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有料有趣又專業」的科普期刊《百科知識》
你以為染髮只是近幾十年才流行起來的美發手段嗎?其實據歷史記載,4000年前古埃及人就開始染髮,那時候的染髮劑是什麼呢?中國最早染髮的人是誰?現代染髮劑是何時發明的?
古埃及的法老陵墓出土的最古老的文獻和實物證明當時人們已經開始使用染色產品。4000多年前的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一世派人去美洲尋找草藥,結果帶回很多能染色的草本植物。王室成員除了用它染指甲外,還用它來染髮。
古埃及人極其熱愛黑髮,而且古埃及人還發明了將白髮染成黑色的染髮劑。除古埃及外,其他民族也使用不同的染髮方法。古印度人利用番桂樹葉作為染料將自己的頭髮渲染得亮麗多彩。古印度和波斯曾經非常盛行使用指甲花染料給手指甲、頭髮和足底染色。希伯來人也經常使用這種植物。古羅馬人用醋酸鉛掩蓋灰發,方法是用浸醋的鉛梳子梳理頭髮,使其變黑。日耳曼人則用羊脂和植物灰汁混合將白髮染黑。古希臘人還使用其他植物提取物,例如來自核桃和接骨木果的提取物。他們也使用礦物質和金屬,如鉛、汞、銅,甚至還有從燒焦的螞蟻卵中提取的動物成分。
中國文獻中最早記載染髮的歷史人物是2000多年前的王莽。王莽68歲時冊立淑女史氏為皇后,當時他已「皓首白須」,為了掩蓋自己的老態,特地把頭髮和鬍鬚都染黑了,《漢書·王莽傳》稱他是「欲外視自安,乃染其鬚髮」。
皇帝王莽染髮的原因,除了有想讓自己看起來年輕點的因素外,還有政治因素。年事已高的王莽那時面對不斷出現的起義軍和動蕩不安的局勢,為了安定民心也為給自己打氣,染黑了頭髮證明自己還不算老。王莽雖然沒能挽救每況愈下的局勢,但卻成為中國染髮的第一人。
早在隋唐時期,就有了天然染髮的辦法。《隋煬帝後宮諸香藥方》裡記錄有一種染髮藥方——大豆煎,將黑大豆泡在醋中24~48個小時,一同加熱煮爛,過濾掉渣,然後用小火再慢慢熬製成稠膏狀。這是一種天然的染髮膏,用的時候,把頭髮洗淨,頭髮幹後把藥膏塗上即可,每日一次。據此書記載,黑大豆味甘性平,可以補腎健脾,是黑髮的良藥;醋漿就是米醋,配上黑大豆,可染白髮,是隋唐時期比較流行的一種染髮美發劑。
唐代《備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也記載了若干染黑鬚髮的藥方,如「生油漬烏梅,常用敷頭良」「黑椹水漬之,塗發令黑」「以鹽湯洗沐,生麻油和蒲葦灰敷之」等。明代《本草綱目》也引述了不少可供染髮的外用藥物,如大麥、針砂、沒食子、婆羅勒、郎耶草、覆盆子等。
1800年出現了現代染髮劑的基礎
1800年,英國的一位化學家珀金的一個意外發現永遠地改變了染髮史。當時,為了治療瘧疾,珀金在1863年創造出了第一個合成染料,顏色是淡紫色的,當時他將它命名為Mauveine。不久後,另一位化學教授從這個合成染料中提取了變色因子,一直到現在為止,它都是現代永久性染髮劑的基礎。
珀金爵士
1907年第一個商用染髮劑
出現歐仁·舒萊爾創造了第一個用於商業目的的化學染髮劑,他將它稱為Aureole。這個名字你可能不知道,但是這個名字也被稱為「L』Oreal」,也就是我們今天知道的歐萊雅。之後歐仁·舒萊爾創立了他的第一個公司——歐萊雅。
19世紀,染髮很大程度上還只是男人和女演員們的專利。人們通常會認為那些有地位的女人使用市場上出售的染髮產品來改變自己的發色是一種很不合時宜的行為,並且認為市面上的染髮產品會對人體造成危害。1907年,歐仁·舒萊爾發明了第一款安全型合成染髮劑,幫助人們減少對染髮危害健康的擔心,也讓越來越多的人追隨染髮的潮流,願意去髮廊改變自己的發色。
1950年開發出家庭染髮劑
1950年之前,將頭髮染成金色或者白金色是一件非常傷害頭髮的事情,因為漂白劑的使用讓頭髮損傷很大。真正革命性的改變是在1950年,伊卡璐公司的老闆勞倫斯和他的妻子發明了可以不漂頭髮,而讓頭髮成功染色的染髮劑。這項能夠讓女性在家就可以染髮的發明,在當時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它也是當今泡泡染髮劑的雛形。
1960年染髮已經變成了司空見慣的事情
到了1960年,染髮已經變成了大家司空見慣的事情。由於人們總是偷偷使用染髮劑,所以無法了解一個人真正的發色,美國甚至要求在護照上寫上本身的發色信息。直到歐萊雅公司開創了「你也值得擁有」的口號開始,社會開始鼓勵人們公開使用染髮產品,並開始被公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