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告父母:腸鏡檢查過程,腸鏡檢查多少錢一次

2021-02-12 智者養身頻道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智者養身頻道」,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腸鏡

結腸鏡是一種通過肛門將結腸鏡插入迴腸,從黏膜一側觀察結腸病變的方法,是目前診斷結腸黏膜病變的最佳方法,它通過安裝在腸鏡前端的電子攝像探頭將結腸黏膜圖像傳送到計算機處理中心,然後顯示在監視器屏幕上,並能觀察到結腸黏膜的微小變化。

指南:在現代生活中,工作節奏非常快。許多人有規律地進食和休息,經常感到不舒服。醫生建議做結腸鏡檢查,然後與編輯一起看腸鏡檢查過程的示意圖!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人工作和生活壓力很大,腸胃不適。有時你需要做腸鏡檢查,所以一次要多少錢?讓我們和編輯互相了解一下吧!

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持續性腹痛;疼痛部位多在中、下腹部,程度不同,大多為隱匿性疼痛或腹脹痛,貧血常伴有疲勞和原因不明的體重下降,需要檢查的人群有結腸炎、腸息肉、直腸癌等腸道疾病。

做腸鏡檢查要多少錢?

普通腸鏡檢查的費用在180到280之間,當然,這只是手術的費用。

腸鏡檢查是診斷腸道腫瘤和癌前病變最簡單、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腸鏡檢查後,建議進食易消化、少油膩的食物。如無陽性發現,可在術後第二天恢復正常飲食。

腸鏡檢查過程顯示

清理腸子

清理腸子的方法很多,各醫院使用的藥物也各不相同。口服藥物清洗腸道,服藥後多喝水,使排出的大便無排洩物,使腸道清潔效果最好。

註:

肛門直腸狹窄時,不能插入結腸鏡,不宜做腸鏡檢查。

接受檢查的人群:結腸炎、腸息肉、直腸癌和其他腸道疾病。

不適當人群:腹膜炎、腸穿孔等情況不宜檢查,以免加重病情;懷孕婦女應嚴格掌握適應症,仔細檢查禁忌:吃蔬菜、西瓜等帶有種子的水果。檢查要求:病人麻醉後,由檢驗員做手術

吞膠囊戴記錄器

患者根據需要佩戴圖像記錄儀,並根據醫生的要求服用帶有內窺鏡的膠囊。膠囊內鏡將以每頁2秒的速度拍照,在整個消化過程中全程拍照,然後將圖像傳送到患者口袋中的記錄器,為病人的治療提供了良好的科學依據。

注意:

嚴重高血壓、年老體衰、貧血、冠心病、心肺功能不全、冠心病患者,不宜做檢查。

回放觀察

患者體內的膠囊內鏡的膠囊停止工作或膠囊內鏡工作了8個小時後,可由醫生將設備進行拆除,然後對患者檢查的結果進行分析。

注意:

肛管直腸有疼痛性病灶或急性期感染,如肛周膿腫、肛裂等,要避免做檢查。

腸鏡檢查前注意事項

1、做腸鏡的前一天飲食為清淡軟爛少渣食物,如粥、麵條等,忌食蔬菜、瓜果、禽蛋、肉類等。

2、檢查前一天晚上8:00服用瀉藥(如50%硫酸鎂100mi兌水100mi混合後服用),然後大量飲水(通常需要飲用1暖瓶,相當於2000mi)。

3、檢查當天早晨起禁食、禁水,直至完成檢查。

腸鏡檢查後注意事項

1、取活檢或息肉電切除術後請您絕對臥床休息,三天內勿劇烈運動,不做鋇灌腸檢查。息肉電切除術後,醫生根據您的情況,一般禁食三天,給予靜脈輸液。如無排血便,情況滿意,您便可以出院。

