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後的這段時間,大家會發現拓客變得比較困難。
即便是聽了幾十場「百萬銷售」的課程,像以前那種瘋狂拓客的局面,在短時間內將會很難再出現了。
優秀館主交流截圖
可以說,如今瑜伽行業重新回到了統一的起跑線。
這個時候,面對同樣的市場環境,需要我們在服務、課程和營銷上,拿出真刀真槍的來PK了。
怎麼PK?如何讓瑜伽館保持繼續成長?本篇我們用4點為大家拆解:
1:看看自己究竟有多少家底
復工後,不要急著向外拓客,試著以現有的會員為基礎,挖掘身邊的現有資源。
這些資源包括老會員、以前諮詢過但沒有報名的客源、網上渠道獲取的資源、本地熟人等等。
如果說這些積攢的顧客資源可以讓我們渡過難關,那麼梳理這些資源,就是翻翻看,自己究竟有多少「家底」。
2:重視品牌的作用
以前很多瑜伽館對自己的品牌不重視,或者投入的精力有限。
而經歷了疫情以後,我們會發現之前重視品牌的瑜伽館,是可以自帶流量,快速恢復上課的。
所以,復工後現金流是重要的,但也要考慮一下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
比如:找當地的媒體朋友包裝設計創業故事、課程服務打造差異化、在促銷中多宣傳一下品牌的故事等等。
通過各種方式,一點點的去打造自己的瑜伽館品牌。
3:理順資源
我們翻完自己的「家底」以後,就要把會員做分類。比如會員是保險行業的、醫院、教育、工程、個體、美容等等。
然後梳理這些資源裡,我們有哪些沒去挖掘,沒去談合作。
至於卡項銷售,可以重點推銷各種能拉動會員身邊資源的活動。比如閨蜜卡、團購卡、雙人卡、教師卡、護士卡、醫生卡等等。
4:設計針對性的課程
疫情過後我們會發現,很多小而美的瑜伽工作室、私教會員,反而是很快恢復。
這說明,以前大而全的營銷不太受關注、歡迎。反而是那些能根據不同會員的類型,採取的不同服務的瑜伽館,反而更有活力。
所以,如果我們談不到團購會員。那麼也可以針對現有的會員做有針對性的工作。
比如持續的給重點會員關心、定期做主題的促銷、談商家合作一起贈送福利等等。
總之這段時間,拋開「家底」談陌生拓客,並不太現實。所有的工作都應圍繞在「家底」資源上展開。
而那些越能用心維護「家底」的瑜伽館,越能在同行競爭中一直很好的存活下去。......沒經驗?看這裡!......2019年瑜伽館經營幹貨全集2018年瑜伽館經驗乾貨全集【變成瑜伽的樣子】專為中小瑜伽館主 提供開館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