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至1933年間,蘇聯在烏克蘭發生了饑荒。在近兩年的時間裡,大量的食物被浪費,數百萬烏克蘭人因此死亡。這或許可以說是一場鮮為人知的種族滅絕。
直到今天,俄羅斯仍否認政府是饑荒的幕後黑手,而是將其原因歸咎於環境因素。但正如他們與烏克蘭的緊張關系所表現的那樣,兩國之間的關係很少有和平的。
蘇聯當局強行從富農(Kulaks)和烏克蘭農民手中,拿走食物
富農反抗史達林的集體化政策,認為這是回歸農奴制。蘇聯當局給他們貼上了工人階級敵人的標籤,並打算消滅他們。「現在我們有機會對富農發動堅決的進攻,打破他們的抵抗,把他們作為一個階級消滅掉,並用共產主義的集體化取代他們的生產模式。」史達林說。
到了20世紀30年代,史達林實施了他的集體化政策,並強行奪走了富農的土地和食物,並將他們中的許多人流放到西伯利亞。而剩下的人都餓死了。
他們的食物被偷後,烏克蘭邊境被封鎖
蘇聯當局侵佔富農的土地和食物後,數百萬烏克蘭人忍飢挨餓。許多人試圖在其他國家尋求庇護,但蘇聯封鎖了邊境,不讓任何人進出。
許多飢餓的人,開始吃人
饑荒期間,許多烏克蘭人出於絕望而吃人。飢餓使人們失去人性,互相殘殺。耶魯大學歷史學家蒂莫西·斯奈德(Timothy Snyder)在他的著作《血染之地:希特勒和史達林之間的歐洲》(Bloodlands: Europe Between Hitler and Stalin)中寫道,父母拋棄自己的孩子並吃掉他們,不過後來自己也餓死。這種情況在當時太常見了。
人肉甚至成了黑市上的商品。儘管在那個絕望的年代,吃人仍然是受法律懲罰的。因此在當時大約有2505人被逮捕,並被指控在饑荒期間吃人。
替代食物方法,包括用蕁麻做成的麵包
在那段饑荒期間,人們急切的尋求各種各樣的替代品來代替食物。他們用蕁麻葉和其他雜草製作「草餅」,用來儘可能地維持自己的生命。人們還煮馬皮,甚至是吃馬糞。根據相關的報導,孩子們甚至因為飢餓而絕望,吃了自己的糞便。更為糟糕還有飢餓的農民產生了互相攻擊的事件。
史達林的集體化政策,意在摧毀烏克蘭的民族主義
1928年,史達林引入了他的農業集體化政策,最初,尤其是西方,人們認為這是為了將烏克蘭所有的私有農田和牲畜,統一到蘇聯的統治之下。據說史達林打算用這些錢來養活城裡的工人,然後把糧食賣到國外為工業化融資。
但是,正如1933年在《真理報》(Proletarska Pravda)中所寫的那樣,它也意在「摧毀烏克蘭民族主義的社會基礎」。
據估計,死亡人數高達2000萬
到底有多少人死於這次的事件呢?至今這仍然是個具有爭議的問題。歷史學家蒂莫西·斯奈德認為,大約有330萬人喪生。在紀念遇難者的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Memorial of the Holodomor)的總幹事發表的一份聲明中,他聲稱,約有700萬人死於烏克蘭境內,300萬人死於烏克蘭境外。而過去的數據估計,死亡總人數超過2060萬。
記者沃爾特·杜蘭蒂(Walter Duranty),因否認而獲得普立茲獎
沃爾特·杜蘭蒂(Walter Duranty)是《紐約時報》駐莫斯科記者。然而,創造「史達林主義」這個詞的人不過是這個蘇聯共產主義獨裁者的傀儡。他不以為然地說,饑荒造成的死亡人數「基本上是胡扯」。
他迫於壓力,對饑荒的情況輕描淡寫,甚至還因史達林本人的報導而受到讚揚。1934年,還獲得普立茲獎,但他的作品對現在來說,卻是份可恥的遺產。《紐約時報》的一位記者稱他的作品是「本報出現的最糟糕的報導之一」。
有很多人否認該次饑荒事件
1933年饑荒結束後,蘇聯政府試圖掩蓋國家引發饑荒的證據。史達林甚至禁止公布人口普查數據。克裡姆林宮從未承認這是一場種族滅絕,並拒絕了這個標籤,聲稱這是一種「民族主義的解讀」。甚至烏克蘭前總統亞努科維奇也聲稱,將這次事件稱為「對某個民族的種族滅絕」是「不正確和不公正的」。
這次饑荒,在2006年首次被認定為種族滅絕
到目前為止,有14個國家正式承認這是一場種族滅絕。不關美國不是其中之一。2006年,烏克蘭外交部向澳大利亞、加拿大和墨西哥提供了相關信息,並成為最早承認種族滅絕的國家。甚至梵蒂岡,也承認了這一點。還有另有五個國家正式宣稱這次事件是一種犯罪行為。
每年11月,烏克蘭人都會紀念這次事件
自1998年以來,烏克蘭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六,都會舉行紀念日(Holodomor Remembrance Day),紀念受害者。國旗降半旗,當然,各大媒體會被禁止播放娛樂節目。
而世界各地也都在紀念。加拿大在2008年舉辦了一個完整的紀念周。2009年,美國總統歐巴馬就紀念日發表了一份聲明:
「…緬懷這場人為災難的受害者,讓我們有機會反思那些,在世界各地遭受極端主義和暴政的人們的困境。」
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歷史,是複雜且殘酷的
位於「中亞、俄羅斯、歐洲和黑海的十字路口」,包括烏克蘭、俄羅斯和克裡米亞的地區,一直很複雜,在協調自治、民主的過程中,面臨著無數挑戰。
儘管跨越這些邊界的許多派別有著不同的特點,以及共同的文化和歷史,但由於每個地區都在努力維持自己的民族,因此存在一段殘酷的歷史。烏克蘭一直希望脫離俄羅斯獲得自治權,而俄羅斯從未支持過。俄羅斯經常試圖入侵或吞併其地區的各個部分。2014年,在烏克蘭的克裡米亞,俄羅斯聯邦強行控制了這個共和國。
吞併克裡米亞引發了烏克蘭和俄羅斯之間的衝突,並演變為兩國之間的戰爭。俄羅斯為了達成貿易協議安插人員在烏克蘭的高層,有無辜的平民失去了生命。2015年的短暫停火,很快被結束。希望有一天,這些仇恨將得到和平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