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次腸鏡可保5年平安,這12類人群注意了

2021-01-14 名醫在線網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胃腸腫瘤中心副主任醫師張壽儒 住院醫師唐茂財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環境汙染的加重,原本屬於老年癌症——結直腸癌出現年輕化的趨勢,且發病率逐年升高。

根據2019年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情況分析報告》顯示,男性結直腸癌發病率排名第四,女性結直腸癌發病率排名第三;重慶2017年《新發惡性腫瘤登記》也顯示,結直腸癌發病率在男女中均排在第三位。

以往,大腸癌高發年齡在50歲以後,但近年來臨床上30歲以下的青年白領罹患大腸癌的比例逐漸升高,約佔總患病率的10%;與歐美國家相比,我國結腸癌患者的發病年齡明顯提前,高發年齡為45歲左右,較歐美等國家提前12-18年。

而過去10年,結直腸癌發病率翻了一倍,且還在以年均4%-5%的速度遞增。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兩個字——腸鏡。

90%腸癌由結腸息肉惡變

大多數結直腸癌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過漫長的變化而成。

相關數據顯示,90%以上的結直腸癌都是通過這三步驟,第一步結腸息肉,第二步表面異常增生,第三步結直腸癌。

結直腸息肉是指結直腸黏膜表面突出的異常生長的組織。其發生與胚胎異常、遺傳因素、年齡、感染、生活習慣等有關,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

結腸息肉主要分為是炎症性和腺瘤性息肉,另外還有錯構瘤性息肉等。息肉可為單個或多個,甚至全腸道的瀰漫性生長。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癒後可自行消失;尤其要注意的是腺瘤性息肉,它一般不會自行消失,存在惡變傾向。

不過,從息肉到癌症,惡變過程通常需要5-10年時間,早期結直腸癌常無症狀或僅隱約有腹部不適。隨著腫瘤進展,症狀逐漸明顯,可表現為大便習慣改變,如便秘或腹瀉、大便形狀改變、大便次數改變,出現便血,腹痛等症狀。

一次腸鏡可保你5年平安

與大多數癌症相同,結直腸癌的5年生存率隨著期別逐步下降。只要通過規範的治療,早期的生存率可達95%以上,但一旦進入中晚期,生存率只有30%不到了。

所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三早是關鍵。

2017年8月,英國多家機構在世界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上,發表了一項隨訪時間近20年的研究,研究發現,檢查大腸的下半部分可以預防35%發生在這個部位的腸癌,挽救41%的患者生命,可以讓受試者群體在隨後的17年內腸癌發病率降低近30%。

發表於《內科學年鑑》的一項大型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結腸鏡檢查能拯救生命。對比過去20年的篩查歷史發現,結腸鏡檢查與死亡率降低61%有關,其中右側結腸癌風險降低了46%,左側癌症降低了72%。

專家表示,除了便秘、腹部不適等身體明顯表現出的狀況外,高危人群應該進行腸鏡檢查。建議一般人群在45歲時開始結直腸癌篩查,而高危人群則應在 40 歲開始篩查,且每 5 年一次。

換句話說,5年做一次腸鏡,基本可以保你罹患結直腸癌的風險為最低了。

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進行預防

結直腸癌的形成往往是多種因素長時間綜合,反覆持續作用的結果。在結直腸癌形成前,我們可以針對危險因素進行預防。

飲食調整

1忌過高熱量攝入:減少能量的攝入能防癌;

2低脂飲食:低脂飲食,減少紅肉(豬肉、牛肉、羊肉等)攝入,能減少結直腸癌的發生。

3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纖維素的食物:研究表明多吃蔬菜水果可使結直腸癌發生風險減少50%。植物纖維素能增加糞便量,使糞便成形,保持糞便內水分,稀釋結腸內致癌物質,吸附膽汁酸鹽並經糞便排出體外,減少結直腸癌的發生。

4多吃富含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食物:維生素A、C、E、葉酸等能使腺瘤性息肉患者的細胞異常生長轉化為正常。飲食中適當增加鈣、鎂、硒、蛋氨酸等可以預防結直腸癌的發生。

