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新紅學已經結束#
其實,《紅樓夢》是一部密碼本,更像是一部藏寶圖!
正因為它是一部密碼本,記述的全是大清宮闈秘史,所以上面「一字不可更,一語不可少」。脂硯齋曾提醒讀者:「觀者記之,不要看這書正面,方是會看。」這便怎麼讀懂這本藏寶圖的秘訣了。
比如說第17回,全回就是和大清皇家的萬園之園——圓明園有關的密碼。
馮精志等老師對此就有論述。尤其是馮精志先生在1992年出版的《百年宮廷秘史——〈紅樓夢〉謎底》一書,就對此進行了可圈可點的研究。
以及後來者馮寧先生對圓明園也進行了很深入的研究,和馮精志先生的觀點不謀而合。現在就由筆者在馮寧先生研究的基礎上,集各家之精華,手把手教大家如何讀懂這一回的藏寶圖,看看裡面藏了些什麼。
第一十七回書目是:《大觀園試才題對額 榮國府歸省慶元宵》
先來看看圓明園,為什麼會被作者稱之為「大觀園」?請看史料出處:
乾隆三十九年,《欽定日下舊聞考》卷八十《圓明園一》有如下記載:「清暉閣北壁懸《圓明園全圖》。乾隆二年,命畫院郎世寧、唐岱、孫祜、沈源、張萬邦、丁觀鵬恭繪。御題『大觀』二字。」
這就是「大觀」二字的真正由來了,證明大觀園絕非臆想,而是真實存在。它根本就不是所謂江寧曹家的隨園,而是大清皇家的圓明園。所以《紅樓夢》乃大清皇家之事,和江寧曹家毫無半點關係!
現在就請大家把書翻到第17回,跟著筆者一起按圖索驥,這樣讀起來會更有趣。
【翠嶂】
……只見迎門一帶翠嶂擋在前面。【庚辰雙行夾批:掩映好極。】眾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賈政道:「非此一山,一進來園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則有何趣。」眾人道:「極是。非胸中大有邱壑,焉想及此。」
今天,在正大光明殿遺址處,這一道人造「翠嶂」仍然在那裡,足見《紅樓夢》所言不虛。若沒這一道「翠嶂」阻攔視線,那麼一進入園子,所有景物都將一覽無餘,就沒缺乏神秘感和趣味性了。這便是山子野的高妙之處了。
【沁芳】
……白石為欄,環抱池沿,石橋三港,獸面銜吐。橋上有亭。【庚辰雙行夾批:前已寫山寫石,今則寫池寫樓,各景皆遍。】
沁芳:影射「鳴玉溪橋」。它位於長春仙館島北部。從今天考古發掘現場來看,尚保留著部分遺蹟,遺址現狀可見兩側花崗石橋基,橋基遺址在水面以下用花崗石砌築,水面以上用大理石砌築,雖然上部已經坍塌,但殘存構件較多。從殘存的若干石柱礎來看,說明曾經確確實實是橋亭。
【有鳳來儀】
……寶玉道:「這是第一處行幸之處,必須頌聖方可。若用四字的匾,又有古人現成的,何必再作。」賈政道:「難道『淇水』『睢園』不是古人的?」寶玉道:「這太板腐了。莫若『有鳳來儀』四字。」【庚辰雙行夾批:果然,妙在雙關暗合。】眾人都哄然叫妙。賈政點頭道:「畜生,畜生,可謂『管窺蠡測』矣。」
有鳳來儀,影射圓明園四十景之一的「天然圖畫」,舊稱「竹子院」,它位於鏤月開雲(牡丹臺)和碧桐書院(梧桐院)之間。實際上,作者在書中已經提到了「天然圖畫」,按書云:
……寶玉忙答道:「老爺教訓的固是,但古人常雲『天然』二字,不知何意?」眾人見寶玉牛心,都怪他呆痴不改。今見問「天然」二字,眾人忙道:「別的都明白,為何連『天然』不知?『天然』者,天之自然而有,非人力之所成也。」寶玉道:「卻又來!此處置一田莊,分明見得人力穿鑿扭捏而成。遠無鄰村,近不負郭,背山山無脈,臨水水無源,高無隱寺之塔,下無通市之橋,峭然孤出,似非大觀。爭似先處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氣,雖種竹引泉,亦不傷於穿鑿。古人云『天然圖畫』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強為其地,非其山而強為其山,雖百般精而終不相宜……」
作者巧借「古人云『天然圖畫』四字」,在裝瘋賣傻中,天衣無縫地點破了圓明園裡的「天然圖畫」。並且一個字未改,足見其膽量之大。
乾隆九年(1744年),乾隆題《天然圖畫》御詩:「庭前修篁萬竿,與雙桐相映。風枝露梢,綠滿襟袖。西為高樓,折而南,翼以重榭。遠近勝概,歷歷奔赴,殆非荊關筆墨能到。」可見,天然圖畫確實種著成片的竹林,才會有「庭前修篁萬竿」之稱,是名副其實的「竹子院」,賈政才會暗示它是睢園(修竹園)。賈寶玉題瀟湘館對聯:「寶鼎茶閒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脂硯齋才會在旁夾批道:「尚字妙極!不必說竹,然恰恰是竹中精舍。」「猶字妙!尚綠、猶涼四字,便如置身於森森萬竿之中。」指明瀟湘館掩隱在竹林之中。
