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間諜起源於何時?法律如何制裁?

2020-12-21 保密觀

間諜鬥爭歷史悠久

在我國古代,王朝的統治經歷多次統一和分裂的洗禮。早在先秦時期,殘酷的政治勢力鬥爭開啟了間諜的歷史,已知最早記載我國古代間諜活動的是夏代少康時期,《左傳》載:「少康使女艾諜澆,遂滅過、戈」。

開始時,「間」和「諜」意義有區分,《禮記》載:「以中情出,小曰間,大曰諜」。春秋時期,《孫子兵法》最早從理論上系統地論述了「用間」(用間諜偵查敵情),隨後戰國期間,「間諜」連用——《六韜·王翼》:「遊士八人,……,以為間諜」。

而間的繁體字,表明古人早已洞悉間諜工作的「真諦」:尋找間隙、鑽空子以偵察敵方的虛實。由於這是非常秘密且細緻的工作,所以古代又把間諜稱為「細作」「奸細」

間諜罪的產生及發展

史實證明,有效的諜報往往能在鬥爭中佔據先機。因此,古人很快認識到保守機密和反奸防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周易》中提出「君不密則失臣 , 臣不密則失身, 幾事不密則害成」,《周禮·秋官司寇》中規定:「掌士之八成:一曰邦汋(盜取國家機密)……三曰邦諜(為外國作間諜)……」開始將間諜活動作為犯罪處罰。

東周衰落,諸侯紛爭,間諜活動「野蠻生長」,湧現出了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間諜故事:成功的像蘇秦、張儀連橫合縱之間開展諜戰;失敗的則有鄭國赴秦做間諜修鄭國渠,反而助秦國力大增等。

及至秦始皇吞二周,掃六合,從秦朝開始到清朝末期,伴隨著封建王朝在中國的統治,我國曆朝對間諜罪的法律規定呈現如下特點:

對間諜活動作重罪論處

《唐律》中關於間諜罪的「徵討告賊消息」條規定:「諸密有征討而告賊消息者,斬;……其非徵討而作間諜,若化外人來為間諜或傳書信與化內人,並受及知情容止者,並絞」。

反映李世民接見吐蕃使者的《步輦圖》

《宋刑統》律文大體與《唐律》相同。《明律》在唐律基礎上進行了合併調整,有關間諜罪的「盤詰奸細」條規定:「凡緣邊關塞及腹裡地面,但有境內奸細走透消息於外人,及境外奸細入境內探聽事情者,盤獲到官,……得實,皆斬。」《大清律》的「盤詰奸細」則和明朝基本一致。

從清院本《清明上河圖》(局部)可看出,時人對奸細頗為防範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儘管中國古代法律在儒家學說影響下有「上請」「親親得相首匿」等刑法原則,但是對間諜這樣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並不適用。

對間諜行為進行分類

《唐律》中將間諜罪分為四種情況:一是把軍事徵討信息提供給境內外敵對勢力;二是把其他國家秘密提供給敵對勢力;三是外國人私入中國境內或傳信給國人以刺探情報;四是接收外國間諜的書信或容留隱藏外國間諜。

明、清對奸細的認定主要是給境外敵對勢力做間諜,不過「漏洩軍情大事」中也規定,若將朝廷收捕反逆賊徒機密大事「有心洩於敵人,作奸細論」。

反映清軍作戰的《平定準部回部得勝圖-和落霍澌之捷》

區別漏洩罪與間諜罪

從現有文獻資料來看,我國曆朝均有防止洩密的犯罪和罪名,即「漏洩」和「間諜」,目的都是為了保護國家秘密。但漏洩罪的犯罪主體為一般犯罪主體,有些情況可能是過失犯罪。而間諜則不同,其完全是為了敵人刺探情報,一旦得逞危害無窮,因此必須嚴加防範。

考慮到間諜竊密一般有組織有規模,內外勾結、沆瀣一氣。《明律》還要求官員必須認真盤詰間諜的窩點、交接之人,如若失察,不論故意或過失,均須負責。

明本《清明上河圖》(局部)中,城防機構門口立著標牌上書「固守城池」「盤詰奸細」「左進右出」等醒目的大字,反映守城官員在反奸防諜方面責任重大

當然,在特殊情況下,漏洩罪也可以轉化為間諜罪,即上文提到的故意「漏洩軍情大事」給敵人。

古今中外,給一國政局帶來重大影響的間諜事件不勝枚舉。而從中國古代的法律規定可以看到,古人對間諜給國家帶來的危險早有清醒認識。

如今進入現代社會,國家有關間諜罪的法律條文或許發生了變化,但是其所反映的立法價值取向卻相對一致:那就是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一個人,不論何時何地,為了一己私利,背棄祖國從事間諜活動,不僅要受到法律制裁,更會永遠為人民和歷史所唾棄。

主要參考文獻:

[1]張群.「中國保密法制史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85~86.

[2] 閆曉君.「古代保密法:漏洩罪與間諜罪」[J].法學,2017(02):147~159.

[3]孫浩.「我國危害國家安全犯罪罪名歷史沿革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6.