5某些膳食還有抗癌因子,可適當增加進食量:如大蒜、洋蔥、蔥中所含有的硫醚成分,葡萄、蘋果中含有的植物酚以及胡蘿蔔素,柑桔類含有的萜。都被認為是具有抑制突變和抗癌作用。尤其是大蒜,有研究表明,大蒜因在體內代謝產生硫化氫等機制致其能夠較好地預防結直腸癌的發生。 適當增加以上膳食可降低結直腸癌的發生率。

改變生活習慣

1運動: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結直腸癌發生的獨立的危險因素,減肥和體育鍛鍊能夠起到控制體重,預防結直腸癌的作用。

2規律、健康的飲食習慣:養成規律、健康的飲食習慣,禁忌「飢一頓、飽一頓」,減少辛辣食物的攝入量,避免煙燻、燒烤類食物的攝入,飲食定時定量,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結直腸癌的發生。

3戒菸和限酒:避免吸菸,公共場所應提倡避免吸菸,避免人群受到「二手菸」的傷害,避免酗酒。

那麼,什麼是腸鏡?有哪些優勢?什麼地方需要注意?

對於診斷結腸癌來說,不管是傳統的X線(鋇餐、鋇灌腸、氣鋇雙重造影)、B超檢查,還是先進的CT、MRI、PET等檢查手段,均沒有腸鏡檢查那麼直接和準確。

結腸鏡檢查是利用一條長約140CM可彎曲,末端裝有一個光源帶微型電子攝影機的纖維軟管,由肛門慢慢進入大腸,以檢查大腸部位之病變,腫瘤或潰病,如有需要可取組織檢驗或行大腸息肉切除。

腸鏡檢查有什麼優勢?

相比於其他檢查,結腸鏡檢查有兩個巨大的優勢:

1、一旦發現腸道有息肉,或者小腫瘤,可以立即切除。

2、可以取活檢,確定是不是惡性腫瘤。

如果能在早期發現,用腸鏡實施切除之後,治癒率可達到95%以上。大量的研究表明,結腸鏡的篩查敏感性高達90%以上。

腸鏡檢查痛苦嗎?

做腸鏡檢查真的很痛苦嗎?回答是否定的。

腸鏡分為普通和無痛兩種。

無痛腸鏡。無痛、快速、安全。無痛腸鏡是指被檢者在靜脈麻醉狀態下,在完全沒有知覺的狀態下進行腸鏡的檢查,檢查的過程與普通腸鏡完全相同。由於術前及術中進行了麻醉,被檢查者完全沒有不適。

檢查期間在完善的監護設施和安全保證措施下,由經驗豐富的專業麻醉醫生將麻醉藥物經靜脈緩慢推注,大約1分鐘後,受檢者進入放鬆睡眠狀態,內鏡醫生可以仔細從容地操作腸鏡並檢查腸道的各個部位,檢查結束後3-5分鐘,受檢者即可甦醒,靜臥15分鐘後即可在家屬的陪護下離開醫院。

普通腸鏡。隨著醫學設備的發展,普通腸鏡也沒有以前那麼恐怖了,檢查過程中有些許不適,但大多數受檢者能夠忍受。

相比之下,無痛腸鏡檢查是更人性化的內鏡檢查治療技術,對於不能耐受普通腸鏡引起的受檢者,是不錯的選擇。

哪些人不適合無痛腸鏡?

事實上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做無痛腸鏡,比如:

有常規內鏡操作禁忌證或拒絕鎮靜和麻醉的患者;

有鎮靜和(或)麻醉藥物過敏及其他嚴重麻醉風險者;

未得到適當控制的可能威脅生命的循環與呼吸系統疾病,如未控制的嚴重高血壓、嚴重心律失常、不穩定心絞痛以及急性呼吸道感染、哮喘發作期等;

嚴重的肝功能異常、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伴休克、嚴重貧血、胃腸道梗阻伴有胃內容物瀦留的患者;

無陪同或監護人者。

哪些人需要做腸鏡?

