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人生何處不可樂

2020-12-18 唐詩宋詞天地

作者:崔航赫

1

熙寧七年九月,蘇軾一家告別溫暖的杭州,迤邐北上。

是的,他要去偏僻荒涼,景物蕭條的密州當知州了。

與杭州相比,密州無論是在物質生活上還是精神生活上的巨大反差是客觀存在的現實。莽莽草原上顛簸勞頓的車馬,替代了江南安逸的舟船;僅蔽風雨的粗樸住宅,替代了雕梁畫棟的舒適屋宇;一望平川的桑麻之野,替代了如畫醉人的湖山美景……

最讓蘇軾這個最負盛名的美食家難以適應的,當然是難以下胃的飲食。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四川人,蘇軾早已養成了在飲食方面種種精緻的講究和習慣。令他難忘的吳郡鱸魚膾,到了密州就成為了米飯和酸醬,真是讓這位美食家有苦無處說啊!

撇開飲食不說,就連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節日之一——上元節,也令蘇軾失望至極,在他沒精打採掃興而歸時,對杭州的懷念再也無法遏止了,一首《蝶戀花·密州上元》便在紙上呈現:

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帳底吹笙香吐麝,更無一點塵隨馬。寂寞山城人老也!擊鼓吹簫,卻入農桑社。火冷燈稀霜露下,昏昏雪意雲垂野。

在外沒有樂趣可言,在家裡還把要找他玩遊戲的蘇過小朋友弄哭了。不過妻子王閏之對他的柔聲勸慰,倒引起了他的思考:

愁眉苦臉有什麼用?

2

於是,他拿起了《莊子》。

如今滿懷著現實苦惱的他,重溫這些富有啟示性的哲理,心頭常常湧起如獲至寶的快慰。其中「順應自然,樂天安命」「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等重要思想,蘇軾每每讀到,都忍不住拍案叫絕。

就這樣,藉助《莊子》這個思想武器,蘇軾成功護衛住了自己的心靈,始終保持著對生活的信念和樂觀的態度。在《後杞菊賦》中,他說:

人生一世,如屈伸肘。何者為貧,何者為富?何者為美,何者為陋?

人生旅途上層出不窮的苦難使蘇軾漸漸學會了自我疏解,他坦然面對,在疾風驟雨中談笑自若。在密州的這段時間,正是他超然曠達性格形成的初始階段。

此時的蘇軾,對著面前泡好的茶,意味深長的說了一句:

人生所遇無不可,南北嗜好知誰賢?

然後,是一陣輕輕的笑聲。

解除了思想的苦悶後,蘇軾意氣風發,豪興滿懷,一人一弓一匹馬,出門會獵。這場場面壯闊的會獵,讓他湧起了效力疆場,以身報國的豪邁激情,寫下了我們都熟知的《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然後,是一陣爽朗的笑聲。

3

名滿天下,身居高位,免不了那些小人的污衊和詆毀,蘇軾因此陷入烏臺詩案的泥潭中。幾番波折,終於走出牢門的他還是被貶到了一座偏僻蕭條的江邊小鎮——黃州。

一天夜裡,長江之畔,蘇軾看見一隻孤獨的鴻雁從雲間掠過,似乎是想要找尋棲息之地,但從不肯輕易斂翅,這引起了蘇軾強烈的共鳴,一首《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已在心中奔湧而出: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深夜蕭條冷落的環境描寫,正是詩人險惡處境的藝術表現。

但蘇軾還是蘇軾,他總是能於常人難耐的苦難中自得其樂。

4

這種樂趣,便是詩意與賞愛。

蘇軾可不是一個宅男,他是一個好動,愛熱鬧的人。現在在這冷落的地方,天天閒在家裡,難受的很。

所以,蘇軾便想辦法自尋其樂。他去找農民,漁夫,商人搭訕,如果真碰到個不善言辭的人,蘇軾就說:

「給我講個鬼故事吧!」

要那人還說:「真沒鬼故事可講啊……」

蘇軾就會堅持對他說:「瞎編一個如何?」

旁邊的人聽到了,都會哄然大笑。

在他充滿詩意和賞愛的眼光裡,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黃州山水也變得不凡起來,在他的心中,竟然已經等同於人間天堂蘇杭了。在給司馬光的信中,他寫道:

寓居去江幹無十步,風濤煙雨,曉夕百變,江南諸山,在幾席上,此幸未始有也。

在給好友王慶源的信上,他又說:

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間。客至,多辭以不在,往來書疏如山,不復答也。此味甚佳,生來無此適。

如果僅僅讀這些書信,幾乎讓人覺得是神仙般的生活,又有誰能感受到蘇軾當時在政治上、經濟上、精神上的多重困境!

