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流行」之夜:24位「粵劇新青年」跨界上線演唱流行歌曲

2020-12-10 羊城派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祝燕彩圖/廣東粵劇院提供

粵劇人在舞臺上表演粵劇,觀眾常看,但你能想像他們表演流行歌曲的樣子嗎?

5月15日20:00,由廣東粵劇院主辦的「粵韻ONLINE系列直播『粵·流行』」主題演唱會在多個網絡平臺同步直播。24位年輕的粵劇人演唱了19首曲目,引得網友「聽出耳油」,驚喜連連。

曾小敏演唱《萬水千山總是情》

粵劇和粵語流行金曲有著很深的淵源,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粵語影視作品主題曲裡都能找到粵劇的影子,尤其是武俠片裡耳熟能詳的曲目,大多與粵劇有著淵源和千絲萬縷的關係。

本場演唱會以「粵劇+流行」為主題,由年輕的粵劇人黃春強、梁筠菱、吳澤東、朱紅星、龔潔影、方傑、李森、潘健、康健、李雯婕、蘇臨軒、莫偉英、莫翠屏、唐思果、顧嘉瑜、周嘉珍、黃紫賢、謝帆、麥少聰、文佩如、陳華生、麥衛明、譚清怡、黃宇等逐一登場,演繹粵曲、流行曲、懷舊金曲。

年輕粵劇人在「跨界」演繹

24位年輕的粵劇人演唱了《紫釵恨》《鐵血丹心》《春日郊遊》《千千闕歌》《浪子心聲》《人生何處不相逢》《小城憶昔》《京華春夢》《舊歡如夢》《紅棉》《順流逆流》《雙星恨》《<樓臺會>百花亭之戀》《易水送荊軻》《夢會太湖》《明月千裡寄相思》等19首曲目。

在觀眾席裡觀看直播的廣東粵劇院院長曾小敏也被主持人請上舞臺,應戲迷要求,演唱了《萬水千山總是情》。

年輕粵劇人在「跨界」演繹

演唱會由黃宇和唐思果擔任主播,他們既是主播,也是演唱者。在他們演唱的串燒金曲中,由樂師馮嘉寧、謝帆、黃紫賢組成的小樂隊,分別負責鍵盤、吉他和非洲鼓。

馮嘉寧特意為《浪子心聲》《人生何處不相逢》重新編曲,清新愉悅的巴薩諾瓦風格讓網友大讚,粵劇人真是才藝橫溢。

粵韻online系列直播導演塗雨錚介紹,本次的「粵·流行」充分利用了燈光,與「工字型」的舞臺融為一體;參與演出的演員同時作為現場觀眾出現在鏡頭面前,與屏幕方的觀眾增強互動,讓演唱會綜藝感更強。

廣東粵劇院的年輕人十分多才多藝,除了演粵劇,流行和跨界的藝術技能他們也是具備的,所以在粵韻online的系列演出中,特意設置了「流行」「經典」「跨界」主題,向觀眾全方位地展示這一批「粵劇新青年」。

參加線上演出人員合影

據悉,接下來,廣東粵劇院粵韻online系列直播還將舉行「粵·經典」「粵·跨越」,以及 《黨的生日》紅色粵劇主題演唱會。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朱紹傑

