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書】《存在主義咖啡館》

2021-02-18 梅有時間心閱坊

擅自加上了毒舌男彩照,讓他作為存在的問號屹立於此吧!讀完《存在主義咖啡館》,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列了一堆接下來的書單,然後覺得人生無望,真正體驗了一把海老爺的——向死而生,自作死也就罷了。自忖陷入到暗無天日的書堆之中卻還很興奮,是多麼奇怪的存在方式啊!會不會象卡夫卡一樣某天一覺醒來變成一隻大母蟲?想見人也見不了了。當我對自己的窘境發愁無奈時,又遇到這本《上帝笑了99次》,一開篇就安慰了我——假如我在思考……我就有點兒接近哲學家了;如果我想一窺世間萬物的真相……我就是在探討哲學了;如果我問」這一切的意義是什麼?「……就是我成功進入哲學家境界的證據!好吧,我想要探討哲學、探討人和世界,我承認我有想要做一個成為哲學家的春秋大夢!儘管我現在還是個哲學預科小學生,人生依然漫長,能夠自覺的選擇自身的存在方式,任何時候都可以開始。
儘管我並不確定自己終究是否能具有哲學家的思考境界,但當我對哲學感興趣,開始主動閱讀哲學書籍,我就擁有了某種意向性、可能性(看到胡塞爾爺爺向我點頭);我主動做了一個選擇,決定持續的去讀哲學著作,持續去思考那些跟吃喝拉撒睡不太沾邊兒的問題——我想要知道我為什麼活著?意義為何?世界到底是怎樣的?人性與社會的真相是什麼?有上帝嗎?宗教信仰到底對人的意義為何……我選擇提出更多想要搞明白、卻仍然不理解的問題,嘗試著去思考和尋找答案,並從中享受快樂。這是我的存在宣言!

然後我就聽到尼採象對待不開化的動物那樣低下頭對我說:哲學是生命本身……你要去呼吸高崗上的空氣,擺脫你的群氓屬性,那是你存在的命運;

克爾凱郭爾會憐憫的說:孩子,你的存在是主動的,去經歷、去選擇,你的存在是你個人的,它獨屬於你;

胡塞爾語重心長、慈祥的說:回到事物本身去,你要去觀察把自己呈現在你面前的「這個東西」,儘可能精確地把它描述出來;

海德格爾傲慢的捋著兩撇小鬍子:你開始意識到你的存在,並且,你做了一個決定,它召喚你去閱讀,那麼,去經歷你的可能性吧;

薩特會跑過來趾高氣揚的說:你是自由的人,你做出了選擇——那麼,去創造,不要總是讀書……生活的藝術,在於把事情做成;

梅洛·龐蒂溫柔而友善:生活變為觀念,觀念回歸生活,閱讀,思考,別忘了回歸生活;

加繆頑世不恭的調侃我:你這個姑娘恐怕也是你生活時代的局外人,沒有在日常事務中崩潰就來追問生命中最重大的問題,你會發現世界的荒謬性,並與之共存;

最後是存在主義的女性典範波伏娃輕拍我肩:如何成為一個女人的問題,是一個最典型的存在主義問題。你知道自己是如何被製造出來的嗎?(我知道她一定不是在說我是如何從媽媽肚子裡被製造出來的)你是如何成為一個這樣的女人的?

哈哈哈哈……仰天狂笑片刻……

若此,借著這本書我意淫了他們。它梳理了整個存在主義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中的代表人物,他們的主要思想,以及他們在所屬時代的重要經歷。講存在主義必定要回歸到存在境遇中去,在其所屬的社會情境中的他們的存在經曆本身就是在講存在主義。書的敘述從尼採、克爾凱郭爾兩位先驅開始,繼而是胡塞爾、海德格爾,薩特、波伏娃、加繆、梅洛·龐蒂、雅思貝爾思……書裡稍帶手的還提了幾位相關人物,包括黑格爾,卻非常奇怪的絲毫未提叔本華,為什麼呀?難道作者跟這個毒舌男有仇嗎?還是跟黑格爾是死黨,為了忠誠而當死敵不存在?

