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毒素有多毒?氰化物竟也甘拜下風!如何「破解」,這次說清了

2020-12-13 王思露營養師

魚肉之鮮美,誘人味蕾;在眾多魚類中,有這樣一種魚深受各位喜愛,此乃長相可愛的「河豚魚」。關於河豚,素有「一朝食得河豚肉,終生不念天下魚」之贊,美味自然不用多提,但在美味的背後,的確隱藏著不小的安全問題。關注時事新聞,總是有人由於吃河豚而中毒,有些甚至喪命;不可否認,吃河豚是一件冒險的事情,民間素有說法「拼死吃河豚」;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願各位可以安全品鑑美食。

河豚,鮮美之魚:

河豚,也叫河魨、氣泡魚,有暗紋東方魨、紅鰭東方魨以及菊黃東方魨等品種。

河豚肉吃起來非常鮮美,其主要原因就是「河豚魚中所含的優質蛋白質」,河豚當中所含的蛋白質(量)雖然不多(17%—19%),但蛋白質當中的「胺基酸配比」卻比草魚等「家常魚類」更加完美,特別是穀氨酸(味精的主要原料為穀氨酸鈉)、天冬氨酸、丙氨酸、精氨酸以及甘氨酸,它們的含量更高,且這幾種胺基酸都是「呈鮮胺基酸」,正因為有了它們,才打造了「河豚魚的獨特之鮮」。

雖然味道鮮美,但「毒性」不可小覷:

社會中關於「食河豚魚中毒」的事件不在少數,很多人可能還是不以為然,此處我更想說一句話:「河豚魚真的有毒,不能亂吃」。

關於市面上發生的河豚魚中毒事件,其元兇就是河豚魚中含有的「河豚毒素」,它是一類毒素,主要包括河豚素、河豚酸、河豚卵巢毒素以及河豚肝臟毒素,幾種毒素中當屬「河豚卵巢毒素」毒性最強,攝入0.5毫克即會致人死亡(比氰化鈉的毒性強1000倍)。

河豚毒素的分布具有規律,這些毒素主要分布於「河豚肉之外的卵巢、眼睛、肝臟、腎臟、皮、鰓以及血液等組織」,卵巢和肝臟中毒素的毒性更加強悍。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河豚魚肉都無毒,依照具體情況應當區分看待。

正因為河豚毒素的特殊性,才出現了「河豚去毒師」這個職業,唯有「殺河豚經驗非常豐富的專業人士」才能去除河豚魚當中所有的毒素,將其烹熟供人們品鑑。

請各位更新頭腦中的概念:河豚毒素與普通的毒素存在根本上的不同,它是一種「熱穩定性毒素」,「高溫煮沸」並不會破壞此毒素的毒性;靠日曬、水煮加熱、鹽醃並不能殺滅、去除河豚毒素,況且常有吃河豚幹中毒的事件發生,對於各類謠言請繞道而行。

吃河豚,「安全」是前提:

對於「食品安全」,絕不能「冒險」,請正視: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是收穫健康的基礎;無論是河豚還是其他美食。「拒絕冒險嘗鮮」是一種人人皆該具備的「美食素養」。盲目「嘗鮮兒」總要付出代價,對待河豚魚一類的「危險食品」要「遠觀而不可褻玩」。

吃河豚,務必到「有資質的餐廳」:河豚魚之鮮美可以品鑑,但不可以(是不可以,而不是「不建議」)自己嘗試烹調製作;吃河豚必須去「有專業資質的餐廳」,降低食物中毒的風險,別因為品鑑美味給自己埋下禍根。

不得購買「活著的河豚魚」:首先,我們國家明令禁止「加工經營所有品種的野生河豚,禁止販賣活的河豚」,這是保護人民健康的根本措施。

其次,假設有不法商販售賣活著的河豚魚,請各位遠離並撥打12315舉報此事,降低自身和他人中毒的風險。

吃河豚魚前要明確來源,拒絕食用「野生河豚」:一般而言,含有河豚毒素的是「野生河豚」,其「毒化途徑」主要來自於生物富集(藻類產生毒素,然後由小魚、小蝦以及貝類生物富集起來,最後再被河豚富集)。因此,但凡是「野生河豚」,無論是家裡人從河裡釣的還是餐廳售賣的,皆不可進食。

