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存在主義咖啡館

2021-03-05 深港書評

存在主義,多麼遙遠的年代。那時有一群以薩特和西蒙·波伏娃為主的學者文人,他們穿著破舊的襯衫和雨衣聚集在巴黎的雙叟咖啡館、花神咖啡館、拿破崙酒吧,或爵士樂酒吧裡誇誇而談。那個年代的知識分子,身體力行著他們口中說出的哲學。薩特和西蒙·波伏娃終生未結婚,但各自有情人,他們既是長期的伴侶也是自由個體。這樣的關係就是他們的哲學選擇。他們沒有子女,沒有財產,甚至沒有住在一起。

他們不只演說,也投身政治,只要有人有理想,他們便挺身支持,為學生站臺、為弱勢發聲。他們寫傳記,著迷於人本身的意志導致的行為;他們看不起面目模糊的中產階級,聲稱「極權運動能夠興起,部分原因在於現代生活的碎片化,令民心更容易受到蠱惑民心的政客煽動」。

薩特說,人類的根本事實就是「存在先於本質」,而這意味著人必須行使自由做出選擇。這樣的哲學命題,帶出了那個年代在自由意志下而形成的那個「我」。

可是,這樣的哲思,在上世紀80年代後起了一浪又一浪的新思潮,結構主義、後結構主義、解構主義、後現代主義、符號學……他們和存在主義劃分界限,說那些什麼存在的憂懼、自由的眩暈令他們倒胃口。哲學又回到抽象的老路子。薩特那些以實踐為主導的存在觀念,成為落後且過度理想的空話。

但這本《我們在存在主義咖啡館》裡講述的那些關於自由、哲學家與存在主義的故事,又重拾了半個世紀前,在巴黎布滿繁星的夜空下有群聰明的思考者想告訴我們的,以為存在是追求財富、安定、免於失敗的價值觀其實是種謬思。我們需要的,應該是更具理想的生活,這些存在主義的先鋒,他們或著作或實踐的哲學,仍有我們仰望及思考的精彩論述,他們的人生,亦影響那個時代的年輕世代,那是理想的,亦是自由的追尋。

作者莎拉·貝克威爾之前寫的《閱讀蒙田,是為了生活》拿到了美國國家書評獎和英國庫伯非小說類首獎。這本書的形成,應該追溯到她十六歲那一年,她用她在生日獲得的錢買了一本薩特的《嘔吐》,封面寫著:「一部有關人格的疏離和存在的奧秘的小說」。十六歲的少女就這樣跳進了「存在主義的咖啡館」,愛上了那個憂鬱的主角羅岡丹。之後,她用薩特那種脫離常規的哲學,讀書生活談戀愛,再後來讀了更多思想家的作品,迷上了海德格爾後決定攻讀博士學位。但又因「存在」而逃學退學。

這本書,是貝克威爾對自己年少時沉迷存在主義大師們思想的重新整理,曾經觸動過她的《存在與時間》《存在與虛無》《第二性》《全體與無限》被置放多時、塵封多時後,再次拾起翻閱,她看著年輕的自己在書頁上重重語氣的註腳,突然發現這麼多年來自己和世界都已改變,甚至那些把存在主義擠到後頭的新浪潮哲學思維也落後了。

她決定寫一本關於存在主義與那些人物的書,把存在主義的故事一個個連接起來。將克爾凱戈爾、薩特、西蒙·波伏娃、阿倫特、雅斯培、雷蒙·阿隆、梅洛龐蒂、加繆、胡塞爾等等存在主義諸賢的故事與理論以及他們的日常,都串聯成一部存在主義的簡史。

這些章節,或並不是嚴肅專業的哲學史,但就如貝克威爾所說,當她讀薩特和海德格爾時,並不認為哲學家的生平或細節是重要的,這也是當時的傳統觀念,但歲月的更替卻又讓她得到了相反的結論,唯有那些哲學家的個人歷史,比概念更加有趣。這也是為什麼她讀波伏娃的自傳永不覺得厭倦。這裡面也展現了人類的複雜性和世界變幻不定的本質。而我們的存在與思考,無非是自由之理想中的「我」的顯現。

