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 | 道家與密宗有關氣脈的不同圖案

2021-02-07 懷師書院

《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


中國道家的氣脈之說一,由書有明文的莊子「養生」篇中提出「緣督以為經」與「中於經首之會」的概念開始,就一向被認為「任」「督」二脈為修煉靜坐的要點所在。其實,除了以「任」「督」二脈為主脈而外,最要緊的,還是以「奇經八脈」為全部氣脈的中心體系。但自上古印度的傳統演變而來的西藏「密宗」,它修鍊氣脈的方法,幾乎完全與中國「道家」不同。它是以人體內部的「三脈七輪」為主。所謂「三脈」,便是左右中的三脈;「七輪」,便是由梵穴到會陰(海底)的七個主要部位(如圖)。



從「道家」先入為主的修學者,往往對「密宗」之說棄而不顧;駕信「密宗」的修學者,每每視道家為旁門。殊不知「密宗」與瑜伽術的氣脈之說,是包括上行氣、下行氣、中行氣、左行氣、右行氣等五行氣和五方佛的作用。魏、晉以前的道家修煉丹道之說,也最注重五行與五色氣的重要;所謂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等說法,在人體而言,也便是包括了五行氣的暗示。宋、元以後的道家,雖然只以「任」「督」等「奇經八脈」作為方術理論的依據,但對左(青龍)右(白虎)二脈的重視與效用,仍有同等的重視。


倘若有人博學、審問、慎思、明辨地匯通了各家的所長,便可知道在靜坐的進度中,真正打通「任」「督」二脈以後,自然而然就會發現左右二脈和中脈的重要了。如果沒有真正打通左右二脈和中脈。要想進入真正的「禪定」,也就是道家所謂「凝神聚氣」和「鍊氣化神」而進入「天中天」的境界,這是絕對不可能的妄想。換言之,真正打通「任脈」以後,如「密宗」與「瑜伽術」所謂的左右二脈,也便自然暢通迴旋而無障礙了,靜坐的工夫,必須到此境界,那麼才可由技而「進乎道矣」。同時距離打通中脈的遠景,才有希望。


現在讓我們看看中國道家中奇經八脈的分布路線。根據《黃帝內經》,《難經》的記述,綜合整理如下:


(一)督脈:督脈分布路線共有四條:(1)起於會陰部,循脊柱向上分布,至頸後風府穴處,入腦,上行至腦巔頂,沿頭額下行,達鼻柱。(2)起於少腹胞中,下抵陰器、會陰部、經尾閭骨端,斜繞臀部,入腎臟。(3)起於目內眥處,上額、頭頂部、入絡於腦,又分別下頸項,沿脊柱兩旁下行至腰中。(4)從少腹直上,過肚臍,上連貫心臟、進入喉部、上達面頰、繞唇、抵目下中央部位(分布見圖)。



(二)任脈:任脈分布路線共有二條:(1)起於少腹部臍下四寸的中極穴,沿腹、胸部正中線直上達咽喉,再上行頰部,經面部入眼部。(2)由胞中貫脊,上行於背部(分布見圖)。



(三)衝脈:衝脈分布路線有五條:(1)從少腹內部淺出於恥骨外二寸的氣衝穴,與足少經腎經併合上行(任脈外一寸),抵胸中後瀰漫散布。(2)衝脈自胸中分散後,又向上行到鼻。(3)脈氣由腹部輸注於腎下,淺出氣衝,沿大腿內側進入膕窩中,經脛骨內緣,到內踝後面;達足底。(4)從脛骨內緣斜下行,到足跗上,分布於足大趾(5)由少腹的胞中;向內貫脊,循行於背部(分布見圖)。