審籤 | 曾敏妍

實習生 | 吳可

相關焦點

  • 這些粵語流行金曲都和粵劇有淵源!「粵劇+流行」演唱會大展粵劇...
    5月15日晚,由廣東粵劇院主辦的「粵韻ONLINE系列直播,『粵·流行』」主題演唱會在騰訊視頻藝術頻道等網絡平臺同步直播。這場充滿活力的演唱會誠意滿滿,24位年輕的粵劇人演唱了《紫釵恨》《鐵血丹心》《春日郊遊》《千千闕歌》《浪子心聲》《人生何處不相逢》《小城憶昔》《京華春夢》《舊歡如夢》《紅棉》《順流逆流》《雙星恨》《樓臺會·百花亭之戀》《易水送荊軻》《夢會太湖》《明月千裡寄相思》等19首曲目。
  • 隨著年輕的粵劇人,舞動吧!
    粵·流行 「廣東粵劇院粵韻online系列直播 粵·流行」由一群青春活力的粵劇年輕人黃春強、梁筠菱、吳澤東、朱紅星、龔潔影、潘健、康健、李雯婕、蘇臨軒、唐思果、莫翠屏、黃宇等演唱《紫釵恨》《樓臺會》《順流逆流》《鐵血丹心》等18首粵曲、時代金曲;5月15日 20:00一起隨著年輕的粵劇人,舞動吧。
  • 全國人大代表曾小敏:讓粵劇社會化考級全面鋪開
    文/ 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鋼15日晚,作為演出壓軸「彩蛋」,曾小敏(上圖)出現在了「粵韻Online·粵流行」的直播現場,並為觀眾和粉絲們獻唱《萬水千山總是情》等曲目。在她的策劃下,廣東粵劇院自4月10日起推出「粵韻Online」的系列粵劇線上演唱會,僅5月1日推出的「粵韻ONLINE•致敬勞動者——廣東粵劇院『五•一』線上演出會」,全球在線觀看累計超過276.6萬人次。通過在線直播的方式,將粵劇文化用一種新潮的方式進行傳遞。此外,她也希望各個地方劇種,能夠建立起社會化考級的機制。
  • 深圳流行粵劇嗎?回首話當年 細數鵬城粵劇名伶
    自然有人聯想到:「深圳流行粵劇嗎?」&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深圳粵劇文武生陳志超。
  • 網易雲音樂《不曾遺忘的符號》第三期:Tizzy T曾小敏合唱粵劇經典
    雙方將古曲底蘊、粵劇韻味、現代元素充分融合,創作並演繹了說唱版《帝女花》。粵劇戲寶的新世代註解粵劇,又稱「廣東大戲」、「戲棚官話」,作為傳統戲劇,主要流行於廣東、廣西、香港、澳門等方言為粵語的地區。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10月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 傳承經典 弘揚粵韻 珠海粵劇粵曲進校園 1.3萬中小學生感受傳統...
    原標題:傳承經典 弘揚粵韻 珠海粵劇粵曲進校園 1.3萬中小學生感受傳統戲曲藝術魅力   23日下午,廣東省戲曲進校園演出活動最後一場走進珠海市第三小學,全校
  • 粵韻群星匯,荔灣區舉辦2020穗港澳粵劇日展演活動
    11月29日是2020年穗港澳粵劇日。當天下午,「粵韻群星匯——穗港澳粵劇日展演」活動在粵劇藝術博物館劇場舉辦,邀請了粵港澳三地知名粵劇藝術家和名唱家同臺獻演不同風格、流派的粵劇粵曲節目。 自2003年起,穗港澳三地政府確定每年11月的最後一個周日為「穗港澳粵劇日」。
  • 「粵」元素遍布,快閃劇上演,永慶坊今日沸騰了!
    來自廣州一中舞蹈隊的三位「小獅」閃現恩寧路,通過武術和醒獅舞蹈相結合,將南派醒獅陽剛之美淋漓盡致展現。  沿著恩寧路往永慶大街走去,幾步之遙的李小龍祖居門口,「粵武傳承」快閃隨之展開。伴隨著氣勢磅礴的音樂,來自荔灣區五眼橋小學的學子從巷尾街頭聲勢浩蕩地迅速聚集,表演起嶺南傳統武術。據悉,五眼橋小學是一所以武術為體育特色的學校,該校武術特色教育已開展六七年。
  • 永慶坊化身「流動劇場」 跨「粵」西關快閃情景劇精彩上演
    10月24日,一場以「粵傳承 躍時空 越精彩」為主題的跨「粵」西關快閃情景劇在廣州市荔灣區永慶坊精彩上演。  當溫婉賢淑的西關小姐 「跨粵時空」遇上生猛喜慶的醒獅會擦出什麼火花?在恩寧路粵劇藝術博物館門前,來自廣州一中舞蹈隊的三位「小獅」正在「耍寶」。
  • 國潮元素與品牌相融合 金九月餅推出全新產品「粵鳴東方」
    9月10日,廣東金九餅業有限公司攜手粵劇文化共同打造「粵在一起 月中國」中秋賞月會,展現傳統品牌的新活力,開創企業產品新動力,用現代國潮演繹傳統粵劇文化場景,開啟傳統與傳承的革新碰撞。推陳出新 非遺老字煥發新活力金九月餅始創於20世紀80年代,是「中國月餅之鄉」廣東省吳川市月餅行業的龍頭企業,「金九伍仁金腿月餅」以獨特的品質被列入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金九月餅傳統生產工藝也入選第五批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創新又留粵味,專家點讚粵劇《紅頭巾》
