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給老實人扣「能者」帽子!不要再跟寫材料的說「能者多勞」!

2021-01-09 河北人河北事

本文來自「公文選萃」公眾號,已經得到授權

如有轉載需要,請聯繫原發公眾號

愚拙

請別再跟老實寫材料、幹工作的說「能者多勞」!

體制內,與其說是「能者多勞」,不如說是「願者過勞」。

單位裡,在就對寫材料特別是一些所謂的大材料進行分工時,通常傾向於安排給極少數「筆桿子」,並在私底下裡不疼不癢說一聲「能者多勞」嘛。

短短四個字,風輕雲淡間,就把本可能業務方面該幹的全面梳理上情下情內情外情(四情)及工作謀劃設計推進落實工作推得乾乾淨淨。

實際上,一個單位裡的「能者」是不少的。比如,直接呈領導班子尤其是主要領導的材料,通常都寫得不差。

因此,拋開是否「能者」先不談,那些整天加班熬夜的「筆桿子」其實最寶貴的品質應是「願者」,這也是體制內單位裡比較稀缺的品質。說得通俗簡單點,所謂「願者」,就是態度端正,心存敬畏,胸懷理想,願意為事業吃苦挨累。

同很多朋友、讀友閒聊時,大家普遍認可材料界存在的「二八法則」:一個單位裡,通常能寫的佔20%,願寫的佔20%,能寫願寫的僅有4%,這4%的同志可能要承擔80%的重要文稿。

現實中,有的同志追求養生式工作,樂於幹些跑跑顛顛的事務性工作,跑完就幹完,幹完就休息。領導安排文稿任務時,或者以年齡或者以家庭或者以能力為由不願承擔。久而久之,有文稿任務時,哪怕是其業務範圍內文稿任務,也讓其他「願者」承擔。

有的同志伏案埋首,一坐坐一天,一天又一天,直到住進醫院。因為其既要幹好本職工作,又要因「能者」承受一些過勞的任務。幹完一件,還有若干件。忙裡偷閒,還得充電,閱覽報刊雜誌,查閱政策文件,及時儲備素材,動態掌握情況。表面上看的「能」,實際上是大量的精力消耗、時間付出、家庭犧牲。

其實,除了必要的綜合部門,業務科處室就不該設文字綜合這樣的崗位,就應該扁平設計、各幹一攤、各負其責。承擔業務工作,就應該全面梳理業務內四情,動態搞清歷史沿革、發展現狀、存在問題、下步對策;就應該承擔起掌握情況、謀劃設計、研究推動、具體落實的全流程、全環節,並在不同環節,負責用文字準確全面表達。幹工作的極致,就是把事兒研究通透。只要事兒研究通透了,幹明白了,文字上也不會是啥難事。

有誰不想工作輕輕輕鬆,多拿些時間陪伴家人、享受生活呢?又有誰願意加班熬夜,熬出精力體力疲勞,熬出一身病,熬出過勞肥呢?那些老老實實、默默承擔的,比起那些養生式工作的,多的其實更多是「願者」的態度和品質!

不「願」花精力花時間深度研究事兒,怎能寫出厚實的材料?稍微遇到複雜些的材料,就以「能者多勞」為由退居二線、到點下班,本該負責的業務,基本情況掌握不清,存在問題一問蒙圈,未來措施心中無譜,能寫出深度東西就怪了。這個深度研究工作的過程,不該簡單由寫材料的來搞。甚至是活兒沒有人幹,直接簡單粗暴讓「筆桿子」來編。

當然了,從管理者角度來講,職責劃分、工作擺布、人員使用也是極考驗管理智慧的事情,要敢於從「鞭打快牛」怕出錯的思維,扭轉到扁平管理、各守各攤、謀劃設計推進落實寫稿一體化的思維上,要逼著慢牛「願」起來、「能」起來。

最後,寫材料的,搞綜合的,以後誰再跟你說「能者多勞」,到實在撐不住的時候,不妨任性一次,把這篇文章轉給他,並明確告訴他:並不是「能者多勞」,而是「願者過勞」!我實在太累了,目前的體力和精力實在是幹不動了。並且,專業人應幹專業事,在**業務面前,***才是「能者」。讓「能者」變「願者」去幹該幹的事吧!