2、初期因空氣積聚於大腸內,您可能感到腹脹不適,但數小時後會漸漸消失。如腹脹明顯,您應告訴醫生或護士,醫生會給您作相應的處理。

3、如無特殊,可取普食或根據醫囑進食。

4、若出現持續性腹痛,或大便帶出血量多情況,您應及時告訴醫生,以免出現意外。

5、注意觀察和判斷病情,注意大便顏色,嘔血、腹痛、不適感或體溫升高等情況,以便及時處理。

6、建議腸鏡檢查後最好先休息1-2小時的,如果沒有切片化驗,可以進食的,不要吃辛辣和刺激的食物的,從半流食開始過渡到正常的飲食的,一般1-2天就恢復正常飲食的。

隨著醫療水平的進步,目前 檢查在國內已經普及,結腸鏡檢查的成敗,腸道的清潔度是關鍵因素之一。  如果檢查時腸道仍有許多糞便,就會影響進鏡和觀察,甚至不能完成整個大腸檢查。因此,檢查前腸道的清潔準備工作十分重要。  建議如下:檢查前一日晚餐進半流質少渣食物,如稀飯等,不吃蔬菜及西瓜等帶籽水果。於檢查前4小時左右,成人50g、兒童25~35g的硫酸鎂粉加溫開水1000ml口服,此後1小時內口服溫開水2000~2500ml。一般半小時左右即開始排便,連瀉5~7次既可基本排清大腸內糞便。