    《紅頭巾》劇照 在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的指導下,粵劇《紅頭巾》於8月24日、25日晚在廣州廣東粵劇藝術中心成功首演,獲得各界好評
  • 粵劇文化盛宴:廣州白雲區428名師生同臺展示粵劇傳統教育特色
    來自白雲區的6所粵劇傳統教育特色聯盟學校的428名師生匯聚白雲區同和小學的搭建舞臺,同臺展示聯盟學校在粵劇傳承教育方面的優秀成果。(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表演粵劇折子戲戲曲舞蹈及創意剪紙秀粵劇是嶺南特有的傳統藝術文化。
  • 讓粵劇精品追趕線上線下演播風口
    已經是第三次進京演出的《夢·紅船》講述了抗戰時期粵劇藝人鄺三華、梅卿、超劍郎與紅船子弟不懼日寇刀槍脅逼,借上演《火燒黃天蕩》之機,手持火把以粵劇絕技「高臺照鏡」登上船頂引炸紅船與日寇同歸於盡的故事,再現了上世紀30年代粵劇藝人抵抗日本侵略者的英雄壯舉。
  • 粵劇名家齊聚酷狗直播,共同呈獻「七一」主題粵劇晚會
    7月1日,「風展紅旗如畫——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9周年主題粵劇晚會」在酷狗直播等網絡平臺上演。來自廣東粵劇院、廣州粵劇院、珠海市文化館、中山市香山粵劇研究院的粵劇名家齊聚廣東粵劇藝術中心,用紅色經典粵劇曲目獻禮、致敬,並以網際網路直播的創新形式推廣粵劇這一富有嶺南特色的世界級「非遺」文化。據統計,本場活動累計線上觀看人數超35萬。
  • 9歲娃娃展風採 夏令營裡唱粵劇
    獨具魅力的粵劇妝容、靈活有力的身段、或婉轉或高亢的念唱……8月20日下午,一場別開生面的折子戲專場演出在廣東香山粵劇團劇場上演,來自「2020年粵港澳青少年粵劇藝術交流夏令營」的粵澳兩地青少年逐一登臺亮相,為觀眾帶來《牡丹亭之遊園
  • 「年度音樂榜」2020熱門流行歌曲年度盤點
    該曲發行後佔據了各大音樂平臺排行榜的前列,如網易雲音樂年度新上架熱度最高單曲,QQ音樂國語流行播放量年度排行榜前四,酷我年度評選最受歡迎音樂入圍。4、麻雀好聽的流行歌曲,2019年12月5日發行,後收錄在李榮浩2020年發行的同名流行音樂專輯《麻雀》中。該曲由李榮浩一人獨攬詞曲創作、編曲、製作、吉他、貝斯、和音在內的十二項工作創作完成。
  • 粵韻風採,家國情懷
    日前,由歐凱明、曾小敏、李淑勤、瓊霞、蔣文端、黎駿聲、黃偉坤、彭慶華等粵劇名家共同演唱的新編粵曲《共鎮華夏關》正式推出,粵韻十足、激昂健朗的曲風和藝術家們的精彩演繹,迅速引起社會各界熱烈反響。另一首由曾小敏演唱的《生命花開》婉轉深情,同樣廣受好評。如何用傳統戲曲形式傳遞「抗疫」呼聲?廣東粵劇院專業戲劇評論家梁彥蘭就此分享了上述作品的創作經驗。
  • 《粵劇有我地》 15位未來大老倌閃亮登場
    大洋網訊 去年8月-11月,廣東廣播電視臺嶺南戲曲頻道聯合廣東粵劇院、廣州粵劇院推出第二季《粵劇有我地》欄目,廣東粵劇界乘風破浪的十六位新生代粵劇演員閃亮登場,讓廣大觀眾了解到粵劇界後備人才隊伍情況。1月9日晚,《粵劇有我地》之「未來大老倌」2021大型新年戲曲晚會在江南大戲院舉行,十多位優秀青年演員齊亮相,為觀眾呈現了一臺粵劇藝術盛宴。據悉,這臺晚會將於2月12日(農曆大年初一)晚在廣東廣播電視臺嶺南戲曲頻道播出。
  • 紅線女與粵劇《山鄉風雲》
    《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文章:「紅線女運用了粵劇中武生的某些傳統動作和多變的二簧、梆子唱腔,塑造了一個智勇雙全且具有深厚階級感情的革命軍人形象。」(《粵劇革命化的新成就》)當時國內戲劇界把粵劇《山鄉風雲》與京劇《紅燈記》相提並論,「北有《紅燈記》,南有《山鄉風雲》」。
  • 許冠傑:粵語流行歌曲的開山鼻祖,一次直播頂500場演唱會的歌神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陶生)許冠傑:粵語流行歌曲的開山鼻祖,一次直播頂500場演唱會的歌神1948年9月6日,許冠傑出生在廣州。1950年,全家遷到香港定居。父親酷愛樂器,母親也喜愛粵劇和唱歌。許冠傑和哥哥許冠文、許冠英都深受薰陶,後來都踏入了演藝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