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頭豬頭鴨頭……能有多好吃?稱得上人間能得幾回品

2020-12-15 町芒

來源:三聯美食,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生活能有吃頭,日子才會有奔頭和看頭。』文/劉旭

小時候寫作文,為了煽情,也為了取高分,總在文章裡虛構一些體現母愛的橋段,最慣常使用的就是講母親吃魚時把魚肉讓給我,而她,專吃魚頭。長大吃到魚頭入菜時,我幡然醒悟,虛構就是虛構,作文還是得有真情實感。除了瞎編亂造的愧怍外,我還發自肺腑地感嘆,魚頭這東西,真是好吃。

吃得多了,發現,不單單魚頭好吃,家禽家畜的頭也都各具風味。不過,有多少人對其愛之深,也就有多少人恨之切。見了烹熟的略顯猙獰的頭,恨的人避之不及,更別說吃了。所以,吃頭這件事兒,在飲食領域,是勇者的味蕾遊戲,更是專屬於猛士的舌尖激蕩。

魚頭,是接受度最高的頭類食物之一,從各地當家菜館的菜單上一掃便知,久負盛名的有魚頭泡餅、雙椒魚頭、生啫魚頭煲。這些菜品裡,魚頭的選材,無外乎鱅魚和鰱魚。鱅魚的名字,或許聽上去比較陌生,但要是說它的俗名,胖頭魚,那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據說戊戌變法的領袖梁啓超就是這鱅魚的忠實擁躉。

圖 / 攝圖網

鱅魚和鰱魚的魚頭能得以入菜,主要是因為其擁有鮮滑的口感和充足的膠質,食魚頭的精絕之處就在這兒。要從部位拆解來上講,那魚頭的口感層次真是豐富極了。最攝人魂魄的是腮後的那兩塊兒核桃肉,用市井的話講,那是活肉,無刺,柔嫩,用嘴一抿便能入肚。魚眼的外部,有團環狀的肉帶,口味腴美,且恰到好處,就一小塊兒,吃完了不膩,還有回味,一股鮮甜,汨汨而出。頭骨上還有精薄的魚皮,被馴服得軟爛,吃時滋味十足。偶爾還能吃上一塊脆骨,嘎嘣嘎嘣地咀嚼,一場齒與骨的纏鬥在所難免,樂趣無窮。

我個人最鍾愛的魚頭菜品是源於三湘大地的剁椒魚頭。酸辣勁爽的剁椒鋪滿鱅魚頭,頂層紅彤彤,下層白花花,光看著就有食慾,這樣的品相,盜用司湯達的書名,那就是叫紅與白。之後,二者入熱鍋同蒸,在熱力和蒸汽的共同作用下,主賓摒棄了猛烈的對抗,而選擇溫柔的融合。通力合作,造就了這般滋味,吃時,魚頭除了自有的豐美外,更是多了熱辣和鹹鮮。剁椒也被魚頭自帶的水分和油脂充盈起來,吃上去竟有些綿密和水潤之感。當然,條件如果允許的話,以茶油蒸製,那更是沁香四溢,魚頭的肉質也更得升華,這珍饈,人間能得幾回品啊。

與魚頭共同風靡舌尖的,還有豬頭。眾所周知,國之大事,在祀與戎,而豬頭,是封建國家祭祀儀式中的重要物品,對其重視程度便可見一斑。

早在1500年前,賈思勰的《齊民要術》就記載了蒸豬頭的方法,煮熟後的豬頭切塊兒,加清酒和鹽一同蒸,吃起來軟糯爽滑,饒有滋味。《金瓶梅》當中也沒少了豬頭的影蹤,書中寫道:「蕙蓮於是起到大廚灶裡,舀了一鍋水,把那豬首蹄子剃刷乾淨,只用的一根長柴禾安在灶內,用一大碗油醬,並茴香大料,拌的停當,上下錫古子扣定。那消一個時辰,把個豬頭燒的皮脫肉化,香噴噴五味俱全。」光是讀著,就垂涎不止,教人慨嘆豬頭之魅力。

料理豬頭,我的家眷中有位高手,我的二叔。他十七八歲時便開始學習烹飪,曾戎馬廚屋數十載,雖談不上叱吒,但對付個豬頭,還是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我曾數次眼見他料理,他烹豬頭時,簡直像個綠林好漢,招招式式都盡展功夫。齊腰高的悶罐立在身旁,架於火上,咕嘟咕嘟煮著秘制老滷。煮湯的工夫,他清洗,褪毛,火槍在空中上下翻飛,空氣中瀰漫起烈焰炙烤的味道,豬頭在這樣的侍奉下,很快便能處理完畢。等滷汁沸熱,囫圇的豬頭投入湯中,上浮下沉,過不了一會兒,豬頭就浸沒在亮黃色的湯中,不見影蹤。