這無疑是一次過癮的閱讀,也是一次經常陷入似懂非懂窠臼的冒險,是一次對隻言片語的失語境收集,它還是一本列書單的索引……

支言片語的收集最適宜帶有偏見的傳播——

我們永遠無法明確無誤地從無知走向確定,因為探尋的線索會不斷地帶領我們重新回到無知狀態。

我越是指責自己,就越有權來審判你。

生活只能倒著被理解,生活必須正著被經歷。

對公共事務保持警惕,對模糊性保持警覺。

我們都是自己的陌生人。

如果有一個足夠權威的人物命令的話,似乎每個人都願意給別人施加酷刑。

人類本質上都是流浪者。我們永遠不會擁有任何東西,永遠無法真正在某個地方安定下來,即使一輩子都待在一個地方也一樣。

存在焦慮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緊密地與技術焦慮糾纏到了一起。

在有危險的地方,亦生長著拯救的力量。

看和被看是把我們編織到世界中的東西,給予了我們充分的人性。

存在主義這門哲學所關涉的,從來都是一種境遇中的自由。

一個人如何拒絕接受別人的解釋性凝視?

他不想成為那種人,一邊慌慌張張地找藉口,一邊又繼續若無其事地生活。

「泰然處之」指的是用不插手的方式來關注事物。

「自我欺騙」,生活才能得以維繫下去。大多數自欺是無害的,但也造成更為陰險的後果。

除了我決定要成為的人,我真的什麼都不是。

我們害怕自由,但無法逃避它,因為我們就是它。

經驗本身就已經充滿了意義。

一窮二白地過上若干年,就足以創造全部的敏感性。

世界上沒有什麼事物的發生是必然的。一切都是「偶然的」,都可能以不同的方式發生。這一新發現嚇著了他。

大部分人都會掉進被稱為「攣縮」的東西中:一種緊繃、被硬殼覆蓋的生命形式——「仿佛我們每個人分泌出一種殼,它會慢慢變硬並囚禁我們。

一個人可能對世界上的許多事都不確定,但卻可以確定自己頭腦中正在發生的事。

微信:puurjun

手機:18510557325

地址:順義區後沙峪方糖會所二單元801

海澱區學院路富潤家園二號樓108

相關焦點

  • 我們在存在主義咖啡館
    存在主義,多麼遙遠的年代。那時有一群以薩特和西蒙·波伏娃為主的學者文人,他們穿著破舊的襯衫和雨衣聚集在巴黎的雙叟咖啡館、花神咖啡館、拿破崙酒吧,或爵士樂酒吧裡誇誇而談。那個年代的知識分子,身體力行著他們口中說出的哲學。薩特和西蒙·波伏娃終生未結婚,但各自有情人,他們既是長期的伴侶也是自由個體。這樣的關係就是他們的哲學選擇。他們沒有子女,沒有財產,甚至沒有住在一起。
  • 「周末,請來一杯存在主義咖啡」┃周末拆書
    籠統來說,存在主義是當代西方哲學的一個流派,誕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恰好處於人類世界從舊世界向現代化新世界急劇轉型期。稍微有點歷史知識的人都知道,那個時代不僅誕生了存在主義等現代哲學流派,更是誕生了納粹主義這一恐怖思想。
  • 走進一間叫做存在主義的咖啡館 | 讀書
    他們是胡塞爾、海德格爾、薩特、波伏娃、加繆、梅洛龐蒂…這是一家只存在於我腦海中的咖啡館,它的名字叫做——存在主義咖啡館。《存在主義咖啡館》是我最近兩年最愛的書。《存在主義咖啡館》讀起來很愜意,作者文筆真的優美,而且並沒有深入到存在主義的著作中去,所以可以比較輕鬆就看懂。
  • 「你好,麻煩來一杯存在主義咖啡.」
