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公文選萃」公眾號,已經得到授權
如有轉載需要,請聯繫原發公眾號
愚拙
請別再跟老實寫材料、幹工作的說「能者多勞」!
體制內,與其說是「能者多勞」,不如說是「願者過勞」。
單位裡,在就對寫材料特別是一些所謂的大材料進行分工時,通常傾向於安排給極少數「筆桿子」,並在私底下裡不疼不癢說一聲「能者多勞」嘛。
短短四個字,風輕雲淡間,就把本可能業務方面該幹的全面梳理上情下情內情外情(四情)及工作謀劃設計推進落實工作推得乾乾淨淨。
實際上,一個單位裡的「能者」是不少的。比如,直接呈領導班子尤其是主要領導的材料,通常都寫得不差。
因此,拋開是否「能者」先不談,那些整天加班熬夜的「筆桿子」其實最寶貴的品質應是「願者」,這也是體制內單位裡比較稀缺的品質。說得通俗簡單點,所謂「願者」,就是態度端正,心存敬畏,胸懷理想,願意為事業吃苦挨累。
同很多朋友、讀友閒聊時,大家普遍認可材料界存在的「二八法則」:一個單位裡,通常能寫的佔20%,願寫的佔20%,能寫願寫的僅有4%,這4%的同志可能要承擔80%的重要文稿。
現實中,有的同志追求養生式工作,樂於幹些跑跑顛顛的事務性工作,跑完就幹完,幹完就休息。領導安排文稿任務時,或者以年齡或者以家庭或者以能力為由不願承擔。久而久之,有文稿任務時,哪怕是其業務範圍內文稿任務,也讓其他「願者」承擔。
有的同志伏案埋首,一坐坐一天,一天又一天,直到住進醫院。因為其既要幹好本職工作,又要因「能者」承受一些過勞的任務。幹完一件,還有若干件。忙裡偷閒,還得充電,閱覽報刊雜誌,查閱政策文件,及時儲備素材,動態掌握情況。表面上看的「能」,實際上是大量的精力消耗、時間付出、家庭犧牲。
其實,除了必要的綜合部門,業務科處室就不該設文字綜合這樣的崗位,就應該扁平設計、各幹一攤、各負其責。承擔業務工作,就應該全面梳理業務內四情,動態搞清歷史沿革、發展現狀、存在問題、下步對策;就應該承擔起掌握情況、謀劃設計、研究推動、具體落實的全流程、全環節,並在不同環節,負責用文字準確全面表達。幹工作的極致,就是把事兒研究通透。只要事兒研究通透了,幹明白了,文字上也不會是啥難事。
有誰不想工作輕輕輕鬆,多拿些時間陪伴家人、享受生活呢?又有誰願意加班熬夜,熬出精力體力疲勞,熬出一身病,熬出過勞肥呢?那些老老實實、默默承擔的,比起那些養生式工作的,多的其實更多是「願者」的態度和品質!
不「願」花精力花時間深度研究事兒,怎能寫出厚實的材料?稍微遇到複雜些的材料,就以「能者多勞」為由退居二線、到點下班,本該負責的業務,基本情況掌握不清,存在問題一問蒙圈,未來措施心中無譜,能寫出深度東西就怪了。這個深度研究工作的過程,不該簡單由寫材料的來搞。甚至是活兒沒有人幹,直接簡單粗暴讓「筆桿子」來編。
當然了,從管理者角度來講,職責劃分、工作擺布、人員使用也是極考驗管理智慧的事情,要敢於從「鞭打快牛」怕出錯的思維,扭轉到扁平管理、各守各攤、謀劃設計推進落實寫稿一體化的思維上,要逼著慢牛「願」起來、「能」起來。
最後,寫材料的,搞綜合的,以後誰再跟你說「能者多勞」,到實在撐不住的時候,不妨任性一次,把這篇文章轉給他,並明確告訴他:並不是「能者多勞」,而是「願者過勞」!我實在太累了,目前的體力和精力實在是幹不動了。並且,專業人應幹專業事,在**業務面前,***才是「能者」。讓「能者」變「願者」去幹該幹的事吧!
(本文由公文選萃公眾號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