(四)帶脈:帶脈起於十四椎,當季脅部下面,環行橫繞腰腹,約相當於系腰帶的一圈(分布見圖)。


(五)陽蹻脈:陽蹻脈起於足外踝下的申脈穴,沿外踝後向上,經股外側,分布於脅肘,循行於肩膊外側,沿頸,上抵口吻旁,達目內眥,入髮際,循耳後,到達風池穴,由腦後兩筋間的風府穴入腦(分布見圖)。


(六)陰蹻脈:陽蹻脈起於內踝下的照海穴,循內踝,股內側,過陰部,循行至胸前,沿喉嚨入面部,抵目內眥,再上行至腦(分布見圖)。



(七)陽維脈:陽維脈起於諸陽經的交會處、即起於足外踝下的金門穴,上沿股外側,抵腰側部,斜上肩胛處,上頸後,分布至耳後,到頭額處,再循行至耳上方,到頸後風府穴(分布見圖)。


(八)陰維脈:陰維脈起於諸陰經交會處,即內踝後上五寸的築賓穴,上沿腿、股內側,進入少腹部,上連胸部,抵咽喉兩旁,與任脈會合(原文及分布見圖)。



○ 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創作人所有。我們尊重著作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如涉及版權爭議,請著作權人告知我方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南懷瑾老師:氣脈不是道,只是助道品!
    世上最害人的是高帽子,騙死人不犯法,而且把他騙死了,他還感謝你。講真話沒有人聽的,所以沒有辦法。見地到了的人,他的心行馬上就轉,自己有數,立刻就轉,善知識一看,就知道,他的心行已經轉了。關於這個氣脈的通暢,三脈七輪如何打開,七輪打開以後就是中脈通了,密宗認為中脈通了是第一步成功,不算是道哦!
  • 南懷瑾老師:氣脈不是道但又非打通不可,這是為什麼呢?
    什麼奇經八脈、三脈七輪的;這一關打通了,那一關打通了;搞氣脈的,搞打坐的,都不是真正的禪定。這是什麼道理?因為搞氣脈的,都是受生理感覺狀況支配,如果不能超越生理感覺狀況,而以為這就是道的話,那就錯了。換句話說,這個道在哲學基礎上是唯物的,不是唯心的。因為有身體存在,當身體健康的話,才能生起氣脈變化,如果沒有身體,還會有氣脈變化嗎?
  • 道家奇經八脈與密宗三脈七輪
    什麼是氣脈提到氣脈二字,許多人都會認為那是一種筋,或者血管之類的東西。中醫所謂的十二經脈,確實是包括了有形的血管等等,在解剖學上來說,是肉眼可見的,人身具體的組織。但是道家所謂的奇經八脈,與密宗所講求的三脈七輪,只是具有作用,而在人體解剖時,卻不見一物。氣是無形而有質的,好像原子能的排列,如果拿眼前東西作比,就如生火時所冒的煙,這些煙也走一條路線,但並非在一定的管子中行進。
  • 南懷瑾老師講「海底輪」:人體三角地帶的秘密
    懂了人體這個奧秘,氣脈的轉動就會很清楚了。所以密宗不告訴你,只畫圖案三角形。那麼密宗這個圖案怎麼來的呢?《易經》和《河圖洛書》怎麼來的呢?歸根結底,應該說是來自上一個冰河時期的人類。以佛教來說,上一個佛,迦葉佛的末法時代,人類文化已經達到了最高峰,生命的科學也到了最高峰,可是天地毀壞,留下這些圖案給下一個時代的人,慢慢再去研究恢復。
  • 南懷瑾老師:從未喚醒發動的人體三角地帶的秘密(揭秘「海底輪」)