(1)排便的習慣改變:長期大便次數增多或便意頻數,但無糞便排出,或便秘。

(2)便血:血的顏色暗紅。

(3)有粘液便:大便時有粘液或膿血樣液體。

(4)大便形態變化:大便出血變細、變扁。

(5)腹脹、腹痛:可出現梗阻性的腹脹、腹痛。

(6)腹瀉:不明原因的反覆腹瀉。

(7)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消瘦者;

(8)不明原因的貧血者;

(9)不明原因的腹部包塊,需明確診斷者;

(10)不明原因的CEA(癌胚抗原)升高者;

(11)結直腸癌或息肉術後需定期複查腸鏡。

(12)有結直腸癌家族史者要進行結腸鏡普查:如果家族中有一人得了結直腸癌,他的直系親屬(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即使沒有任何症狀或不適,也應當體檢做結腸鏡檢查。

結腸鏡需要做什麼準備?

為了能安全、準確地完成腸鏡的檢查工作,結腸鏡前需完成清潔結腸。

檢查前

一般來說,檢查前2-3天吃少渣半流質飲食,如稀飯,不吃多纖維的蔬菜、水果,禁吃紅色或多籽的食物,如西瓜、西紅柿等。

檢查前1天,吃無渣的流質食物,如米湯,不喝牛奶。

檢查當天,上午檢查的禁食早餐,下午檢查的早餐流質、午餐禁食。

檢查前4-6小時,服用瀉藥,排出無色稀水樣便方可完成腸道準備。

檢查中

放鬆心情,不要緊張,通常檢查 20 分鐘完成。

問題組織,醫生會夾取小塊進行病理活檢。

檢查後

普通腸鏡檢查完畢後,即可進食和飲水。

無痛腸鏡和活檢者,檢查完畢後 4 小時,才能進食和飲水。

無痛腸鏡檢查者,因要注射麻醉劑,檢查完畢當天不能開車和空中作業。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程風敏、熊志翔

