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洲轉產做口罩產能至少200萬隻,員工超8萬還長期代工耐克與阿迪

2020-12-15 新浪財經

來源:第一紡織網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緊缺,藥房、超市裡口罩脫銷。作為寧波員工數量最多的企業,申洲國際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申洲國際」)同樣面臨著口罩短缺的困擾。

面對緊張的物資,申洲國際決定抽調100位打樣師傅,開始了自製「口罩」的研發、生產。按照目前市面上的醫用標準,口罩的各類原材料已非常緊缺,但申洲國際擁有完善的生產線和一大批熟練工人,口罩雖由手工製作,但各項環節毫不馬虎,拉布、裁剪、縫製,到最後的線頭裁剪、消毒殺菌,各步驟井然有序。

日前,申洲國際還從江蘇預訂的2噸醫用口罩內層材料——熔噴布已經在路上了,每噸熔噴布可製作100萬個口罩。同時,申洲將與寧波的各家檢測公司聯繫,使口罩生產進一步標準化。此外,申洲國際正與瑞士等地的公司洽談,希望能早日引進專業的醫用口罩流水線,為員工「武裝」上更專業化的防疫裝備。

國信證券分析師商艾華介紹,本次疫情促使大眾提高了公共環境以及個人衛生防護意識,對防護類化學紡織品和消毒類化學品的需求量大量增加,其中防護類化學品主要包括口罩產業鏈的上遊關鍵原材料聚丙烯等,不管是醫務人員還是普通消費者,對於口罩的需求量都很大。特別是對於一線的醫務人員,N95口罩是不可或缺的防護品。

我國醫用口罩上遊產能較為集中,產量連續保持較快增長,口罩製品市場規模近五年複合增速10%以上。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商艾華預計2020年醫用和個人防護口罩需求爆發式增長,且未來有望持續保持較快增速。

公開資料顯示,申洲國際是中國最大的縱向一體化針織製造商,主要以OEM方式為客戶生產針織服裝等,2005年上市至今收入複合增速17.8%,歸母淨利潤複合增速21.8%。

德邦證券分析師石林介紹,申洲國際的縱向一體化生產指的是公司的生產流程包括了織造、染整、印繡、裁剪和縫紉和包裝運輸等完整環節,相較於單一成衣廠大大縮短了供貨周期,生產效率更高。公司的研發優勢體現在研發過程中可以和大規模生產結合驗證可行性和效率性,因此更受品牌商青睞。

受益於下遊景氣度高和訂單集中度提升,申洲國際的前四大客戶為NIKE、UNIQLO、ADIDAS及PUMA佔公司收入的80%以上,截至2019年上半年,NIKE為第一大客戶,佔收入的31.7%,UNIQLO佔18.9%,ADIDAS佔19.7%,PUMA佔11.22%。公司同時也為其他品牌POLO、安踏、李寧、特步等提供生產服務,相對於前四大品牌這些小客戶的合計佔比約10-15%。

石林認為,申洲國際能長期綁定大客戶不僅由於研發生產一體化的優勢,還源於其在生產上做到的專業性和保密性。前四大客戶近年來營收保持高增長,這是由於全球運動風潮的興起和龍頭品牌效應不斷加強。此外近年來大客戶的供應商數量持續下降,申洲國際作為優質供應商,訂單集中度或將進一步提升。

縱向一體化生產流程節約了中間環節的銜接時間,同時申洲國際重視技改不斷提升生產效率,因此實現了交貨周期遠快於同行水平。一般成衣製造商需要提前1個月向面料生產商下單,拿到面料後再行生產成衣,因此生產周期至少兩個月以上。而申洲國際一體化的模式使其面料與成衣的生產都在內部消化,安排得當的情況下可以達到無縫銜接,中間的運輸物流和訂單銜接時間都得到有效控制,因此交貨時間大為縮短。