那我們可以吃的河豚魚是從哪來的呢?其實,餐廳可售賣的河豚魚都是「從農業部備案的河豚魚源基地採購的屠殺處理好的河豚」;我們國家明令禁止「經營售賣活河豚」,任何餐廳都不能飼養活的河豚。如果你是一個重視食品安全的朋友,您可以和餐廳老闆索要關於河豚魚的相關「證明」,例如可追溯的二維碼、備案號、產品產地等信息,做一個「明明白白的吃貨」。

即使是「河豚魚乾」,也不可「張嘴」:除了新鮮的河豚魚,河豚魚經過鹽醃和曬乾之後,其毒素依然存在;當「魚」變成「魚乾」之後,我們更不能簡單辨別其品種和毒性,而且還含有較多的食鹽,食用風險只會更高,請遠離。

總之,河豚魚是一種「含有劇毒物的魚」,雖然鮮美,但是很危險,自己不能「購買+加工+食用」;貪一時之美味,很可能給自己帶來「不可逆的傷害」。

強調一句,買魚要到「正規場所」:

除了河豚魚、大型肉食性魚類、野生魚之外,在選購其他鮮美魚類時,請各位到「正規的地方」購買。不明資質的地方不能去,不確定食品來源的地方不能去,這類地方售賣的魚類存在較大安全隱患(寄生蟲汙染、重金屬超標等問題);拒絕購買「與市場價格相差過大的魚類食品」,貪小便宜必然吃大虧。

選購安全、放心的魚類食品,請到「大型超市」或「有資質的正規農貿市場」,安全係數高,就算出現了問題也可以依法維權。

一種「長相可愛的小胖魚」,味道之鮮美惹人愛慕,但美好事物的背後總會暗藏玄機;尊重「河豚的毒性」,正視「食品安全」,安全品鑑方可收穫營養與健康。不獵奇、不隨性,您本可以更「安全」。

