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幾乎絕跡的瀘州戳牌,才是四川長牌裡的王者 - 江陽沽酒客

2020-12-23 江陽沽酒客

首先沽酒客並不推崇賭博,但是關於紙牌遊戲在中國確實歷史悠久,從王族到民俗它已經成為中國民俗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當中除了今天風靡全國的麻將,還有好幾種是我們原創的老牌。

在瀘州長牌中,有大貳相信很多人也不陌生,但是另外一種長牌恐怕現在很多人都不知道,它在瀘州一些地方老人的口中稱為「戳牌」。

何為「戳牌」,現在我們知道的一些長牌,跟大貳類似的,有「上大人」紙牌的流傳地區是以湖北為中心,「字牌」(跑鬍子)主要流行於湖南地區,而除了瀘州大貳,另一種今天已經少見的「戳牌」即四川長牌,曾經比這幾種長牌影響都大,它以四川為中心,遍及西南地區。

這種牌,實際上就是把骨牌(牌九)的花色印在紙牌上了。這些骨牌的花色,四川地區是橫著印的,其他地區如湖北也基本如此。但云南、湖南等地,有個別地區是豎著印的。

戳牌不說「打」而說「抹」,沒有人從字義上去比較二者的細微區別,或許因為撲克可以打,狠狠地摔在桌子上,戳牌只能一張一張輕輕地翻過來,將天地人和大點小點分門別類夾在左手指間,那種右手兩個指頭慢慢翻牌搓牌的感覺正好與方言「抹」是一個味道。

戳牌是三人玩的藝術,也可以四人玩,一人腰牌以後休息,輪流做莊,有時實在沒有人還可以兩人對挖。天、地、人、和、梅五、長三、板凳是正門,九點、八點、七點、五點是點,正門管正門,點壓點。天地人和依次與九八七五點可以配成組合打組合,其情形很與現今中國家庭相似,男人是男人的套路,女人是女人的套路,但一關係到孩子,男人女人又聯合成更強大的套路。

戳牌玩法,最關鍵的要素是互相拆臺,將對方一手好牌拆得烏七八糟,壯大成全自己實現唯我獨尊。最初發明這種藝術的古人實在深諳人性,表面說的是「天地人和」,實際要和牌,只能勾心鬥角妒賢嫉能巧取豪奪。非常有歷史觀和社會性。所以,戳牌有人說是奸臣牌。我們的民族,從來不缺這樣的人。

關於戳牌的來歷,因為年代久遠無從考證,它應該是最初的葉子戲演變來到,而葉子戲還有個桐葉封疆的典故。

據說繼位不久的周成王姬誦(周武王姬發的兒子)和他的弟弟姬虞(叔虞)。兄弟倆由大臣、書吏、宦者(太監)、侍女等前呼後從地簇擁著,盡情地追逐、嬉戲,高高興興地來到枝葉茂盛的桐樹下。

手掌大的黃褐色桐葉,立刻引起了姬誦的好奇。他躍躍欲試,侍者急忙摘下一片葉子,恭恭敬敬地遞到年幼的周成王手裡。弟弟姬虞也爭著要玩,侍者又連忙摘下一片,也恭恭敬敬地遞給姬虞。

小天子姬誦玩著桐葉,逗著弟弟說:「過來,我把它裁成玉珪,賜給你去做唐侯吧!」玉珪是天子、諸侯佩戴的珍貴玉製品。在旁的史官,聽到周成王封姬虞為唐國諸侯,便立即把他的話記了下來。

過了幾天,宰相周公姬旦詢問天子說:「幾時舉行冊封唐侯的典禮呢?」周公聽了好像丈二和尚——一時摸不著頭腦,便問:「冊封誰呢?」周公聽了哈哈大笑說:「唐侯姬虞呀。」成王說:「我和叔虞是開玩笑呢,何必當真!」隨從的史官立刻打開記錄,跪著說道:「天子金口玉言,哪有開玩笑的話,應該舉行典禮冊封他,演奏音樂歌頌他啊。」成王聽了,認為周公和史官說得很對,於是命太卜選擇好日子,舉行唐侯冊封盛典。這個後來被人們用來做葉子戲,葉子戲分出了麻將和後來的一系列長牌。