石林介紹,申洲國際一般交貨周期為45天,加急訂單最快可縮短至15天。申洲國際為保證交貨周期,研發階段和主要客戶共同開發,縮短產品前導時間;製造階段要求上遊紗線廠就近設廠,節省原材料運輸時間,生產各工序的廠房相近,集中在同個園區,從織布、印染到成衣製作全部無縫銜接;生產基地設置在就近港口等交通便利的地方,如寧波生產基地靠近寧波北侖港,儘量縮短運輸時間。此外,公司擁有的308件專利中有204件與技術改進相關,體現了申洲國際在不斷與時俱進地改進生產效率。

在石林看來,申洲國際當前在越南的面料生產可以有效供給越南和柬埔寨的成衣生產需求,實現了海外一體化。截止2018年末,面料方面,申洲國際在越南的產能約為250噸/天,國內產能為300噸/天,越南和國內工廠的面料產能佔比為45%和和55%;成衣方面,預計年產能在4億件左右,海外和國內的成衣產能佔比為30%和和70%,其中海外的具體分配為,越南產能佔13-14%,柬埔寨佔15%左右。

申洲國際的員工人數也隨著公司規模擴張而不斷提升。截至2018年末,申洲國際擁有員工8.27萬人,其中大陸員工5.2萬人,越南員工1.85萬人,柬埔寨員工1.22萬人;大陸員工佔比最高,超過60%。

209年年末,申洲國際規劃將越南的面料產能從250噸/天擴張到300噸/天;成衣方面,越南和柬埔寨均

建設新的成衣廠。越南原有的成衣廠將從6000人的規模擴充到7000人以上,2019年新建的成衣廠設計規模為6000人以上,目前也在招工產能爬坡的節奏中。柬埔寨除了現有的成衣廠工人容量為11000人,2019年上半年也啟動新建了一家18000人規模的廠房,計劃於2020年投產。

申洲國際長期規劃為,希望在2021年實現中國和海外的面料和成衣產能

均能

分別均為50%,中國和海外面料產能均為350-360噸/天,國內外上下遊均形成一體化。(第一紡織網 martin)

