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經常可以吃到很多以各地地名命名的美食,例如揚州炒飯、潮州魚蛋粉、海南雞飯、瑞士雞翼,但殊不知原來這幾道菜反而在當地是吃不到的,很奇怪吧?且聽我一一道來……
揚州炒飯竟然是廣州酒樓發明?
廣州式的揚州炒飯雖然以「揚州」為名,卻非源於華東地區的揚州,而是一種地道的粵式米飯。揚州炒飯起源於清朝光緒年間的廣州,其後在香港發揚光大,並由華人移民把這道粵式炒飯帶到世界各地。
清朝光緒年間的廣州,有一家叫「聚春園」的淮揚菜館,以蝦仁、叉燒和海參製作出一道名為「揚州鍋巴」的食物。其後有酒樓將鍋巴改為炒飯,名為揚州炒飯,結果大受歡迎,而揚州炒飯之名便廣傳開去。隨著時代的發展,由於海參價錢較昂貴,所以逐漸從揚州炒飯的食譜剔除,卻令揚州炒飯得以大眾化,口感和味道也更佳。
因為經過冷藏的米飯在炒飯時不易黏在一起,所以廣東地區的家庭常把吃剩的米飯製作揚州炒飯。在廣東有不少以蝦仁及叉燒為材料製作的菜式,都以「揚州」為名,如「揚州鍋面」和「揚州炒蛋」等,但知名度不及揚州炒飯。叉燒是廣東的地道食品,是製作揚州炒飯的主要材料。另一方面,中國大陸和臺灣有一種與揚州炒飯類似的港式炒飯,臺灣還有一種以廣州炒飯為名的炒飯。
潮州人竟然不知道潮州魚蛋粉?
潮州魚蛋粉本來是潮州美食,大約在光緒年間開始傳入廣州。時至今日,經營潮州魚蛋粉小食店已經在廣州遍地開花,但這種美食卻已經在潮州失傳多時了,問及現在的潮州人竟也不知道魚蛋粉為何物。
潮州魚蛋粉是以爽滑幼細的桂林米粉以大地魚、豬骨熬湯作為湯底,加上魚蛋、牛丸、炸肉卷、魚塊、薄脆、雲呑、炸魚皮、鮮蔥為配料做成的,米粉入口香軟順滑,配料則各有各風味,若再佐以地道辣椒醬(油)就更加醒辣開胃。
據說在廣州的第一家潮州魚蛋粉是潮州人陳開及其女婿"大頭偉"(原名字不可考,只流傳其花名。)於光緒二十年間在第十甫開設的,開業不久便得到許多潮汕鄉裡的光顧,同時也吸引了不少廣州人來嘗試,生意興隆得很。但因此也搶走了附近許多廣州傳統麵店的生意,引起同行的眼紅,並召集一伙人手執刀棍到陳開的鋪頭生事。豈知陳開本是潮州南枝拳和南枝棍法的高手,手持一棍就將那夥生事的人打得雞飛狗走。
經過此次之後,就再也沒有人敢到陳開的鋪頭搞事了,而潮州魚蛋粉和潮州南枝拳(廣州人常叫潮汕人為"冷",故廣州稱南枝拳與南枝棍為"冷佬拳"和"冷佬棍"。)也從此流傳至廣州了。
德昌魚蛋粉店是香港一家出名的小吃店,魚丸是這裡的招牌,曾獲過2001年「美食之最大賞」小吃組的至高榮譽獎。店面很小,甚至可以說簡陋,就八九張桌,搭臺是常事。可通常,有臺搭都算是幸運的,邊上還一堆站著等位子的呢。這裡的魚丸個大筋道,用料實在,食客甚眾。
海南雞飯竟然是新加坡國菜?
