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清明粑、畫彩蛋 重慶民眾感受傳統文化

2020-12-13 環球網

【來源:中國新聞網】圖為彩蛋展示。 陳超 攝

【來源:中國新聞網】圖為小朋友展示寫有「清明」字樣的彩蛋。 陳超 攝

【來源:中國新聞網】圖為小朋友展示彩蛋。 陳超 攝

【來源:中國新聞網】圖為工作人員現場展示清明粑的製作。 陳超 攝

【來源:中國新聞網】圖為工作人員展示清明粑。 陳超 攝   4月4日是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在位於重慶涪陵紅酒小鎮內,一商家擺起長長的攤位,展示當地清明習俗。現場工作人員為民眾展示如何製作清明粑,小朋友們在家人帶領下畫起彩蛋,共同感受中國傳統文化。   【編輯:李駿】

相關焦點

  • 吃青團畫彩蛋,重慶市民感受清明傳統習俗
    今天(4日)是清明節,在涪陵藺市鎮,美心紅酒小鎮工作人員呈上了兩道特別的小吃——青團和清明粑,和當天遊客一起感受清明傳統文化。青團,不僅是清明時節的傳統美食,吃青團也代表著緬懷先人的同時,寓意著迎接新生活。
  • 重慶人的早餐從重慶特色三角粑開始,搭配豆漿這個冬天溫暖你的胃
    重慶是美食之都,是一座讓你舌尖爽到爆的城市,令五湖四海的遊客絡繹不絕到重慶打卡,特別是重慶火鍋,重慶面,別具一格,很有地方美食代表性!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飲食文化,一日之計在於晨,重慶人的早餐文化你知多少? 你有品位過所有的重慶早餐嗎?
  • 怎麼用英語介紹《清明上河圖》?這套傳統文化故事讀本告訴你
    「怎麼讓外國人明白什麼是《清明上河圖》?不要解釋畫裡有多少人物、車子、房子。
  • 清明為什麼要吃雞蛋?原來有這麼多講究,聽聽老農怎麼說!
    大家都知道元宵節吃元宵,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清明節吃什麼呢?當然清明也有屬於自己的節氣美食,那就是雞蛋。為什麼在清明節吃雞蛋呢?這是怎麼回事?這段淵源一定非常清楚!兒時,一到清明,外婆就會為我們煮很多雞蛋吃,我們還會給它們塗上鮮豔的顏色。外婆說,清明節吃個雞蛋,一年四季都會有個好身體。傳說吃雞蛋起源於遠古時代的上巳節,人們為了求婚,把雞蛋、鴨蛋、鳥蛋等各種蛋類煮熟並塗上各種顏色,稱為「五彩蛋」。把五彩蛋拿到河邊投入河中,順水衝去,等下遊的人會爭搶著撈來吃,吃完了可以懷孕。
  • 習|清明將至,婺源飲食文化之清明果
    拆桐花爛漫,乍疏雨、洗清明。清明節 |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交節時間在公曆4月5日前後,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在中國的歷史發展中融合了寒食節的禁火、冷食習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中國傳統節日。寒食丨寒食有悽風苦雨,以斷火、冷灶為氣氛。
  • 感受「母城」文化 留住城市底片 20餘家媒體「打卡」重慶傳統風貌街
    11月26日,「留住城市底片——『打卡』重慶傳統風貌街」網絡主題宣傳活動拉開帷幕,20餘家媒體齊聚渝中,感受深厚的「母城」文化。本次活動由市委網信辦指導,區委宣傳部、區委網信辦主辦。當天,人民網、新華網、華龍網、視界網、重慶日報網、新浪重慶、網易重慶、區融媒體中心等20餘家媒體記者從市人民醫院中山院區出發,拾級而下,漫遊張家花園山城步道,用鏡頭記錄變遷,用筆觸展現歷史。「幹了這麼多年記者,也經常在渝中跑來跑去,還真沒用心去逛這麼一條古樸幽靜的步道!」記者陽鑫說,最可貴的是,這裡還有那麼多歷史文物。
  • 清明節氣:親近大自然 感受濃濃春意
    清明節氣:親近大自然 感受濃濃春意 清明節氣:親近大自然 感受濃濃春意 更多精彩視頻掃描 關注華龍視聽微信號 清明節氣:親近大自然 感受濃濃春意
  • 清明假期重慶周邊健康遊景點推薦
    清明小長假即將來臨,特殊時期,要選擇人少不扎堆景區安全出遊,重慶自由行小編推薦這幾個適合周邊自駕的景區,而且還能鍛鍊身體。聖燈山森林公園聖燈山位於重慶巴南區,距重慶主城去50多公裡。聖燈山素有「川東小峨眉」之稱,海拔1064米,進山後是一個東上西下的過程,四周懸崖峭壁、陡峭險峻,山上怪石林立、千姿百態,沿途有捨身巖、捨命巖、棋盤石、燈盞石、猴頭石、蛇脫殼、狗鑽洞、鐵門檻、玉米窩等,徒步感受天然奇趣的還使人讓人產生奇異遐想,同時還能鍛鍊身體,健康遊的不二之選,一舉三得。
  • 傳統節日文化激活再生 挖掘文化基因 釋放人文能量
    作為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組成部分,傳統節日凝結著我國廣大民眾的文化血脈和精神情感。在鄉村振興的時代背景下,在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今天,我們應如何發揮好這些傳統節日背後的人文價值,從而更好得在傳統節日中感受文化自信?
  • 「母城」文化濃:重慶渝中5面打造12個傳統風貌街區
    鳳凰網重慶綜合 渝中區是重慶「母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傳統風貌街區更是「母城」文化的主要承載地。目前,渝中區擁有經重慶市政府批准的傳統風貌街區總計12處,佔全市40%,總佔地面積約2.2平方公裡,佔渝中區陸域面積約10%。留住城市底片,「打卡」重慶傳統風貌街。
