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眼裡的「三毛」是什麼樣子的?
我當時會覺得:就是這個樣子、這個眼神,如果把她拿去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國家,和一群女作家都放在一起,她也都是配得上的。白先勇先生就說過:「三毛創造了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瑰麗的浪漫世界,裡面有大起大落、生死相許的愛情故事,引人入勝、不可思議的異國情調,非洲沙漠、拉丁美洲原始森林,這些常人所不能及的人生經驗。
-
世之奇女——只有一個三毛
三毛之奇,奇在一種強烈的死亡意識。一生數次自殺,在南美洲旅行,獨獨對「自殺神」好奇。作品中亦常展示她的「死亡」意識。你看,無數三毛粉絲,模仿三毛,連語氣、著裝都模仿三毛。我見到過幾個粉絲,連長相也像三毛。三毛粉絲中,有上世紀50、60、70、80年代的人群,這可以理解。還有90後、00後、10後,這叫人感到奇怪。試問一個作家的傳記,有誰比三毛更多?魯迅傳有十多種版本,而三毛,竟達一百多種,有港臺的、大陸的、海外的……有的作家在世時,紅一陣、熱一陣,也就過去了。
-
一個美學靈魂的出走——重讀三毛
一時間,追隨三毛的流浪,成為一代女生的憧憬。手指畫著浪漫不安的年輪,在大學校園裡夢遊,然後經歷了一種自由美學大逃亡,讓流浪伴隨我們生活老去。而今天命之際,重讀三毛,相契依舊。 用流浪回答魯迅 「首先我是一個人,跟你一樣的一個人——至少我要學做一個人。」
-
了解三毛:三毛最初的愛戀
所以接下來的幾天裡,我們會分享三毛的情感。今天主要分享三毛最初的愛戀.主要包括3個部分:三毛第一次感受到愛戀的感覺是在國小四年級。她記錄在了《匪兵甲和匪兵乙》一文,收錄於《傾城》一書中。那個時候三毛大約十歲或者十一歲。
-
三毛:一個把旅行過成詩和遠方的人
初識三毛時,我正處於少年時代的叛逆期,那個時候最先接觸的是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在茫茫的大沙漠裡,三毛以一個流浪者的口吻,輕鬆地講述著她在撒哈拉沙漠零散的生活細節和生活經歷,簡直讓年少的我大開眼界。三毛天生愛自由,她上中學時,因數學不好而受到老師的體罰,老師體罰學生在當時的臺灣很常見,別的學生都默默忍受,而三毛卻堅決抗爭,不願再去上學,她厭惡一切循規蹈矩的事情,她是那樣的特立獨行,不走尋常路。三毛特別勇敢,個性率真坦蕩。對於自己的人生,她絕不按世俗走,勇於活出真我。她曾對她的大姐陳田心說:「姐姐,我活一世比你活十世還多。」
-
「三毛」是三毛嗎?
這是《荒山之夜》,三毛跟隨荷西準備去沙漠裡找化石的著裝描寫。這兩處著裝描寫都體現了「三毛」是一個很隨性的人。與此同時,三毛還通過幽默俏皮的人物對話來塑造三毛形象。如「你呢?」他又問我。「我在想,我正瘋狂的愛上一個英俊的跛足軍官,我正跟他在這高原上散步,四周長滿了美麗的石楠花,風吹著我的亂發,他正熱烈的注視著我——浪漫而痛苦的日子啊!」我悲嘆著。
-
細讀三毛的作品,了解真實的三毛
小時候就讀過三毛的作品,但是對三毛的了解是膚淺的,甚至是朦朧的。成年時,再讀三毛的作品,對三毛和其作品就有了足夠的認識和了解。現在,再讀三毛作品,更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和體會。為此,我把對三毛和三毛作品的認識做一梳理,並推薦介紹給朋友們,但願大家喜歡。
-
對三毛影響最深的書竟然是它?!
