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財經
2020年12月18日,《證券日報》以「破浪 融合」為主題,舉辦《2020中國教育資本論壇》。行業頭部企業、知名投資機構等匯聚一堂,共同探討在2020年疫情對教育行業市場格局產生深刻影響下,教育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翼鷗教育副總裁高寒出席並發布演講。
高寒表示,我們公司是一個線上線下融合的教學平臺,疫情之前我們就是做在線直播上課的系統,今年也是發生了一個很大的變化,算是從線上走進了校內,我們也會服務教育培訓企業的線上直播授課的功能,也會給中小學生提供線上線下融合的教學平臺。
這次疫情雖然我們一直在講OMO,但是截止今年4-5月份或者5-6月份,並沒有存在OMO,只是存在純粹的在線教育,所以需要很深刻地認識這個事情,所以這個概念本身並沒有產生太大的變化。
線上線下融合的時候應該說是一個非常新的事情,今天我們再去看線上線下的融合,絕對已經不再是一個線下的培訓機構額外去開一個線上的課程,其實內涵會變得更為豐富和深刻,主要體現在幾個層面:
我們教學的資源會變得融合,以前一個線下的機構教育資源可能會有一些老師的PPT、大量紙質的課件和作業,就是說在不在線其實無所謂,因為就是一個線下的機構。經過這次疫情以後,被迫把所有的教育資源都在線化,不管是日後的編輯還是日常資源,包括如何進行共享,其實在內容資源的層面其實是在雲端運行,也就是資源的融合。再說教學形式的融合,其實這是屬於在過去的幾年我們講線上線下的時候大家往往會去迴避的一個問題,因為那個時候教學行為在線和線下其實是分開的。
為什麼我們要講教學形態的融合正在變得越來越重要?其實我們也是經過了大量的實踐。3-4月份的時候北京疫情剛剛好轉,初三和高三的學生需要回到學校上課,到了學校上課以後其實不會像今天這樣坐在教室裡面,需要去拆班,因為那是教委規定,就怕坐得太緊可能會有傳染,所以當時就需要做到一個老師同時給兩個班的學生上課,當時我們是給人大提供服務,就是用了兩天的時間做的準備,差不多接近一百多間教室。
現在我們還有大量的國外老師沒有辦法回來,老師可能是在美國,學生需要回到國內上課,但這不是雙師課堂,只是一種補充行為,現在我們看到學生從早上九點一直到晚上回家休息全部都是外教給學生持續上正課,並且持續時間非常長,中間需要進行大量教學上的互動。現在老師可能還是在線下,部分學生沒辦法回來,因為我們是在蘇州高新區,如果是有學生由於身體、疾病或者交通原因沒有辦法來到教室上課,以前就是沒辦法回家休息一段時間,現在學生會線上接入線下的實體課堂,老師在線上和線下同時給學生授課,所以說教學形態也產生了很大的變化。
最後就是硬體平臺包括教學硬體線上線下的融合,以前我們的硬體其實是不聯網的,或者是區域網的硬體,林總也是信息化行業的老兵了,以前很多硬體都是區域網形態,經過這次疫情要是沒有辦法做到學生和老師隨時隨地上課,你的教材雲端運行,軟體能夠做到跨平臺運行,應該說是符合整個大的教育行業發展趨勢,所以教育的硬體設施線上線下融合也產生了非常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