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在黃州:一次人生大逆轉

2022-01-02 馮唐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僮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有關這首詞的故事特別逗。那天蘇軾跟朋友喝酒喝high了,醉了醒,醒了醉。等回家的時候,家裡人都睡了,沒人給他開門。於是,蘇軾索性到江邊欣賞夜景去了。看著看著又high起來,於是寫了這首詞。

沒成想,這首詞第二天傳遍全城。而且人們都傳說,蘇軾昨兒晚上唱著歌,「掛冠服江邊,挐舟長嘯去矣。」這下把黃州知州徐君猷嚇壞了,一方面擔心好朋友走丟了,另一方面蘇軾是謫貶至此,他作為知州有監管之責。於是,徐君猷立即帶人去臨皋亭查看,卻發現蘇軾正在呼呼大睡,鬧了個烏龍。

謫貶黃州,是蘇軾的人生谷底,但寫這首詞時,則是開始觸底反彈。

讓蘇軾人生跌入谷底的,是著名的烏臺詩案。蘇軾被囚禁了一百三十多天,雖然最終被釋放,但被貶官到黃州,一座偏僻荒涼的江邊小鎮。

而且在這麼個地方,蘇軾的官職還是「檢校尚書水部員外郎、充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籤書公事」。「檢校」是代理或寄銜,非正任之官;團練副使就是軍事助理,也是掛個名。更狠的是後半句,「本周安置、不得籤書公事」,不僅無權參與公事,還要受到監管。

初到黃州的蘇軾尚未從身心重創中恢復過來,常常整天閉門不出,白天睡一整天,晚上出門溜達。

隨著時間的推移,蘇軾逐漸平靜下來。佛學給了他很大的精神慰藉,「不復作文字,惟時作僧佛語。」蘇軾開始學習禪定的功夫,焚香默坐,整整堅持了五年。

除了佛學,還有一個幫助蘇軾滿血復活並且更上一層樓的因素,就是他的一大幫新老朋友。不僅老朋友沒有拋棄他,甚至受烏臺詩案牽連的朋友都依然與之交往;而且蘇軾在黃州又交了一大批新朋友,包括前面提到的知州徐君猷。

宋代另一位大書法家米芾,就是在黃州與蘇軾初次相見,二人由此結為忘年之交。特別有意思,米芾要離開黃州的時候,蘇軾畫了幅畫送給米芾。這幅畫米芾喜歡得不得了,珍愛有加,不過後來被王詵借去不還。

這事兒讓米芾耿耿於懷,在他的傳世名作《畫史》還專門寫上一筆:後晉卿(王詵字)借去不還。

內心逐漸平復的蘇軾,開始努力讓生活回到正軌。而他第一件要著手解決的是,在薪水微薄的情況下,如何養活一大家子人。

幸得好友幫忙,官府批了蘇軾一塊地用於耕作。雖然條件艱苦,但經過蘇軾一家勤懇耕作,終於有所收穫。

蘇軾一直仰慕白居易。白居易任忠州刺史的時候,曾在忠州東坡墾地種花,並寫有《步東坡》。而蘇軾開墾的這塊地恰好也在黃州東門外,於是將其命名為「東坡」,並自號「東坡居士」。

此時的蘇軾已經「滿血復活」了,還有了一個新的名字「蘇東坡」。而且劫後重生,蘇軾後來的作品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前面說,朋友對蘇軾起了巨大的幫助,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可以有人陪著蘇軾一起遊玩飲酒。很多千古名作,就是這些遊玩後的作品。

跟朋友出去玩,遇到傾盆大雨,隨後又雨過天晴,然後,蘇軾寫下了: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還有,就是在送走米芾的那年四月,蘇軾約著朋友一起去了黃州西北的長江之濱,那兒有一座紅褐色的石崖,因崖石屹立如壁,故稱赤壁。蘇軾曾不止一次到赤壁遊玩。

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念奴嬌·赤壁懷古》、《前赤壁賦》、《後赤壁賦》,千古絕唱「赤壁三詠」由此誕生。

另外,與《蘭亭序》、《祭侄文稿》並稱三大行書的《寒食帖》,也是寫於黃州時期。就在蘇軾徹底走出烏臺詩案陰影,文學藝術造詣達到新的境界的同時,遠在京城的宋神宗終於下決心打破阻力,重新啟用蘇軾,並於1085年詔入京師。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放下過往,重啟未來。黃州五年,蘇軾完成了一次人生的超級大逆轉。