聲明:本文內容及圖片均來源網絡,全部轉載,內容未經核實,如有問題,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出現什麼樣的症狀需要做腸鏡檢查?
    那出現什麼症狀應該做腸鏡檢查? 做腸鏡檢查該注意什麼? 今天我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關於腸鏡檢查,那些我們應該知道的事。 出現什麼症狀要做腸鏡檢查?
  • 「羞羞」的檢查——腸鏡那些事兒
    既往有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等炎症性腸病病史,需定期腸鏡隨訪者;14. 既往有結直腸息肉內鏡下治療史,需定期複查腸鏡。根據息肉病理隨訪時間有所不同,絨毛狀腺瘤、鋸齒狀腺瘤和高級別上皮瘤變的息肉容易復發和癌變,建議每3-6個月複查一次結腸鏡;增生性息肉、管狀腺瘤、低級別上皮內瘤變息肉建議一般每6~12個月複查。15.
  • 哪些情況下需要做腸鏡檢查?
    腸鏡是一支細長可彎曲的醫學儀器,直徑大約1釐米,結腸鏡通過肛門進入直腸,直到大腸,可讓醫生觀察到結腸和大腸的內部情況。結腸鏡檢查是醫生用來檢查大腸及結腸內部病變的一種診斷方式。 原始腸鏡多用於檢疫,較現代腸鏡相比簡陋。現代腸鏡多帶攝像頭,且尺寸長,從而可以至更深處檢查病變等。
  • 什麼人需要做腸鏡檢查呢?看看專家怎麼說
    紅網時刻7月31日訊(通訊員 石豔芝)近日,有個女性患者來到長沙東大肛腸醫院就診,還沒等接診醫生餘仁貴開口提問病情,患者就開口了:「我需要做腸鏡檢查嗎?腸鏡檢查痛苦嗎?」原來這位患者家裡有腸惡變史,最近也是聽別人說有腸惡變家族史的人應定期做腸鏡檢查身體健康,但是因為對腸鏡的陌生而產生的恐懼使這位女性猶豫不決,終於在再三考慮下,來到了長沙東大肛腸醫院。餘仁貴告訴女患者,有大腸惡變或腺瘤家族史的人,確實應高度警惕,需要定期做腸鏡檢查。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腸惡變患病率也會增高,因此建議年齡超過四十歲人群,應每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
  • 一次腸鏡可使患癌風險最高降低72%!這些情況快去檢查!
    腸鏡檢查是醫生用來檢查大腸及結腸內部病變的一種診斷方式,是早期發現結直腸癌的重要手段,《內科學年鑑》一項研究表明,一次腸鏡可使患癌風險最高降低72%。什麼是腸鏡檢查?腸鏡檢查就是將一條帶有光源帶微型電子攝影機的纖維軟管,由肛門處慢慢進入大腸,以此來檢查大腸部位的病變、腫瘤、潰瘍的一種手段,甚至還可以取組織檢驗或行大腸息肉切除。哪些情況需要做腸鏡檢查?
  • 做腸鏡難受嗎 做腸鏡一般過程是怎樣的?
    導讀:   做腸鏡難受嗎 做腸鏡一般過程是怎樣的?
  • 檢查時,選擇無痛腸鏡還是普通腸鏡?聽聽醫生的建議!
    直腸指檢的檢查過程非常短,但千萬不要小看直腸指檢的作用。直腸指檢對於腸道疾病有不可替代的意義,與此同時,腸鏡對腸道疾病也有著同樣重要的作用。腸鏡對腸道疾病診查的意義2018年美國的癌症協會將腸癌篩查年齡從50歲提前到45歲,並且建議75歲以下的普通人群每隔10年要做一次腸鏡檢查。
  • 急診腸鏡檢查,什麼時候做最合適?怎麼做?
    消化道出血的診斷依賴於胃腸鏡,其中腸鏡對患者的生命體徵及腸道準備情況有一定要求。那麼,問題來了,急診遇到下消化道出血(LGIB)的患者,腸鏡檢查什麼時候做最合適?腸道準備怎麼做?這是目前消化內科醫師非常關注的問題。什麼時候做急診腸鏡最合適?
  • 腸鏡檢查前必看:如何做好飲食準備?
    首先,各位患者需要了解的是,做腸鏡檢查時腸道是否準備乾淨,直接影響到腸鏡的效果。 不合格的腸道準備,會遮掩腸道黏膜糜爛、潰瘍、息肉、腫瘤等病變,影響臨床診斷造成漏診、誤診;也會增加檢查時間,降低腸鏡檢查的安全性。
  • 腸道問題一定要做腸鏡檢查嗎?有沒有其他檢查可以替代?如何配合不...
    2、 做腸鏡過程是否痛苦?哪些人做腸鏡會比較難受? 個人覺得,腸鏡檢查的痛苦被誇大了。以前設備沒現在的好,腸鏡又粗又硬,檢查確實相對比較痛苦,但現在都是軟式內鏡,鏡身比以前軟同時也細了很多,檢查過程的難受已經大大下降。同時腸鏡檢查也跟個人腸子彎曲程度、腸鏡醫生的技術、個人怕不怕疼有很大關係。有些人的腸子天生就彎彎曲曲很厲害,整個檢查的時間會比較長,難受也會增加一些。腸鏡醫生如果操作水平很高就能操作的得心應手,遊刃有餘,整個檢查的時間會短些,難受也會更少一些。
  • 做腸鏡檢查前,了解這3點,能減輕疼痛感
