魅力彰顯,現代海洋城市文明充分塑造和展現。
生態文明建設率先走在前列。藍綠相依、山海城相融的一流生態基底更加穩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得到優化,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態安全屏障更加完善,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努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打造幸福美好家園率先走在前列。人民生活品質明顯改善,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低收入群體增收成果鞏固拓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大幅提高,高質量教育體系、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衛生健康體系更加健全,人人共享的數字社會加快形成。
城市治理效能率先走在前列。現代化治理水平明顯提升,城市數位化轉型更有成效,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市場化、法治化、專業化、開放型、服務型、效率型「三化三型」政府基本建成,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體制機制不斷健全,發展安全保障堅強有力,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基本形成。
日照: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奮力趕超全省平均水平
中國共產黨日照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於2020年12月23日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日照市委關於制定日照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取得標誌性成果,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取得明顯成效,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奮力趕超全省平均水平,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走在全省前列,構築港產城融合發展新高地,實現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突破,塑造陽光海岸活力日照新形象,促進城市文明程度新提高,開創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新局面,推動城鄉人民生活品質新提升。
全會還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建成現代化海濱城市的遠景目標,這就是在「十四五」發展基礎上,再奮鬥十年,基本建成生活富裕、生態宜居、活力時尚、幸福和諧的現代化海濱城市。日照的綜合實力、創新能力、生態魅力、開放活力大幅躍升,城市特色更加鮮明,打造現代化國際港口名城、現代化國際海濱旅遊度假名城、現代化海濱體育名城、現代化生態宜居名城。
濰坊:「生態、開放、活力、精緻」的現代化高品質城市基本建成
中國共產黨濰坊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十一次全體會議,於2020年12月18日在濰坊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濰坊市委關於制定濰坊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這就是:
到2025年,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提升,「生態、開放、活力、精緻」的現代化高品質城市基本建成。
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在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的基礎上,經濟實現持續健康發展,增長潛力充分發揮,新舊動能轉換實現突破,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經濟總量穩步增長、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發展動能接續轉換,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生態質量進一步優化,綠色低碳型、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城市建設全面推進,生產生活綠色轉型成效顯著,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打造「南部山青、北部海藍、湖河水秀、城市綠美、全域生態」的美麗城市;
開放能級進一步提升,開放發展向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拓展,營商環境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水平進一步提高,更高水平的開放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發展活力進一步釋放,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創新活力不斷增強,創新體制機制更加完善,躋身國家創新型城市之列,重點領域改革持續深化,要素配置更加高效,市場競爭更加公平、充分,高標準市場體系基本建成,市場主體發展活力得到有效激發;
精緻風貌進一步彰顯,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明顯增強,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加快推進,中心城市首位度穩步提升,發展協調性全面增強,城市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城市治理精細化、智慧化、人本化水平明顯提高,塑成精緻精細、特色鮮明的濰坊品質和城市風貌;
民生福祉進一步改善,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居民收入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教育、衛生、養老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全面提高,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民主法治更加完善,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突發事件應急能力顯著增強。
東營:建設富有活力的現代化溼地城市
中國共產黨東營市第六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於2020年12月17日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東營市委關於制定東營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審議通過了《東營市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實施規劃》。
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標,強調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積極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機遇,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落實省委工作部署,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具有東營特色和持續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積極探索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互融互促的發展路子,聚力打造山東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黃河入海文化旅遊目的地,建設富有活力的現代化溼地城市,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作出示範,在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中走在前列,奮力開創高水平現代化強市建設新局面。