而瀘州這種戳牌的四川長牌據傳是三國時期諸葛亮所創造。長牌由各種點子組成。蜀中丞相諸葛亮運籌帷幄,輔佐劉備建立蜀國,他的智慧和才能體現在軍事上,治國方略上,同時也反映在玩長牌的遊戲中。它的玩法千變萬化,吃、碰、滑、偷、召等手法變化多端,玩起來妙趣橫生,其樂無窮。因此,玩長牌不僅可以傳承中國文化,而且還可以體現出玩者的睿智。長牌的歷史比撲克早得多,因起源於四川,故又稱之為"川牌",至今已有近二千年歷史。玩長牌,在西南地區十分流行,特別是在四川、重慶境內,更是家喻戶曉。深受老年朋友的喜歡,同時也受到青年朋友的追寵。因此,長牌遊戲中蘊藏著濃鬱的歷史文化氣息。

不過今天四川長牌很多人已經不玩或者不會玩了,沽酒客覺得它應該進入博物館了,寫出來當非遺來看看罷了。

附錄戳牌打法:

牌的分類及大小

天牌,地牌,人牌,和牌(都是正門的牌)(可以分別跟九點、八點、七點、五點組合成天九、地八、人七、和五,四種組合牌,組合牌中必須含有一張正門牌)正打正(天>地>人>和)

天牌和9點組合(包括三六和四五),組合後叫天九,

地牌和8點組合(包括三五和二六)叫地八,

人牌和7點組合(包括三四和二五)叫人七,和牌和5點組合(包括二三和么四),

組合牌中必須有一張或一張以上的正門牌(天、地、人、和牌),組合牌只能打同樣張數的組合牌

(天牌和九點組合>地牌和八點組合>人牌和七點組合>和牌和五點組合)

天牌和九點組合,其他的以此類推(地牌+八點,人牌+七點,和牌+五點)

剩餘的牌分為中三(三三、長三;五五,梅子,四點中的二二,叫長二,也叫板凳)(比么牌大,可以出單張或多個一樣的,沒有組合打法)(可以用正門中的天、地、人、和牌來打,相同張數管相同張數,不能用組合牌來打)

么牌(包括十一點中的斧頭五六,十點中的四六,七點中的么六,六點中的么五也叫豬豬),(最小的牌,可以出單張或多個一樣的,沒有組合打法)可以被正門中的牌打,也被上面的「中三」三種牌打

硬張就是六點中的二紅(二四),三點中的丁丁(一二),硬張不用出牌,直接放在下面,計算張數,

這裡面分為正門和副牌,正門是上面介紹的天地人和,中三,下么(從大到小)幾張,下么之間不分大小,只能由上面的牌才能打,中三之間也不分大小,只能由比他大的才能打,

副牌就是5,7,8,9點四類(從小到大),如果單獨出這種副牌,則只能由副牌來打,黑打黑(黑九>兩個黑八>黑七>黑五)

紅打紅(紅九>紅七>紅五)

具體打法及輸贏

一般由第一家(莊家)出牌,下家能打就必須打,就是手中牌比出的牌大的情況下,必須出,也可以越級打。比如出一張二三,可以由下家直接一張天牌打,也可以出一張五五,然後再交給尾家出牌,尾家也是能打得起上家,必須打,莊家出牌後,後面兩家打下後,最大的人則把自己出的牌放在自己面前,然後由這人出牌進行第二輪,把其它牌蓋上。

所以打這個牌需要記牌(上面的鬥十四不用記牌,牌翻出來的都亮在桌面上的),所以亂出更考驗一個人的頭腦,這裡面有個原則是二個閒家聯合對付莊家,所以裡面有許多計謀,這可能也是川人好鬥的一種表現,同時也鍛鍊出四川人聰明的一個原因。