相關焦點

  • 無論有無症狀,一定要做一次腸鏡,尤其是這5類高危人群!
    另一個是中晚期患者偏多,很多人沒有早篩習慣,不知什麼時候要做腸癌篩查,做什麼檢查能查出早期癌,再加上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等出現腹瀉、腹痛、便血再來就診,病情多已進展到中晚期。腸鏡沒症狀也要做,尤其是5類高危人群結直腸癌是為數不多可以預防和早期篩查的腫瘤,篩查的方式有大便潛血檢查、腸鏡檢查、膠囊內鏡、糞便DNA檢查等。
  • 腸鏡能發現早期腸腫瘤,奉勸4類高危人群,無論如何要做一次
    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李兆申表示,在腸鏡檢查中,查出最多的是結腸腸息肉。結腸息肉可分為炎性、腺瘤性、錯構瘤性和增生性息肉,其中腺瘤性息肉屬癌前病變,癌變率10%-20%。 李兆申院士強調:如果超過45歲還沒做腸鏡,那麼一定要做一次。
  • 做腸鏡很可怕?在這9種情況下,再怎麼硬著頭皮也要做
    腸鏡對早期腸癌的診斷率比較高,柳葉刀曾經發表過一項關於腸癌篩查的研究,跟蹤隨訪17萬人,隨訪的時間長達17年,結論認為,一次柔性乙狀結腸鏡檢查,可以讓受試者群體在隨後17年的時間裡,腸癌發病率大幅度下降,降低近30% 。
  • 腸鏡怎麼做?哪些情況需要做?有什麼注意事項?
    第一,以下人群需要做腸鏡檢查:1、有下消化道症狀,但是病因不明確的,例如腹瀉、便秘、大便習慣改變、腹痛、腹脹等等;2、原因不明的下消化道出血,包括顯性出血和持續性隱性出血,可表現為黑便或者便血,或者大便潛血試驗陽性的患者;3、低位腸梗阻及腹部包塊不能排除腸道疾病者,腸鏡可以明確診斷;5、大腸息肉和早期癌需在內鏡下摘除或切除治療
  • 轉告父母:腸鏡檢查過程,腸鏡檢查多少錢一次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人工作和生活壓力很大,腸胃不適。有時你需要做腸鏡檢查,所以一次要多少錢?讓我們和編輯互相了解一下吧!臨床意義異常結果:持續性腹痛;疼痛部位多在中、下腹部,程度不同,大多為隱匿性疼痛或腹脹痛,貧血常伴有疲勞和原因不明的體重下降,需要檢查的人群有結腸炎、腸息肉、直腸癌等腸道疾病。做腸鏡檢查要多少錢?普通腸鏡檢查的費用在180到280之間,當然,這只是手術的費用。腸鏡檢查是診斷腸道腫瘤和癌前病變最簡單、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
  • 做胃鏡和腸鏡檢查哪一個更痛苦!醫生:這兩類人群,再痛苦也得做
    這「痛苦」就來源於很多患者做腸鏡之前清腸不徹底,結果就是很難看清楚,確診難度加大,檢查時間變長,有時候需要重新做,而且味道實在刺鼻,甚至還會噴湧而出,畫面不敢想像,但臨床確有發生。而做胃鏡就沒有那麼多的尷尬,一般只需要患者做之前禁食8小時,就能順利進行,時間相對較短,而且很少有重做的情況發生。
  • 出現什麼樣的症狀需要做腸鏡檢查?
    那出現什麼症狀應該做腸鏡檢查? 做腸鏡檢查該注意什麼? 今天我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關於腸鏡檢查,那些我們應該知道的事。 出現什麼症狀要做腸鏡檢查?
  • 一次腸鏡可使患癌風險最高降低72%!這些情況快去檢查!
    腸鏡檢查是醫生用來檢查大腸及結腸內部病變的一種診斷方式,是早期發現結直腸癌的重要手段,《內科學年鑑》一項研究表明,一次腸鏡可使患癌風險最高降低72%。什麼是腸鏡檢查?腸鏡檢查就是將一條帶有光源帶微型電子攝影機的纖維軟管,由肛門處慢慢進入大腸,以此來檢查大腸部位的病變、腫瘤、潰瘍的一種手段,甚至還可以取組織檢驗或行大腸息肉切除。哪些情況需要做腸鏡檢查?
  • 做腸鏡疼不疼?應該注意什麼?
    2019年發布的《2015年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情況分析》顯示,2015年我國結直腸癌新發病例數為38.8萬,在全部惡性腫瘤中位居第3位,這意味著平均每天超過1000人確診結直腸癌。腸鏡對於早期發現、診斷結直腸癌的意義重大。伴隨著腸癌高發和人們預防意識的提升,腸鏡檢查的需求也在逐步攀升。
  • 早期乳腺癌患者可選擇保乳手術,高危人群應每年做一次鉬靶檢查
    什麼情況下可以做保乳手術?預防方法有哪些?日前,武漢市中心醫院甲狀腺乳腺外科主任醫師江明做客本報「市民有約·楚天名醫大講堂」,為廣大讀者進行了講解。而對於一些不適合做保乳手術的乳腺癌患者,他表示,手術後,患者缺失的乳房可以通過外科手術進行乳房重建,乳房重建包括假體重建和自體組織重建兩種方式,患者可遵醫囑選擇適合的方式,不會對腫瘤的演變過程產生不良影響,「並且,患者可手術治療時,可進行即刻乳房重建,這樣患者沒經過乳房缺失的過程,心理上更容易接受。」乳腺癌術後是否要進行放療或者化療?
  • 做腸鏡檢查前,了解這3點,能減輕疼痛感
