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奶奶帶娃太寵?羅星街道召開祖輩家庭教育項目研討會

2020-12-12 澎湃新聞

爺爺奶奶帶娃太寵?羅星街道召開祖輩家庭教育項目研討會

2020-12-08 17: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祖輩帶娃寵寵寵,家庭教育成難題?

羅星街道這場研討會有新意

家庭教育中祖輩參與的現狀、問題及其改善對策

——以羅星街道為例

近日,一場別開生面的祖輩家庭教育項目研討會在羅星街道歸谷園區舉行。羅星街道婦聯、縣社區學院、街道成校牽頭組織轄區內的四所公辦幼兒園和兩所私立幼兒園的園長,三所全國連鎖早教中心的負責人,成校校長等參加會議。

研討會特邀原浙江師範大學幼兒師範學院副院長步社民教授擔任本次項目課題的顧問。

縣社區教育中心吳曙強副院長介紹了嘉善縣家庭教育的基本情況和本課題的前期調查和訪談情況。

羅星街道婦聯主席黃麗英就街道範圍內0——3歲嬰幼兒基本情況、目前開展的家庭教育情況等作了介紹。

步教授介紹了國內國際的相關祖輩教育的情況,提出了把羅星祖輩家庭教育置身於中國社會家庭教育的大背景下的課題研究總體方向、組織工作和結果的呈現方式等。同時,步教授希望羅星街道的祖輩家庭教育能多方聯動、資源共享、深入研究,為我國祖輩家庭教育提供精彩的羅星樣本。

延伸閱讀

據了解,今年9月,羅星街道祖輩家庭教育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由街道婦聯、計生協及羅星成校共同發起,聯合縣社區教育中心、文教辦等共同開展。

為了更真實地了解我街道兒童家庭教育的現狀和家長們對家庭教育指導的需求,更好地提升祖輩家庭教育整體水平,街道婦聯聯合成校相繼開展了入戶調查問卷——《羅星街道祖輩家長家庭教育調查徵詢表》1500多份。

街道以厙浜村、城西社區、錢橋社區、晉陽社區、子胥社區等為試點率先開展祖輩課堂,一系列工作的開展為項目的推進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和實踐基礎。