做好「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必須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必須堅持以落實重大國家戰略為牽引,必須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必須堅持系統觀念。
到2025年,高水平現代化強市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實現經濟實力更強,發展質效更好,動力活力更足,生態環境更優,治理效能更高,人民生活更有品質。
德州:經濟總量進入全省第二方陣
中國共產黨德州市第十五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於2020年12月16日至17日在德州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德州市委關於制定德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這就是:
經濟總量進入全省第二方陣,初步建成「富強、活力、幸福、美麗」的新時代現代化新德州。
建設富強新德州。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創新第一動力、「雙招雙引」第一戰場、優化營商環境第一工程不動搖,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加速度趕超」這個主攻方向,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農業由大到強、工業由散到強、現代服務業由弱到強的整體躍升。新動能成為引領經濟發展主引擎,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四新」經濟佔比大幅提升,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四化」取得新成效。傳統動能煥發新活力,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主導產業更具實力、更有潛力。建成現代農業強市、智造名城、智慧城市、區域物流中心,努力在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現代物流、科教、文化、健康、數字、體育等更多領域、更多方面發力衝刺、建成強市
建設活力新德州。要素活力競相迸發,創新源泉充分湧流。人民群眾創新創造,幹部隊伍擔當有為。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推進,體制機制更加靈活。教育資源更加豐富,人才成長更有滋養,成果轉化更為順暢。與國家、省重大戰略深度融合對接,產業聚集、人才聚集、技術聚集,形成良性循環,內陸對外開放新高地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對內對外雙向開放格局基本形成。不斷提升城市的「時尚氣質」和「活力指數」,城市越來越有親和力、凝聚力、吸引力,成為近悅遠來的創新創業寶地。
建設幸福新德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市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心健康素質明顯提高,覆蓋全生命周期的衛生健康體系不斷完善,群眾體育、競技體育全面發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加健全,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城市文明程度達到新的水平。注重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並加快「七有」向「七優」推進。社會治理體系更加完善,治理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獲得感更加充實、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建設美麗新德州。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得到優化,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建成京津南部、黃河中下遊重要生態功能區。藍天碧水、綠意盎然的自然生態,與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務實高效的政務生態、高質量發展的經濟生態、富有活力的創新創業生態、文明和諧的社會生態相映生輝,處處彰顯德州的生態之美、人文之美、和諧之美。
濟南: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建設實現新跨越
中國共產黨濟南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十二次全體會議,於2020年12月15日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濟南市委關於制定濟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這就是:
貫徹落實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取得顯著成果,科創濟南、智造濟南、文化濟南、生態濟南、康養濟南基本建成,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建設實現新跨越。
綜合實力實現新跨越,經濟持續較快增長,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領跑全省,經濟總量在全國主要城市中實現位次前移,省會城市首位度明顯提升,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顯著增強,成為黃河流域核心增長極。
發展質量實現新跨越,新舊動能轉換實現新的突破,工業強市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初步建立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
改革創新實現新跨越,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新的突破,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更加健全,公平競爭制度更加完善,高標準市場體系基本建成,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市場主體更加充滿活力,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各方面創新創造熱情得到充分發揮。
對外開放實現新跨越,「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黃河流域對外開放門戶地位進一步凸顯,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濟南片區等重大開放平臺建設取得突破,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顯著提高,初步形成內外兼顧、陸海聯動、東西互濟、多向並進的全面開放新格局。
城市品質實現新跨越,城市功能布局更加優化,精細化智慧化管理水平持續提升,城市更新取得顯著成效,人居環境大幅改善,泉城特色風貌更加彰顯,公共服務設施不斷完善,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全面提升,建設全國文明典範城市,城市吸引力顯著增強。
治理效能實現新跨越,黨的全面領導落實到各領域各方面的高效執行體系基本形成,政府運轉更加便民務實高效,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長效機制更加完善,城市安全、城市韌性顯著增強,平安濟南、法治濟南、誠信濟南建設深入推進,以黨建為引領的基層社會治理水平持續提升,地方法規制度更加完善,廣泛多層制度化協商民主深入推進。
