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溼婆」,我們所指的就是其兩個基本的面向。「溼婆"一詞的字面意思是那個「不是」(that which is not)。
如今,現代科學正在向我們證明,萬物始於空,並回歸於空。存在的根本以及宇宙的本質就是廣袤虛無。各個星系只是一小部分 - 如薄霧般稍縱即逝, 餘下的就全部是被稱為是溼婆的空曠的空間。這就是萬物的創造之源,這也是萬物的歸宿,一切湮沒其中。溼婆是創造之源,也是毀滅之源。
因此,溼婆被描述為非存在(non-being), 而不是存在(being)。溼婆不被描述為光明,而是黑暗。一直以來,人類讚頌光明,這是由他們具備的視覺器官的性質決定的。其實,唯一永恆的就是黑暗, 光是一種有局限的現象,因為就任何一種光源而言 - 無論是燈泡,還是太陽 - 最終都會失去散發光芒的能力。
光明不是永恆的, 它始終是一種有限的可能性,因為,它有生就有滅。相較於光明,黑暗是一種更大的可能性, 不需要燃燒任何東西,它始終如此 - 黑暗就是永恆的。黑暗無所不在, 也只有黑暗才是無所不在的。
但是,如果我說「神聖的黑暗」,人們會覺得我是一個魔鬼崇拜者或者類似的什麼。事實上,在西方的有些地方,人們宣傳溼婆的時候就認為他是一個魔鬼。
但是,如果你視溼婆為一種概念,那麼世界上沒有比這個概念更具智慧,能夠去解釋創造的整個過程以及運行方式了。我們一直以來都在用科學的術語,而非用「溼婆」一詞與全世界的科學家圍繞這一點進行討論,並且,他們都很驚訝"是這樣的嗎?這在以前就知道了?是什麼時候知道的?」這一點我們已經知道了有好幾千年了。在印度,幾乎每一位農民都無意識地對此有了解。甚至在談論這一點的時候,他都不知道其背後蘊含的科學。
在另一個層面上,當我們說到「溼婆」時,我們指的是某一位瑜伽士,阿迪瑜吉(Adiyogi)或者說是第一位瑜伽士,也可以說是阿迪古魯,即第一位古魯,他是奠定了我們如今所知的瑜伽科學的基礎。瑜伽不是指頭倒立、手倒立,或者屏住呼吸。瑜伽是一門科學技術,它能夠讓你了悟生命創造的本質,以及生命如何實現自身終極的可能性。
這門科學早於所有的宗教。在人們發明將人類分裂到看起來幾乎無法修復的地步的方法之前,這種最為強大的,用來提升人類意識所必需的方法就已經誕生,並得到傳播。
因此,「溼婆」既指的是那個「不是」,又指的是阿迪瑜吉,因為,在許多方面,兩者意義相差無幾。溼婆作為存在就是一位瑜伽士,作為非存在,就是存在的根本,兩者合一,因為,一個人被稱為瑜伽士就意味著他已經體驗到了作為存在的自身。如果你要想將存在作為一種體驗,將其限制於你的內在,哪怕是一個瞬間,你必須成為空無, 只有空無才能容納萬物。
「有」永遠都無法容納萬物, 一艘船無法容納海洋, 地球可以容納海洋,但是,它無法容納太陽系, 太陽系可以容納這些行星和太陽,但是,也無法容納整個銀河系。如果像這樣進行下去,最終,你會明白,只有空無才能容納一切。「瑜伽」一詞意為「合一」, 瑜伽士就是體驗到合一的人, 這就意味著, 至少有一瞬間,他是全然空無的。
當我們談論「溼婆」,無論將他視為那個「不是」,以及瑜伽士,都是因為他們意思相近,但是,他們是兩個不同的面向。因為,印度是一個辯證的文化,我們可以在兩個面向間輕鬆地切換。這一刻我們談論的溼婆是終極的本質,下一刻,我們談論的溼婆是那一個為我們呈獻一整套瑜伽科學的人。
不幸的是,如今許多人都只是通過印度的掛曆才知道溼婆的。人們已經把溼婆描繪成一個臉頰微胖,皮膚是藍色的人,因為,掛曆的創作者只有一個面向。如果你想知道克利須那的樣貌,他會在他手裡放一根笛子; 如果你問他羅摩神的樣貌,他會在他手裡放一張弓; 如果你問他溼婆的樣貌,他會在他頭上帶一個月亮,並且,事情就是這樣!
在瑜伽文化中,溼婆不被視為神。他是一個存在,他踏上過這片土地,並且住在喜馬拉雅山脈地區。作為瑜伽的開山鼻祖,他在塑造人類意識方面所作出的貢獻如此巨大,以至於無法讓人忽視。
任何一種讓你能夠理解人的構成機制,並將其轉化為終極可能性的可行方法早在數千年前就有人探索過了, 人體構成機制複雜的讓人無法相信。人是否如此的複雜,這一問題在當時是不合時宜的,因為,關於人的複雜性並不源自某個文明,或者一種思維過程, 這是源於一次內在的了悟,與溼婆當時所處的環境沒有絲毫關係, 這就是他內在的流露。
溼婆將你所能利用的人體構成機制的每一個要點都賦予了一種意義和可能性,並且,做得非常細緻。甚至到了今天,你都無法做出任何修改,因為,溼婆已經用如此美妙而充滿智慧的方式闡述了一切。你所能做的就是用一生的時間,用心地去解讀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