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所用動物吃光後,人類會因相互爭鬥而自我毀滅嗎?

2021-02-13 精英讀書人

作者說,在193種猿猴中,只有一種猿猴全身赤裸,他們自詡為「智人」,實際卻是「裸猿」。他在這本書中,從動物性的角度,來論述人類的一些行為和特性。只是,撕破以智慧生物自居的人類為自身添加的種種修飾,把幾千年來我們極力遮掩的獸性用科學的態度冷靜客觀呈現,還是讓高高在上的專家和學者們難以接受。

人類性行為

作者對人類的稱謂用了一個特殊的詞——我們這個物種。他說,我們這個物種無與倫比、成就卓絕,不惜花費大量的時間去考察高雅的動機,與此同時卻故意對自己的基本動機棄之不顧,或者不惜花費同樣多的時間來掩飾其基本動機。

他引以自豪的,是他的腦容量在所有的靈長目中名列榜首。但是他的生殖器之大也使他在靈長目中位居第一。對於這一事實,他卻竭力加以掩蓋,寧可把這一殊榮張冠李戴,送給大猩猩。你看,人類就是這樣一個「虛偽」的物種。

書中認為,為了生存,男性裸猿要外出狩獵,女性裸猿留守在棲息地裡照看幼兒。狩獵時,男性裸猿必須通力合作才有希望獲得成功,同時在他外出狩獵期間配偶對他保持忠誠才能安心,因而雌性必須養成固定結偶習性。男女之間必須形成一種廣泛的組合,這就意味著男性裸猿也必須養成固定結偶的習性。

裸猿不僅要建立對偶關係,而且還需要使這種關係長期處於穩固狀態。所以,在他們的關係中要有足夠的性吸引力)最簡捷的方法就是使他們的性行為變得更為活躍更為複雜,更具吸引力。

作為一位動物學家,作者的看法和道德家們的不一樣,他認為不能以倫理道德方式去研討性「怪癖」,而要用人口繁殖與否這樣的生物倫理原則來討論問題。僧侶、修女、長期獨身的男子和女士、長期的同性戀者等人群,從人口繁衍的意義上說,都是不正常的。

我們這個物種的性行為要經過三個典型階段:形成配偶階段、性前活動階段和性交動作階段。形成配偶階段通常叫做求愛期,求愛期通常歷時幾周,甚至長達幾個月,比任何動物需要的時間都長,多半是在公開場合下進行。

這些行為在我們的生活中是有意義的。裸猿必須養成戀愛的能力,必須把一個固定的性夥伴銘記在心。配偶關係要長到足以適應養育後代的漫長歲月。

如何解決人類的爭鬥行為

我們的祖先是靈長目動物的一種,經過漫長的進化,變成了食肉動物,並且站立起來徵服世界。然而,儘管在改造環境中取得巨大無比的成就,可是人類骨子裡仍然是一隻只地地道道的裸猿。

人類為了謀求基本生存,需要爭鬥,因而要製造武器;需要飲食,所以有了農業生產;需要有安定的住所,於是生產了建築……等等等等。

「地位」是人在群體裡的縱向爭奪地位的競爭,「領地欲」是人的橫向上捍衛領地的鬥爭。動物之所以爭鬥有兩條非常正當的理由:或是為了建立自己在社會等級系統中的支配地位,或是為了建立自己在一塊地方的領地權。有些物種只要求建立等級系統,卻沒有固定的領地。有些物種只有領地要求,卻沒有等級的問題。而人類兩者皆有,我們在領地內建立等級系統,必然要以兩種攻擊形式進行激烈的競爭。

當情況惡化,最終難免肉搏時,我們最重要的武器是手。成人肉搏中一些高度程式化的運動,比如摔跤、柔道和拳擊。一旦嚴重的戰鬥爆發,人造武器總要利用起來發揮作用。

進一步攻擊是拉開進攻者和敵手之間的距離。正是這一步差點毀滅了我們自己——槍炮急劇地增加了射程,從天上往下扔炸彈又進一步加大了進攻的範圍,地對地飛彈可以把進攻者的「打擊」範圍進一步拓寬。結果對手不是被擊敗,而是不分青紅皂白地被毀滅乾淨。