民生保障實現新跨越,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中等收入群體為主的橄欖型社會結構基本形成,覆蓋全民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率先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
重點在科技創新、高端智造、文化旅遊、生態文明建設、醫療康養、基礎設施建設、數字賦能、民營經濟、縣域經濟、鄉村振興上取得新突破。
泰安:努力建成產業高地、生態綠地、文旅勝地、康養福地、科創名地
中國共產黨泰安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十二次全體會議,於2020年12月14日至15日在泰安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泰安市委關於制定泰安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這就是: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發展質效大幅提升、發展活力充分釋放、改革開放持續深化、生態環境更加優美、治理效能明顯提高、人民生活更加富足,在新材料和裝備製造、生態建設、文化旅遊、高端康養、科技教育、區域交通、治理效能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努力建成產業高地、生態綠地、文旅勝地、康養福地、科創名地。
濟寧:全面打造成為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
中國共產黨濟寧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十一次全體會議,於2020年12月14日在濟寧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濟寧市委關於制定濟寧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這就是:
綜合實力實現新躍升,全市生產總值等主要經濟指標邁上新臺階,全面打造成為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在魯南經濟圈中的輻射帶動作用凸顯;
發展質效實現新躍升,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四新」經濟佔比大幅提升,新動能成為引領經濟發展的主引擎,現代產業體系初步形成,產業鏈產品鏈邁向中高端;
科技創新實現新躍升,自主創新體系更加完善,科技戰略支撐和引領作用持續增強,高標準打造資源型城市轉型示範區,高水平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
改革開放實現新躍升,強化改革系統集成、協同高效,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更大突破,建成全省營商環境改革創新示範區,加快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
治理效能實現新躍升,平安濟寧、法治濟寧、誠信濟寧建設深入推進,「和為貴」社會治理機制深化完善,市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水平持續提升,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體制機制不斷健全,統籌發展和安全更加有力;
民生保障實現新躍升,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大幅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明顯改善。
重點在科教強市、先進位造業強市、數字強市、文化強市、現代農業強市、交通物流強市、生態強市、健康強市建設上聚力突破、塑成優勢。
聊城:「在魯西大地率先崛起」的態勢充分顯現
中國共產黨聊城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十一次全體會議,於2020年12月14日在聊城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聊城市委關於制定聊城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這就是:
新舊動能實現接續轉換,「新時代興聊十大工程」取得明顯成效,「在魯西大地率先崛起」的態勢充分顯現。
經濟實力更強,經濟總量邁上新臺階,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水平顯著提高,現代化經濟體系和強大市場機制更趨成熟。
發展質效更高,「四新經濟」引領高質量發展作用顯著增強,研發經費支出佔生產總值比重明顯提高,產業數位化、數字產業化水平大幅提升,產業邁上中高端,基本形成以創新引領和支撐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和發展方式。
生態環境更優,主體功能區戰略和制度深入實施,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初步建立,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城鄉環境優美宜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改革開放更深入,產權制度、要素市場、創新發展等重點改革率先突破,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重大成果,保護發展、服務發展、支持發展的法治體系更加完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
治理體系更完善,法治政府建設取得新的更大進步,治理法治化、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信息化水平穩步提升,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邁上新臺階,人民民主不斷擴大,廣泛多層制度化的協商民主深入發展,社會更加公平正義。
人民生活更美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公民文化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升,就業、教育、文化、社保、衛生健康、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持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低收入群體收入持續較快增長。
威海:人均生產總值達到2萬美元
中國共產黨威海市第十五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於2020年12月12日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威海市委關於制定威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
到二〇二五年,綜合實力更強,地區生產總值力爭突破4000億元,人均生產總值達到2萬美元,城鄉區域發展更加協調均衡,牢牢站穩全省高質量發展第一方陣;
發展質量更高,產業結構更加優化,新經濟佔比進一步提升,海洋經濟佔生產總值比重超過40%,科技創新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現代化經濟體系顯現雛形;
發展後勁更足,重點領域改革實現新突破,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更加優越,在聯結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發揮重要樞紐作用,基本建成省內領先的對外開放新高地;
人文氣質更佳,紅色文化、傳統文化、現代文化相得益彰、融合發展,誠信文化深入人心,公共文化服務更加優質普惠,城市文化軟實力顯著提升;
生態環境更優,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加快普及,單位GDP能耗和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生態環境質量繼續保持全省領先;