  • 線下祭掃線上直播 重慶首場清明「雲」共祭今日舉行
    西郊福壽園舉行清明「雲」共祭活動。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記者 李文科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4月2日16時30分訊(記者 姜念月)清明,是氣清景明、萬象新生的時節。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更是人們思親緬懷、表達感念的時刻。4月2日上午,在重慶西郊福壽園人文紀念公園內,「清明『雲』共祭」儀式溫情舉行。這是一場無人員聚集的集體紀念活動,也是重慶市首場通過線下舉辦,線上直播的清明共祭儀式。
  • 念清明 遊清明 誦清明:聽東營講述「清明印象」
    清明時節,東營市文明辦發起#印象·清明#網絡文明傳播活動,邀請廣大網友一起說說清明印象、做做清明美食、曬曬特色活動、講講內心感受,推動移風易俗,倡樹文明新風,傳承悠久獨特的清明傳統文化。他們紛紛講述內心的清明印象,曬出文明祭奠、踏青尋春、拔河插柳、吟詩作賦等特色民俗,以此表達他們對清明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傳承並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南通人嘴邊清明時節的飲食文化
    身在江蘇南通,最開心幸福的事情就是一年四季都能吃上好吃的美食。這不,在跨過了2020年初的寒冬,終於迎來了暖春,給大地增加了許多的色彩,處處透發著春日的美好畫卷。最近恰逢清明時節,除去了那三月的天孩子的臉,說變就變的天氣,剩下的就是我們心心念的清明假期和美食了。
  • 這個清明「雲」上見! 長沙網友邀您一起賞花賞詩賞春光
    星辰在線4月2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龍莉)一年一度又清明,今年清明節的打開方式與往年稍顯不同。受疫情影響,為避免交叉傳染,不少人選擇「雲上過清明」替代傳統過節方式。視頻來源:嶽麓區文明辦)  雲上聽 在詩詞裡「邂逅」清明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踏著春天的腳步,清明節已向我們走來。在這個詩意的季節裡,長沙網友誦讀經典祭英烈,書寫詩詞敬英雄,朗朗書聲傳承傳統文化。
  • 今天回家吃羊排、烤麵包、畫彩蛋!這是為啥?
    知道什麼是復活節後飯小二認為若想深入的了解一種風俗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知道要吃些什麼!  聖誕節一過,復活節巧克力蛋便在糖果店裡擺出來了。節日中,成年人會形象生動地告訴孩子們復活節彩蛋會孵化成小兔子。許多家庭還會在花園草坪裡放些彩蛋,讓孩子們玩找彩蛋的遊戲。復活節小兔和彩蛋也成為節日期間搶手的商品。商場出售各式各樣的小兔和彩蛋狀商品,還在小小的食品店和糖果店擺滿了用巧克力製成的小兔和彩蛋,這些「食品小兔」神態可愛,彩蛋形狀不一,吃起來味道香甜。
  • 食味涼山|會理尋味記:豆米兒粑,春天的音符
    悠久厚重的歷史,川滇文化、中原文化交融,造就了飲食文化異彩紛呈。千百年來,一道道傳統美食,一代又一代人傳承下來,帶著溫度的記憶。勤勞智慧的會理人,並不是機械地複製美食,而是加以演進、吸納、變化,從而在舌尖永久綻放。追尋美食,也是在追溯文化,那些被時光記錄、又在時光裡重新鮮活的美食,正是構建傳統文化的重要元素。蠶豆,相傳西漢張騫自西域引入中原。
  • 重慶人記憶中的味道:二次回歸的飯粑跎,真的把90年代找回來了
    我最喜歡的就是豌豆豬蹄湯(小時候就這麼重口),我相信,對於老重慶人或者像我一樣大年齡,有著對90年代依稀記憶的重慶人來說,大家對這家店都不會陌生。 後來,不知什麼原因,這家店停業了。 大概是在2015年左右,飯粑跎短暫的回來了一兩年。
  • 清明時節我們只吃這種用野草做成的餃子,熱吃冷食都可以
    #迎接春天#在黔西北一帶,每年清明時節,春暖花開,人們總是三五成群邀約一起,去到田間野外、山野溝渠,一是為了踏青,再就是可以採摘一些新長出來的茅香草回去做茅香粑,也叫清明粑。這種茅香粑和外省某些地方的舂臼製作的茅香粑完全不一樣,最大的區別就是它帶有餡,鹹味臘肉餡或甜味五仁餡,吃起來外皮帶著野菜的清新與芬芳,內餡根據甜鹹又能呈現不同的口感層次,給予我們味蕾豐富的感知,吃一口皮,咬一口餡,清甜爽口,鹹鮮入味。
  • 重慶人最愛吃的10家江湖菜,網紅餐廳口碑差,飯粑跎不愧是老字號
    重慶作為火鍋之都,被網友稱為「空氣中都瀰漫著火鍋味的城市」,不過,重慶人吃火鍋的頻率其實並不高,我們日常吃的其實是本幫江湖菜。 重慶江湖菜在老油、旺火、辣椒、雞精與味精的使用上特別「慷慨」,導致菜品口味較重,所以江湖菜也被稱為「五狠菜」。
  • 包粽子、編平安繩、舞龍舟,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端午節為農曆五月初五,又名端陽節等,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它有著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祝活動。即墨蕃茄田開展了傳統節日的親子活動——端午「粽」動員,希望小蕃茄們可以在活動中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