蘇軾這種泛愛世人的天性,又使他在不知不覺間結交了很多年齡不等、地位懸殊、性情各異的好朋友。新交的朋友的幫助,至親老友的千裡相尋,使蘇軾又可以像在密州會獵那樣發出爽朗的笑聲了……

是的,剛經歷完大風大浪的蘇東坡,他又感覺自己行了。

5

讓我們穿越時光隧道,去找找程頤在哪裡。

此時的蘇軾又被皇上重新啟用,踏入了一條世人仰慕的黃金大道。但他除了心懷感恩,還有看透了功名利慾的淡泊:再入都門萬事空。

想去,又不想去。最後,還是去了。

讓我們回到剛剛提到的程頤。這人一點也不近人情,動輒誦說三代古禮,開口必稱堯舜孔孟,常常捋著鬍子,以師道自居,活生生一個迂夫子,蘇軾看著十分彆扭。

話說司馬光在元祐元年西去。那天,皇帝正在南郊舉行明堂祀典。典禮結束後,朝臣們都急著趕往宰相府弔唁司馬光。,卻被程頤一把攔住,說:

「《論語》中有言:『子於是日哭,則不歌。』現在明堂的吉禮剛過去,怎麼能又行喪禮呢?這和古代的禮數不合啊!」

有人當場反駁:「孔子是說過哭則不歌,但沒人聽他說過歌則不哭呀。」

程頤有些尷尬,臉漲的通紅。不禁提高了嗓門繼續爭辯。蘇軾看著他嘮叨個沒完,引起了心裡十二分的厭憎,心裡想:「這世上竟然還有這種泥古不化的人,真令人納悶!」蘇軾再也看不下去了,上前挖苦道:「此乃鏖糟陂裡叔孫通所制禮也。」

意思是從髒亂之地來的冒牌儒生。蘇軾嘲笑他拘泥小節,不識大體,是個沒見過世面的村學究。

此言一出,百官哄堂大笑,程頤惱羞成怒,視程頤如聖人的洛學弟子們也氣的直蹦,心裡都在想:「好你個蘇東坡,給我等著!」

經過多年的沉澱,他們終於等到了這一天。

變法派大臣重回朝堂,把打擊「元祐黨人」作為主要目標,罷黜、貶謫的詔令一道接一道,將當時在朝任職的三十多個高級官員都貶到了邊遠地區。

其中,當然免不了蘇軾這個他們深深厭惡的重要人物。

但是這一次,是天地都換了模樣的"異國他鄉"——海南。

6

踏上海南島,視野所及,只是一片浩瀚的海水。一種永無歸路的悽涼感湧上了蘇軾的心頭;

登高望中原,但見積水空。此生當安歸,四顧真途窮。——《行瓊儋間肩輿坐睡夢中得句雲千山動鱗甲萬谷》

但稍一凝神,這種境界又讓他覺得很熟悉。蘇軾最喜歡玩味的《莊子》裡的《秋水篇》曾說過: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太倉乎?

是啊,在浩瀚的宇宙裡,中國就像太倉中的一粒粟米。既然這樣,渺小的個人又何必為自己的歸與不歸而煩惱呢?