[4]陳瑞鑫.「間諜犯罪若干問題研究」[D].復旦大學,2008.

本期編輯:高 健

相關焦點

  • 古代也愛玩間諜特工?看看古代007是如何操作
    所以朝廷就專門找這樣的人來辦差,而且還秘密支起了一道天網,因為他們實際上就是大唐的超級間諜特工。今天就來扒一扒古代那些間諜特工機構和這些超級特工所擁有的超人本領!古語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那如何知彼呢?其實,孫子兵法裡給了最明確最直接的答案,那就是間諜了。
  • 中西古代法律起源|中國,戰爭的產物;西方,階級的調和
    其實中國古代的法律向來都包含「刑」與「禮」兩個部分,它們也是中國法律起源的兩條途徑。最早的法律例如「五刑」則是起源於戰爭的某些需要,也是脫胎於軍事活動中的產生的軍法。中西法律起源之差異縱觀上述中西法律各自不同的發展歷程,我們不難發現二者之間有著巨大的差異。首先,中國古代法律起源于氏族之間的戰爭,而西方法律則起源于氏族內部各種力量之間的鬥爭。
  • 從字源看中國古代法律思維的演變
    從字源看中國古代法律思維的演變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推薦閱讀書單:《刑法學講義》《法律與宗教》《想點大事——法律是種思維方式》《超越法律》《所羅門之結》。善良、無私、公正,正是中國古人心目中的法律準則。
  • 如何理解美國的反洗錢與金融制裁
    《你所不知的金融探頭:全球金融機構與美國的金融制裁和反洗錢》的作者何為曾在美國摩根大通銀行「全球金融犯罪合規部」供職,另一位作者羅勇是北京大學中國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兩位作者深具實務經驗與學術素養,在書中他們開宗明義地解釋了美國為何以及如何將遍布全球的金融機構變成「探頭」,「在世界各個角落免費徵召了無數維護某些核心價值的『金融警察』」,來實施金融制裁和反洗錢。
  • 方舟子說象棋起源於印度,理由是中國古代沒有大象,你怎麼看?
    方舟子說象棋起源於印度,理由是中國古代沒有大象,你怎麼看? 前言: 在平日生活之中,我們也都經常會看到一些下棋比賽,象棋就是在我們國家很受歡迎的一種遊戲,戰國時期有很多的書籍就對象棋有著記載。在早期間的時候,象棋的棋子多半都是用象牙雕刻而出的。
  • 防範身邊間諜:兼職拍照會洩密,妻子留學遇帥哥,與丈夫墜入陷阱
    因此,一般人也要學習如何應對和防範間諜。 有符合相關描述的人容易被境外勢力策反,以上就是辨別間諜行為和容易被策反的人的方法。正所謂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先了解如何判別境外勢力才能進行反制手段。那麼如何進行反制手段呢?反制需要根據情況的不同使用不同的反制手段,如果被間諜脅迫迫不得已為間諜工作,就應該及時向國家安全機關尋求庇護。國家安全機關會保全舉報人的安全和其家人的安全,而且對之前已經構成的間諜行為會有減輕處罰的處理。
  • 亞洲這一國家,女性腰圍不能超過90釐米,超過將會受到法律制裁
    亞洲這一國家,女性腰圍不能超過90釐米,超過將會受到法律制裁不管是哪個國家,都擁有自己的特色和文化,隨著如今旅遊業的發展,這些文化和特色也吸引著來自全世界各地的遊客。旅遊業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態度和思維方式,人們對於生活的態度和消費觀念也發生了很大改變,很多中國遊客漸漸的喜歡上了出國旅遊,一般情況下,選擇較近的領國,開始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眾所周知,中國的領國有日本,緬甸,印度,越南等等國家,而在這些國家中,日本則是作為唯一的一個發達國家脫穎而出。
  • 古代思想中的法律與正義之爭
    從孟子與齊宣王、轅固與黃生之間的對話中可以看出,中國古代思想中關於湯武行為是否正當的爭論,其背後所隱藏的思想,類似於西方自然法與國家法之間的衝突。(二)當君王的行為以及君王的命令有失其道、殘害仁義時,臣子反叛、弒殺君王,是否具有正當性。
  •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5)——親屬法律制度
    但中國古代的親屬又分為宗親,外親和姻親。宗親即父系親屬,外親是母系親屬,姻親就是因為結婚而產生的親屬關係。姻親本質上是沒有法律意義的,中國古代法律對其沒有任何規定,而宗親和外親全部劃分法律等級。所謂中國古代親屬關係的法律等級,簡單理解就是當你的這位親屬去世時,你為其所穿的喪服標誌著你們處在哪一等級上,所以親屬等級也叫"服制"就很好理解了。
  • 為何西方稱我國古代為「天下中國」?這頂桂冠是如何消失的?醉了
    這可不是傳說,這是我國古代某一時期的一種常態。即使我們今天的邊界,也才確定不到100年。而民族國家的概念和意識形態,是在一戰後,由梁啓超先生等前輩們引入中國的。在此之前,特別是天下國家最強盛的大唐時期,我們對疆域、文化、政治是完全開放。而天下國家的概念起源於商周,發展與秦漢,鼎盛於大唐,而何時開始衰落的呢?