圖 / 網絡

這間歇,二叔會龍飛鳳舞地在白色記號板上寫下達文西密碼似的數字,那便是豬頭的入鍋和出鍋的時間。他深諳其道,煮時間過長,肉將脫骨而散,時間短,肉則不軟爛。在一個職業廚師的嚴苛標準中,這件事,容不得一絲馬虎,必須可丁可卯。

鬧鐘一響,豬頭正式亮相,原本略顯慘白,此刻卻變成通體琥珀色,下頦還滴答著湯汁,如出浴美人,令人垂涎欲滴。不過,此時還不是暢快享用的最佳時機,得趁著熱乎勁兒沒過,趕緊去骨。只見二叔戴上膠質手套,蘸著涼水,細心拆解,古時有庖丁解牛,而我之所見,則是庖丁解豬頭。他依循縫隙,插入指節,一掰,一撬,一抖落,豬頭肉便跳躍著進了盤中。有時能拆出豬天梯,就趁熱遞予我吃,脆韌彈牙,從來都是吃不過癮。這玩意兒,就跟拆盲盒一樣,有無得看運氣,我稱之為,「薛丁格的豬天梯」。

拆完的豬頭肉,泛著油光,鋥亮,吃起來更是喜人,軟爛香糯,腴美宜人。二叔講,吃頭肉要吃嘴巴兒,也就是拱嘴邊上的腮幫部位。這是豬頭肉最精華的地方,肥瘦相間,口感多元,瘦處不柴,肥處不膩,如果找個詞語形容,我覺得相映生輝一詞最為恰當。不管是下酒還是空口食用,這豬頭肉絕對都是當仁不讓的明星餐品。

魚頭吃個鮮美,豬頭食個豐美,那麼鴨頭,吃得大概就是齒美了。之所以這麼講,是因為吃鴨頭之趣,精髓只兩字,啃與吸。《紅樓夢》裡,史湘雲就是鴨頭屆的領軍人物,啃完了,還俏皮地吟酒令一句,「這鴨頭不是丫頭,頭上那有桂花油。」誠然如此,吃鴨頭就得吃油汪汪的。鴨頭的諸多吃法也都符合這點,甭管是醬、滷,還是麻辣、乾鍋,都各有各的好。

在京覓食久了,在石景山的犄角旮旯發現了家地道的專營鴨頭的店,常年都排隊等號,火爆程度可見一斑。那兒的鴨頭品質穩定,下料充足,所以食客眾多也是意料之中。倆人就餐,要上一鍋小的,再點上幾個涮菜,最後來幾瓶冰鎮啤酒,這樣的夏夜別提有多愜意了。劈成兩半的鴨頭上淋灑著油香的芝麻和消腥解羶的辣椒,啃吸便是對其最大的尊重。

掰開鴨喙,扥出鴨舌,吃個脆嫩。咬開皮脂,細咂其味,鹹鮮辣,充斥舌尖。最後敲開顱處,輕口吸食,最後嗦嗦蘸著油湯的指尖,完滿至極。在啃、嚼、吸、啜、嗦等多重動作下,鴨頭被吃得乾乾淨淨,徒剩碎骨。吃飽的人,腆著隆起的小肚子,呼喚服務員加湯,這是對鴨頭鍋最後的敬意。

圖 / 視覺中國

鹹鮮的湯底,涮食牛羊肉和綠葉菜品,不同的芳香物質和營養元素匯聚一堂,鴨頭的齒美之外,更增添錦上添花之意。陳曉卿說小龍蝦是社交食物,依我拙見,鴨頭更是。一口鴨頭一口酒,吃著喝著聊著,再多的鬱結和憤懣,也都變得透亮了。

除開以上,能吃的頭不勝枚舉,也分散於各地,以徵服人的唇齒與味蕾。譬如,成都雙流地區好啃兔頭,勁爽酣暢,江湖氣濃鬱。在當地方言中,甚至還用「啃兔腦殼兒」代指接吻,頗有通感共情的文學意味。清真地區,好吃牛頭羊頭。記得幼時,姥爺曾帶我吃上一回牛頭臉兒,他坐在對面,欣慰地看著年幼的我暢享那一塊塊兒香軟彈滑的牛頭肉,具體做法和味道我記不大清了,只記得當時我嘴邊滋滋冒著油汁兒,幸福感四溢。