註:王思露原創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最有可能毒殺金正男的蓖麻毒素、河豚毒素毒性有多強?丨科通社
    它們的毒性有多強?生活中存在這幾種物質中毒的可能嗎?它的毒性是氰化物的6000倍,1克蓖麻毒素就足以殺死3600人。有報告顯示,在80年代的兩伊戰爭中,蓖麻毒素就曾經被使用過。此後,在阿富汗基地分子棲身的洞穴中,也發現了大量蓖麻毒素。英國、美國和加拿大也都曾經逮捕過製造蓖麻毒素的嫌疑人。因蓖麻籽易取得,再加上蓖麻毒素易提取,且活性穩定良好等特點,蓖麻毒素成為恐怖分子製造恐怖襲擊的首選毒素。
  • 現在,正是河豚最毒的時候!
    很多人都說我萌萌噠、可愛到爆(所以潮汕人才叫我「乖魚」?)還有人問能不能買回家當寵物養我呸!我鼓起腮幫子的時候明明是在生氣、憤怒是在高度警惕和防衛好嗎?!而且,目前臨床上根本沒有特效的解毒藥,醫生往往只能幫你催吐、洗胃、大量補液、導尿等,儘快地排出毒素。有了這種強大的「生化武器」,我們每年都能抓住一批吃河豚的人「同歸於盡」。初夏開始,是我們復仇的高峰期。隨便一搜,就是這種新聞。南方沿海、沿江的人,中招尤其多,在廣東,潮汕人可能是最愛吃河豚的群體。
  • 河豚:這該死的致命魅力
    ▲虎河豚最貴,毒性也最強!圖/網絡畢竟河豚身體裡的河豚毒素,比氰化物還要厲害些。簡單的醃、煮、烤,對河豚毒素連減弱作用都沒有。人體最小的河豚毒素致死量是10μg(微克,1微克等於10的-6次方克),一個體重60kg的人,服用60ug就能致死,30分鐘-3個小時就能出現症狀。而一般一隻河豚魚,僅一個肝臟裡就有2g毒素,能毒死3000來個人.
  • 世界上最毒的魚,比河豚還毒,吃一口就有危險,只有日本人敢吃!
    提起河豚,大家應該都非常熟悉吧。河豚的肉質非常鮮美。捕獲出水時發出類似豬叫聲的唧唧聲而得名河"豚"。另有「氣泡魚」的稱呼眾所周知河豚是有毒的魚類,大部分情況下吃河豚是比較安全的,但也有例外的時候。別看河豚這麼可愛,它的毒素可是致命的,在河豚毒攝入30分鐘內就能麻醉神經,只要攝入0.5毫克毒素就能致人死亡。這時候就會有很多人覺得,河豚應該是世界上最毒的魚了。其實世界上還有一種比河豚還要毒的魚。這種魚只有日本人敢吃。這種魚就是毒蚰,毒鮋屬暖水性底層魚類。常陷伏在近岸珊瑚礁和巖礁間,背鰭棘被有厚皮,基部有毒囊,刺傷後疼痛難忍。
  • 推理作品中兇手的最愛「氰化物」,真有那麼致命嗎?
    很重要說三遍)有杏仁味、沾到一點點就會馬上死掉,時常出現在各大案件中……氰化物真的這麼毒嗎?唉,其實,漫畫裡的描述只正確了一部分。一般談到「氰化物」,主要指化學結構中有氰根(CN-)的化合物,常見的包括氰化氫(HCN)、氰化鈉(NaCN)和氰化鉀(KCN),共同特性是在水溶液環境中都會釋出氰根。
  • 河豚排毒以及做法大全詳解.
    Q:有些廚師反映說經過30分鐘的燒制後,河豚的肉質總是又老又柴,而且湯汁也不夠濃稠,如何解決?A:這主要跟調料的投放順序有很大的關係。一般,我們都是在菜餚烹調的中期投放調味料。吃完魚片後,再喝上一碗河豚魚湯,真是爽心可口。  河豚魚肉雖然鮮美,但處理不當或者貪食太多則會讓人一命嗚呼。河豚毒素為神經毒素,其毒性比氰化鉀要高近千倍。在日本,每年都有一些人因誤食河豚毒而死。  與蛇毒、蜂毒和其它毒素一樣,河豚毒素也有其有益的一面。從河豚肝臟中分離的提取物對多種腫瘤有抑制作用。人們已經將海豚肝臟蒸餾液製成河豚酸注射液用於癌症臨床及外科手術鎮痛。
  • 河豚肉有那麼好吃嗎?你吃過嗎?網友說18年前吃過河豚是什麼意思
    河豚肉有那麼好吃嗎?你吃過嗎?網友說18年前吃過河豚是什麼意思?河豚又叫做河魨,外形有點呆萌,很可愛的樣子,在眾多海鮮以及所有的魚類裡面,據說河豚是最為鮮美的,它肉味腴美、鮮嫩可口,其他任何海鮮都不能和河豚相媲美。
  • 河豚是淡水魚還是鹹水魚?手抓河豚會中毒嗎?
    河魨是硬骨魚綱魨科魚類的統稱,因為被捕會發出豬叫聲的唧唧聲,所以也叫為河豚,其有四個種類,其中有三個種類為淡水魚,而普拉塔河豚(拉河豚)則是生活在鹹水河口以及近岸海洋附近,所以該品種是為鹹水魚。但是市面上我們經常能夠看見的河豚主要是淡水魚,因為市面上經常能夠見到並食用的河豚主要是人工養殖出來的,而野生的河豚是比較少的。
  • 吃河豚不玩命
    江陰市,簡稱澄,因地處「大江之陰」而得名,是一座濱江港口花園城市,有「延陵古邑」「春申舊封」「芙蓉城」「忠義之邦」之稱。江陰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有1736年建置史。江陰文化屬吳越文化,江陰人屬江浙民系使用吳語。
  • 驚,東山發生多起食用河豚中毒事件!