勝利方法和兩種,一是勝利,一是黃牌,黃牌是黃牌者面前擺了十五張,就可以黃牌,或者不夠十五張,但手中只剩下三張時,也可以黃牌,黃牌則沒有輸贏,勝利則是十五張以上,十六張則贏一張,十七張則贏二張,十八張則贏三張,以此類推,另外還有番數,和前面的鬥十四的方法相同,不再說了,用贏的張數再去翻番。

也有罰牌,就是能打的時候不打,就違規,罰這個人,其它牌就不用打了,還有就是包牌,就是自己的牌不大,想割牌,卻先把最大的牌出了,最後卻沒有割牌,就算包牌,也要罰。

相關焦點

  • 你知道清張問陶,《瀘州》詩裡「給客橙」,正確讀音和來歷嗎?
    多年以後,瀘州曾經有人開設船山樓餐飲,也是想打張先生這張牌,可惜今天依然無籍籍名,商業化的東西不是不好,但是起碼在打造之初,要對文化有深層次的了解和剖析,最終提煉出它的精華,展示給世人,並且還要不斷有創造性的東西出來,當然定位和群體也重要,所以這個事情,不能僅僅有個由頭就瞎跑,最後還是徒勞無功。
  • 自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傳統麻將在瀘州消失,從此缺乏技術含量
    關於麻將,是中國棋牌遊戲裡最廣為家喻戶曉的,雖然江陽沽酒客不打牌,也不提倡賭博,但是作為傳統的博弈遊戲,麻將其實是一種漢族發明的益智遊戲,它暗含了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甚至在麻將牌裡能找到天文地理的一些縮影。沽酒客無意拔高它,不過今天在瀘州的麻將,確實不如原來的魅力,雖然它更加普及。
  • 在瀘州這個姓氏才是地道老瀘州,曾擁有半個瀘州城
    關於老瀘州,現在大多數還是湖廣填川過來的多,不信你回去問問,比如江陽沽酒客,聽祖父談,也是康熙年間廣東過來了八兄弟在整個四川開枝散葉,才有了後來的局面。但是因為幾百年下來在瀘州生根發芽,也可稱為地道的瀘州人,但是說到祖籍,恐怕還有個追溯。所以現在要強求明朝時期就在瀘州的沒有斷代的,難上加難,目前沽酒客這方面研究不深,但是有一個姓,不敢說全部,但是如果是在瀘州三山九廟不出城其中的韓家山出來的,那就真是地道的老瀘州,當然還包括朱家山和蒲家山。他們甚至可以追溯到宋代。當然名氣較大的是韓家。
  • 瀘州百家姓尋宗:明末清初建川公瀘州劉氏一脈
    江陽沽酒客按語:四川瀘州劉姓明末清初建川公一脈之第十三世孫劉守富找到沽酒客,說自己多年一直致力於瀘州劉姓他們這一脈的尋宗問祖,希望通過沽酒客在平臺為其整理髮布相關劉氏一脈的信息,廣結劉氏善緣之前羅文鶴老師整理的瀘州羅氏發表會後得到很多關注和留言,足以證明,傳統的東西還是有很多朋友關注的。劉姓是一個大姓,因為漢朝的緣故這個姓氏全國分布很廣,而且支脈很多,當然大多數奉劉邦為起始之源頭,畢竟他是皇帝。當然也有比如某些羅姓跟劉姓混合的。這可以參考瀘州羅氏的文章。
  • 一段稻穀烹飪的升級史,還原瀘州白糕的真實原貌,不只是香
    你知道瀘州白糕的全名嗎?這個地方小吃,才是瀘州的糕點公主。——江陽沽酒客題記有時候江陽沽酒客想給大家聊聊瀘州民俗文化裡關於飲食文化,又不知道該從哪個話題聊起,關於瀘州的飲食,今天顯然很多傳統的都已經失去了原來的樣貌,被外來的很多快餐式食材所吞噬,倒是也有一些小吃還保留下來,不管正宗與否,它還是用著它的名字,比如瀘州黃粑、瀘州豬兒粑、瀘州白糕。
  • 請收下這份關於瀘州各轄區來歷簡史,看完你也能成為老瀘州