下一步,羅星街道婦聯將把該項目作為婦聯家庭教育的一項重點工作在全街道範圍內全面啟動。

編 輯 | 張燕燕

原標題:《爺爺奶奶帶娃太寵?羅星街道召開祖輩家庭教育項目研討會》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爺爺奶奶帶娃弊端多?悅寶園:科學育兒才是對寶寶最好的成長
    在各種社會壓力上,祖輩代替年輕父母帶孩子已經成為一種廣泛的社會現象。但從生理和心理角度看,孩子的成長期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誰陪伴他們一起長大尤為重要。對孩子的個性發展有著極大的影響,祖輩可以協助年輕的父母承擔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但父母不能失去在家庭中教育的主導作用。
  • 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誰帶娃更好?區別很大,別不在意
    那麼唯一的兩全其美之策就是:請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幫帶!然而,作為新手父母,請爺爺奶奶還是姥姥姥爺幫帶娃一定要事先考慮清楚,因為兩方父母幫忙帶娃結局可能完全不同。為什麼這樣說呢?咱們先來看一看奶奶和姥姥在生孩子這個事情上態度有哪些不同吧!
  • 如何一眼認出媽媽帶娃,還是奶奶帶娃?這些圖幫你一眼識人
    現階段,提到帶娃的主力軍,非媽媽和奶奶莫屬!然而,媽媽和奶奶跨別一個時代,育兒理念不同,帶出的娃自然也不同。接下來就讓我們欣賞下媽媽帶娃vs奶奶帶娃的差別之處吧,簡直不能再形象了!你們能做到一眼辨識誰帶的娃嗎?
  • 被爸媽帶大,和被爺爺奶奶帶大的寶寶,長大後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今日問題:爸媽帶大的孩子和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有哪些不同?每個人的成長經歷不同,所以對童年時期的記憶也不同,有些人記得的是跟父母一家三口的快樂時光,也有一些人只記得爺爺奶奶對自己的疼愛。爸媽和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長大後區別被爸媽帶大,和被爺爺奶奶帶大的寶寶,長大後差距不是一星半點。小雨是一名寶媽,在其他的寶媽眼裡,她應該是幸福的,因為生下了一對龍鳳胎,直接就兒女雙全了,讓人羨慕。
  • 致爺爺奶奶的一封信:關於養娃,想對您說這3件事
    粉哥導讀:新生兒的誕生,會給家中帶來無盡的喜悅,但在養娃之路上,也存在著許多困難與挑戰。尤其是中國家庭受傳統文化影響,多有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幫新手寶爸寶媽一同帶娃的習慣,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小夫妻育兒的負擔,但由於兩代人的育兒觀念與方式不同,鬧出的矛盾並不少。有研究顯示,那些得到過(外)祖父母看護的孩子,在整個嬰兒時期以及以後的成長發育得更好。
  • 被小姨小叔帶過的娃,最大的感受就是痛並快樂著,寶寶還樂此不疲
    小姨小叔帶娃和爺爺奶奶帶娃的差距精力上的差距爺爺奶奶雖然空閒時間較多,但是畢竟上了年紀,在精力方面,肯定沒有小姨小叔精力旺盛的。而如果是小姨小叔帶娃的話,就不存在太大分歧,都是年輕人,育兒理念也會基本一致的。孩子外形方面爺爺奶奶帶娃,一般都是比較實際,且溺愛的。深怕孩子吃不飽,穿不暖,因此,在穿衣打扮方面,都是怎麼暖和,怎麼來。在吃飯方面,是能夠多給孩子餵點,就給孩子多餵點。
  • 嘉善縣羅星街道開發低效用地建起精密機械創業園,85家企業入園發展...
    在嘉善縣羅星街道,有一個佔地約72畝的精密機械創業園,園內8幢標準廠房排列整齊。這塊土地原來屬於低效用地,5家企業的年產值加起來不到7000萬元。後來,85家企業「退散進集」,陸續從周邊村莊搬遷入園、集聚發展,這塊土地成為高效用地。隨著嘉善「抱團飛地」模式的興起,這塊土地又成為33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抱團飛地」項目。
  • 奶奶爺爺和姥姥姥爺,誰和孩子更親?有科學排序和你想的不太一樣...
    案例一:前陣子,北京衛視的《老師請回答》中,有這樣一則案例:媽媽在臺上無奈講述,寵娃「狂魔」的姥姥能將孩子寵到什麼地步!家裡的萌娃考試成績不太理想,爸爸在去給娃開家長會的途中一直訓斥孩子,說到氣處還踢了孩子兩腳,沒想到回來一說這個事,姥姥又心疼又生氣,竟然為了這件事把爸爸給打了!
  • 最淡定爺爺火了!被孫女打扮成美杜莎,網友:傳說中的地頭蛇?
