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正值蘇州國際設計周Q4設計消費季,作為美食版塊負責人的劉憬苓女士及其創立的GEOFOOD地緣美食,帶著其「強調食物的地理標示保護與可溯源,推崇公平合理取材與當地應季的食材,倡導whole foods營養與可持續健康飲食」的理念為觀眾帶來多感官盛宴。
這次活動也與良食基金和國際慢食協會大中華區分會聯手,聚焦蘇州雙塔市集,共同促成本次以「醜陋的美味」為主題,市集快閃活動、圓桌夜話等內容的活動,給雙塔市集帶去新的復興與賦新可持續發展理念,鼓勵提升當代人的社會責任感。
醜陋的美味靈感來自Ugly Delicious-Netflix有名的美食紀錄片。然而這裡的醜陋,不是紀錄片主題中的「擺盤不將就」,而是將那些形態上不整齊劃一、甚至通常被棄之不用的蔬菜和可食用食材加以利用,「惜食」的美食態度。
此次GEOFOOD地緣美食與國際慢食協會大中華區分會、中國綠髮會良食基金一起倡導的快閃活動,於11月3日現身蘇州國際設計周的雙塔市集。蘇州雙塔集市前一年多改造以來,以全新的中國生鮮市場面目變成一個美食目的地。在這裡,當代簡約的灰色外牆、內部統一的標示管理、潔淨的菜檔、生鮮與小吃區隔而又息息相關的布局,在姑蘇城區展現了新潮而復古、熟悉又陌生的食物場景。
Ugly Delicious 良宴
食材不浪費 信手皆文章
在當天晚上以多元化融合創意菜特別是中餐創新演繹聞名的主廚向琦以及中國最炙手可熱的年輕法餐主廚之一老蔡分別為現場觀眾演繹了一場精彩紛呈的快閃活動。
其中,向琦以泡椒、花菜及香菇根入餡,搭配牛肉製作成牛肉菌菇煎餃。
老蔡則用荸薺、綠蘿蔔搭配酒釀油醋汁,開創出一道融匯當代美學與傳統的色拉——蘇州。
兩位主廚所使用皆為蘇州本地應季食材。這既符合大廚們所堅持的注重當地的理念,更是與長期以來GEOFOOD所倡導的嚴格採用原產地當時當地食材主張不謀而合。
除此之外,美食研究者劉憬苓與美食空間策劃人鄭淑麗策劃的「白粥與百味小菜」以微縮方式將最平民常見的慰籍食物白粥,與潮汕、江南的小碟冷菜搭配。
新時代圓桌派:
傳統的復興與賦新
四位美食大咖——劉憬苓、鄭淑麗、向琦、老蔡則圍繞美食的復興與賦新的夜話,從不同角度暢談美食與環境,美食與社會責任感的關係,以及作為社會一份子的個人,對社會以及人與自然的關係的高度復興與賦新。
在過度依賴網絡與超市平臺而忽略傳統菜場的今天,雙塔市集以復興傳統菜場的方式吸引大眾,以頗具設計感裝飾風格煥發傳統菜場的活力,讓年輕人進入菜場,回歸廚房。這種回歸,於大眾與傳統菜場本身都是一種值得慶幸之事。
當然,雙塔市集的復興並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回歸,而是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賦予菜場新的活力與意義,是之謂「賦新」。無論是在可持續發展層面,還是在秉承「食材不浪費」理念層面,甚至在「一人食」的生活形態的興起的層面,均與現代生活結構與方式息息相關。這些理念恰恰來自於對生活形態的思考、對人與自然的思考以及對可持續發展的思考。參與圓桌夜話的每一位廚師,都不僅僅再單純追求「以貴為美」的食材與美味,而是期許成為一個富有責任感的一份子。
而談及環保與社會責任感,當代年輕人特別是85後、90後可謂當之無愧的先鋒之一。特別是近些年來對美食的關注,不再如不再為了獵奇而去破壞環境、浪費食物,而是放棄一次性不可降解餐具,追求可降解食材,甚至更大層面上,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OFFMENU始於一個有趣而隨性的想法。
最早出現在巴黎傳統小館的Menu à l'ardoise(法語原意黑板)菜單,是廚師依據食材所得而烹調的當日佳餚,漸漸發展成為現代餐廳「隱藏菜單」(off the menu)的靈感,資深的美食客往往對此輕車熟路而深諳門道。
OFFMENU還有一重意思在於「非正式感」:無論是星級餐廳、平民小館還是私藏餐桌,凡是用心的料理都值得認真對待。老饕們往往不滿足於此,他們還津津樂道於關於味蕾的種種軼聞趣事,這也是OFFMENU的第三重意義:「輕度美食八卦」。如果美食如人生般是一本浩瀚的書,我們只是在邊上隨手寫下的註腳。
據統計,全球只有25%的人擁有發達的味蕾感知,不過美食對任何人都是最明確的幸福。當美食成為一個旅行的主題,人們藉由陌生或熟悉的味覺體驗完成了對一個目的地的探訪;而懂得個中真味的人們往往積累了自己的參照坐標,從中完成一張專屬的味之地圖。我們無意成為一個權威美食指南,但可以為大家尋訪和梳理我們信任的「味蕾」,最好的人生和美食都不在教科書裡。
-END-
內容提供|Q4設計消費季美食版塊
編輯 | 鄒奕羯
設計|刀刃
-蘇州國際設計周媒體中心-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著作權歸屬原作者所有
如有異議請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