    籠統來說,存在主義是當代西方哲學的一個流派,誕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恰好處於人類世界從舊世界向現代化新世界急劇轉型期。稍微有點歷史知識的人都知道,那個時代不僅誕生了存在主義等現代哲學流派,更是誕生了納粹主義這一恐怖思想。但存在主義具體指著什麼,一些講存在主義的書,包括那些著名的存在主義大師,根本都懶得回答這個問題,因為它實在不好定義。
  • 《存在主義咖啡館》| 原創書評:簫| 讀書天
    《存在主義咖啡館》作者:莎拉·貝克韋爾(沈敏一譯)簡介 |巴黎,1933年。三位朋友正坐在蒙帕納斯大道上的煤氣燈酒吧裡喝杏子雞尾酒。受到啟發的薩特,將現象學與他那種法式的人文主義情感結合在一起,創立了一門全新的哲學思想——現代存在主義。
  • 推薦丨《存在主義咖啡館——自由、存在和杏子雞尾酒》
    ——《科克斯評論》(星級評論)《存在主義咖啡館》令人耳目一新地回顧了那些曾經陳舊的思想及其興起的環境……全書充滿了各種讓人驚喜的小細節。——《紐約時報》《存在主義咖啡館》將傳記、哲學、歷史、文化分析與個人思考雜糅在一起,讀起來饒有趣味。——《獨立報》精彩……縝密、清晰——強烈推薦給任何有思考能力的人。
  • 咖啡館與思想家
    王汎森先生在文中還談道,19世紀末的維也納之所以成為歐洲思想之都,成為「天才成群地來」的地方,是因為當時的維也納城裡有許許多多的小咖啡館,人們點一杯咖啡就可以坐一天,在咖啡館裡談天說地,激發出各種思想的火花,一群人最終把一個人的學問和思想「頂」上去,可以說,這些咖啡館即是「繁星」的養成之所,比如寫出了《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昨日的世界》的奧地利小說家、詩人、劇作家、傳記作家史蒂芬·茨威格就是某咖啡館的常客
  • 《存在主義咖啡館》:真正的女性主義,是女性擺脫依賴達到自我實現的主義
    這一點在紐約時報的十大好書之一《存在主義咖啡館》中有所披露:他們考慮過結婚,但兩人都不想要一場中產階級的婚姻或者孩子,因為波伏娃決心不再重演她和母親不愉快的關係。……接下來,他們做兩年的情侶,之後再決定是否續約,分手,或以某種方式改變他們的關係。
  • 第四周 | 由《存在主義咖啡館》展開的討論
    當時看到書裡(《存在主義咖啡館》)講到雅思貝爾斯他對於人的極限境遇很有興趣,因為他本身身患重病,有心臟病和肺氣腫。他身體上的疾病也影響了他的學術思想,其他的一些思想家也會有這樣的體驗。Amon:你剛剛說的讓我想到另外一位哲學家,就是福柯。M:啊,對。Amon:就是《福柯的生死愛欲》那本書,我沒有看完,但是翻了一下,我感覺(你說的)可以和他聯繫起來。
  • 在存在主義咖啡館裡:和熠熠生輝的存在主義者們聊聊人生的兩大問題!
    這一點在《存在主義咖啡館》中有所披露:他們考慮過結婚,但兩人都不想要一場中產階級的婚姻或者孩子,因為波伏娃決心不再重演她和母親不愉快的關係。——《存在主義咖啡館》這一點可能放到現在大家都很難接受,因為性的保守專一仍舊是大眾的倫理道德,但是其中我們可以看到的是,感情的維持需要的不是束縛而是相對的自由與新鮮感。這一點極有啟發性。
  • 世界咖啡館| 巴黎雙叟咖啡館,與20世紀文藝名人絮語
    海明威曾在其《流動的饗宴》 (A Moveable Feast))一書中寫到:「如果你有幸在年輕時待過巴黎, 那麼未來不管你身在何處, 巴黎將永遠跟著你,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饗宴。」從紙醉金迷、華麗炫目的20年代起,來自世界各地的文藝名人、社會名流和知識分子都在巴黎交會。
  • 現象學與存在主義