蘇軾在黃州,可能也是另一種形式的「不惑而立」

↓↓↓ ↓↓↓ 

相關焦點

  • 蘇軾為什麼被貶到黃州?
    蘇軾之所以會被貶到黃州,源於一樁烏臺詩案。作為有名的文臣和詩人,其筆下所流露出來的文章,都會帶有一點個人色彩,於是皇帝揪住不放,認為其有恃無恐、妄自尊大。自古伴君如伴虎,「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所以一旦「挑戰」了君王的皇權和威嚴,就會註定沒有好結果。
  • 蘇軾「死裡逃生」被貶黃州,詩詞裡的花樣生活,讀讀就讓人羨慕
    但被貶到更遠的地方湖北黃州,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就在這還給他規定,不得籤署公書花樣生活,造就不少名詩蘇軾本身就是一個很灑脫的人,所以面對這麼大的打擊時,沒有絲毫的悲傷,反而吶喊出千古名句:「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 貶黃州第5年,蘇軾寫下此此詩表明其不再苦悶和悵然若失!
    01蘇軾與黃州的不解之緣01、蘇軾在六十四年人生中,在黃州就生活了五年之久,而且是人生最低谷的時間均在這兒度過的。蘇軾因」烏臺詩案「,在朝野上下即使政見不同但卻都是有識之士地積極營救下,以被貶」黃州」而告終。初到黃州,蘇軾客觀講是頹唐、萎靡的,人生正當輝煌時期,卻遭遇如此境遇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鬱郁不得志,生活上窮困潦倒。
  • 從《豬肉頌》看蘇軾背後的詩詞人生
    作為文學家,蘇軾是幸運的,他給我們留下太多優秀的詩篇;作為文人,蘇軾卻是不幸的,《自題金山畫像》「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說的就是他顛沛流離的一生,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對於別人恐怕早就抑鬱了,但是他是蘇東坡,卻認為被貶的黃州、惠州和儋州才是他人生的巔峰。
  • 東坡酒、東坡肉,看透宋代「吃貨」文豪蘇軾灑脫人生!
    在蘇軾之前,我們有耳熟能詳的曹孟德:「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有號稱詩仙的李白:「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蘇軾也是一個嗜酒的文豪,那麼東坡酒如何產生的呢?元豐二年,43歲的蘇軾的仕途迎來了巔峰,被調為湖州知州。
  • 黃州惠州儋州,蘇軾三次被貶發明了三道名菜,你知道是哪三道嗎?
    蘇軾在《自題金山畫像》寫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誠然,蘇軾雖然在文學和藝術上均有著很高的成就,但他一生坎坷,仕途不順,從黃州,到惠州,再到儋州,從北到南,從大陸到海島,越貶越遠,越走越荒。「此心安處是吾鄉」,對於蘇軾來說,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種人生態度。
  • 蘇軾被貶黃州時,寫了一首寂寞之詞,最後五個字,訴盡憂愁
    人活於世,相信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在追求人生的自由。無所羈絆,無所束縛,跟隨著自己的心,想到哪兒遊到哪兒,心念到何處,腳步就能夠真正去往何處。這種狀態,誰人不嚮往,何人不憧憬的呢?只不過我們往往都在現實的泥潭中,無法百分百地做出自己真正的選擇。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蘇軾的人生
    蘇軾開始了他的仕途生涯,心中滿懷激情。蘇軾初入仕途之時,正好是北宋政治經濟出現危機的時候,因為政見不統一,他和歐陽修等人就站在了王安石變法的對立面上,在政事上就出現了衝突,所以在王安石執政期間,蘇軾主動請求調離京城,調到杭州。初入仕途,這期間蘇軾心裡遭到了挫敗感。
  • 蘇軾:最好的人生,能講究,也能將就
    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因為在一篇謝表中對新法多有不滿,因此被新黨構陷,尋章摘句,竟然被羅織成欺君罔上的死罪。幸得高太后求情,王安石聲援,蘇軾才僥倖逃得一死,被貶黃州。
  • 蘇軾一首《臨江仙》,本意寄情山水,怎反倒把黃州知州急得跳腳
    可此時,黃州知州徐君猷卻急得跳腳。他奪門而出,馬不停蹄的趕往蘇軾的住處。他,是蘇軾的好友。蘇軾被貶黃州時,他對他頗多幫扶,兩人關係極好。但是,他也是黃州的知州。他肩負著監督蘇軾的職責,如果他真如百姓所說「掛冠而去,江海餘生」,那無疑是違反了朝廷對他的禁令。情節嚴重,他必須前往確認!「咚咚咚!」徐君猷急切的敲開了蘇軾家的大門。
  • 蘇軾的一首詩成為千古名篇,看透他對人生的豁達,彰顯了他的灑脫