    近日,東山縣發生多起食用河豚魚中毒事件。河豚魚體內所含的河豚毒素是一種毒性很強的神經性毒素,河豚的卵、卵巢、肝臟、皮、腎、腸、眼、腮、腦髓、肌肉和睪丸等部位均帶毒。河豚毒素比較穩定,鹽醃、日曬、一般加熱燒煮等方法均不能破壞毒素。河豚魚中毒一般出現在進食後半小時到三小時內,起初症狀是手指、口唇、舌尖麻木,有刺痛感,繼而發展到四肢麻痺和全身癱瘓,心律由加速而變緩慢,血壓下降,瞳孔先收縮而後放大,重症患者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目前對河豚毒素尚無有效的解毒藥物。
  • 【危險】番茄、蘋果、土豆、櫻桃、蘑菇你們這麼毒,你爸媽知道嗎?
    與這份表單上其他的食物相似,蘋果也含有氰化物,但含量不高。果肉裡並不含什麼有毒化學物質,但在蘋果核裡你會發現氰化物。把一個蘋果核全吃了雖然不會致死,但也絕對對身體不好。當然,如果你吃太多的蘋果核,(前提是要咀嚼並吞下)就有可能有併發症。
  • 聞風喪膽的氰化物有多猛?
    外國網友親歷做了一個實驗結果表明:說「氰化物聞起來像苦杏仁味」本身沒有錯。但氰化物的味道並不那麼明顯,普通人根本就聞不到氰化物的味道。04毒性氰化物有3兄弟:氰化鈉(naCN)、氰化鉀(KCN)、氫氰酸,其他如鐵氰化鉀等,很難解離出氰基離子(CN-),
  • 《書城》專稿|日本的食魚文化:秋刀魚·河豚·壽司
    該如何回答?秋刀魚日本人說去問貓。貓說去問哭泣的大叔。哭泣的大叔說去問失戀的女孩。失戀的女孩說去問奪走我戀人的那位女人。最終,貓又發聲了:看來,最能況味的就屬我啦。吃魚嘴角腥,閒看午後雪。看來貓畢竟與人不同,它還是有著有奶便是娘的天性。可不,嘴角腥腥的貓,還有閒心。人的感受就截然不同了。北海道的秋刀魚一上市,日本人就會下意識地打個冷顫。
  • 初夏河豚產卵毒性強
    央廣網北京5月27日消息 民間有河魨味美誘人的說法。河豚魚體內含有一種劇毒的神經毒素——河魨毒素。初夏是河豚魚產卵季節,河豚毒性最強,也是河豚中毒事件的高發期。近年來,因食用加工處理不當的河魨或誤食含有河魨毒素的食物,造成河魨毒素中毒死亡的情況時有發生。為減少因攝入河魨毒素而引發的食物中毒,市場監管總局發出了河豚消費提示。河魨毒素毒力強,致死風險非常高 在自然界非蛋白質、小分子天然毒素中,河魨毒素的毒性超強,毒性是劇毒氰化鈉的1250倍。
  • 日本的食魚文化:秋刀魚·河豚·壽司丨日本文化
    該如何回答?秋刀魚日本人說去問貓。貓說去問哭泣的大叔。哭泣的大叔說去問失戀的女孩。失戀的女孩說去問奪走我戀人的那位女人。最終,貓又發聲了:看來,最能況味的就屬我啦。吃魚嘴角腥,閒看午後雪。看來貓畢竟與人不同,它還是有著有奶便是娘的天性。可不,嘴角腥腥的貓,還有閒心。人的感受就截然不同了。
  • 便秘、身體有毒素!?清肝毒,清腸毒,清血毒,一個中醫驗方科學管用,無毒一身輕鬆!
    無論男女老少,多多少少都有這方面的隱患。下面中醫專家就來告訴您便秘中醫調理方法。便秘中醫調理主張全方位清除身體毒素,調理臟腑功能,還臟腑一個綠色純淨的代謝環境,讓腸道潤滑通暢,遠離便秘。方法1、疏肝氣,清肝毒中醫強調,人要經常疏肝氣、清肝毒、降肝火、養肝血。
  • 日料中的河豚是怎樣的?
    河豚不像壽喜燒那樣可低可高,因其肉質鮮美口感極佳,從一開始就只出現在中高端日料。河豚料理有多種烹飪方式,最為大眾所知的就是河豚刺身,手藝高的日料廚師切出的河豚刺身晶瑩剔透,薄可透光好似透明一般。但實際上不是,河豚學名叫河魨,有兩百多種,長相越獨特的毒性越強,是不能食用的。現在日料中食用的河豚一般都長得人畜無害、無刺無毒,都是這樣的這樣的,以及這樣看起來就很肥美的。現在人工養殖的河豚不僅肥美而且無毒,但河豚的肝和卵巢還是不建議吃。
  • 蘇軾寧死也要吃一口:河豚,為何讓千百年來的食客趨之若鶩?
    自然的材料加上特有的手法,能夠將河豚的美味發揮到極致,成為全國一絕!所以到了每年春天,來揚中的人絡繹不絕。雖說河豚是魚中極品,但它也可以劃歸到「毒物」這一範疇。豚毒魚類的代表就是河豚,雖然魚肉味道非常鮮美,但有一種神經毒素蘊藏在腸道、卵巢和肝臟部分。僅2毫克就可以讓一個成年人在30分鐘內死亡,一條河豚的毒素就足以殺死十幾個人。
  • 天津大爆炸後遺症:氰化物為啥那麼恐怖?-天津,爆炸,氰化物,劇毒...
    黃麴黴素的口服半致死量是每千克體重0.5毫克左右,肉毒桿菌毒素的口服半致死量估計只有每千克體重1納克,連讓菸民成癮的尼古丁的口服半致死量都只有每千克體重1毫克。也就是說,如果按照毒性高低排座次,氰化物不僅不能稱王,想躋身前列都很困難。那麼為什麼唯獨氰化物常常令人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