    但是即使是在這些不同的稱號下,現象學與存在主義的思想在德國也沒有溶在一起。雅斯貝爾斯的情況特別是這樣,他對於觀象學感興趣並且使用現象學僅限於他的精神病理學,在那裡他賦予對病理現象的移情的描述以主要作用,但是當談到現象學哲學,他在胡塞爾發表《作為嚴格科學的哲學》一文以後,便劃了一條明確的不可改變的界限。
  • 花神咖啡館--左岸最有名的咖啡館
    「如果我不在家裡,就在咖啡館。如果我不在咖啡館,就在去咖啡館的路上。」這是一位維也納藝術家寫給妻子的便條,在西方廣為流傳。
  • 魔都的「花神咖啡」消失了,上海女人取暖的20家街邊小咖啡館地圖!
    一個女人的存在主義是,漢源書店消失了,上海女人的花神咖啡館也就不存在了。兩年前的深秋我在巴黎花神咖啡館。花神咖啡館有靈魂,傳說就很美。傳說薩特、波伏娃選擇花神咖啡館會客、聊天、寫字!也許因為近,也許因為愛,也許因為取暖,也許老闆時不時願意將樓上溫暖又安靜的房間提供給薩特寫稿,反正,他們坐進花神咖啡館,坐成歷史中我們喜歡的樣子。樓上寫稿,樓下聊天,咖啡很提神。假如巴黎沒有了花神咖啡館,我們會怎樣?我只能拿起他的書,讀他的書,合上他的書。巴黎有了花神咖啡館,任選一杯咖啡,都有了存在主義的意思。
  • 巴黎最有名的咖啡館,畢卡索生前常去的咖啡館是什麼樣的?
    很多人喜歡旅行到處遊玩,走遍世界,想必法國的巴黎就是其中不可錯過的一站。去巴黎看艾菲爾鐵塔,去香榭裡舍大街喝咖啡,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一家巴黎人氣最旺的咖啡館,位於聖日耳曼大道、塞納河左岸,它叫:雙叟咖啡館(法文名:LES DEUX MAGOTS)。
  • 春季出遊指南:全球十大魅惑咖啡館(圖)
    2、星巴克咖啡店  Starbucks名字源自《大白鯨》一書主人公的名字。1971年,第一家Starbucks咖啡店在美國西雅圖派克地區市場開張。  Starbucks咖啡原豆的烘焙,用自成一派的Starbucks烘焙法(Starbucks Roast),所烘焙出的咖啡豆顏色比使用肉桂烘焙法的咖啡的顏色要深。
  • 每周一書:《輕斷食》
    閱讀改變人生,為了督促自己每天堅持閱讀,同時也將閱讀心得與更多的人分享,所以我在喜馬拉雅創立了《每周一書2016》的語音欄目
  • 看世界:世界十大著名咖啡館
    由舒適的長椅,鏡牆、桃花心木護壁組成溫馨柔和的畫面,這裡是沙特與西蒙波娃經常聯袂出現的咖啡館,當然也深受其它藝文界人士的喜愛。二樓為英國式裝飾,簡樸且幽靜,是獨思的好地方。花神咖啡館是「存在主義」流派的啟蒙地,超現實主義的誕生地;夏加爾、亨利·米勒、喬伊斯、海明威、畢卡索、波蘭斯基、徐志摩等名人都曾在此流連。
  • 巴黎的露天咖啡館
    露天咖啡館,是巴黎人休閒、社交的中心 在巴黎,不管去哪兒,你總會路過露天咖啡館。露天咖啡館是巴黎人生活、社交的中心。巴黎人在咖啡館裡閱讀、用餐、喝酒、聊天、娛樂、戀愛。 無論春夏秋冬,都會在咖啡館裡或休閒,或發呆。
  • 全球最值得去的百年咖啡館,你喝的每一口都是故事與歷史
    」1669年,咖啡傳入法國,咖啡館成為法國革命黨交換信息的地方。大革命結束後,咖啡館又成為當代文學和藝術的發祥地,莫奈等印象派元老經常在此集會和交流;海明威、薩特等一批文學和思想界的大師也經常在咖啡館探討創作。此後,咖啡風靡歐洲,在18世紀已經遍布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奧地利等主要國家,僅巴黎一地的咖啡館數量就達到了40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