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有目光對視?其實沒有那麼難!

2020-12-15 晴天媽咪兒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

通過眼神交流我們與他人建立感情

在社會交往中形成默契

通過接收眼睛發出的社交信號

解讀別人是否注意到自己?

是否有著相同的感受?

但是對於自閉症孩子而言,這扇窗戶似乎總是關閉的狀態,目光不對視或對視時間非常短是自閉症孩子常見的一個特點。

美國的科學家Kim Dalton研究發現,眼神交流這種細微又高速的信息溝通方式讓自閉症兒童感到焦慮。目光對視對他們來說代表著威脅,所以才會選擇逃避眼神接觸,甚至不光與陌生人避免目光對視,對一些顏色和形狀也會逃避。

因此,在對自閉症小朋友進行目光對視訓練的時候,不能過度強調目光對視的時間,而應更多的關注目光對視背後的社交行為和注意力的訓練。

換位思考,就算我們成人,也很少長時間注視別人的眼睛,也許上一次你這麼做,還是向女友/男友表白的時候。

幾種常見的目光對視的場景:

(1)聽到別人呼喚自己名字的時候

(2)聽到「請注意」「看這裡」的時候

(3)當與別人面對面站立/坐著的時候

(4)需要別人幫助或者想要引起他人注意的時候

目光對視的重要,在於其往往是交流和溝通的的開始,是與他人互動的第一步。

具備了目光對視的能力,注意力才能慢慢地集中起來,對於自閉症孩子來說,最常見的場景就是叫他名字的時候,能夠有目光的對視。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這樣訓練:

1、和孩子面對面的坐著,然後叫孩子的名字。如果孩子不看你的眼睛,就用手輕輕地擺孩子的頭,當發生目光接觸的時候給予強化物(同時撤掉手部動作)。強化物可以是糖果,也可以是玩具。

2、這一步需要撤掉肢體動作輔助。在叫孩子名字的同時,把強化物放在自己眼前晃一晃,當發生目光接觸的時候給予獎勵。同樣目標達到後可以開始下一步。

3、這一步需要撤掉強化物的輔助。在叫孩子名字的同時,同時用手指著自己。慢慢減小指自己的動作幅度會越來越小,直到什麼都不做孩子都會對視。

4、通過逐漸增加叫名的距離來不斷強化,從貼近孩子耳邊,到隔著小桌子,再到隔著客廳,一直到你在屋外呼喚孩子的名字,喚起孩子從目光回應,到語言的主動表達,「媽媽,我在這兒呢!」。

BTR策略指導我們,不要局限在一對一的訓練,而是要將要訓練融入到現實生活中去,讓目光對視在生活情境中自然的發生。

例如,逛超市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幫忙挑選水果蔬菜,當遞給你時候,注視孩子眼睛並鼓勵「真棒!」;

在家裡,可以讓孩子幫忙整理例如,「寶寶,將藍色的襪子遞給媽媽」,當孩子遞給你的時候,鼓勵孩子「看媽媽,真棒!」;

同時,當我們和孩子交流時,儘量蹲下身子,讓自己的眼睛和孩子的眼睛成水平狀態,這樣能夠減少對目光的恐懼,更容易拉近距離。

訓練中應該注意的細節:

1、目光對視不是目的,目的是為了與他人有積極的互動;

2、如果孩子兩次對叫名沒有反應,可停頓五秒鐘並離開,然後再繼續;

3、孩子能連續10次左右有叫名反應後,應慢慢減少強化物;

4、為了增加眼光接觸的時間長度,應逐漸延遲獎勵的時機長度。

錯誤的訓練方式:

1、簡單刻板的指令

「看著我」、「看過來」等簡單的指令。

甚至如果孩子沒有看過來,就把強化物放在孩子跟眼睛平行的地方,如果孩子還是不看,就強硬把他的頭轉過來,朝向自己。這種簡單冰冷的指令是沒有感情的,很難喚起孩子的主動的興趣。

