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va(溼婆)在瑜伽文化中, 第一位瑜伽行者,即瑜伽的發起者, 有著許多的故事和傳說

2021-03-03 反雞湯戰線

說到「溼婆」,我們所指的就是其兩個基本的面向。「溼婆"一詞的字面意思是那個「不是」(that which is not)。

如今,現代科學正在向我們證明,萬物始於空,並回歸於空。存在的根本以及宇宙的本質就是廣袤虛無。各個星系只是一小部分 - 如薄霧般稍縱即逝, 餘下的就全部是被稱為是溼婆的空曠的空間。這就是萬物的創造之源,這也是萬物的歸宿,一切湮沒其中。溼婆是創造之源,也是毀滅之源。

 

因此,溼婆被描述為非存在(non-being), 而不是存在(being)。溼婆不被描述為光明,而是黑暗。一直以來,人類讚頌光明,這是由他們具備的視覺器官的性質決定的。其實,唯一永恆的就是黑暗, 光是一種有局限的現象,因為就任何一種光源而言 - 無論是燈泡,還是太陽 - 最終都會失去散發光芒的能力。

光明不是永恆的, 它始終是一種有限的可能性,因為,它有生就有滅。相較於光明,黑暗是一種更大的可能性, 不需要燃燒任何東西,它始終如此 - 黑暗就是永恆的。黑暗無所不在, 也只有黑暗才是無所不在的。

但是,如果我說「神聖的黑暗」,人們會覺得我是一個魔鬼崇拜者或者類似的什麼。事實上,在西方的有些地方,人們宣傳溼婆的時候就認為他是一個魔鬼。

但是,如果你視溼婆為一種概念,那麼世界上沒有比這個概念更具智慧,能夠去解釋創造的整個過程以及運行方式了。我們一直以來都在用科學的術語,而非用「溼婆」一詞與全世界的科學家圍繞這一點進行討論,並且,他們都很驚訝"是這樣的嗎?這在以前就知道了?是什麼時候知道的?」這一點我們已經知道了有好幾千年了。在印度,幾乎每一位農民都無意識地對此有了解。甚至在談論這一點的時候,他都不知道其背後蘊含的科學。

 

在另一個層面上,當我們說到「溼婆」時,我們指的是某一位瑜伽士,阿迪瑜吉(Adiyogi)或者說是第一位瑜伽士,也可以說是阿迪古魯,即第一位古魯,他是奠定了我們如今所知的瑜伽科學的基礎。瑜伽不是指頭倒立、手倒立,或者屏住呼吸。瑜伽是一門科學技術,它能夠讓你了悟生命創造的本質,以及生命如何實現自身終極的可能性。

 

這門科學早於所有的宗教。在人們發明將人類分裂到看起來幾乎無法修復的地步的方法之前,這種最為強大的,用來提升人類意識所必需的方法就已經誕生,並得到傳播。

因此,「溼婆」既指的是那個「不是」,又指的是阿迪瑜吉,因為,在許多方面,兩者意義相差無幾。溼婆作為存在就是一位瑜伽士,作為非存在,就是存在的根本,兩者合一,因為,一個人被稱為瑜伽士就意味著他已經體驗到了作為存在的自身。如果你要想將存在作為一種體驗,將其限制於你的內在,哪怕是一個瞬間,你必須成為空無, 只有空無才能容納萬物。

「有」永遠都無法容納萬物, 一艘船無法容納海洋, 地球可以容納海洋,但是,它無法容納太陽系, 太陽系可以容納這些行星和太陽,但是,也無法容納整個銀河系。如果像這樣進行下去,最終,你會明白,只有空無才能容納一切。「瑜伽」一詞意為「合一」, 瑜伽士就是體驗到合一的人, 這就意味著, 至少有一瞬間,他是全然空無的。

 