相關焦點

  • 《存在主義咖啡館》| 原創書評:簫| 讀書天
    《存在主義咖啡館》作者:莎拉·貝克韋爾(沈敏一譯)簡介 |巴黎,1933年。三位朋友正坐在蒙帕納斯大道上的煤氣燈酒吧裡喝杏子雞尾酒。受到啟發的薩特,將現象學與他那種法式的人文主義情感結合在一起,創立了一門全新的哲學思想——現代存在主義。
  • 走進一間叫做存在主義的咖啡館 | 讀書
    他們是胡塞爾、海德格爾、薩特、波伏娃、加繆、梅洛龐蒂…這是一家只存在於我腦海中的咖啡館,它的名字叫做——存在主義咖啡館。《存在主義咖啡館》是我最近兩年最愛的書。《存在主義咖啡館》讀起來很愜意,作者文筆真的優美,而且並沒有深入到存在主義的著作中去,所以可以比較輕鬆就看懂。
  • 【每周一書】《存在主義咖啡館》
    讀完《存在主義咖啡館》,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列了一堆接下來的書單,然後覺得人生無望,真正體驗了一把海老爺的——向死而生,自作死也就罷了。自忖陷入到暗無天日的書堆之中卻還很興奮,是多麼奇怪的存在方式啊!會不會象卡夫卡一樣某天一覺醒來變成一隻大母蟲?想見人也見不了了。
  • 推薦丨《存在主義咖啡館——自由、存在和杏子雞尾酒》
    作為20世紀後半葉*影響力的思想運動之一,現代存在主義通過回答這兩個問題,在戰後世界的文學、藝術、影視等領域產生了曠日持久的影響,了解存在主義,就是了解我們想成為怎樣的自己,因為你經歷了什麼,那這個什麼就是個哲學話題。現在的我們,比我們想像的更需要存在主義者。
  • 《存在主義咖啡館》:真正的女性主義,是女性擺脫依賴達到自我實現的主義
    他們究竟給我們的時代帶來了什麼影響?這背後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是他們感情的圓滿和世上所有感情的圓滿的原因卻是具有相通性,就像另一位存在主義作者託爾斯泰說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 「你好,麻煩來一杯存在主義咖啡.」
    在一本叫作《存在主義咖啡館》的書中,你將看到更完整的存在主義發展史和更多的思想家八卦。這本入選2016年《紐約時報》的十大好書之一,最近剛由未讀君引進出版中文版。 未讀·思想家 | 《存在主義咖啡館:自由、存在和杏子雞尾酒》點擊圖片即可購買《存在主義者咖啡館》是存在主義者這一群體的傳記,作者貝克韋爾虛擬了一個咖啡館
  • 「周末,請來一杯存在主義咖啡」┃周末拆書
    在一本叫作《存在主義咖啡館》的書中,你將看到更完整的存在主義發展史和更多的思想家八卦。這本入選2016年《紐約時報》的十大好書之一,最近剛由未讀君引進出版中文版。未讀·思想家 《存在主義咖啡館:自由、存在和杏子雞尾酒》《存在主義者咖啡館》是存在主義者這一群體的傳記,作者貝克韋爾虛擬了一個咖啡館,在這裡能聽到他們一系列關於人生
  • 咖啡館與思想家
    看到這裡,筆者聯想到年前讀過的另一本有意思的書——英國莎拉·貝克威爾所著的《存在主義咖啡館——自由、存在和杏子雞尾酒》。書裡寫了很多有趣的人,胡塞爾,海德格爾,還有最近因疫情而重新火起來的《鼠疫》的作者加繆,等等。然而,書中主要介紹的,其實是二十世紀重要的現代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以及他的終身伴侶、存在主義作家、女權主義創始人之一的西蒙娜·波伏娃。
  • 第四周 | 由《存在主義咖啡館》展開的討論
    當時看到書裡(《存在主義咖啡館》)講到雅思貝爾斯他對於人的極限境遇很有興趣,因為他本身身患重病,有心臟病和肺氣腫。他身體上的疾病也影響了他的學術思想,其他的一些思想家也會有這樣的體驗。Amon:你剛剛說的讓我想到另外一位哲學家,就是福柯。M:啊,對。Amon:就是《福柯的生死愛欲》那本書,我沒有看完,但是翻了一下,我感覺(你說的)可以和他聯繫起來。
  • 在存在主義咖啡館裡:和熠熠生輝的存在主義者們聊聊人生的兩大問題!
    他們究竟給我們的時代帶來了什麼影響?這背後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是他們感情的圓滿和世上所有感情的圓滿的原因卻是具有相通性,就像另一位存在主義作者託爾斯泰說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 現象學與存在主義