    還有蘇軾因「烏臺案」被小人讒言,而被貶於黃州。天涯何處無芳草」,表現了蘇軾看淡愛情,對戀愛中人的勸告。 在被貶到黃州期間,蘇軾一邊吃著東坡肉,一邊寫下了《念奴嬌·赤壁懷古》,在悲情中體現了他對人生的豁達。
  • 也無風雨也無晴,蘇軾是我的人生偶像,他具有這些閃光點
    我最喜歡宋代大文學家蘇軾的詩詞,蘇軾本人的高風亮節,蘇軾的人格魅力更是吸引著我。我是蘇軾忠實的粉絲之一,蘇軾能給我們普通人帶來精神上的力量。蘇軾的人生波瀾壯闊,蘇軾就是一本厚重的書籍,值得人們研究和品讀。蘇軾為什麼如此優秀呢?他出生在一個人傑地靈的好地方,四川眉州。蘇軾的祖上蘇味道可是一位名人,擔任過唐代的高官。
  • 蘇軾:人生何處不可樂
    人生旅途上層出不窮的苦難使蘇軾漸漸學會了自我疏解,他坦然面對,在疾風驟雨中談笑自若。在密州的這段時間,正是他超然曠達性格形成的初始階段。此時的蘇軾,對著面前泡好的茶,意味深長的說了一句:人生所遇無不可,南北嗜好知誰賢?
  • 蘇軾版「舌尖上的宋朝」:貶到哪兒吃到哪兒,用美食對抗詩意人生
    蘇軾的一生其實充滿了坎坷,64年的人生。22歲喪母,30歲喪妻,31歲喪父,42歲的「烏臺詩案」令他險些喪命,被嫉妒他的小人所陷害,屢屢把他發配到遠離京城的地方。毫不誇張的說,蘇軾不是在被貶謫,就是在被貶謫的路上,但是每一次失意,蘇軾總能在最普通的美食中,找到快樂。用現在的話說,絕對是「唯有愛和美食不可辜負」那種人。
  • 蘇軾與「鴻」: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在詩中,蘇軾用「雪泥鴻爪」比喻人生,感嘆人生的偶然無常,「鴻」這一意象從這裡開始,記錄了他作為漂泊者的一生。他把人生看作悠悠長途,所經所歷不過是鴻飛千裡的暫時歇腳而已。宋神宗元豐二年七月,蘇軾因「烏臺詩案」被捕入獄。
  • 蘇軾「接地氣」的一首詞,或許藏著高級的人生哲學,人間有味是清歡
    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蘇軾有一首非常"接地氣"的一首詩,讀了他,感覺一陣香氣撲來,即美味,也蘊含著豐富的人生智慧。我們都知道蘇軾又名蘇東坡,你知道蘇東坡的名字是從何而來的嗎?元豐二年,蘇軾因為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當時的他沒有實權,被人監視不說,到了黃州,蘇軾沒錢,可是,吃怎麼辦呢?一家人的生計都成了問題。於是,蘇軾便放下了讀書文人的身段,挽起袖子,帶著一家人開墾、種地,儼然活成了一個農夫。正所謂"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這樣至少不會餓肚子。
  • 45歲蘇軾再見赤壁水,貶居黃州2年忽覺大徹大悟,作下一首懷古詞
    蘇軾45歲被貶黃州兩年餘,雖然也有一些愁緒,但更多表現出的是豁達的情懷,他遊山玩水享受人間,一日來到黃州城外赤壁磯,忽然發覺年華易逝,時光如白駒過隙小橋流水一般蜿蜒流去。心情頓感悵然,作下一首《念奴嬌·赤壁懷古》。
  • 蘇軾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人生的風雨,你要坦然面對
    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到黃州,黃州僻陋多雨,然而死裡逃生的蘇軾卻自有一番樂趣,他常常穿著草鞋,駕一葉扁舟,與漁樵為伍,往往被醉漢東推西搡或粗語相罵,而他「自喜漸不為人識」。一日,在沙湖道中遇到大雨,沒有雨具,一同的友人被雨淋得狼狽不堪,只有蘇軾覺得很有趣,他寫道「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不要受風雨吹打葉子的聲音影響,我們何不吟唱著詩慢慢前行呢!
  • 蘇軾真正參透人生的宋詞名句,雖只有7個字,卻蘊含無限哲理
    談到蘇軾必然會談到他的黃州之旅。因為就是從這裡開始,蘇軾的人生才真正得到了升華。烏臺詩案的餘波之後,死裡逃生的蘇軾被貶來到黃州。經歷了世間的殘酷,蘇軾一顆忠君愛國之心雖然並沒有被淹沒,但是卻也讓他把更多的時間用於參照自己的內心。
  • 蘇軾在人生低谷時寫下一詩,充滿人生哲理,一生至少應讀一遍
    蘇軾曾經在行走的過程中,就寫過一首關於生活感悟的詩,全詩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是卻總結出了人生哲理。蘇軾的文採,寫出來的每一首詩詞都是傑作。那麼,由他所創作的感悟生活的詩又是怎樣的呢?在他因為寫詩被貶到了黃州以後,最牽掛的依然是黃州的美食。黃州盛產竹子,所以他一看到竹林,就想到那美味的竹筍。他的一生都在起起落落,如果沒有美食相伴,可能就連他這麼灑脫的人也熬不下去吧。然而,表面上樂觀向上的他,心裏面其實卻非常苦悶。官場的沉浮,使他對官場產生了厭倦感,甚至產生了抑鬱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