而「庭前修篁萬竿,與雙桐相映。」還表明天然圖畫種著兩株梧桐樹。古人認為梧桐樹能招來鳳凰,這便是「有鳳來儀」的由來了。「有鳳來儀」後來成了林黛玉的居所。「有鳳來儀」本義是指有鳳凰來此棲息,而鳳凰乃百鳥之王,它是皇后的代稱,「有鳳來儀」也成了皇后正殿的代稱,特指皇后在此居住,母儀天下,暗示居住在「有鳳來儀」裡的林黛玉的真實身份是一代帝後。所以脂硯齋才說:「果然,妙在雙關暗合。」
另外,作者還暗示「天然圖畫」是一座書房。比如說賈政笑道:「這一處還罷了。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讀書,不枉虛生一世」。再來看第四十回,賈母帶著劉姥姥逛大觀園,兩人進了瀟湘館……劉姥姥因見窗下案上設著筆硯,又見書架上壘著滿滿的書,劉姥姥道:「這必定是那位哥兒的書房了。」賈母笑指黛玉道:「這是我這外孫女兒的屋子。」劉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方笑道:「這那像個小姐的繡房,竟比那上等的書房還好。」足見作者有所暗示。
【杏花村】
……賈政道:「諸公請題。」眾人道:「方才世兄有雲,『編新不如述舊』,此處古人已道盡矣,莫若直書『杏花村』妙極。」賈政聽了,笑向賈珍道:「正虧提醒了我。此處都妙極,只是還少一個酒幌,明日竟作一個,不必華麗,就依外面村莊的式樣作來,用竹竿挑在樹梢。」
杏花村:影射圓明園四十景之一的「杏花春館」。它始建於康熙朝,雍正年間叫「杏花村」。取自唐·杜牧《清明》中的鄉村田園意境建造,詩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因館前有菜圃,所以雍正帝曾稱其為「菜圃」。雍正四年始改稱「杏花春館」。書中提到「籬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轆轤之屬。」今天,在杏花春館的坡前也確確實實有一口古水井。可見作者完全是寫實之筆!大家可去現場查看。
而作者借賈政之口,說「未免勾引起我歸農之意」,有蓄意譏諷雍正帝「假裝歸隱」之意。另外杏花村,竟一個字未改,足見作者膽大。
【牡丹亭】
……賈政聽了,搖頭說:「更不好。」一面引人出來,轉過山坡,穿花度柳,撫石依泉,過了茶蘼架,再入木香棚,越牡丹亭,度芍藥圃,入薔薇院,出芭蕉塢,盤旋曲折。
牡丹亭:影射「鏤月開雲」。雍正朝叫「牡丹亭」。它是乾隆的發跡之地。1722年春,弘曆在這裡第一次見到祖父康熙,哪料到被康熙一眼看中。隨後康熙將弘曆帶到宮中養育。從此,乾隆走向了帝位。
1744年,乾隆將牡丹亭改名為「紀恩堂」,以紀念康熙六十一年祖孫三代在此聚會賞花的往事。像上文一樣,作者直接將「牡丹亭」三字,天衣無縫地鑲嵌在語句中。若不點破,則完全看不出來。
【武陵源】
……忽聞水聲潺湲,瀉出石洞,上則蘿薜倒垂,下則落花浮蕩。眾人都道:「好景,好景!」賈政道:「諸公題以何名?」眾人道:「再不必擬了,恰恰乎是『武陵源』三個字。」賈政笑道:「又落實了,而且陳舊。」眾人笑道:「不然就用『秦人舊舍』四字也罷了。」寶玉道:「這越發過露了。『秦人舊舍』說避亂之意,如何使得?莫若『蓼汀花漵』四字。」
武陵源:影射「武陵春色」。建於1707年—1722年,雍正朝叫「桃花塢」,1744年始稱「武陵春色」。寶玉道:「這越發過露了。『秦人舊舍』說避亂之意,如何使得?」此乃話中有話。原來少年的弘曆曾被雍正賜居此處讀書三年,當時書室就叫「樂善堂」。所以賈政一句「又落實了」也大有含意。
【蓬萊仙境】
行不多遠,則見崇閣巍峨,層樓高起,面面琳宮合抱,迢迢復道縈紆,青松拂簷,玉蘭繞砌,金輝獸面,彩煥螭頭。賈政道:「這是正殿了。只是太富麗了些。」……一面說,一面走,只見正面現出一座玉石牌坊來,上面龍蟠螭護,玲瓏鑿就。賈政道:「此處書以何文?」眾人道:「必是『蓬萊仙境』方妙。」
蓬萊仙境:影射「蓬島瑤臺」。建於1725年前後,當時叫蓬萊洲,乾隆初年定名蓬島瑤臺。在福海中央作方丈、蓬萊、瀛洲大小三島,島上建築為仙山樓閣之狀。在《紅樓夢》裡,蓬萊仙境位於大觀園的正中,它是大觀園的正殿。今天從圓明園的地形圖來看,批書人所言不虛,「蓬島瑤臺」確確實實就在圓明園的正中。
……
最後,在第十七回這篇文章的收尾,庚辰眉批:「以上可當《大觀園記》」。脂硯齋一語雙關,一語道破:此章節就是《圓明園記》!
更多大清宮闈秘史的解密,詳見《賴曉偉重評石頭記》:
張書才:歷史是不能隨意塗寫修正的,曹雪芹是不是曹寅孫得有實據
其實,探春的秋爽齋,就是圓明園的西峰秀色!
紅學史再添一筆,林黛玉瀟湘館的真實圖像被發現,窗戶竟是圓的!
賈寶玉給林黛玉題的「有鳳來儀」四字,竟暗藏這些不可告人的事!
萬萬想不到,它才是紅樓夢大觀園的正殿,也就是太虛幻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