治理效能更高,市民綜合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顯著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日趨現代化,「平安威海」「法治威海」建設的基礎更加夯實,社會持續保持和諧穩定;
人民生活更富足,社會就業保持穩定,城鄉居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城鄉公共服務優質均衡發展,解決相對貧困問題取得新突破。
棗莊:著力打造魯南門戶樞紐市
中國共產黨棗莊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於2020年12月11日在市政大廈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棗莊市委關於制定棗莊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定位,這就是:
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發展質效持續優化,地方財力不斷增強,產業基礎和產業鏈水平顯著提升,打造一批具有較強影響力的產業集群,可持續發展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高。
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紮根棗莊大地,產權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取得顯著進展,營商環境更趨優化,信用棗莊建設取得新成效;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積極對接京津冀、長三角,深度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大運河文化帶、淮河生態經濟帶、魯南經濟圈等重大區域戰略。
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全面提升;保護傳承弘揚歷史文化、紅色文化、運河文化、工業文化等優秀傳統文化,文化旅遊深度融合發展,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棗莊段)基本建成。
生態建設取得新成效,生態文明制度更加完善,空間治理體系基本形成,山體和流域治理、重大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加快推進,突出環境問題得到有效整治,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城鎮登記失業率在可控範圍內,應急醫療體系更加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
治理效能實現新提升,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逐步完善,政府行政效率、公信力進一步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邁上新臺階。
著力打造資源型城市創新轉型示範市、城鄉融合發展樣板市、運河文化帶生態宜居市、魯南門戶樞紐市和京滬廊道智能製造高地。
煙臺:全市經濟總量邁上萬億元臺階
中國共產黨煙臺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十二次全體會議,於2020年12月6日在東山賓館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煙臺市委關於制定煙臺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主要是:
全市經濟總量邁上萬億元臺階、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兩萬美元,不斷鞏固在全省「三核」城市中的地位,綜合實力在全國大中城市中位次不斷前移。
發展質效更優,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升,新動能成為引領經濟發展的主引擎,在創新驅動發展上走在前列;
發展活力更足,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更大突破,開放型經濟更加活躍,在更深層次改革、更高水平開放上走在前列;
生態環境更美,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在生態文明建設上走在前列;
治理效能更好,自治、法治、德治建設深入推進,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走在前列;
文化軟實力更強,膠東紅色文化品牌進一步提升,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在文明城市建設上走在前列;
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生活品質明顯改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斷變成現實,在保障改善民生上走在前列;
城市能級更高,在提升城市整體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上走在前列,基本建成質效雙優的製造業強市、富有特色的海洋經濟大市、充滿活力的宜業宜居宜遊城市和更具影響力的現代化國際濱海城市。
菏澤:全面開創後來居上新局面
中國共產黨菏澤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十二次全體會議,於2020年12月5日至6日在菏澤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菏澤市委關於制定菏澤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這就是:
全面開創後來居上新局面。
開創強市建設新局面,主要指標增速位居全省前列,經濟總量穩居全省第二方陣並實現位次前移,主要人均指標發展水平與全省差距明顯縮小,發展質量效益持續提升,公共服務能力顯著改善,新時代現代化強市建設主框架基本塑成。
開創改革創新新局面,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紮根菏澤大地,產權制度、要素市場等重點改革提速加力,高質量發展制度體系逐步完善,生產要素流動更趨合理,創新驅動能力顯著增強,一流營商環境建設實現重大突破。
開創結構優化新局面,新動能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撐,經濟結構更加優化,產業基礎高級化水平明顯提高,農業基礎更加穩固,「231」特色產業、「四新」經濟蓬勃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比大幅提高,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開創城鄉發展新局面,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明顯增強,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快速提升,城鎮綜合承載能力顯著增強,農村基礎設施配套更趨完善,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大幅提升,中心城市、縣城、小城鎮、美麗宜居鄉村「四點對接」的城鎮體系基本形成,區域性中心城市初步建成。
開創對外開放新局面,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和「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招商引資質量效益大幅提升,進出口結構更加優化,內暢外聯的現代綜合立體交通體系基本形成,經濟外向度顯著提高,開放型經濟體制健全完善,牽動沿海、連接中原的循環經濟、內陸開放新高地基本形成。
開創民生保障新局面,全市城鄉居民收入增速高於地區生產總值增速,農村居民收入增速高於城鎮居民收入增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文明程度不斷提高,社會治理有力有效,就業更加充分,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教育水平明顯提升,醫療健康體系逐步完善,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梁旭日 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