相關焦點

  • 申洲國際的別樣代工模式
    其後,申洲國際又通過歷史悠久的日本服裝採購代理,與優衣庫、伊都錦、伊藤洋華堂及日本賽施麗公司等日本知名服裝品牌和零售商建立了5-13年的長期業務關係,迅速做大規模。承接日本中高端服裝品牌的訂單,讓申洲國際較早地積累了對產品質量及精益化生產的經驗,為其之後拓展歐美品牌用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05年,申洲國際收入規模已達25億元,並成功登陸香港聯交所。
  • 思摩爾國際(06969)與申洲國際(02313)對比:什麼是代工的核心價值
    公司 思摩爾國際(06969)與申洲國際(02313)對比:什麼是代工的核心價值 2020年8月11日 13:30:51 智通財經網本文來自 微信公眾號「 呂明可選消費研究」。之後公司以卓越的前瞻性發現運動服飾賽道的發展潛力,於2005年前後切入耐克、阿迪達斯、彪馬等品牌的供應體系,大幅提升高毛利的運動鞋服訂單佔比。耐克、阿迪達斯、彪馬、優衣庫四大優質客戶的業務快速增長,由此成為了申洲國際長期發展的持續推動力。2014-2019年,申洲國際前四大客戶的收入佔比基本穩定在80%左右。而該四大客戶自身業務也一直保持著較快增長。
  • 中國服裝界的「富士康」,在耐克、阿迪背後,靠代工淨賺51億
    正如在手機組裝領域有富士康那樣的代工巨頭一樣,在其他代工領域,國內也不乏一些為世界知名品牌代工的巨頭。在中國服裝界便有這樣一個類似「富士康」般的存在,它就是已經在服裝行業深耕數十年的申洲國際。而身處耐克、阿迪背後的它,在2019年僅是靠代工便淨賺51億。
  • 從申洲國際看代工企業競爭力
    市場曾一度認為代工行業壁壘不高,相關企業沒有競爭優勢,長期業績穩定性和天花板較低,因此很難給予高估值。  服裝界代工巨頭:申洲國際  但申洲國際用十年百倍的市值增幅創造了一個資本神話,由從當初的小型服裝代工廠穩步發展,成為我國服裝出口龍頭企業。
  • 申洲國際的別樣代工模式(下)
    本文前篇:《申洲國際的別樣代工模式》 申洲國際(02313.HK)堪稱中國傳統製造業謀求新發展模式的典型樣本。 抓住全球紡織產業鏈向中國轉移的歷史機遇,公司上世紀90年代不僅積極承接日本高端服裝品牌的代工訂單,還前瞻性地布局布料研發,並構建了世界一流水平的染整工藝生產流程,打造垂直一體化生產模式。2005年上市當年,其躋身耐克、阿迪達斯、PUMA等全球巨頭運動品牌供應商名單,及時搭上增長更快、利潤更高的運動服裝賽道,獲得了比合作品牌商更快的增長。
  • 申洲復工日產80萬件服裝,接單、交付暫無影響!
    一邊是大量企業迅速轉產、復工復產的「硬核」操作,一邊也有部分企業難以達產,存在訂單交付的風險。隨著海外疫情的蔓延,不少外向型製造企業感到壓力。   疫情之下的「世界工廠」還好嗎?   訂單情況怎樣?
  • 耐克阿迪優衣庫關店減訂單,申洲越南工廠建的252條生產線可咋辦
    目前來看,耐克、阿迪達斯、彪馬三家公司關店可能需要持續至少兩周時間,特別是隨著歐洲杯宣布延期後,三家運動品牌的股價大幅下跌了近50%,市值損失了一半。但業內分析師認為,目前來看,肺炎疫情的持續長度還有不確定性,對紡織服裝行業的究竟會產生多大的負面衝擊,還有待觀察。
  • 比音勒芬漲停 公司表示口罩每日產能10萬隻
    消息面上,比音勒芬今日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口罩每日產能10萬隻,醫用防護服每月產能1萬套, 口罩、防護服將視國際疫情發展需求考慮出口到國外。今年2月11日,號稱「中國高爾夫服飾第一股」的比音勒芬在互動平臺上表示,鑑於當前疫情防控中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供應短缺,公司組織番禺區內五家生產企業開展應急物資生產,已與廣州市金莉織造有限公司等公司籤訂了合作框架協議,預計投產後生產口罩(非醫用)不低於200萬隻,主要用於滿足政府的疫情防控應急物資特供需求和捐贈。
  • 內衣企業三槍轉產口罩:一條線日產10萬隻!
    記者 顧智義:這裡是位於上海的三槍工業城,在我的身後,大家可以看到,兩條口罩生產線,在經過多個日夜的調試之後,現在已經開始正式運行,如果順利的話,每條生產線每天的產量,就將達到10萬隻剛剛下線的這些口罩,屬於普通一次性口罩,沒有達到醫用級別,適合大家出行使用,此後將被政府集中採購後向普通市民銷售
  • 葉縣仙臺鎮一服裝廠轉產防護服,日產3萬套出口歐美!
    「今天是俺們轉做防護服的第三天。商戶催得急,大家加班加點趕工,連吃飯都是輪著吃,做不及。」正在趕製防護服的工人潘小麗說。這裡本是一家普通的服裝加工企業,企業創辦者為韓盟、畢培培夫婦。近期,受國外疫情影響,韓盟、畢培培夫婦接到了加工民用隔離服和防護服的訂單,便決定轉市場上緊缺的防護服。目前,該廠每天可產3萬套以供出口。