    當然,90後和零零後瀘州人對家鄉歷史文化感興趣,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雖然沽酒客不是專家,也不敢稱為老師,但是我也是一個地道的瀘州人,年紀比你們大個十來歲,平時也花了一些經歷去了解本土文化歷史,我也不會藏而不露,自己嗨,挺願意給大家分享,可能未必精準,但是做一個普及相信問題不大。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聊聊瀘州各轄區來歷的簡史。
  • 瀘州經典老方言,寫出來卻很多人不認識
    比如今天江陽沽酒客要給大家講的這個「軃」,這個字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怎麼讀,它還要跟另外一個字連起來組成一個詞語用「軃神」,其實它讀成「妥神」,但是正確的寫法不是妥協的妥,而是身加單為「軃」,這個詞語在巴蜀方言文化裡非常普遍,不僅僅瀘州,重慶也常常用。當然四川其他地方也有可能通用。
  • 瀘州兒歌童謠快要失傳了,這事你先不要犟,看沽酒客怎麼說?
    可是我發覺到了今天,童謠已經不吃香了,很多我們八零後和九零後當父母以後,反而今天的小孩子會說地方特色的童謠越來越少。它是地方民俗文化的見證,也是地方特色的展現,見微知著,從一個個有趣上口的童謠,你可以感受到地方文化的魅力,甚至也是瀘州人文的一張不可多得名片,不信,今天我們就來回憶一下記憶裡的一些童謠,當然這裡主要寫八零後的,也歡迎大家補充,一起來重溫我們美好的歲月吧。1.
  • 四川瀘州江陽:天府旅遊名縣候選縣「C位出道」 「秘訣」是什麼?
    如今,瀘州老窖、張壩桂圓林、方山、南苑賓館、忠山、萬象匯、瀘州油紙傘、瀘州桂圓……遠近聞名,耳熟能詳。4A級景區、國家級水利風景、全國農業和工業旅遊示範點、省級鄉村旅遊示範鄉鎮、省級鄉村旅遊示範村(景點),在江陽區能夠全方位沉浸式體驗白酒的濃香、自然的清新和靜謐。
  • 蘇東坡高徒黃庭堅,900多年前在瀘州的一個月,留下這些名勝
    黃庭堅認為自己所寫是親眼所見,據事實而力爭,但仍遭處分,被貶出朝廷,以涪州別駕流放到邊荒之地的黔州(四川彭水)管制起來。這一年,他五十一歲。此後,厄運纏身,由黔州而至戎州(四川宜賓)。到了北宋紹聖五年(1098)五月,一葉扁舟載著53歲的黃庭堅,停靠在瀘州城下的長江碼頭。黃庭堅此次是路過瀘州,他的目的地是戎州。
  • 好久不見,那碗濃濃的臊子麵,一段充滿溫情記憶的瀘州大眾麵食
    今天江陽沽酒客打算給各位介紹一道普通的瀘州家常麵食,但是卻很久沒有人做了,而且瀘州的早餐麵店,極少賣這道面,它就是瀘州家常臊子麵。有的地方有習慣稱呼它為水臊子。不過在四川川南一帶,臊子麵則又有自己的特色。一般在餐館裡賣的臊子麵,是幹臊子,沒有家常的水臊子那麼複雜。這道麵食,一是在面上,二是在臊子上。面是一定要用瀘州本地的水葉子面,我這裡主要指的瀘州老城區及周邊鄉鎮,古藺敘永離我們較遠習俗上則可能不太一樣,或許他們推崇自己的豆湯麵,這就是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
  • 失瀘而蜀不可為,瀘州對四川和重慶有多重要?
    四川瀘州的名氣很大,原因大家都比較清楚。瀘州在西漢時稱為江陽縣,隸屬於治所在今宜賓的犍為郡。東漢時沒有變化,到了漢獻帝時,實際上是劉璋統治末期,公元213年,從犍為郡分出江陽郡。諸葛亮入蜀,派趙雲定江陽、犍為。當時的瀘州開發較晚,地近南中,很多中土人士不願意去這裡當官。比如彭羕,他投降劉備不受重用,被「左遷」為江陽太守。
  • 四川瀘州非遺傳承人守護技藝:「油紙」情深代代相傳