2、錯誤的指引

「看著我的眼睛」、「媽媽眼睛在哪裡」,然後拿起孩子的手,使勁指自己的眼睛。

這種錯誤的指引,純粹是為了訓練而訓練,根本沒有關注目光對視問題的背後是社交和注意力。

3、機械的訓練

過度強調「目光對視」的時間,而沒有進行場景的泛化,使得孩子在家可以對視,在外面又沒有效果。

其實,我們更應該鼓勵的是孩子注意力轉移,從「物」轉移到「人」,從「我」轉移到「他」,只要發生轉移,哪怕一瞬間的注視都是有意義的。

目光對視只是表面行為的問題,自閉症的核心問題是社交問題,目光對視的訓練需要的從社交行為的訓練和注意力訓練去開展,而不是簡單的「盯著眼睛看」。總之,社交行為比對視更重要,注意力訓練比簡單的注視練習更重要。

了解更多與免費諮詢可添加維兒康公眾號 +V. wek100

相關焦點

  • 三四招搞定真正眼神交流與目光對視
    自閉娃的眼神與目光對視訓練很難搞,是有共識的。而且越是難搞的東西就越是花樣繁多。但是,共同的毛病就是誘惑孩子去看「甜棗」而不是去看眼睛。
  • 有一種教育叫「張藝謀」,其實養出「自信」的孩子,真沒有那麼難
    執筆:小夢定稿:筱沐「自信是孩子最大的閃光點」這是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的一個問題,所以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畏手畏腳沒有自信的,並且尤其是中國的孩子,中國家長普遍面臨一個無法給孩子自信的一個狀態。因為張藝謀拍攝的電影裡多少都會有小孩子的身影,但畢竟是孩子,根本沒有那些成熟的演員有經驗,所以經常有小演員會哭不出來或者是情緒不到位。曾經在片場就一個小孩子因為拍了好幾條也哭不出來。當時場記已經看不下去了,在旁邊催促這個小女孩。
  • 孩子眼神躲閃,不敢與人對視,離不開這3種心理,家長要積極引導
    ,目光接觸會讓他們感到很緊張和無所適從。 孩子不敢與人對視,家長如何引導? 委婉探究原因 有些家長發現孩子不敢與人對視時,會很直白地點出,甚至用上「這都不敢?」之類的問句,對於敏感的孩子來說,這其實並不一定適用。
  • 張大千:畫好中國畫,其實沒有那麼難
    張大千:畫好中國畫,其實沒有那麼難文/秋香在很多人的直觀印象中,畫畫這件事,並不簡單,也可以說,非常難。為什麼呢?難道,畫畫就是靠天賦,才能獲得成就嗎?張大千認為,對繪畫有興趣的人,只要找到正確的方法,再通過勤奮努力,那麼,想要成功,是水到渠成的。
  • 頭髮染成紅的,被人用異樣目光看待,與眾不同真的就那麼難嗎
    有一個朋友在群裡問:你們覺得把頭髮染成紅色很奇怪嗎,為什麼那麼多人會用異樣的目光看我,甚至還有人說我是一個「怪物」,說話極其難聽。就在大家都在告訴那位朋友紅色頭髮不奇怪的時候,有一個朋友卻說:「我覺得紅色頭髮就是很奇怪,走在街上,我可能也會不自覺多看幾眼,但不會去隨意評論別人。」是呀,其實這個朋友說得很對,我們對自己的朋友說紅色頭髮不奇怪,有可能是我們真的覺得不奇怪,但也有可能只是我們在安慰自己的朋友,這只不過是我們的善意謊言而已。
  • 為什麼貓咪總是不跟你對視?貓:你在看我一下,我就咬你
    你可能會認為是貓咪不喜歡你,其實恰恰相反,如果貓咪跟你長時間對視,那麼可能會發生攻擊行為,特別是野性強的流浪貓。但也有少部分貓咪喜歡跟主人對視,這是為什麼呢?這就需要先從貓咪的習性開始說起:一、貓群之間不會目光對視貓咪和貓咪之間不會進行目光對視,因為目光對視代表著貓咪之間的氣氛比較緊張,或是正在嚇唬對方。貓咪之間一旦發生目光對視,那麼多半會有一場「戰爭」即將開始。