當我們談論「溼婆」,無論將他視為那個「不是」,以及瑜伽士,都是因為他們意思相近,但是,他們是兩個不同的面向。因為,印度是一個辯證的文化,我們可以在兩個面向間輕鬆地切換。這一刻我們談論的溼婆是終極的本質,下一刻,我們談論的溼婆是那一個為我們呈獻一整套瑜伽科學的人。

 

不幸的是,如今許多人都只是通過印度的掛曆才知道溼婆的。人們已經把溼婆描繪成一個臉頰微胖,皮膚是藍色的人,因為,掛曆的創作者只有一個面向。如果你想知道克利須那的樣貌,他會在他手裡放一根笛子; 如果你問他羅摩神的樣貌,他會在他手裡放一張弓; 如果你問他溼婆的樣貌,他會在他頭上帶一個月亮,並且,事情就是這樣!

  

在瑜伽文化中,溼婆不被視為神。他是一個存在,他踏上過這片土地,並且住在喜馬拉雅山脈地區。作為瑜伽的開山鼻祖,他在塑造人類意識方面所作出的貢獻如此巨大,以至於無法讓人忽視。

任何一種讓你能夠理解人的構成機制,並將其轉化為終極可能性的可行方法早在數千年前就有人探索過了, 人體構成機制複雜的讓人無法相信。人是否如此的複雜,這一問題在當時是不合時宜的,因為,關於人的複雜性並不源自某個文明,或者一種思維過程, 這是源於一次內在的了悟與溼婆當時所處的環境沒有絲毫關係, 這就是他內在的流露。

溼婆將你所能利用的人體構成機制的每一個要點都賦予了一種意義和可能性,並且,做得非常細緻。甚至到了今天,你都無法做出任何修改,因為,溼婆已經用如此美妙而充滿智慧的方式闡述了一切。你所能做的就是用一生的時間,用心地去解讀它。

