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片實際上是葡萄生產果實的初級加工基地,葡萄的產量高低和品質的優劣,和葉片的形態、結構、多少及其生長狀況有直接的關係。
保護葉片健康生長,是葡萄管理中最重要的措施,這就有必要了解葉片的形態和結構特點。
葉片實際上是一個碳水化物(葡萄糖)的加工廠,有具保護作用的圍牆(上下表皮),有原料供應渠道(葉脈維管束的導管和氣孔),有成品臨時儲存倉庫(柵欄組織和海綿組織細胞內的液泡),有自備動力系統的生產車間(柵欄組織細胞內的葉綠體),有成品輸送系統(葉脈維管束的韌皮部),甚至還具備換氣降溫及排水系統(氣孔、水孔)。
葡萄的葉由葉片、託葉、葉柄組成,一般的,葉片成熟後託葉就會脫落,只留下不明顯的葉痕,葉柄內的維管束把莖蔓和葉片之間的維管束銜接在一起,構建起完整的水分和營養的輸送脈絡,也同時支撐葉片甚至會隨著光線移動以使葉片能夠在空間充分展開並接收更多的陽光。
葉脈實際具有兩重作用,一是其中的纖維素等成分支撐葉片展開,二是其維管束中的木質部及其導管負責來自根系的水分、礦質營養的傳導,以及韌皮部中的篩管把葉片合成的碳水化合物外運到果實或其它器官。
霜黴病之所以在葉片正面上會受葉脈的限制呈角形失綠斑,是因為葉脈中所含纖維素難以被這些病菌迅速瓦解。這就導致葡萄霜黴病首先從新梢的頂端嫩葉開始發生,並逐漸從細小的葉脈開始向粗壯的葉脈擴展;
葡萄葉片往往具有多個裂刻,每個裂刻尖端的葉緣上有一個腔狀結構,負責夜間的時候把葉片內多餘的水分吐出來,這就是:水孔。
然而,在高溼條件下水孔也往往是一些對水依賴性強的弱寄生菌侵入葉片的良好通道,所以,這些病菌一旦侵入,就會在葉片上形成倒V型病斑,比如灰黴病菌、白腐病菌等。
因此,平時要注意:傍晚或晚上澆大水、高密度通風條件差、土壤長期高溼度等情況下,只要溫度合適,就更容易發生灰黴病或白腐病。
葉片的上表皮表面有防水的角質層,既可以阻止病菌的侵襲也能夠抑制葉片內的水分過度蒸騰散失。
葉片的下表皮結構更複雜一些,在葉脈上及其周圍有剛毛、有腺體(隨著葉片的成熟逐漸減少),還有負責氣體交換和水分蒸騰的氣孔。
表皮細胞之間的胞間層在形成初期,果膠酸鈣,對胞間層粘結相鄰細胞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適度補鈣,可以使葉片更健康,對白粉病、霜黴病等直接從表皮侵入葉片的病菌有更好的抵禦性。
矽,是強化表皮細胞保護功能的作用元素,適度補矽,對防病也有作用。
位於上下表皮之間的是葉肉,它由柵欄組織、海綿組織及其空隙構成,是葉片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場所,其結構如何、光合作用是如何進行的?下一篇,將重點予以解讀,請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