  • 《如何給孩子講藝術》|只要用心感知,藝術啟蒙沒有你想的那麼難
    那我們要如何去了解藝術呢?讓自己的生活更加的多姿多彩。藝術是藉助一些手段或媒介,塑造形象、營造氛圍,來反映現實、寄託情感的一種文化。這是對藝術的一種解釋。其實,我覺得只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生活處處皆藝術。
  • 男女對視3秒定律-兩個人外表互相吸引
    愛到來的時候,總是會給人一種不一樣的感覺;當兩個異性之間,在對視的時候,時間的長短,就代表著心裡不同的想法;不認識的異性,如果能對視3秒,那麼這代表著兩個人的心中,都對對方有了一種不一樣的感覺;也就是兩個人都吸引到了對方,都對彼此產生了一種好感;只是兩個人之間的這一種好感,並沒有用嘴說出來,而是從眼神之中,完全地體現了出來;那麼男女對視3秒定律如何理解呢?
  • 提高自信,其實沒有你想的那麼難
    我相信大家都會有一個看法,都會認為價值跟自信成正比。也就是說一個人價值越高,他的自信程度也就越高,比如有錢,有能力,有社會地位。那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有一次啊,他的一個學生沒有打招呼,就突然之間跑到辦公室問他專業的問題,突然之間的出現讓他不知所措,連續的發問讓他腦袋一片空白,勉強應付之後,他陷入深深的自我否定之中,導致他之後每次回到辦公室都是提心弔膽的。從這個學員的反應,我們完全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價值跟自信不一定成正比。
  • 沒有專業工具要做蛋糕,其實沒那麼難,水蒸出來一樣美味
    沒有專業工具要做蛋糕,其實沒那麼難,水蒸出來一樣美味!我家孩子特別喜歡吃蛋糕,之前都是出門買著吃,但是現在即使外面賣的有,我也不怎麼放心買了,總感覺經別人手做出來的東西好像有病毒,當然我這是杞人憂天的想法。不過孩子最近吃蛋糕確實都是我自己在家做的,下面來和大家分享作法。
  • 他其實沒有那麼愛你,你其實也沒有那麼愛他
    電視劇《他其實沒有那麼愛你》這樣的大結局既完美又不完美,四個閨蜜似乎都找到自己的另一半,然而卻都有著不如意。不只是他其實沒有那麼愛你,你其實也沒有那麼愛他。但是她決定勇敢地像前邁一步,愛自己的孩子讓她決心嘗試,但她還是有所忌憚,究竟結局如何也只能聽天由命了。張佳寧飾演的丁丁,家道中落讓她倍感失落,她害怕自己的愛對於楊思銳會是一種負擔。她最後露面是想和對方繼續走下去,是因為她愛著對方愛她的過往回憶,是對過去的一種戀戀不捨。
  • 【靜物】 布其實沒有那麼難畫,你們都被騙了!
    原標題:【靜物】 布其實沒有那麼難畫,你們都被騙了!很多畫畫的童鞋,對襯布那是聞之色變,巴不得老師直接把靜物們擺在牆前面,其實也是想想就算了。襯布作為考試中經常出現的物體之一,自然也是教學中作為重點的學習課程。之所以同學們內心拒絕,是因為覺得襯布的結構和條理難以把握。
  • 美國心理學家經典實驗:4分鐘的兩兩對視就能識別出「靈魂伴侶」
    )中,美國心理學家Arthur Aron博士做了一個實驗:他讓參與實驗的陌生人,兩兩分組坐在一起,觀察怎樣的方式才能讓陌生人之間產生好感,或者更準確地說,如何讓兩個陌生人發現彼此之間有好感。結合上述Arthur Aron博士的研究結果,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4分鐘還是2分鐘的眼神對視,其實都在說一件事,就是雙方一定要有眼神交流才會產生愛的火花,因為聽覺,嗅覺,遠不如視覺的衝擊更強烈。