(本文由公文選萃公眾號原創)

相關焦點

  • 你可以是能者,但不必多勞
    請不要用你的多勞成為別人懶惰的藉口而在我的認識裡,能者未必要多勞,多勞者也未必是能人。能者與多勞沒有必然的聯繫,所謂多勞者就應該多得,至於獲得什麼不重要,或許是友情、親情、物質上的回報等,但這種多勞不應該成為別人不想做某事的陳詞濫調的藉口。記得剛上大一時,班主任為了更好地管理班級,第一節課就是選班長和其他各種職務。在我的認識裡,班長應該是班裡最忙的一個人,結果出乎我預料,他不緊不慢,而且還很悠閒。
  • 「能者多勞」是對是錯?你被領導洗腦了嗎?
    有人說「能者多勞」是鞭子、是高帽、是稀泥;有人說「能者多勞」是「能者」的墳墓、「弱者」的天堂;也有人說「能者多勞」就像擊鼓傳雷,說著輕鬆,受著委屈。對於「能者多勞」問題,我們不能避重就輕,應該抱著理性、客觀的態度來正確對待。
  • 「能者多勞」不能總是對「能者」的安慰
    「能者多勞」,一句看似是讚美的話,卻可能造成「能者過勞」,而讓平庸者缺乏工作積極性。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3名職場人士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對於「能者多勞」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55.1%的人認為這會對「能者」的工作積極性造成打擊,51.2%的受訪職場人士覺得有時會變成「獎懶罰勤」。(《中國青年報》1月24日) 「能者多勞」是句讚美的話?怕不是對這個詞語有什麼誤解吧?在現實語境中,這個詞語更多出現於能者無奈的情形中——回報與付出不成比例。
  • 夜讀 能者不覺多勞
    團體中有人抱怨自己每天累得像條狗時,我們常會拍拍他的肩膀:「能者多勞。」每天忙得焦頭爛額的人,也常以「能者多勞」自我解嘲,為自己的疲憊找到一絲安慰。  但是,你的多勞,多的是舉手之「勞」,還是多「疲勞」?
  • 「能者多勞」是對你的讚美,還是陷阱?
    當他跟領導提出自己實在忙不過來的時候,領導笑著說:「能者多勞嘛!」可是能者多勞的老鄭,年終並無升職加薪。對於大多數職場人而言,加班已經成為家常便飯。但是,大多數人都是在無償加班,能者多「勞」,卻沒有多「獲」。《莊子.列禦寇》中說:「巧者勞而知(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遊。」
  • 為何是能者多勞而不是能者多酬?
    比如某人文字能力超強,一遇有大型難弄的材料就被指定為起草人。但是,在這些工作之後,絕對無人提及多酬的問題。不知道你發現沒有,古人只說能者多勞,沒有說能者多酬。這是什麼原因。因為中國是一個「吃大戶」的社會,是一個享受他人成果心安理得而且是振振有詞的社會。比如,向富豪借錢不僅理直氣壯,而且借錢不還也覺得理所當然——你那麼多的錢,不差借給我的這幾個錢吧。
  • 職場中,「能者多勞」不是美德,除非能「多勞多得」
    能者多勞無可厚非,但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能幹得多幹了,不能幹的人呢?少幹或是基本不幹。這裡再舉個例子,上級領導突擊檢查,要來視察工作,需要提供詳細的書面材料。然後通常會出現這種情況:分管領導說這個報告很重要,寫不好會對單位造成影響。這麼重要的材料一般人寫不好,其他人可以做一些具體的事情,至於材料讓小張寫吧,他水平高寫得好。
  • 《奇葩說》告訴你在職場中「能者多勞」是坑你的
    《奇葩說》告訴你在職場中」能者多勞」是坑你的原創真的是自討苦吃在《奇葩說》這場辯論中各路好漢可謂是暗湧風波,明爭暗鬥,需要強大的邏輯思維與語言表達能力和發揮好的種種在雙方的舞臺中為自己的觀點進行辯解,這一季也確實很精彩,詹清雲的思維強大也讓我們看到了一位女強人的形象
  • 「能者多勞」,是職場上最毒的雞湯
    (圖片來源:攝圖網)作者|Juno 來源|孤島(ID:gu_dao2015)無能的老闆,才喜歡「能者多勞」,好的老闆,都懂得「能者多得」。熬了一年多,因為腸炎住院了,住院期間,領導不僅沒有慰問,反而指責她不負責。也是那一刻她下定決心離職。為什麼講這個故事呢?我想表達的是,「能者多勞」是職場上最大的毒雞湯。01.
  • 一句「能者多勞」,讓你多做了多少工作?
    職場上,我們總是能聽到領導對能力強、工作任務重的員工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能者多勞」。意思就是說,你這麼能幹,把任務交給你是對你的認可和信任,可不要辜負了領導對你的期望啊。如果碰到有點良心的上司,他一般會接著說另一句「好好幹,你的努力我看在眼裡,有好事第一個想起你」,但是你左等右等,卻始終等不來上司口中的「好事」,或者一些不輕不重、不是很緊要的獎勵給了你,但是正兒八經的獎勵卻永遠不會到來。如果你遇到的上司不咋地,那麼你就會一直多幹活,然後還沒有任何的獎賞。
