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心靈的窗戶
通過眼神交流我們與他人建立感情
在社會交往中形成默契
通過接收眼睛發出的社交信號
解讀別人是否注意到自己?
是否有著相同的感受?
但是對於自閉症孩子而言,這扇窗戶似乎總是關閉的狀態,目光不對視或對視時間非常短是自閉症孩子常見的一個特點。
美國的科學家Kim Dalton研究發現,眼神交流這種細微又高速的信息溝通方式讓自閉症兒童感到焦慮。目光對視對他們來說代表著威脅,所以才會選擇逃避眼神接觸,甚至不光與陌生人避免目光對視,對一些顏色和形狀也會逃避。
因此,在對自閉症小朋友進行目光對視訓練的時候,不能過度強調目光對視的時間,而應更多的關注目光對視背後的社交行為和注意力的訓練。
換位思考,就算我們成人,也很少長時間注視別人的眼睛,也許上一次你這麼做,還是向女友/男友表白的時候。
幾種常見的目光對視的場景:
(1)聽到別人呼喚自己名字的時候
(2)聽到「請注意」「看這裡」的時候
(3)當與別人面對面站立/坐著的時候
(4)需要別人幫助或者想要引起他人注意的時候
目光對視的重要,在於其往往是交流和溝通的的開始,是與他人互動的第一步。
具備了目光對視的能力,注意力才能慢慢地集中起來,對於自閉症孩子來說,最常見的場景就是叫他名字的時候,能夠有目光的對視。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這樣訓練:
1、和孩子面對面的坐著,然後叫孩子的名字。如果孩子不看你的眼睛,就用手輕輕地擺孩子的頭,當發生目光接觸的時候給予強化物(同時撤掉手部動作)。強化物可以是糖果,也可以是玩具。
2、這一步需要撤掉肢體動作輔助。在叫孩子名字的同時,把強化物放在自己眼前晃一晃,當發生目光接觸的時候給予獎勵。同樣目標達到後可以開始下一步。
3、這一步需要撤掉強化物的輔助。在叫孩子名字的同時,同時用手指著自己。慢慢減小指自己的動作幅度會越來越小,直到什麼都不做孩子都會對視。
4、通過逐漸增加叫名的距離來不斷強化,從貼近孩子耳邊,到隔著小桌子,再到隔著客廳,一直到你在屋外呼喚孩子的名字,喚起孩子從目光回應,到語言的主動表達,「媽媽,我在這兒呢!」。
BTR策略指導我們,不要局限在一對一的訓練,而是要將要訓練融入到現實生活中去,讓目光對視在生活情境中自然的發生。
例如,逛超市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幫忙挑選水果蔬菜,當遞給你時候,注視孩子眼睛並鼓勵「真棒!」;
在家裡,可以讓孩子幫忙整理例如,「寶寶,將藍色的襪子遞給媽媽」,當孩子遞給你的時候,鼓勵孩子「看媽媽,真棒!」;
同時,當我們和孩子交流時,儘量蹲下身子,讓自己的眼睛和孩子的眼睛成水平狀態,這樣能夠減少對目光的恐懼,更容易拉近距離。
訓練中應該注意的細節:
1、目光對視不是目的,目的是為了與他人有積極的互動;
2、如果孩子兩次對叫名沒有反應,可停頓五秒鐘並離開,然後再繼續;
3、孩子能連續10次左右有叫名反應後,應慢慢減少強化物;
4、為了增加眼光接觸的時間長度,應逐漸延遲獎勵的時機長度。
錯誤的訓練方式:
1、簡單刻板的指令
「看著我」、「看過來」等簡單的指令。
甚至如果孩子沒有看過來,就把強化物放在孩子跟眼睛平行的地方,如果孩子還是不看,就強硬把他的頭轉過來,朝向自己。這種簡單冰冷的指令是沒有感情的,很難喚起孩子的主動的興趣。
2、錯誤的指引
「看著我的眼睛」、「媽媽眼睛在哪裡」,然後拿起孩子的手,使勁指自己的眼睛。
這種錯誤的指引,純粹是為了訓練而訓練,根本沒有關注目光對視問題的背後是社交和注意力。
3、機械的訓練
過度強調「目光對視」的時間,而沒有進行場景的泛化,使得孩子在家可以對視,在外面又沒有效果。
其實,我們更應該鼓勵的是孩子注意力轉移,從「物」轉移到「人」,從「我」轉移到「他」,只要發生轉移,哪怕一瞬間的注視都是有意義的。
目光對視只是表面行為的問題,自閉症的核心問題是社交問題,目光對視的訓練需要的從社交行為的訓練和注意力訓練去開展,而不是簡單的「盯著眼睛看」。總之,社交行為比對視更重要,注意力訓練比簡單的注視練習更重要。
了解更多與免費諮詢可添加維兒康公眾號 +V. wek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