  • 用對方法,英語單詞其實真的沒有那麼難記
    其實英語單詞真的沒有那麼難記,只是我們沒有用對方法,今天機農和小夥伴來分析一下,我們如何正確背單詞。 我們知道有一種會說話的鳥叫做鸚姆,大家知道鸚姆的英文單詞是什麼嗎?沒錯鸚姆的英文單詞parrot也和這個詞根par有關。我們用來會客的房間叫做客廳。客廳主要是與客人交談,所以客廳的單詞parlor也和詞根par有關。由此可見,國會,也是與各地的代表交談的地方,是個更大型的客廳,自然也和par有關,所以國會的單詞是parliament。
  • 做個優雅的女人,改掉目光閃躲的習慣,建立正確的目光交流!
    今天我們的話題是關於目光交流說起,其實在人際交往之中,目光交流的重要性甚至超過了語言,因為很多的陌生同事或者陌生人,其實是不需要交談,但是卻經常看到的總是時不時的會有目光接觸的情況出現,而且這是無法避免的,如何處理目光交流,給自己打造一個很大方的形象的? 我們就來看看今天的文章吧!奧黛麗赫本曾經說過,女人的美麗必定是從她的眼睛中流露出來的,因為那是通往她心靈深處的入口。
  • 寫作文其實沒那麼難,放手讓孩子去寫,其實他們可以寫的很好!
    焦慮之餘,我儘可能讓自己平靜下來,畢竟很多事情已然無法改變,我既沒有辭掉工作專職照顧孩子的勇氣(生活需要的開銷太大),也沒有學霸父母的能力,所以,我只能另尋他法。我始終相信葉老說的這句話,而且這對孩子來說,說話並不是一件難的事情,所以,想做到葉老說的前半部分其實很簡單,就是讓孩子「隨心所欲」地寫,不要設置邊邊框框。我家老大寫的第一篇正式的作文叫《我的橡皮》。
  • 母親:一點一點往前走,其實也沒有那麼難
    一天吃飯時,母親突然說到:從我上高中起,就沒有在家待過這麼長時間,她還有點不習慣。晚上我陪她看她喜歡看的電視劇——《我的二哥二嫂》,是于震和郝蕾演的,裡面有一段于震拉二胡的情節,拉的是鄧麗君的《小城故事》。母親問我:還記得這是什麼歌不?
  • 李亞鵬公開女兒首次術後照片,嘴唇上還貼著膠布,父女對視很有愛
    而李亞鵬則是一臉寵溺的看向臂彎裡的女兒,父女倆的對視很有愛。這個時候陽光正灑在他們的身上,整個畫面溫馨且幸福。 所以當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負面情緒,那麼孩子自然也就看到自己的光芒和未來。所以即便孩子天生有缺陷,但父母也不能夠放棄對孩子的教育,而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言傳身教。
  • 放下一個人,其實沒有那麼難,做到這些就足夠了
    所以,想要放下一個人,其實也並沒有那麼難,做到這些就足夠了。在多少個日日夜夜之後,你會突然發現,你已經不是那麼想他了,想起他的時候,不是那麼心痛了,而是淡定了許多,心情舒緩了許多。當你越忙碌,越會覺得,其實他對於你而言,也不是那麼的重要,也不是那麼不可或缺。沒有他,你一樣可以活得不錯,一定能開心,能快樂的大笑。你會發現,生活並不是沒有他,就無法運轉。
  • 和異性對視害羞,一有身體觸碰就緊張,對異性恐懼怎麼辦?
    當車上沒有異性或是我和他們之間沒有接觸時倒還好,就如同一個屏障把我們隔在兩個空間,我會很踏實。可是,如果有異性的目光在車廂裡四下看,我就會害怕,因此每一次坐車都會讓我出一身的汗,好多次座位挨著異性,我都竭盡全力縮小自己,避免碰觸。神經一直繃著,餘光感受著對方的動作,好提前做出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