    最淡定爺爺火了!被孫女打扮成「美杜莎」,網友:傳說中的地頭蛇?小美是一個7歲的小女孩,因為缺少玩伴,爸爸媽媽又忙於工作,所以她大部分時間都是和爺爺奶奶相處在一起。小美的爺爺對這個孫女非常寵愛,除了原則性的問題,其他一律有求必應。
  • 奶奶帶娃是義務,姥姥帶娃給紅包?寶媽說出原因令人無法反駁
    所以大多數家庭為了減輕生活壓力,給孩子更好的生活條件,都選擇了把孩子給老人帶,小夫妻雙方則都外出工作。「生了孩子給老人帶」,在現在已經是一個很常見的現象了。但是隨之而來的又有一個問題,老人,爺爺奶奶是老人,姥姥姥爺也是老人,那麼孩子是給哪一方老人帶呢?
  • 奶奶帶娃更放心?一大批奶奶「假帶娃」被揭穿,年輕父母悔青腸子
    最近卻有一批奶奶「假帶娃」行為被揭穿,很多年輕父母看完後腸子都悔青了。張曼生完孩子就一直待在家裡,現在女兒已經5歲了,已經上學了,不需要有人時時刻刻地照顧她。於是張曼就想著出去工作,把孩子給婆婆照顧,畢竟現在家裡只有丈夫一個人的收入,壓力還是有點大的。
  • 孩子扔給爺爺奶奶,藉口再多不過不負責任,李玫瑾:3歲前自己帶
    不少父母表示,因為各種緣故,最多的還是經濟問題,不得不面臨孩子一出生就送到老家給爺爺奶奶帶的選擇。在《中國兒童福利與保護政策報告2019》顯示,截至2018年8月底,我國就有農村留守兒童697萬人,從監護情況來看,96%的農村留守兒童都是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隔代照料的。
  • 繪本故事【巧克力爺爺和糖奶奶】
    房子裡住著一位巧克力爺爺和一位糖奶奶。巧克力爺爺最喜歡糖奶奶了,糖奶奶說,她也非常喜歡巧克力爺爺。巧克力爺爺和糖奶奶在一起,總是有說不完的話。說啊,說啊,他們的話都像蜂蜜一樣甜滋滋的。有一天,巧克力爺爺和糖奶奶大吵了一架。糖奶奶氣得走出了家門,她在門外嗚嗚地哭了起來……糖奶奶不敢掉太多眼淚,哭的時間太長了,她會化成糖水。
  • 奶奶帶娃VS姥姥帶娃,到底有什麼不同?這4點問題很現實
    於是越來越多的80後90後選擇讓老人來帶孩子,孩子由誰帶?到底是奶奶帶孩子還是姥姥帶孩子呢?就成為了一個困難的話題。丈母娘搬我家住,說是給我帶娃做飯,分明就是監視我一位姥姥接受採訪時抱怨:女兒和女婿都是90後獨生子女,婚後生了一個可愛的兒子,考慮到小夫妻照顧孩子沒有經驗,我主動提出去家裡照顧。
  • 「祖輩家長」適合參加嗎?聽聽老師和專家怎麼說
    近來,寧波一小學召開家長會,別出心裁地提出「讓爸爸參加」,引發人們對這種家校溝通方式的一系列思考:參加家長會的媽媽為何會比爸爸多?爸爸的缺席會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嗎?「祖輩家長」與老師難溝通的問題該怎麼化解?傳統的到校參加家長會是不是過時了?
  • 千萬別讓老人帶娃:奶奶牌暖頭巾一秒打回原形
    奶奶帶娃VS媽媽帶娃(圖片來源於網絡)才給奶奶帶不到兩個星期,親媽也差點認不出了……,奶奶的搭配一定超乎你想像(圖片來源於網絡)爺爺: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有一種冷,叫做爺爺覺得你冷媽媽看到老人帶娃的場景,哭笑不得又心生歡喜。感謝家裡老人的付出,我們才能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在外打拼、安心工作!不管是老人帶娃還是自己帶娃,都可以看出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孩子的成長主要受家庭環境的影響。
  • 為啥帶娃的總是外婆?科學家揭曉答案:姥姥確實更愛你
    最近帶娃回娘家小住,上午天氣不錯,姥姥就帶著我們去小區裡散步。小廣場上滿是帶娃的阿姨,隨便閒聊幾句,幾乎都是孩子的姥姥。大家忍不住感嘆:「媽媽生,外婆帶,奶奶定期來參觀。」一位姥姥感嘆道:「老大之前就是我看的,現在輪到老二了。
  • 千萬別叫爺爺奶奶帶孩子(父母必看!)
    「都是他奶奶給寵的!」「看他奶奶都把孩子帶成什麼樣了!」讓奶奶來背這個鍋,真是太冤枉了! 在父母面前,子女兒媳總不免帶有一種優越感,仗著優質的教育資源,仗著快捷的資訊手段,對父母的方法總是指指點點、不屑一顧,卻忘記了這一切本是自己的責任,有一種沒良心,是父母辛辛苦苦為你帶小孩,你卻挑三揀四。
  • 爺爺版「美杜莎」走紅,這大概就是傳說中的「地頭蛇」?
    爺爺寵孩子能夠寵到什麼程度? 不得不說,和現在的年輕人進行比較的話,爺爺奶奶這一輩的人似乎都會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爺爺奶奶,似乎都會對於孩子的寵愛會更多一些。 而在帶娃的時候,自然也會有很多我們所意想不到的畫面和狀態,其實也是長輩們帶娃的獨特代表。
  • 爺爺有個基因缺陷會「隔代遺傳」,子女能躲過,但孫子一輩卻難逃
    不少父母在孩子出生後發現娃長得不像自己,反倒是像爺爺奶奶,這是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