    所謂「神室中間」,有些道書說「中黃神室」,「中黃」就是中宮,「神室」中間方圓恰好一寸,這個寸不是現在的寸,真正的一寸,學針灸的人知道,有些部位是以自己中指中間一段為標準,道家稱這個為一寸三分,每個人身體不同。譬如說喉管三寸也是這樣一個量法。頭頂穴叫百會穴,下面叫會陰穴。在密宗這個會陰就叫海底,海底就是會陰。
  • 南懷瑾老師:有人懷疑盤腿打坐對人體的健康有礙,這是誤解!
    我們這個心臟是一個幫輔,隨時收縮舒張,當兩腿一盤兩手一收,人體四肢向外消耗放射的功能就減少了,因此心臟工作可以緩慢,所以後世修道多半採用了打坐。打坐有九十多種姿勢,以盤腿坐比較好,但是也要把姿勢弄清楚。現在一般道家打坐,用得特別多的只有一個叫做手訣,道家原來叫做結太極圖,一陰一陽抱著,太極圖的手印實際上也是密宗的手印。
  • 道家氣功與密宗氣功的比較
    在人類追求生命更高層次的探索中,圍繞著人體這一生命體形成了諸多不同的方式方法和派別,發端於印度瑜珈教派的密宗以及我國土生土長的道教,在這一方面堪稱其中的佼佼者
  • 南懷瑾老師:人有自閉症、憂鬱症,或者思想不通,跟身體這裡不乾淨有關
    《大圓滿禪定休息簡說》(東方出版社)--------------喉結之下,密宗叫做喉輪,認為喉輪下面氣脈打通後,這個人沒有妄想了。道家講得更嚴重,這個喉結,尤其男人看得很清楚,我們身上好幾個結,大家注意沒有?喉結這裡一個,心窩子有一個,下面有一個,尤其女性,盆骨那裡生孩子要打開的。
  • 南懷瑾老師開示:單鼻孔呼吸法
    這是一般道家、密宗們自認是不傳之秘的初步方法。儘管有些人反對這樣說出來,但我認為是對人類健康有利的事,用不著守密,應該公開。而且我素來認為既然是可以助人之道,就是天下的公道,不是屬於哪個私有的,也不是屬於哪一門、哪一派的。道既然是天下的公道,為什麼分這個宗、那個教;這個我的、那個你的?這還叫什麼宗教?!
  • 南懷瑾:養腿秘訣 (人老腿先老)
    ——摘自南懷瑾《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  兩個腿一定要交換,一定要盤好,對身體有那麼重要。你看密宗塑的佛像細腰身,臀部大,胸膛大。腰是直的,胸是挺的。  所以昨天我還笑他們,每一個都是彎腰駝背,我現在站起來,身體還不像你們那樣彎,我還可以不戴眼鏡看報紙,還在帶領他們搬這些東西。
  • 南懷瑾老師:早晨用這個方法測身體狀況很準,還有鍊氣強身的的不傳之秘
    我們呼吸的氣,你們看到鼻子呼吸很簡單,但是學過瑜珈,學過密宗,學過禪,呼吸都有不同。左邊的氣同右邊的氣又不同。
  • 南懷瑾:打坐為什麼,對人體有那麼多好處?
    過去有許多醫生反對打坐,現在又不同了,因為在美國有很多醫生研究打坐,而且把這個拿來治病,叫做「冬眠治療」,效法動物的冬眠,很有效果。因為洋人高鼻子藍眼睛說的,我們也跟著說對啦。過去西醫非常批評打坐,認為打坐兩腿交疊,把血管壓住血液不大流通,所以發麻了。
  • 南懷瑾老師講「喉輪」:人的生死玄關受用輪
    因為一看這裡都看得出來,就曉得有沒有功夫,有沒有修行。不管你練武功練氣功,不對就是不對。  這個金鎖關上鵲橋打開了,生來死去可以做主了,預知時至,要走就走,要留就留。在密宗的氣脈說法,這一節喉脈叫喉輪,也叫做受用輪。粗的說有十六根脈。所謂氣脈,包括密宗所講三脈七輪,中醫的十二經脈,統統在內。