    正如我們在第七章中看到的,海德格爾對於實存的哲學研究不僅涉及不同的指示對象(Dasein),而且它還尋求一種非常不同的目標,即確定實存的範疇(基礎本體論),以便發現達到一般本體論的手段;海德格爾所關心的不是實存,而是要知道有關人的存在的一個確定方面,即它對於存在(Being)的理解,這並不排除實存的分析和雅斯貝爾斯意義上的實存的闡明之間實際上有某些重合,但是,至少在《存在與時間》階段上
  • 讓我們在存在主義咖啡館裡聊聊人生最重要的兩大問題│一周新書推薦
    被你詢問的人百分之九十九會將你當做瘋子神經病,而如果你遇到了任何一個了解過存在主義的人,他們也許會緊緊擁抱你,共同哀嘆你個人的痛苦,就像尼採當年在圖靈緊緊擁抱那匹受盡磨難的老馬一樣。存在主義認為人的存在先於本質的,存在先於感知,人是自由的,人在自由選擇中為自己負責,在選擇中塑造自身。我是誰?我究竟該如何生活?
  • 花神咖啡館--左岸最有名的咖啡館
    「如果我不在家裡,就在咖啡館。如果我不在咖啡館,就在去咖啡館的路上。」這是一位維也納藝術家寫給妻子的便條,在西方廣為流傳。
  • 巴黎最有名的咖啡館,畢卡索生前常去的咖啡館是什麼樣的?
    去巴黎看艾菲爾鐵塔,去香榭裡舍大街喝咖啡,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一家巴黎人氣最旺的咖啡館,位於聖日耳曼大道、塞納河左岸,它叫:雙叟咖啡館(法文名:LES DEUX MAGOTS)。具有左岸咖啡館特有的藝術氣息,因為畢卡索生前經常來這裡喝咖啡而逐漸出名,很多的遊客也是慕名而來。在塞納河左岸,除了花神咖啡館之外,最有名的就屬雙叟咖啡館了。
  • 人間失格:太宰治與存在主義
    再如:我們的存在既不是自己造成的,也不是自己選擇的,存在是世界強加給我們的,並一直延續到我們去世。C.同時太宰治最終的自殺,也可以聯繫到海德格爾的名言:向死而生。面對生、存在,海德格爾始終強調一種動態觀,他解構了「存在」,並揚發出「此在」、「在場」、「自成」等哲學術語。
  • 存在主義之父克爾愷郭爾 | 我們所害怕的,正是我們所渴望的
    記憶不光能挽留住那瞬間,而且還能升華它,任何事物一旦摻合了記憶,就能在我們的心裡造成雙倍的效果。青春是什麼?一場夢。愛情是什麼?那場夢的內容。人們幾乎從沒運用已經擁有的自由,比如思想自由,相反倒是要求什麼言論自由。
  • 巴黎的露天咖啡館
    露天咖啡館,是巴黎人休閒、社交的中心 在巴黎,不管去哪兒,你總會路過露天咖啡館。露天咖啡館是巴黎人生活、社交的中心。巴黎人在咖啡館裡閱讀、用餐、喝酒、聊天、娛樂、戀愛。 無論春夏秋冬,都會在咖啡館裡或休閒,或發呆。
  • 從存在主義角度看小說《蒂凡尼的早餐》
    五六十年代美國相對保守的社會,這樣一個驚世駭俗、純潔放蕩的女人值得用哲學上的「存在主義」去研究她。1.什麼是哲學上的「存在主義」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是當代西方哲學主要流派之一。存在主義以人為中心、尊重人的個性和自由。人是在無意義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沒有意義,但人可以在原有存在的基礎上自我塑造、自我成就,活得精彩,從而擁有意義。薩特是「存在主義」的倡行者。
  • 看世界:世界十大著名咖啡館
    由舒適的長椅,鏡牆、桃花心木護壁組成溫馨柔和的畫面,這裡是沙特與西蒙波娃經常聯袂出現的咖啡館,當然也深受其它藝文界人士的喜愛。二樓為英國式裝飾,簡樸且幽靜,是獨思的好地方。花神咖啡館是「存在主義」流派的啟蒙地,超現實主義的誕生地;夏加爾、亨利·米勒、喬伊斯、海明威、畢卡索、波蘭斯基、徐志摩等名人都曾在此流連。
  • 【巴黎】巴黎的雙叟咖啡館
    巴黎擁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咖啡館,散落在每條街道、每個角落。咖啡館提供了交談討論的場所,立即成為學者、名流和藝術家聚集之地,加速社會上各種思想的交流,進而融入了法國民眾的生活中。「雙叟咖啡館(Les deux Magots)」位於巴黎左岸的聖傑曼佩大道上,對面是古邏馬式聖傑曼佩教堂,自一八八五年開幕以來,已有百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