  • 千萬不要信「能者多勞」,因為到最後都是「能者過勞」
    在進入職場之後,領導在安排工作的時候,總喜歡說這麼一句話:能者多勞,拍拍肩膀,就把工作給分配出去了。「能者多勞」這句話,看起來是領導很肯定你的能力,但是到最後卻是「能者過勞」。1.壓力過多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能夠完成的工作,也都是有數的。
  • 「能者多勞」不是庸懶幹部的避事良言
    「你能力強,就多幹一些,能者多勞嘛」。這一句「鼓勵」,不少機關幹部難免聽到,領導稱讚、同事認可,照理應當欣喜三分,然而不少「能者」累個半死,卻見好言相勸者閒怡三分,工作成了「一頭熱」,搭手幫忙不見人影,成果一出眾人來分,如此現象,在不少地方並不鮮見。
  • 「能者多勞」是最大的職場謊言
    小琴是公司裡公認的「能者」,能力出眾,老闆又很欣賞她,公司裡的重大項目都會讓小琴去做。起初小琴覺得這是件好事,既磨合了專業本事,還能鍛鍊領導才能。於是每天加足了馬力拼命幹,為公司拿下不少新業務。但漸漸地,公司似乎都習慣了她強大的能力,不僅同事會經常找其幫忙,領導也傾向於把急難險重的工作任務壓在小琴身上,小琴加班開始變多,每天多繃緊神經,「一個人拿兩個人的工資做五個人的活」。有句老話叫:「能者多勞。」不僅是一條職場「潛規則」,在家庭內部、甚至在一切有組織存在的地方,這似乎都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似乎你能幹,你就要多幹一點。
  • 新垣結衣新劇:「能者多勞」是最能忽悠人的一句毒雞湯
    一緊張連話都說不利索。這公司唯一的能者,自然是大女主深海晶了。她工作能力強,為人周到體貼,每天笑容滿面。尤其,她比所有人都能了解社長的意思——做個「能者」。可惜不可避免的陷在了「多勞」的痛苦裡:一個人做了所有人的事,得不到一句感謝。幫什麼都不會的上野解圍,老闆不但沒有誇獎反而說:「你是怎麼教他的?」
  • 奉行「能者多勞」,往往會逼走優秀員工
    「能者多勞」,看上去像是對能者的肯定和誇讚,卻在職場中成為了很多人的痛。起初,能者因為「多勞」會得到領導和同事的認可,獲得一定的滿足感。但久而久之,在「能者多勞」的觀念驅使下,能者漸漸變得疲憊不堪。「能者多勞」最終演變成為了「多做多錯」。魏先生曾試圖與領導溝通過這個問題,但是都沒能夠得到解決。他最終選擇離職,離開了這個讓他疲憊不堪的平臺。老王認為,有時候「能者多勞」是對優秀員工的極大傷害,也是一種失敗的管理理念。
  • 單海洋分享 別讓「能者多勞」變成「能者過勞」
    按理說,能者的勞動資源稟賦比較高,能者應該有相對比較好的發展,但很多時候恰恰相反,能者陷入了「資源詛咒」的陷阱,不僅沒有很好地發展,甚至逐漸蛻變為失去內在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普通員工。 這是因為企業管理者沒有看到能者多勞背後,管理邏輯的錯誤。很多企業管理者本著「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原則,能力強者承擔著更多的工作量,卻沒有收穫比普通員工更高的獎金與薪酬待遇。
  • 領導對我說「能者多勞」,我說了四個字,領導無言以對!
    領導卻說:「能者多勞嘛,這是公司對你的信任,其他人是什麼德性你又不是不知道,指望不上的。」小李小聲嘀咕了一句:「那多勞多得嗎?」領導無言以對,假裝沒聽到,尷尬笑了笑,回辦公室去了!能者多勞這四個字說得沒問題,換位思考換成你是領導,你也願意把工作交給有能力的人,一是這樣的人活幹得好,用得放心,二是用這樣的人容易出成績,第三還能廉價的獲取下屬的忠心。
  • 能者多勞VS能者多得,能者何去何從
    能者,一般是指有能力、能幹的人。(百度百科)現在的你,覺得自己是能者麼?現在的你,認為能者多勞是什麼詞?褒義?貶義?還是中性詞?大學的我,認為自己的確是能者。技能滿滿、學生工作了如指掌,別人一有不懂的地方就會找到我幫忙求解。久而久之呢?
  • 聰明人被要求能者多勞後,都會採取這三種做法,體面又不吃虧
    01 《奇葩說》:能力越大所以就應該多幹活?能者多勞是大家常說的事情,每當有困難,很多退縮的理由就是能者多勞,讓有能力的人上。那麼,能力越大就該多幹活嗎?有的人不願意工作,想把工作推給別人就以能者多勞為藉口,讓別人去做,並奉承對方能力強,這點工作不算什麼,但是卻不考慮別人為了做這些工作會付出什麼。
  • 36歲醫生因公殉職,如何防止「能者過勞」?
    (3月2日 紅星新聞)正值年富力強,大有作為之際,卻過勞成疾,因公殉職,令人痛惜。據不完全統計,疫情發生以來,因公殉職者有150人。他們有副市長、縣長、鎮長,有村幹部、基層工作人員;有專家、醫務工作者,也有警察、社工,他們都是單位骨幹,約有七成因勞成疾逝世。俗語說,「能者多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