    四川瀘州非遺傳承人守護技藝:「油紙」情深代代相傳 2020-06-12 17:33:2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黃鈺涵 責任編輯:黃鈺涵
  • 瀘州納溪頭脊梁,從冰川時期到萬年江水衝刷出來的鬼斧神工
    在長江的上遊有一座千年古城,舊時叫做江陽,今天是四川的地級市瀘州。這是一座依山傍水,人傑地靈的江城,瀘州自古以來就有長江水運第一大碼頭之譽。上通成都、下達重慶,周邊500裡內的貨物,均在瀘州集散,故而,在西南有「金瀘州」之稱。沿江文化底蘊深厚,不僅僅有碼頭文化,還有應該屬於自然文化遺產天然石灘奇觀。
  • 這句瀘州川江黑話,暗含兩個曾經頗具影響的行業,老瀘州也未必懂
    在四川這塊地方,最好的目前看來是川西,而川南有些高不成低不就,瀘州恰恰就在這樣一個環境下,從古到今,不斷演變到今天。在過去近一千年的時間裡,不管是本土的老瀘州人,還是一次次異地遷徙紮根於此的新瀘州人,最終把血脈融合。他們在這塊土地上不斷拓荒,締造了屬於瀘州的人文歷史。
  • 看清末瀘州王逗腳,如何用半斤肉做出了七道菜
    瀘州清朝末年的石橋鄉下,有個守財奴,姓王,有個人叫「王半斤」。其實,他不叫這個名字,這是後來給他取的外號。他原來是一個逗腳兒,這個逗腳也不是真名,在瀘州方言裡逗腳就是摳門的意思。今天沽酒客就來擺一個老輩子給我講過的一段,說的是什麼呢?據說是他有次請客,總共割了半斤豬肉,做出了好像三斤肉的七道菜來。你不信,沽酒客現在就擺給你聽。有一天輪都輪到王逗腳請客了,但是他怎麼會說請就請,平時出名不撿錢都當時賠錢一樣,要他請客,還不是肋巴骨裡扯肉,痛的要命。但是不請客又下不了臺,怎麼辦?這次客人還要請了一大桌。
  • 以前我以為瀘州嗷卵犟多,現在發覺錯了,是瞧不起家鄉的自卑
    關於沽酒客自己的家鄉的問題。或許未必引起共鳴,但是這還真是一個不應該忽視的問題。1983年之前,瀘州還是縣級市,這個時間有多長呢?得從1960年說起,到1983年劃為省轄市時,所謂「瀘州縣」23年沒有怎麼動過。
  • 瀘州八零後記憶裡的經典臺灣電視劇,除了瓊瑤,還有很多難以忘懷
    大家好我是江陽沽酒客,在寫瀘州八零後回憶系列文章中,我寫了不少國內和當時香港的港劇及電影,但是很少寫臺灣方面的,其實不是沒有,一來沒有騰出時間寫,二來覺得臺劇老師苦情戲,一度讓我認為臺灣是一個悲傷的地方。但是實際上,當你仔細梳理的時候,關於臺灣電視劇的記憶,除了瓊瑤,還有很多難以忘懷。
  • 四川瀘州這五種特產,你知道哪幾種?
    文|城市特產匯瀘州,古稱江陽,四川省地級市,下轄3區4縣,是川滇黔渝結合部區域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世界級白酒產業基地。擁有瀘州老窖酒釀製技藝、古藺郎酒傳統釀造技藝、瀘州油紙傘、古藺花燈等國家級非遺項目。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楊雪 王應槐 ‖ 抗元老瀘州 英雄神臂城...
    此刻,讓我們俯下身來,探幽尋微,去了解瀘州的由來和漫長的發展歷程。瀘州,古稱江陽,位於四川盆地南緣。《說文解字》:「水北為陽。」5000多年前,在這片土地上就有人類活動的蹤跡。夏、商時瀘州屬梁州之域,周代屬巴國轄地。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伐紂時,就有居住於此的巴人參加了這場戰爭。周慎靚王五年(公元前316年)春,秦惠文王派張儀和司馬錯滅巴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