    做腸鏡能檢查出多種疾病,比如大腸息肉、慢性結腸炎、早期結腸癌和潰瘍性結腸炎等。一提到做腸鏡,很多人甚是驚慌。做腸鏡是把帶有微型電子攝像機的纖維軟管,從肛門部位插入進入大腸中來檢查大腸部位病變。做檢查前一定要了解其相關事項,能減輕疼痛感。
  • 無論男女,過了40歲一定要做次腸鏡檢查!關鍵時刻能救命
    說起腸鏡檢查,很多人是抗拒的,覺得尷尬又痛苦。然而,這項人人都恐懼的檢查項目,卻是醫生眼中的「保命檢查」!為什麼要做腸鏡?什麼時候要做……本篇,跟隨小薇管家,仔細了解這項能「救命」的檢查吧~好好做一次腸鏡有多重要?
  • 清腸做不好,腸鏡檢查漏診率達35%,4個準備技巧讓你放心接受檢查
    提到腸鏡檢查的科普,腸道準備的內容應該佔有一席之地。而說起腸道準備我就想起了讀研的時候我陪我的父親第一次做腸鏡時的場景。 頭一天我將瀉藥帶回家並告訴他該怎么喝之後,就忙活自己的事兒了。結果我們爺倆都忘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定鬧鐘。
  • 腸鏡能發現早期腸癌,醫生直言:3種情況的人,最好每年檢查一次
    提到「腸鏡」篩查,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拒絕!因為在大家的認知中,腸鏡需要通過肛門進行檢查,隱私部位暴露本就會讓人感覺尷尬、難為情。而且,很多分享腸鏡檢查經歷的文章中,都曾提及疼痛、不適感,這又在尷尬的基礎上增加了人對疼痛的恐慌!
  • 腸鏡檢查前應注意什麼?做好6個準備,非無痛腸鏡也無須害怕
    說起腸鏡,很多人會感覺害怕,因為它是將一根帶有攝像頭的管子通過肛門到達直腸,在進入的過程中讓人感覺害怕,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臨床上推出無痛腸鏡,讓患者在麻醉的狀態下進行檢查。而有人擔心無痛腸鏡檢查不準確,也猶豫到底普通腸鏡和無痛腸鏡哪個好?一起來了解一下。
  • 結直腸癌早診早治並不可怕,腸鏡檢查了解一下
    不過,結直腸癌從癌前病變(腺瘤)發展到惡性病灶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是少數能通過篩查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惡性腫瘤之一。早期結直腸癌治療後5年生存率可超過95%,甚至可以完全治癒。因此,2019《中國早期結直腸癌篩查流程專家共識意見》、中國臨床腫瘤協會都建議:對於高危人群,每1年做一次腸鏡篩查。王化虹教授表示:「降低我國結直腸癌的死亡率和發病率是刻不容緩的問題,早期篩查可提高治癒率並節約大量醫療資源,中國80%患者確診時為中晚期,美日70%為早期。因此,我們現在要求,年齡到了45歲,就屬於高危人群,就應該做一次腸鏡。
  • 腸鏡再難受,別拒絕,做腸鏡前要準備什麼
    腸鏡是消化科最常使用的檢查方式,通過做腸鏡檢查可以查看腸腔內的病變,並作出相應的診斷和治療。那麼在做腸鏡之前,需要做好哪些準備工作呢?此外在做腸鏡的時候又有哪些注意事項?希望大家可以了解 ,以便更好的進行腸鏡檢查。
  • 無論有無症狀,一定要做一次腸鏡,尤其是這5類高危人群!
    另一個是中晚期患者偏多,很多人沒有早篩習慣,不知什麼時候要做腸癌篩查,做什麼檢查能查出早期癌,再加上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等出現腹瀉、腹痛、便血再來就診,病情多已進展到中晚期。腸鏡沒症狀也要做,尤其是5類高危人群結直腸癌是為數不多可以預防和早期篩查的腫瘤,篩查的方式有大便潛血檢查、腸鏡檢查、膠囊內鏡、糞便DNA檢查等。
  • 做一次腸鏡可保5年平安,這12類人群注意了
    不過,從息肉到癌症,惡變過程通常需要5-10年時間,早期結直腸癌常無症狀或僅隱約有腹部不適。隨著腫瘤進展,症狀逐漸明顯,可表現為大便習慣改變,如便秘或腹瀉、大便形狀改變、大便次數改變,出現便血,腹痛等症狀。一次腸鏡可保你5年平安與大多數癌症相同,結直腸癌的5年生存率隨著期別逐步下降。
  • 腸鏡能發現早期腸腫瘤,奉勸4類高危人群,無論如何要做一次
    (威爾史密斯做大腸鏡檢查) 去年,年逾五旬的好萊塢明星威爾·史密斯在社交網站上分享了自己做腸鏡檢查的過程,引發了網友的關注。 關於腸鏡,你需要了解這些 父親結腸癌去世之後,王輝才終於意識到,有時候,生與死之間,就是一次腸鏡的距離。 一年前,王輝的父親頻繁出現腹瀉、便血等症狀,去醫院檢查的時候,醫生懷疑王輝的父親結腸癌,建議他先做腸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