海南雞飯是一道雞肉配香飯的菜餚,起源於中國海南島的文昌市。海南人會以文昌當地的白斬雞做法,配以雞油和浸雞水烹煮的米飯。20世紀初期,隨著移民潮,這個菜式傳至東南亞等地。
海南雞飯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華人移民潮中,隨著海南籍的移民,傳入馬來亞、暹羅與印尼一帶。在馬來西亞,海南雞飯多被簡稱為「雞飯」,在各城鎮的美食中心、茶餐室見其蹤影,一般售價多介於2.50至5.50令吉之間,在食用時都會搭配特製的辣椒醬。通常售賣雞飯的店家也會提供燒雞、燒肉、叉燒、滷味等,讓顧客有多樣化的選擇。甚至在馬六甲被演化成雞飯粒。
根據資料及口述歷史的記載,馬來半島一帶海南移民較多的城鎮如馬六甲、檳城、新加坡,甚至是吉隆坡已經出現一些沿街販賣「雞飯」的海南籍小販,挑擔或雙手拿著竹籃,一邊放白斬雞肉,一邊裝油飯。為了招攬生意,有些還設置了「賭大小」的消遣遊戲,小販隨身帶了3顆骰子與空碗,以雞飯來跟人賭輸贏,若賭贏了,則送出雞肉及飯;若賭輸則給錢,這種有趣的叫賣方式,認為是當地售賣海南雞飯的雛形。
根據新加坡學者的透露最早在新加坡售賣海南雞飯的是王義元,他在1936年南下新加坡討生活,並開始拎竹籮在新加坡一帶叫賣,後來有了儲蓄,便開始在茶餐室內開檔買齊雞飯來。由於王義元所售賣的海南雞飯非常著名,便開始在馬來半島各地流傳。
跟據馬來西亞的說法,最早把海南雞飯發揚光大的是來自海南島的梁居清,在20年代,他開始在馬六甲與同鄉一同學藝做雞飯,並在30年代移居至雪蘭莪的巴生開檔售賣,另外,位在吉隆坡蘇丹街的知名海南雞飯的——南香,於1938年開業,歷史也相當悠久。
目前爭論那個城市是海南雞飯在馬來半島的發源地,已沒有多大的意義,可以肯定的是在後期隨著新加坡的獨立,當地以華人為主導,比起馬來西亞,新加坡政府對於當地傳統華人美食較為注重,同時運用各種資料為海南雞飯進行包裝及推銷,讓當地海南雞飯得以衝出區域,成為世界知名料理,讓世人認為海南雞飯是源自新加坡,是當地的「國菜」。
大多數瑞士人都沒吃過瑞士雞翼?
瑞士雞翼是一種香港滷水雞翼,雖然以瑞士為名,卻非源於瑞士或其他歐洲國家。這種食品主要使用了「瑞士汁」烹調而成,瑞士汁是一種以豉油、姜、蔥、冰糖和香料等食材調配而成的甜味滷水。瑞士雞翼是香港著名「豉油西餐」的代表性菜式。
「瑞士雞翼」名稱的由來,有兩種說法。
一說是瑞士雞翼是起源於太平館餐廳,由該餐廳的第二代徐氏兄弟所創。一名外地遊客到太平館餐廳品嘗這種甜雞翼後,他便問到一名侍應這道菜式的名稱,對方便以英語回答「Sweet Wings」,但因為言語上的誤會,遊客以為是「Swiss Wings」。
另一說是一名外籍遊客到太平館食午餐,品嘗到雞翼後說雞翼很甜(Sweet)。對英語認識不深的侍應聽錯,以為遊客說那些雞翼有瑞士菜的味道,於是以此命名該甜味豉油雞翼菜式。
太平館餐廳原設於廣州,並在香港開設分店。廣州的太平館餐廳其後因為政局動蕩,並先後經曆日本侵華和國共內戰。廣州的太平館餐廳在中國共產黨取得中國大陸政權後被全面接管,經營太平館餐廳的徐氏家族最後舉家遷往香港,全力經營香港的太平館餐廳,並把瑞士雞翼等菜式發揚光大。
手機移動端第一個鬼馬有趣嘅粵語等級考試。廣東人嘅心水創作。愛粵語,用力督!點擊【閱讀原文】馬上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