    做腸鏡前要怎樣準備?1、飲食做腸鏡檢查前三天可吃無渣或少渣半流質食物,不能吃蔬菜水果。若是懷疑腸息肉準備做電切術的人,不能吃牛奶以及乳製品。檢查前三天停止服用一切鐵劑藥物,開始吃半流質或低渣食物,比如牛奶豆類豆製品、麵包麵條粥類馬鈴薯和蛋類魚類等。 2、清洗腸液做腸鏡檢查前需要做腸道準備檢查,當天可以口服25毫升蓖麻油,早餐不能吃任何食物。
  • 無論男女,過了40歲一定要做次腸鏡檢查!關鍵時刻能救命
    若是在癌變的早期做一次腸鏡檢查,就能及早發現並切除異常組織,有效阻止結直腸癌的發生和發展。有數據顯示,晚期結直腸癌患者的 5 年生存率只有12%,而早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卻能達到 90%。建議40歲就要做一次腸鏡檢查結直腸癌的高發年齡是50歲之後,而癌變的發生通常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所以,建議40歲,無論男女、無論有無症狀,都需要做一次腸鏡檢查。這樣我們才能在結直腸癌的早期發現它、解決它,以絕後患。
  • 做腸鏡難受嗎 做腸鏡一般過程是怎樣的?
    導讀:   做腸鏡難受嗎 做腸鏡一般過程是怎樣的?
  • 什麼人需要做腸鏡檢查呢?看看專家怎麼說
    紅網時刻7月31日訊(通訊員 石豔芝)近日,有個女性患者來到長沙東大肛腸醫院就診,還沒等接診醫生餘仁貴開口提問病情,患者就開口了:「我需要做腸鏡檢查嗎?腸鏡檢查痛苦嗎?」原來這位患者家裡有腸惡變史,最近也是聽別人說有腸惡變家族史的人應定期做腸鏡檢查身體健康,但是因為對腸鏡的陌生而產生的恐懼使這位女性猶豫不決,終於在再三考慮下,來到了長沙東大肛腸醫院。餘仁貴告訴女患者,有大腸惡變或腺瘤家族史的人,確實應高度警惕,需要定期做腸鏡檢查。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腸惡變患病率也會增高,因此建議年齡超過四十歲人群,應每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
  • 檢查時,選擇無痛腸鏡還是普通腸鏡?聽聽醫生的建議!
    哪些人群需要做直腸指檢?一般來說,40歲以上的人群在體檢時,都應該把直腸指檢列入常規檢查項目,而如果有以下症狀的人群,更應該重視直腸指檢,及時做直腸指檢。直腸指檢對於腸道疾病有不可替代的意義,與此同時,腸鏡對腸道疾病也有著同樣重要的作用。腸鏡對腸道疾病診查的意義2018年美國的癌症協會將腸癌篩查年齡從50歲提前到45歲,並且建議75歲以下的普通人群每隔10年要做一次腸鏡檢查。
  • 第一次做腸鏡,為啥有些人不覺得難受?
    以上人群建議定期進行腸鏡檢查,以及時發現可疑病變,並進行治療。○ 對於需要做全麻腸鏡或者需要做息肉切除的,一般會增加三項:血常規、肝腎功和凝血功能。○ 全麻腸鏡還需要做心電圖及麻醉醫生評估。腸道準備腸鏡是一種侵入性的檢查,醫生的技術固然是主要的,但其診斷的準確性和治療的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患者的配合和腸道清潔的質量。
  • 平安健康e生保 長期醫療評測
    平安推出了平安e生保長期醫療險,保證續保20年。選購百萬醫療險時,最讓人擔心的就是它不能長期保證續保,比如,萬一身體出現了一些問題,以前產品停售,再想選購醫療險幾乎是不可能了。現在平安出了這款保障續保20年的產品,正對痛點。
  • 做腸鏡前要做哪些準備?有什麼注意事項?
    不少人誤以為只有懷疑患有大腸癌才需要照腸鏡,其實腸鏡能診斷的病症非常多,包括肛門癌、息肉、腸炎、腸潰瘍等等。那麼做腸鏡前要做哪些準備?有什麼注意事項呢?腸鏡檢查前的準備工作Ⅰ.檢查前會診1.仔細聆聽醫生講解檢查原因、程序及有可能發生的併發症2.告知醫生自己對藥物或其他物質的過敏史3.女性朋友應告知醫生自己最後月經日期,並且確保未有懷孕4.告知醫生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肺病等5.告知醫生自己近期正在服用的藥物
  • 胃泰醫院消化科主任告訴你:怎樣才能做一次高質量的腸鏡?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 衛傑)做過腸道手術和腸鏡的患者,或者即將要做腸鏡的患者,肯定都聽過或者經歷過清腸?有些患者認為清腸就是喝瀉藥這麼簡單,很多患者的清腸都不夠徹底,影響觀察,有可能導致漏診。其實,清腸只是通俗的說法,在醫學上清腸叫做腸道準備,除了喝瀉藥之外,還需要注意其他很多的內容。
  • 一天做了16個腸鏡發現2個癌,9個瘤!這概率有點嚇人
    近日,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肛腸外科主任沈忠發布了一個朋友圈,「非門診日,收住病人13個;16個腸鏡,發現2個腸癌,9個腺瘤。這概率有點嚇人,我也要去做個腸鏡了!」16人檢查11人中招,為何腸腫瘤高發?腸癌為何高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