相關焦點

  • 中國人到底有多愛吃「頭」
    而到了宋代,豬頭肉已經成了相當平民化的美食。記錄南宋首都臨安市井風情的《夢梁錄》,就提到當時杭州城的肉鋪裡能買到「糟豬頭肉」。 儘管羊頭不是好詞,但架不住羊頭肉好吃。蘭州有威武霸氣的手撕羊頭肉,開封有講究的古法火燎羊頭肉。
  • 中國人到底有多愛吃頭?
    粵菜清淡,只需蔥姜蒜這些簡單配料和魚頭一起丟進砂鍋,就能啫出一鍋外焦裡嫩、風味獨特的「魚頭啫啫煲」。京津冀一帶以醬香口味為主,「魚頭泡餅」讓你吃得滿足。熱呼呼的餅子浸滿濃鬱的魚湯,真是越嚼越香。豬頭一提到豬頭,我們首先想到的大概是它擺在供桌上的樣子。
  • 魚頭豆腐湯,此味只應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嘗?
    自古到今,湯有一種魔力,無論一頓飯多麼豐富,湯作為最精彩的一種味,不可或缺。廣東人喜歡飯前先喝一碗湯,讓湯來開胃;我們湖南人喜歡飯後喝一碗湯,讓湯來為胃減負,幫助消化。古時候湯叫羹,「羹」由五味調和,它蘊含著「和諧」、「和順」、「和同」的含義,如果請人吃飯不上湯,就會少了一種和諧,代表請客不夠誠心,客人心裡是有想法的。隨著火鍋的盛行,有時候,火鍋便替代了湯羹。
  • 百年富春三頭宴:豬頭魚頭獅子頭
    大豆腐乾,揚州地產,批成薄片,多薄,能透光。再切成牙籤細絲,下開水缽,長筷子輕撐慢燙,至少三遍開水,瀝去豆腥苦尾,燙出豆香綿軟。起筷,潷水。等大鍋熱油,先炒一勺蝦仁,鏟起,再乘熱注入已經煨好的原汁雞湯,放乾絲、雞絲和筍片。湯大開,再入蝦籽,湯收稠了,併入火腿絲、豆苗,起鍋裝盆,四周湯汁,中間堆尖,整個一海盆,上桌,香氣四溢,撩人垂涎。
  • 「鴨頭」好吃嗎?明明沒啥肉,卻還有這麼多人喜歡,為啥?
    先不提什么九轉大腸、夫妻肺片、爆炒腰花等傳統名菜,光是一顆鴨頭,就有乾鍋、滷水、香辣、甜辣、麻辣、醬香等數種做法。這花樣之多,先不說外國人,就連咱們自己也是咋舌不止。但話又說回來了,若是牛頭、羊頭、豬頭還尚可理解,雖然在清理的時候齜牙咧嘴,但至少還可以將肉剔下來吃。
  • 鴨頭怎麼做不腥,用什麼方法做才好吃?
    因此這時候的鴨頭清潔工作做得不徹底,是腥味的一個主要來源。鴨頭的清潔是一個比較繁瑣的處理過程,清潔乾淨以後的鴨頭就除去了百分之九十的腥味。那麼怎麼清潔鴨頭呢?我總結了一下,清潔鴨頭需要注意以下四個個部分。1、鴨頭殘血。宰殺以後的鴨頭有很多殘血,我們需要把鴨頭浸泡水中,自然解凍,中途換水一次。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地讓殘血析出。2、鴨鼻孔。
  • 好吃到停不下來的乾鍋鴨頭,在家也能輕鬆做
    廚么妹會在這裡,給大家分享嘿好吃的健康美食,一起吃出健康,吃出好身體~ 吃一次就一直念念不忘的乾鍋鴨頭,廚么妹真是想想就開始流口水。拿起一個大鴨頭,「一掰二撕三啃四滋溜」,口感軟爛,豐富有層次,怎能一個「香」字了得。
  • 學古 | 潮汕的豬頭、老鵝頭
    比如揚州菜中大大有名的三頭,豬頭、魚頭、獅子頭。後一款是肉圓,是揚州廚師對獅子的意會,不必計較,前兩者確是名符其實的首級。但揚州鹽商有袁枚這樣一幫文人的教唆,倒也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了,豬頭與魚頭都是拆了骨後再經烹治,最終以復原形狀上桌的,吃起來不費手腳。現在冬天到了,正是吃貨們自製豬頭凍的大好時機,別錯過啊。不過真正的美食家都是餐桌上的探險者,他們偏愛用舌尖來捕獲隱藏最深的美味。
  • 川味美食麻辣鴨頭,在家也能做,勾起你的食慾