相關焦點

  • 瑜伽中的諸神:溼婆
    歡迎各位同學收看《瑜伽歷史》第三期,今天的主角,是歷史上的第一位瑜伽行者,傳說祂是瑜伽(包括姿勢在內)的創造者。祂創造了所有的姿勢,把它們教給第一上徒巴瓦蒂。
  • 瑜伽冷知識:瑜伽起源續篇
    《瑜伽冷知識》文案:七七 || 繪:Aug 繼續上回故事。瑜伽的起源於何處?瑜伽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我們現在練習的很多體式,都與溼婆的故事有關,比如「戰士式」是為了紀念由溼婆頭發生成的武士維拉巴德納。溼婆還是印度傳說中的舞蹈之王,他創造了一百多種舞蹈,有的沉靜而溫和,有的激烈而恐怖,其中最著名的一個舞蹈是宇宙毀滅之舞。瑜伽體式中的「舞王式」就是獻給這位舞蹈之王的。 隨著長年累月的發展,這些修行者為人類的健康長壽作出了重大貢獻。
  • 瑜伽冷知識丨瑜伽的起源來自古印度房中術?這幾種起源你知道嗎?
    瑜伽的由來已久,它幾乎是與人類歷史的進步同時孕育的。傳說在古印度高達8000米的聖母山上,有人修成聖人,而他們也將修煉的秘密傳授給有意的追隨者們,並使這些秘密——瑜伽,言傳至今!
  • 薩古魯談再識阿迪瑜伽(第一位瑜伽行者)
    這個世上的每個人本應該知道他就是那位將(瑜伽)這門科學呈獻於世的人。然而,近五六年間,歐洲出版的四本主要著作卻辯稱瑜伽並非起源於印度,而是演化自歐洲的鍛鍊系統。要是他們再寫十到十五本像這樣的書,這種說法儼然將成為「真理」。但是我要告訴大家,這是顛倒是非,很大程度上僅僅是既得利益者所為。
  • Who is Shiva?誰是溼婆?
    Or a myth constructed from Hindu culture’s collective imagination? Or is there a deeper meaning to Shiva, revealed only to those who seek? 誰是溼婆?許多故事和傳說包圍印度的精神傳統這個最顯赫的人物。他是神?
  • 瑜伽之神溼婆系列---林伽八頌linġāṣṭakam
    溼婆神的特質如同陰陽二極一般極端,即被視作最「仁慈的神」「最容易滿足的神」,「最愛信徒的神」,也被視作「最恐怖的神」,「暴怒之神」,「毀滅之神」。        溼婆神與瑜伽的淵源最深,傳說所有瑜伽的奧秘都是由他傳出來的,因此他有一個神聖的名字「yogeśvara, 瑜伽自在」。與瑜伽一樣優美的剛柔一百零八種舞蹈也是由他傳出,因此還有著「naṭarāja,舞蹈之王」的稱號。
  • 瑜伽的最終完整體系:藏密瑜伽
    瑜伽之學包含兩個內涵,一是指特定的印度哲學;二是在此種哲學範圍內的各種實踐方法。早在公元前800—600年之際,在古印度《吠陀》和《奧義書》等典籍中曾講過瑜伽的一些理論和實踐。在奧義書時代,瑜伽的含意是依於調息等觀行法,觀梵我一如之理,以合於梵,與梵相結合。《利論》列瑜伽為孔雀王朝時三個主要哲學派別之一。
  • 瑜伽真相:並非起源於印度的婆羅門
    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瑜伽起源於印度的婆羅門(雅利安人)文化,年代大約四千年前。而 1856、1922年英國考古學家的發現卻顛覆了這個結論:瑜伽早在5000年前的印度河流域(今巴基斯坦境內)就已萌芽!溼婆(大自天)的原型這枚印章圖案,被後來許多學者論證出是瑜伽體式創造者—溼婆神(自在天)的原型,根據如下:①右邊的牛被認為是溼婆坐騎南迪的原型;②左邊的老虎、大象等野獸,表明其是萬獸之王,而獸主(Pasupati)恰好是溼婆神的前身;
  • 【瑜伽文化】印度神像珍藏
    按初禪共有三天:大梵天、梵輔天和梵眾天。 「梵」的意思是「清淨」、「離欲」。據《摩奴法典》和古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等所說,宇宙出自飄流於混沌中的梵卵。印度神像-象神Ganesh《梨俱吠陀》中,她是一條河及河川之神的名字,能除人之穢,給人財富、後代、勇氣。《梵書》和史詩《摩訶婆羅多》中,她變為語言女神。 後傳說她是語言、知識女神,是梵語及天城體字母的創造者,掌管詩歌、音樂,是藝術和科學的保護者,因其多智善辯,成為智慧與雄辯女神。有時也作毗溼奴之妻。她皮膚白皙,身坐蓮花寶座,坐騎是天鵝,生有四臂,分執琴、經書、念珠和蓮花,象徵藝術、智慧與寫作及虔誠。
