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抽象表現主義畫家
大家肯定會想到傑克遜·波洛克
可誰又知道他的妻子 - 李·克拉斯納
同樣是一名出色的畫家呢?
李·克拉斯納(LeeKrasner),記住這個名字的人其實並不多。因為人們似乎更願意以「傑克遜·波洛克的夫人」這個身份來認識她。
她被丈夫的光輝所遮蔽,其原因之一是她和丈夫的畫風極其相似。兩人都是畫家,畫風幾乎別無二致——都是抽象表現主義。
儘管克拉斯納自身小有成就,但波洛克卻是整個美國抽象表現主義運動的標誌性人物,創作了可以說是史上最著名的抽象表現主義畫作《第五號》(No.5)(2006年以1億4千萬美元創當時全球繪畫作品最高價)。
傑克遜·波洛克作品《No.5,1948》2006
克拉斯納1908年出生於紐約的布魯克林,曾入女子美術學校學習,早年就立志要從事藝術。高中畢業後,她先後在庫伯聯盟學院(Cooper Union)、國家設計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Design)完成學業。
Still Life,1938
這段經歷讓她積累了寬闊的藝術眼界,以及深厚的傳統繪畫技法,在準確刻畫人體解剖方面已然造詣頗深。
1937年,她前往漢斯霍夫曼美術學院學習。克拉斯納對現代藝術進行了構圖、技法和理論上的鑽研。學會用畫筆強調畫面的二維性,同時用顏色構建抽象的空間感。往後一生的藝術風格由此萌芽。
Seated Nude,1940
1942年對她創作生涯產生重要的一年,克拉斯納加入了年輕抽象畫家自發組成的美國抽象藝術家協會(American Abstract Artists),同年的一次展覽中,她認識了波洛克。1945年,她與波洛克完婚。
Untitled, 1942
Abstract No.2, 1946-48
《鑲嵌桌》,1947年
《Noon》,1947年
Shellflower,1947
Shattered Colour, 1947.
在經歷一段時間的自我否定和重新探索後,她與波洛克的藝術軌跡開始往相似的方向前進。40年代後期,她連續創作了一系列無題作品,通稱《小圖像系列》(Little Images)。
Untitled (from Little Image series),1949
Untitled (from Little Image series),1949
作為畫家的克拉斯納卻在結婚後消失在婚姻中。她是極有個性的女畫家,卻扮演起了家庭主婦的角色,操持家務,成為了丈夫的賢內助。人們見了她都會稱呼她為波洛克夫人,而不像之前那般稱其為克拉斯納。
Milkweed, 1955
但是克拉斯納的存在絕非僅僅如此。她的個性和藝術追求都沉靜在內心深處,她是一個隨時都要爆發的畫家,她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和肯定。
她不願意別人僅僅把她看做是波洛克的妻子或一個女畫家,克拉斯納認為她自己就是一個畫家,是和男畫家一樣優秀的畫家。
Burning Candles, 1955
1955年的《禿鷹》一樣。這些夾雜著波洛克風格的作品昭示了她的全新轉變,同時也在嘲弄和取代男性的權力結構。克拉斯納找到了學生時代的作品後,把它們剪下來拼貼。凹凸不平的形狀,就像被砸碎鏡子的反射一樣,猶如立方體:她的立體主義研究不僅涉及切割和堆疊,還有時間的流逝。
Bald Eagle, 1955
Blue Level, 1955
Desert Moon, 1955
1956年是悲劇發生的一年。克拉斯納由於厭倦了波洛克的不穩定行為,前往法國。當她不在的這段時間,波洛克醉酒駕車,不幸身亡。克拉斯納開始崩潰地在痛苦中創作。
Four, 1957
The Seasons, 1957
The Sun Woman II,1958
Charred Landscape , 1960
Palar Stampede,1960
The Civet, 1962
下面的伊卡洛斯作品中,她更大限度地對尺幅、生物形態以及色彩碰撞進行了研究與探索。
Icarus, 1964
克拉斯納經歷了一段深度抑鬱和嚴重失眠的時期。但這段時期創作的作品都很有創意:她已經搬進了波洛克在穀倉的工作室,並創作了《夜之旅》(Night Journeys)系列。現在她擁有了所有的空間,卻只畫上了棕色的漩渦——她在燈光之下可以信任的唯一顏色——它們是能動的、劇烈的、失落的。
Night Journeys,1965
她的藝術在60年代迎來了另一個標誌性的高峰。克拉斯納的創作風格一生歷經幾次重大變化,每一次都是她遍嘗各種風格,提煉而出的結果。她常常拆解、回收自己的舊作,變成新的作品,因此觀眾所見,只是她藝術嘗試中的一角。但可以看到,克拉斯納的抽象藝術,始終都存在圖案的重複。
Portrait in Green,1969
Untitled, 1969
其中之一便是1971年的《重生》,由綠色和洋紅色的形狀構成。它的標題Palingenesis是希臘語「重生」的意思,這也是克拉斯納一直想要詮釋的概念,在她的創作生涯結束時亦是如此。
Palingenesis, 1971
Embrace, 1976
波洛克逝世十幾年後的七十年代,活在波洛克光輝下的李·克拉斯納,似乎一夜之間成了美國藝術評論家的寵兒,藝術界終於把焦點投向她,不是作為波洛克的妻子,而是作為美國最優秀的畫家之一。隨著對李·克拉斯納的作品的研究,這位繪畫大師終於展露出她獨有的風採,得到了所有人的肯定。
-END-
推薦閱讀
作品集技巧 | 如何尋找純藝作品集創作方向?
藝語道破 | 插畫設計 把握光影變化
作品集靈感 | 在UI設計中,插畫為什麼這麼火?以下10個理由告訴你!
作品集技巧|插畫設計如何構圖?7種最常見構圖方法!
作品集靈感 | 每次看到都這些不禁感嘆!插畫師真的可以為所欲為…
乾貨福利 | 插畫師必備神器:200款多風格國外高端AI筆刷,玩轉矢量插畫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免費預約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