    據說麻辣鴨頭最早起源流傳於清朝區的常德,經湖南流傳至今。麻辣鴨頭,調動不止是味蕾,更能振奮全身神經細胞,是味覺總動員,順口順心,麻辣有度,拿起一塊骨頭來送入嘴裡,嘴裡滿滿都是香、麻、辣的滋味,這時連吸吮的骨片也都汁香濃鬱。
  • 豬頭肉居然有這麼多做法!!!
    豬的腦袋能用做豬頭湯,豬的四肢能夠做各種菜餚,豬的內臟也是含有豐富的營養的。連豬尾巴都能做出一些醃製的東西,而且我們用肥肉炸出來的油還能用來炒菜,可見豬肉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豬頭皮也是我們常見的一種豬身上的皮肉,要做好豬頭皮可是要下一番功夫的。我們都知道豬肉中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不少女性朋友在吃過燉豬蹄或者相關的菜餚後,都會感覺自己的皮膚變得細膩有彈性。
  • 4.9元搶原價88元的美蛙魚頭火鍋套餐 !霸屏合肥必吃榜的「不給叫美蛙魚頭」終於來了!
    ◎ 秘制底料 現炒鍋底 ◎ 一頓蛙鍋到底好不好吃,靈魂在鍋底,不給叫美蛙魚頭作為爆火13年的連鎖品牌,一直秉承初心保持鍋底的口感,進門就能聞到專屬的美蛙香!美蛙打頭,魚頭跟進,來勢洶洶!超大個的花鰱魚頭,霸氣無比!用比臉還大的盤子端上桌,隨手一挖就是大塊大塊的魚頭肉!
  • 大廚自製配方做的鴨頭,麻辣鮮香好吃,真是下酒神器
    鴨頭近幾年是非常火的美食,可以做辣鴨頭,乾鍋鴨頭,都非常受大眾口味的喜歡。在飯店乾鍋鴨頭賣得很好,幾乎我們這邊飯店每家都有賣的,用鍋仔上的,裡面有黃豆芽、芹菜、香菇、鴨頭做的麻辣的。做出來非常好吃,喝酒吃飯都是很好的美食。今天教大家怎麼做麻辣鴨頭的教程,在家自己也能做出好吃的味道來,鮮香麻辣特別好吃。
  • 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豬頭肉?小時候不懂,現在才知道原因
    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豬頭肉?小時候不懂,現在才知道原因。因為南北方飲食差異,過節的風俗食物也就有很多的不同,比如已經過去的二月二,北方以麵食春卷、吃餃子為主,在南方,以米飯、鹹粥等一些稻穀食物成了餐桌上的主角。
  • 人間能得幾回聞的上一句是什麼 古詩「人間能有幾回聞」上句是什麼
    「人間能得幾回聞」這句詩相信很多人都比較熟悉,在許多電視劇裡面也都會出現這句詩,那麼大家知道這句詩的上一句是什麼嗎?不知道的小夥伴就需要仔細讀一下這篇文章了。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譯文  錦官城裡每日弦樂管樂雜紛紛,其中有一半隨著江風飄去,另一半則飄入了雲端。  這樣的樂曲只應該天上有,人世間芸芸眾生能得幾回聞?
  • 魚頭怎麼做好吃 推薦魚頭的幾種鮮美做法
    喜歡吃魚的人絕對不能錯過了魚頭,魚頭具有營養高、口味好的特點,並且富含人體必需的卵磷脂和不飽和脂肪酸,對於健腦、延緩衰老以及降低血脂都有很好的作用。那麼魚頭怎麼做好吃呢?下面就給大家推薦魚頭的幾種鮮美做法。
  • 炒豬頭肉怎麼做好吃
    確實,豬頭肉聞起來比一般的豬肉腥味中,所以要想豬頭肉做得好吃,去除腥味是關鍵。那麼,豬肉應該怎麼去除腥味呢?首先買回來的生豬頭肉最好在水裡泡一段時間,這樣能清除它它身上的一些雜質,泡過之後的豬頭肉用鹽和白醋搓洗幾次,這樣也有去腥的作用,在炒制之前用開水燙一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去除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