  • 南懷瑾先生:七支坐法和注意事項
    佛法的八萬四千法門都是依「定」力為基礎,才能夠達到菩提果海。任何宗派的修法,都離不開定,由此可見修定是多麼的重要。不過,所謂的定並不是專指跏趺坐(俗稱打坐)而言,在佛學中,把人的日常生活,統歸為四種不同的姿態,就是行、住、坐、臥,稱為四威儀。在四威儀中,「坐」不過是其中的一個姿勢而已。要修定的話,不但坐時要定,在另外行、住、臥三種姿態,也要能夠定才行。
  • 南懷瑾老師:人有「陽神」和「陰神」,究竟是怎麼回事?
    道家和佛家兩個修的路線不同,佛家笑道家「只修命不修性」,只管身體,養精氣神,祛病延年,長生不老;但是不參禪,不管心性的道理,「此是修行第一病」,是修行犯的錯誤,因為只走半截的路。相反的道家笑佛家,「但修祖性不修丹,萬劫陰靈難入聖」,你只修明心見性,沒有煉丹修這個肉體,達到精氣神變化出來另外一個生命,就不能即生成就,也是走一半的路。
  • 南懷瑾老師:人體的真精充滿才能得樂,千萬不要錯認精蟲卵髒為真精
    樂是由精生,明由氣生,無念由脈生,因為道家說精氣神,密宗說精氣脈,有不同之處。道家所謂神不是脈,各有各的高明之處。首先要了解什麼是精。中國一般人觀念搞錯了,不只學道、學佛的,連帶西方人也跟著錯了,就把精蟲卵髒當作精。這個精當然也包括精蟲卵髒,包括了全身血液、荷爾蒙、津液,所謂的精力。
  • 因為氣化形體,所以西藏密宗十分重視修氣脈
    為什麼說這些,是因為總有人把密宗或者修行氣脈,定義為所謂的外道或者不是正統。宗教和哲學的區別就是一個要實證,一個只要有正確的思想指導就行了。不要一說修氣脈就是學道教或者說是外道。佛祖在證悟之前也同樣是苦修了身體的。
  • 南懷瑾老師:不注意把姿勢調整好,這樣靜坐久了反而變得勾腰駝背大肚子
    道家稱這裡的氣脈叫「夾脊」,兩個肩胛夾到的。所以不要挺腰,身體放鬆,心氣也沉下,可是兩個肩膀向後拉開,頸椎靠到領子這裡,佛像就是這個姿勢,這樣就頭正尾正了。有些手短一點,不一定結定印,兩手拉開了,這些身體姿勢都要改過來。嘴巴上下對好,前面自然就咬合了,這樣打坐,身體氣脈就對了。
  • 南懷瑾老師:人有「陽神」和「陰神」,究竟是怎麼回事?千萬不可錯認
    道家和佛家兩個修的路線不同,佛家笑道家「只修命不修性」,只管身體,養精氣神,祛病延年,長生不老;但是不參禪,不管心性的道理,「此是修行第一病」,是修行犯的錯誤,因為只走半截的路。這就是不同之處了,佛家那個出的是陰神,道家這個是陽神。總而言之,這個叫做元神出竅。道家有這個修法,有沒有這個工夫呢?不但道家有,密宗也有。所以密宗有時候燒化時彩色光明,還現一個身體給你看。那麼一般認為修到這個樣子是成仙成佛了,其實還早呢!這不過初步而已。黃醫師今天問的問題,元神與知性是否有關?
  • 如果你渾身氣脈不充沛,不能得定;即使充沛,但脈輪不開,仍不能達到定境
    我答應你們說密宗與道家相互修法吧!道家說人身是小宇宙,在身體上可體會三界宇宙.腰部肚臍以下到下部生殖器海底是欲界,是「精」所管轄的範圍。胸至喉為色界,是「炁」所管轄的範圍。喉以上直到頭上虛空為無色界,是「神」所管轄的範圍。所謂樂、明、無念,必依此三界而生。樂必由化精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