  • 七成營收為運動產品,「捆綁」耐克、阿迪達斯的申洲國際開局不利
    記者 | 羅斯作為運動品代工巨頭,申洲國際在2019年提交了較為滿意的「答卷」。北京時間4月24日晚,申洲國際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申洲國際」)發布2019年年度業績公告。作為一家全球龍頭服裝代工企業,以歐洲、日本和美國為核心的海外銷售市場一直是申洲國際的主要銷售收入來源,而這也與申洲國際的主要客戶相關。財報介紹,申洲國際的主要客戶包括運動品牌耐克、 阿迪達斯、彪馬以及優衣庫等國際知名品牌客戶。
  • 抗疫擴產能!服裝代工巨頭申洲國際要在越南和柬埔寨再招2.7萬人
    業內人士認為,2020年以來,申洲國際在產能建設上根據疫情做了調整:廠房建設及設備安裝進度不變,招工按下暫停鍵。而隨著2020年下半年隨著終端需求的恢復,申洲國際的招工將逐漸恢復。興證國際證券分析師韓亦佳則表示,申洲國際的業績瓶頸在於供給側而非需求側,產能擴張進度是跟蹤公司長期業績的重要指標,申洲國際於越南、柬埔寨的成衣產能正在有序釋放,未來三年合計再招工27500-28500人。
  • 瘋狂口罩投資:紙尿褲廠轉產
    其中,全省產能規模最大、省會長沙市唯一一家口罩生產廠——長沙芙蓉口罩廠的日產量僅為20餘萬隻。一如全國,湖南口罩告急。這家位於鄉村道旁、看著不起眼的口罩生產廠,迅速被列入湖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物資保障組省級重點聯繫企業。
  • 全球服裝大牌,都被這家中國公司包了,耐克、阿迪都是它的客戶?
    在利潤低下的服裝代加工行業,也可以做到全球領先,這就是寧波的申洲國際公司。你可能沒有聽說過它,不過你穿的大牌衣服,比如耐克、阿迪、彪馬、優衣庫等等,都是這家中國公司生產的。申洲國際的市值,已經超過1500億元,老闆馬建榮的身家也達到了300億元。
  • 日均口罩產能超800萬隻!這些車企投身防「疫」一線
    最近一段時間,比亞迪等車企的口罩已經實現批量生產,日均產能預計將超過800萬隻。五菱汽車的首批智能移動測溫車也已經交付使用,可在兩米範圍內對連續大面積移動的人群實現測溫,誤差僅為0.2攝氏度。日產口罩近千萬隻自2月6日起,上汽通用五菱正式宣布聯合供應商開始自產口罩,隨後為了進一步提升產能,3天時間裡完成10萬級無塵車間改造、設備安裝調試。目前,五菱汽車的無塵車間內每天可完成1條全新口罩生產線的建設,月底將建成15條全自動生產線,預計本月內日均產量將達到200萬隻。
  • 申洲國際堪稱中國傳統製造業謀求新發展模式的典型樣本
    其後,申洲國際又通過歷史悠久的日本服裝採購代理,與優衣庫、伊都錦、伊藤洋華堂及日本賽施麗公司等日本知名服裝品牌和零售商建立了5-13年的長期業務關係,迅速做大規模。承接日本中高端服裝品牌的訂單,讓申洲國際較早地積累了對產品質量及精益化生產的經驗,為其之後拓展歐美品牌用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05年,申洲國際收入規模已達25億元,並成功登陸香港聯交所。
  • 聚焦復工復產|中國南玻集團董秘:公司日產200萬隻醫用口罩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口罩需求激增,不少企業開始轉產口罩。總部位於深圳的南玻集團也積極參與抗疫,僅用不到一個月時間就完成口罩產能跨越,目前一次性醫用口罩日產量可達200萬隻。日產200萬隻一次性醫用口罩「沒想到疫情來得如此之迅猛,我們的反應速度也很快!」楊昕宇稱,疫情期間,南玻集團也積極參與到抗疫行動中來。他說,南玻集團僅用不到1個月時間,就完成了口罩產能跨越。
  • 鄭州市口罩日產能由20餘萬隻增至1200萬隻
    據了解,這只是鄭州市50多家口罩生產企業日常工作狀態的一個縮影。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市工信局動員具備一定生產能力和條件的工業企業轉產防護口罩。醫療用品生產企業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新上、改造相關設備生產口罩。截至4月17日,我市口罩生產企業由疫情前的3家增加到目前的50多家,各類口罩日產能由20餘萬隻增加到1200萬隻,為鄭州市疫情防控工作做出重大貢獻。
  • 新百倫後,耐克阿迪也宣布進軍醫療用品產業!但只做不賣
    此前,美國波士頓著名球鞋品牌新百倫官宣開始生產口罩,它們是運動行業裡第1家生產口罩的企業。新百倫承諾,不以盈利為目標,只以捐贈/成本價投入市場;並且,新百倫計劃在4月中旬達到每周 100000隻的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