蘇軾先由大視小,從萬類皆在「島」中的宏偉視野來安慰自己;再由小視大,以螞蟻的卑微可笑來喚醒自己,從而超越悲哀,保持樂觀:

渺觀大瀛海,坐詠談天翁。茫茫太倉中,一米誰雌雄。——《行瓊儋間肩輿坐睡夢中得句雲千山動鱗甲萬谷》

身處絕域的愁懷消散了,蘇軾躺在軟轎上,悠然地欣賞著沿途的熱帶風光。

不覺一會兒就到了昌化軍貶所。初來乍到,蘇軾感到很不適應,真有度日如年之感,這裡幾乎「舉無所有」,似乎什麼活動都無法開展,他感嘆道:到儋州十餘日矣,淡然無一事。學道未至,靜極生愁。

到了八月,情況有所變化,新任軍使張中到儋州任,對蘇軾極為敬重,又對蘇過一見如故,從此便成了蘇家的常客。

漸漸地,蘇軾開始有了一些土著朋友,蘇軾又發揮出了「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的隨和寬容的人格魅力。他們也看出了蘇軾高尚的氣質,為他的流落而彈指嘆息,經常帶給他兄弟般的關愛。

在常人難以忍受的艱難苦境中,他仍然能夠隨時隨地發現樂趣。他把他在海島的一些生活習慣作成了三首詩集,名為《旦起理髮》、《午窗坐睡》、《夜臥濯足》,組成了《謫居三適》。《謫居三適》,似乎不謫居就無法體驗到這「三適」。詩中充滿了自信與自得,有捷足先登、先享為快的瀟灑氣度。

隨遇而安的思想浸透了他的日常生活,經過他詩筆的美化而成為一種動人的生活情趣。就連汲水燒茶這樣的生活細事,在他的手下,也顯得魅力無窮:

茶雨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枯腸未易禁三碗,坐聽荒城長短更。在荒蠻海島的蘇軾,依然逍遙自樂。——《汲江煎茶》

7

不論身居何處,蘇軾在精神領域永遠是富翁,他「超然自得,不改其度」。他以出世之心入世的思想,使他無論走到哪裡,都有非凡的智慧和本領,把「地獄」變成「天堂」。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陰晴晦明,進退得失,皆不足道,蘇軾完全超越與外部影響之上,履險如夷,寵辱不驚。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赤壁賦》

蘇軾躺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在清風明月中陶然自得,這種自然界中最美妙的音樂和最宜人的美色,是真正可以使人快樂的無盡寶藏。

念念自成劫,塵塵各有際。下觀生物息,相吹等蚊蚋。——《遷居》

萬物的生存,和蚊蚋小蟲的呼吸沒有區別,有什麼放不下、看不開的?蘇軾這種隨時隨地的自譬自解,使他經常從悽慘的境地中得到解脫。

或許在黃州給堂兄子明的信中,他已經透露了這種快樂人生的意義所在:

吾兄弟老矣,當以時自娛。世事萬端,皆不足介意。所謂自娛者,亦非世俗之樂,但胸中廓然無一物,及天壤之內,山川草木蟲魚之類,皆是供吾家樂事也。

作者:崔航赫,一個喜愛詩詞的高中生。

相關焦點

  • 蘇軾名句:「天涯何處無芳草」,被惡搞多年,其實上一句也是精髓
    以後都不要再說「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單戀一枝花」是蘇軾的詞了,多丟人啊!「天涯何處無芳草」選自蘇軾的《蝶戀花·春景》,因為這是一首關於傷春的詞,所以給人一種悲涼、冷寂的感覺。他們二人是心意相通的,王朝雲讀懂了蘇軾詞中的感情,流下了心疼的淚水,蘇軾在王朝雲死後,不肯再吟誦《蝶戀花》。這樣的愛情故事又怎麼能不讓我們動懷呢!
  • 從《豬肉頌》看蘇軾背後的詩詞人生
    當面對仕途的失意時,李白高歌「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唯有詩和美酒不可辜負;柳永淺吟「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唯有詩和伊人不可辜負;蘇軾低唱「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唯有詩與美食不可辜負。
  • 蘇軾這首詞,寫出曠達的人生態度,讀完豁然開朗,其中兩句是經典
    其中《蝶戀花·春景》中的兩句更是讓人不禁思考自己的人生過往,而被世人所喜愛。天涯何處無芳草詞句的上篇,對景致進行描寫。這世界上其實最美好的事情就是年輕,而這種憂傷的情感也是對人生中失去美好東西的一種感傷之情的表現。最後的天涯何處無芳草,則表達的是雖然春天即將離去,但是在這個世界上飽含生機的地方卻還有很多。那麼天下如此之大,總有一處的芳草會是屬於自己的。
  • 蘇軾感悟人生的10句經典詩詞,字字珠璣,美得讓人心醉!
    蘇軾(1037-1101年),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號東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詩詞豪放,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共有詩文3637篇。下面我給大家梳理一下蘇軾感悟人生的10句詩詞名句,美得讓人心醉!1.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 你知道蘇軾的天涯何處無芳草是什麼意思嗎,愛情本該如此
    「天涯何處無芳草」出自蘇軾的《蝶戀花·春景》。這句詞常被後人用於勸慰失戀的人,聽過這句詞的人肯定還聽過「何必單戀一枝花」。意思多為不要為了不愛你人而錯失了整片森林,其實蘇軾的這首詞說的並非是這個意思。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 蘇軾:最好的人生,能講究,也能將就
    考中之後,考生要修書一封,感謝恩師,蘇軾也不例外,歐陽修讀完蘇軾的信後,他說:「讀蘇東坡來信,不知為何,我竟喜極汗下,老夫當退讓此人,使之出人頭地」。 他甚至還對自己兒子說,「記著我的話,三十年之後,無人再談論老夫」。
  • 蘇軾人生最低谷,心情鬱悶寄情山水,寫下以愛之名的抒情名篇
    導語:蘇軾人生最低谷,心情鬱悶寄情山水,寫下以愛之名的抒情名篇欲加之罪蘇軾一輩子作詞無數,他的很多首詞都可以稱得上經典。當他因為烏臺詩案被貶之後,他的作品就變得更加深沉。蘇軾太善良了,一直都是以君子之腹度小人之心,直到發生了烏臺詩案。
  • 「天涯何處無芳草」,下一句更加經典,很多人卻背不出全文
    我相信大家在生活起居中,都曾使用過蘇軾的名句「天涯何處無芳草」,來安慰失戀的朋友,能夠最愛的人也有很多,沒有必需死守這一個。大家都知道,這層含義是後人引用個人所得,它原先的含義則另有所指。那麼,廣為人知的這句話「天涯何處無芳草」,源自蘇東坡的哪首詞呢?你要能背出全篇嗎?
  • 蘇軾的這首「感悟詩」,短短28個字,卻道出了成年人的人生境界!
    我們每個人都在糾結如何才能不渾渾噩噩地度過這一生,誰都希望自己的一生活得精彩一些,那麼,不妨來讀讀蘇軾臨終前寫的這首涵蓋其一生思想的詩吧,雖然只有短短28個字,卻道盡了人生的三大境界。蘇軾晚年寫下的這首詩,短短28字,卻是成年人的人生境界!
  • 蘇軾的一首詩成為千古名篇,看透他對人生的豁達,彰顯了他的灑脫
    天涯何處無芳草」,表現了蘇軾看淡愛情,對戀愛中人的勸告。 在被貶到黃州期間,蘇軾一邊吃著東坡肉,一邊寫下了《念奴嬌·赤壁懷古》,在悲情中體現了他對人生的豁達。
  • 不汲汲而空,亦不茫茫於幻。佛家思想中,蘇軾的取捨
    蘇軾算是當代的全民明星了,是中國古代文壇的風流人物。豁達、樂觀是他的代名詞,這二者除了前面的文章中提及的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影響外,還具有佛家思想的影響因素。蘇軾與僧侶「心為所住,即為非住,應無住,而生其心。」住,執著,執念。