  • 【瑜伽知識】瑜伽的起源以及發展歷史
    吠陀時期:瑜伽最初的概念出現公元前15世紀—公元前8世紀,遊牧民族雅利安人入侵,加劇了印度土著文明的衰落,帶來了婆羅門文化,其宗教經典《吠陀》中首次提出了瑜伽的概念,將瑜伽定義為「 約束」或「戒律」。在其最後一部經典中,將瑜伽作為一種自我約束的方法,以及一些呼吸控制的內容,當時是信奉神的教士們為了更好的唱誦而產生的。
  • 《街霸:對決》瑜伽大師達爾西姆 包容萬物的行者
    格鬥家檔案丨瑜伽大師達爾西姆,包容萬物的行者在眾多格鬥家中,有這樣一位獨特的高手:通過日復一日的修煉
  • 《〈瑜伽經〉直解》二十一丨大自在與溼婆神
    「溼婆(Shiva)神」是印度教三大主神(梵天、毗溼奴、溼婆)之一,被認為是瑜伽之神——是他在遠古時將瑜伽傳授給了印度人,從此人類才有了瑜伽。在印度教中,溼婆神主管舊世界的毀滅和新宇宙的誕生,同時他也是舞蹈之神、生殖之神等。溼婆神在佛教中有專門稱呼「伊斯瓦茹阿神(Isvara)」,意譯為「大自在」天神。
  • 一個瑜伽行者的自傳【15】
    這位瑜伽行者住的地方離我家很近,我經常去拜訪他。」我的話引起了烏潘卓的興趣,我接著說道:圖片與文章無關「我看過他的展示。他精通各種古代瑜伽八步功法中的能量控制調息法( Pranayamas)。有一次巴篤利瑪哈賽在我面前示範風箱式調息能量控制法( Bhastrika Pranayama),力量驚人,房間裡就像颳起一場風暴!
  • 《眾神之神》:看史上第一個瑜伽古魯(Adiguru溼婆)如何向其首位弟子(帕爾瓦蒂)傳授八支瑜伽(下)
    為何我見到古內什和迦郗吉夜後,被喚起了母性的本能,我無法理解這股母性,我為何會有這樣的感受?您說我已通過了許多階段,但是古魯吉,事實是每一個階段與其說是讓我接近真相,不如說是漸行漸遠,問題愈發增多,我獲得的答案也變成了新的問題。」
  • 淺談《瑜伽經》二元性
    如果一開始就沒有「我」的執著,那麼你也不會出現與「我」的而對立的「非我」,就如同以上例子而言,十年前的你是「我」還是十年後的你是「我」,就連你自己也無法去分辨,因為世界變化無常,永遠沒有永恆的「我」,只有當下各種因緣組合成的「我」,你的細胞是每時每刻在更新,你的思維和念頭也是在剎那見變換,你覺得那一刻才是永恆的「我」呢,沒有!
  • 蓮形梵意,印度瑜伽
    瑜伽不僅是古印度的文化遺產,世界上許多宗教都曾經汲取過其中的精華,伊斯蘭教的蘇菲派就是其中之一。最具代表性的著作《瑜伽真性奧義》就像一本供苦行者使用的準確而詳盡的技術手冊,其最後的目標是無限生命和絕對自由的「人—神」境界,即自我靈魂與宇宙精神渾然無分之境。瑜伽行者此時可隨心所欲,既可融入大梵,也可留存己身於大地之上,擁有所有的超凡之能;也可化為天神,在天界生活於尊崇之中,隨意變形。■ 尼泊爾加德滿都帕斯帕提那寺外的印度教苦行僧。
  • 溼婆神舞shiva nata,在動態冥想中不斷打破固有習慣
    這個名字與溼婆神的傳說有關,據說溼婆神曾經展示了宇宙之中的840萬個體式。Shiva(溼婆神),是印度三大神之一,Nata梵文意為舞蹈,而本聯繫系統系統是一個瑜伽訓練,而非舞蹈本身。在此系統中,使用身體的基本位置來發展協調、控制和反應能力,強調動態專注控制的練習,它是瑜伽系統下動態專注控制的練習,是一種螺旋運動,涉及身體左右兩側、手足間的動態協調練習。
  • 瑜伽竟然跟印度的三大主神有關,關於它的起源還有一個悽美的故事
    關於瑜伽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吠陀經》的印度經文中,大約在公元前300年時,瑜伽之祖帕坦伽利在《瑜伽經》中闡明了使身體健康、精神充實的修煉課程,這門課程被其系統化和規範化,構成當代瑜伽修煉的基礎,帕坦伽利提出的哲學原理也被公認為是通往瑜伽精神境界的裡程碑。
  • 一個瑜伽行者的自傳【1】
    他是所有那些偉大上師中的一位,這些上師正是印度唯一保留下來的財富。他們在每個世代都會出現,保衛著自己的家園,使其不致遭到像古埃及、巴比倫那般的滅亡命運。我最早的記憶可以追溯到我的前世,我還清楚地記得,在遙遠的世代我曾是倘徉在喜瑪拉雅山雪地的瑜伽行者在我的嬰兒時期,我曾感覺非常的無助,我怨恨自己不能自由自在地表達自己,甚至無法正常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