少女時代的三毛 三毛對書的痴迷從幼時就顯露出來。上小學的時候,她就得到過老師的表揚。當課本已然無法滿足她的求知慾時,她開始將目光投向了那些課外讀物。三毛讀後感觸良多,她對二堂哥說,那個孩子天性愛玩兒,可是被他的大哥無情地扼制了。本來是天性使然,卻因此而留下陰影,或許這個孩子的一生就此被改寫了。聽了她的話,二堂哥驚詫不已,從此他便不再阻攔三毛借書。 當家中的藏書亦無法完全滿足三毛時,她又將目光盯上了附近的小租書店。那時還幼小的她並不能理解家裡經濟的拮据,她開始無休止地纏著母親索要零花錢,她將要到的零花錢都用在了租書上。
-
《我的姑姑三毛》別只知道三毛的浪漫,她在親人面前的樣子了解嗎
三毛當初面對雪地裡荷西的初次表白,她像個大姐姐般仔細呵護,沒去戳傷一個純真小男孩表達愛的勇氣。六年之後,當這個小男孩變成大男孩,履行當年的約定,找到她給了她浪漫的愛情和婚姻。一個相信愛、享受相信帶來的甜蜜的過來者啟迪親侄女珍惜別人的真心,這是經驗傳遞,也是長輩對晚輩的愛情課啟蒙。
-
那個叫三毛的女人 | 三毛逝世27周年
上世紀時,三毛的文字曾被很多嫉妒之人批判「寫得太淺、根本沒有什麼文字上的才華和太通俗易懂不是真正的文學」。但我在小學作文課曾因引用她的一句「那種感覺,多年後才知道是感動」而被語文老師在全班大肆誇獎,奠定了我一生追尋文學理想不歸路的堅實基礎。後來我再看三毛,羨慕於她橫走四方的經歷,氣憤於她小學老師的虐待,羨慕她與荷西的神仙眷侶關係,以及她的很多張在世界各個角落穿長裙的照片。然而,她最吸引我的,還是她骨子裡的灑脫不羈、有勇氣追尋自己想要的生活、不向世俗妥協等品質。
-
閱讀雲海||三毛,你好
在沙漠小鎮三毛與荷西匆忙結婚的戲劇性過程,那些種種滑稽可笑的小場景與莊嚴樸素的中西合璧的結婚儀式交織在一起,我倒是覺得卻有另一番羅曼蒂克的風情與幸福。《沙漠中的飯店》是三毛寫和丈夫用中國餐的樂趣:在描述中西飲食文化的差異並沒有成為他倆在日常生活中的障礙,而恰恰相反卻成為這對柴米小夫妻互敬互讓幸福的真諦。那些日子,這對小夫妻用過晚餐後總會在自家的天台上坐著聊天,有說不完的情話。
-
三毛自殺真相
自1991年她去世以來,作家三毛的真正死因一直備受爭論。根據三毛母親的回憶,她的死很可能是一場意外。作家三毛去世之謎三毛是臺灣著名女作家。她有很多作品,特別是她的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相信很多人應該都聽說過,即使沒讀過。這位才華橫溢的女作家在醫院去世,享年48歲。作家三毛死亡的真正原因一直被討論。
-
《三毛真相》:荷西不是三毛的唯一,所以,這份愛情是假的!荒謬
在書中,他將三毛批判為一個一無是處的虛偽女子,盡數否定了三毛與荷西的愛情。 這本書的出版,引發了人們對三毛的重新審視,也讓不少喜愛三毛 的讀者瞬間粉轉黑。 但不論三毛的死因如何,她與王洛賓的一段情,毋庸置疑。 此外另有傳言稱,荷西之後,三毛與賈平凹也有一段情。至於傳言 是否屬實,我們不得而知。
-
賈平凹:哭三毛、再哭三毛
三毛不是美女,一個高挑著身子,披著長發,攜了書和筆漫遊世界的形象,年輕的堅強而又孤獨的三毛對於大陸年輕人的魅力,任何局外人作任何想像來估價都是不過分的。許多年裡,到處逢人說三毛,我就是那其中的讀者,藝術靠徵服而存在,我企羨著三毛這位真正的作家。
-
我和三毛的生日:兼評《三毛真相》的偏見
——三毛 三毛離開熱愛她的讀者已經28年了,在她離世那年,我從鋪天蓋地的信息中,發現一組與我有著密切關聯的特殊數字——3月26日,一個屬於我和她的共同生日。27年來,每到這一天,我總會想起這位萬水千山走遍的臺灣女作家。
-
三毛在撒哈拉沙漠:一個美學靈魂的出走
魯迅先生曾問「娜拉出走以後怎麼辦」,先生不能想像「娜拉」為自由還可以去流浪,他讓他的娜拉——子君死了,死於時代的促狹,死於一個體面的愛情被物質打倒的永恆話題。而易卜生的娜拉結局終究如何?易卜生喜歡留下問題,不喜歡提供答案。其實現實有許多自由的心靈,已經迫不及待去試驗了,答案已經有了。
-
永遠的愛人——三毛
那時,瓊瑤和三毛是青春少女的偶像,可我看重三毛,因為她寫實,因為她灑脫。在那之前,我對她並不屑,因為我很少崇拜人,也不追潮流趕時髦,但當大學的同寢女友扔給我一本三毛的《送你一匹馬》時,我就愛不釋手了——原來三毛這樣可愛,她的文字這樣迷人! 後來在圖書館陸續借閱了不少她的作品集,愈加喜歡上她了。
-
曾兩次退學,從叛逆少女到天才作家,三毛如何完成人生的逆襲?
三毛在我們的印象裡,是個落拓江湖的浪子,是名滿天下的天才作家,也是笑容燦爛神秘的吉普賽女郎,唯獨沒有想過,她也曾是「沒有路可走」的問題少女。天才與瘋子只有一線之隔,三毛從小就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孩子。兩歲的時候,她就時常去家附近的荒墳玩泥巴,年節時看到殺羊總是目不轉睛。
-
三毛:有意屬君意闌珊
臺北華岡文化學院的女教授胡品清曾如是評價三毛。 說到三毛的情感世界,我們總是帶著豔羨與略感遺憾的心情提起荷西。但是要真正刻畫三毛的內在情愫,卻要從胡品清的這一句話說起。 三毛從小就是一個相信自己的感覺,相信自己能夠在冥冥中感知過去和未來的女孩。因此她對於生命也常有一種宿命的悲劇審美。幼年的她曾經寫文讚美過自由的20歲,卻也感嘆自己可能無法活到那樣的年紀。
-
關於三毛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