  • 如果感覺人生太苦,不妨讀讀蘇軾這首詩:心境不一樣世界就不一樣
    劉禹錫一腔熱血,積極參與革新,但被排擠出朝,二十三年貶謫偏遠地區的生涯,並沒有讓他低頭,劉禹錫用不屈對抗著黑夜: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蘇軾秉持著一顆忠正之心,在朝中陳言政策利弊,未顧及黨派之爭,結果飽受排擠,同樣歷經貶謫,但他用豁達,驅散了黑暗。
  • 蘇東坡詩詞:「此身如傳舍,何處是吾鄉!」
    綜上,這首詞感情線很複雜,送別的惆悵、悼亡的悲痛、仕途不得意的心灰意冷(他自請出京,是因為受王安石的排擠)、對千裡之外故鄉的思念,試問,種種情感交織之下,誰又能不傷感哀愁呢,且讓我們看蘇軾是如何表達的——忘卻成都來十載,因君未免思量。
  • 人生落寞時,是否會想起蘇軾「天氣乍涼人寂寞,光陰須得酒消磨」
    總是看不到陽光,心情一點也不美麗。溫度上不去,下點雨反而有點秋涼的味道。這樣的天氣最容易讓人感慨,會讓人想起蘇軾的一句宋詞:「天氣乍涼人寂寞,光陰須得酒消磨」。四面垂楊十裡荷,問云何處最花多。畫樓南畔夕陽和。天氣乍涼人寂寞,光陰須得酒消磨。且來花裡聽笙歌。這是蘇軾的《浣溪沙·荷花》,寫的是西湖的荷花。荷花夏日開放,「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 蘇軾半夜睡不著,隨手寫下四句詩,卻寫出了世間最令人羨慕的友情
    提起蘇軾的詞,很多人喜歡的都是類似「大江東去浪淘盡」、「十年生死兩茫茫」、以及「一蓑煙雨任平生」這一類的經典詞作。而除了這些,蘇軾還有一首小詞,全詞只有四句,很少引人注目。初讀時只覺一般,如今再讀,才發現這首詞寫得是如此清新雋永,意境悠遠,此中刻畫的友情是如此地令人羨慕。
  • 一蓑煙雨任平生,此心安處是吾鄉,蘇軾的詩蘊含著怎樣的人生智慧?
    他的許多詩歌源於當時的感動興發,既能夠不脫離具體的審美意象,又寄寓了某些哲學內涵,給人以關於社會、自然、人生、心靈等各方面的道理。可是這些道理,不是像老夫子或者道學家那樣,通過喋喋不休或是推理論證而得出,他「以形象來思考,他不證明真理,卻顯示真理」,他的詩歌是感情和理性的粘合劑。秦觀說,「蘇氏之道最深於性命自得之際,其次則器足以任重,識足以致遠」。
  • 天涯何處無芳草(詩詞故事)
    《蝶戀花》(蘇軾):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王朝雲與蘇軾蘇軾的這首《蝶戀花》是描寫春景的名詞,尤其是那句「天涯何處無芳草」,可謂家喻戶曉,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蘇軾的這首詞,與他的侍妾王朝雲大有淵源。
  • 詩人喜歡感慨人生,因此有了人生二字的詩句,有你喜歡的嗎
    ——杜甫《曲江二首》人生莫作婦人身,百年苦樂由他人。——白居易《太行路》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張祜《縱遊淮南》人生如此自可樂,豈必局束為人鞿?——韓愈《山石》人生如此少,酒賤且勤置。——韓愈《醉後》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韓愈《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人生不得長少年,莫惜床頭沽酒錢。——岑參《蜀葵花歌》人生當榮盛,待士勿言倦。——李益《遊子吟》人生何處不離群?世路幹戈惜暫分。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蘇軾的人生
    蘇軾開始了他的仕途生涯,心中滿懷激情。蘇軾初入仕途之時,正好是北宋政治經濟出現危機的時候,因為政見不統一,他和歐陽修等人就站在了王安石變法的對立面上,在政事上就出現了衝突,所以在王安石執政期間,蘇軾主動請求調離京城,調到杭州。初入仕途,這期間蘇軾心裡遭到了挫敗感。
  • 人生何處不相逢,緣聚緣散且隨風
    人生何處不相逢,其實所有的相逢,都是一場溫暖的邂逅,生活最撩人心魄的地方,是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時間什麼地方,會有那一個人,不早不晚,與你相逢。相逢是一種奇妙的緣分,在最美的年紀遇見你,。人生何處不相逢,相逢何必曾相識。並不是每次的遇見都能成為永遠,但總有一種真摯,一份溫暖藏於心底。人生如夢,來去匆匆,不是每場相遇都能恰逢其時,到最後都只是路過彼此生命中的匆匆過客而已。若哪天想起某個人,某個畫面,嘴角會不知不覺蕩起一絲微笑,相信那是心底最清澈的純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