  • 全球「最瘦」國家,女性腰圍不超90釐米,超過會受法律制裁
    一千個世界並不稀奇,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文明, 這些文明和特色吸引其他國家的遊客,提高旅行方面的收益, 大力發展旅遊業可以逐漸改變人們的生活態度和想法, 人們對生活的態度和消費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本身也喜歡旅行的方式, 中國遊客愛上了海外旅行,一般選擇鄰近的鄰國,為了探尋鄰國的文化和習慣而開始旅行
  • 造謠中國從事間諜活動,趙立堅這個回答太到位,美方這次無話可說
    據國內媒體報導,近日,美國國會參議員克魯茲和盧比奧向太平洋多個島國發出警告,聲稱「中國政府正資助中企競標太平洋海底光纜項目」,目的是「便於開展情報刺探和地緣政治活動」。中國企業價格低就是搞間諜活動?美國才是最大的間諜大國極具諷刺意味的是,雖然克魯茲和盧比奧等人滿嘴胡言,但有證據表明,美國或許才是全球最熱衷於開展間諜活動的國家。
  • 屏住呼吸:希望所有罪惡都能有法律制裁
    但老人同時也是惡人,他不應該把富家女囚禁於地下室並強迫其為自己生孩子,這樣的行為令人不齒,老人應該受到來自法律的制裁。或許有人會說,如果沒有這三個劫匪,也許永遠不會有人知道富家女被囚禁於地下室中。但最後的結果卻是女主攜款潛逃,並未報警,富家女枉死仍無人知曉,女主的同伴們也死得不明不白。
  • 日本進入中國東北的順序,第一不是持槍炮的日本軍人,而是間諜
    有日本學者研究認為,日本人進入中國東北的人員順序,首先是日本間諜,接著是手持槍炮的日本軍人,再就是抱著算盤的商人,這其中夾雜有極少數扛著農具的農民。三人打扮成商人模樣從上海經煙臺到達營口後,以營口為據點,花費了近一年的時間,「嘗盡千辛萬苦」,「仔細觀察了遼河結冰的狀況,遼河何月何日結冰,何時人馬可以在冰上行走,何時開化等,以及(南滿洲)地形、政治、兵備、產業、人情、風俗、氣候、交通、物價等,同時詳盡調查了俄人的活動」,「踏遍了邦人未曾涉足的地方」。這大概是日本軍人對中國東北軍事諜報活動之始。
  • 美議員妄稱中國領館是間諜機構 川普好奇中國燒掉了什麼
    中美關係正在顯著惡化,美國7月21日要求中國在72小時內關閉駐休斯敦總領館。美議員直言該領館是間諜中心,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也好奇中國領館人員在撤離燒掉文件究竟是什麼。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7月22日在記者會上宣布了一個驚人的消息,7月21日,美方突然要求中方關閉駐休斯敦總領館。中國官媒《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還在社交媒體上透露,美國只給了中國72小時的時間。美國此舉讓輿論譁然。
  • 販賣奢侈品假貨獲利百萬,法院:難逃法律制裁
    販賣奢侈品假貨獲利百萬,法院:難逃法律制裁 2020-12-23 20: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茶起源於印度?咖喱吃多了會上頭?|德宏茶學院005期
    你敢再說一遍關於茶的起源一篇提過,由於我國西北歷來不產茶,有些外國學者乘機稱茶起源於印度而非中國,這就呵呵了。大家一定聽過的阿薩姆、大吉嶺這些名字,這些確實是印度茶產區的名稱,而印度大規模種植茶的故事其實是在19世紀之後了。
  • 古代法律碑刻研究(第一輯)出版
    中國法制史是中國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歷朝官民將公文私約、禁令規範、訟案界址等銘刻於碑石上,公布彰顯,以垂久遠,是中華法制文明的一個重要傳統。石刻法律文獻具有延續時間長、地域分布廣、存留量大、可信度高等特點,是建構中國傳統法律話語體系不可或缺的原生史料。
  • 法律制裁非關臺 臺資深媒體人彭文正轟NCC私刑
    彭文正表示,有網友洗臉他幾年前也曾嗆過中天,確實如此,中天就跟很多電視臺一樣,經常被他嗆,有些事情錯了就該罰,有法律可制裁,但不是關臺。    江啟臣聽完演講後說,彭訴求的公平正義,也是國民黨所追求的,強調「政治理念可以不一樣,你也可以批評或不喜歡國民黨,但不得不講公平正義」。
  • 臉書跟進美國對中國官員「制裁」:將禁止有關帳戶支付服務
    (觀察者網訊)美國財政部8月7日宣布對11名中國內地及香港官員進行所謂的「制裁」,美國社交媒體平臺臉書(Facebook)立馬「跟進」,表示將禁止遭制裁官員帳戶的支付服務。據「東網」報導,臉書8日回復其查詢時表示,公司服務運營「必須受美國法例約束」,被列入制裁名單的帳戶將被禁止使用「任何存在支付行為」的服務。不過臉書並未提及相關措施的實施時間,以及若帳戶沒有支付行為是否會遭封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