幸運的是,武器不斷變得先進的同時,我們還在進化中養成的合作精神。比如狩獵的合作精神,這對我們極為有利。為了避免人類因爭鬥而走向同歸於盡,作者給出了四條出路,一是進行大規模雙邊裁軍,二是使各種社會群體成員的愛國心淡化,三是提供並提倡沒有害處的象徵性活動來替代戰爭,四是改進對戰爭的理性控制。

可行的生物學辦法是大規模減少人口,或者迅速向其它星球移民;可能的話,還可以同時採用以上所述的其餘四種辦法。

人與動物的關係

人與動物在地球上共存了千萬年,漫長的進化中,我們和動物形成了五種關係。

一是獵物。裸猿的食譜名目繁多,無所不吃。在有些地方的某個時期,裸猿甚至捕殺和食用所有的動物。我們的食肉行為有一個特徵:我們傾向於有選擇地馴化某些獵物,雖然我們幾乎什麼都吃,但是主要食物卻局限在幾種動物身上。

二是共生者。和裸猿有共生關係的動物不太合算,往往是裸猿從它們那得到的更多,是一種被迫共生。它們得到的好處是不再被人類當作敵人,因而它們的數量戲劇性地增長。然而它們付出的代價是失去了進化的自由,喪失了遺傳的獨立性。雖然受到精心的飼養,但它們的繁殖卻受到人類種種奇異念頭的控制。 

三是競爭者。凡是與人爭奪食物、爭奪生存空間或幹擾我們有效生活的動物都會被無情地消滅。與人類競爭的較小的動物只是偶爾受到傷害,但危險的競爭者卻很難逃脫人的捕殺。過去,與我們親緣關係最為密切的靈長目動物正好是對我們威脅最大的競爭對手;今天,在靈長目大家族中,我們是唯一的倖存者。

四是寄生者。它們的前景更加暗淡,因為裸猿對它們的攻擊更加激烈,更加無情。一旦消滅了寄生蟲,我們就更加健康,人口就會以更加驚人的速度增長。由於醫學的進步,寄生蟲對人的困擾日益減輕。隨之而來的是,其他動物受到額外的威脅。

五是捕食動物。它們也在日趨消失。從未有哪一種動物以我們為主要捕食對象,在除寄生動物外的所有動物中,最容易使我們致命的殺手竟然是並不想吃我們的蛇。作者的解釋是,人類祖先的生存可能從對蛇的反感中獲益,對蛇的恐懼已經融入我們的遺傳基因裡。

有意思的是,在各個歷史階段,人類的數量從來也沒有因為食肉動物的存在而急劇減少。大型食肉動物,如獅、虎、豹和豺狼,巨大的鱷魚、鯊魚和食肉鳥不時要襲擊和騷擾人類,如今它們只能苟延殘喘,要被人類列為保護的瀕危動物了。

總結

本書強調了人類的生物特徵,重點講到了生物特性在人類進化中的局限,如果我們能清醒地認識這些局限,我們在未來倖存的可能性就要大些。要讓人類社會穩定地延續,作者給出的辦法是:控制人口!必須提高人口素質,而不僅是增加人口數量。因為人類數量無限制膨脹,除了自身內卷,為爭奪生存資源和空間而導致的自相殘殺,還有就是讓其他的動物沒有生存空間。我們應使自己理智的機會主義的進步與基本的行為要求相吻合。

只有這樣做,才能繼續在科學技術上突飛猛進,在振奮和激動的時刻不否定自己的進化遺產。否則,受到壓抑的生物衝動會積蓄起來,最終衝決大壩,精緻的生命世界就會被生物衝動的洪水一掃而光。作者透露為什麼要自稱為裸猿而不是人的秘密:「我們必須長期而又嚴肅地把自己看作一種生物,以此意識到自己的局限性。……這有助於我們把握分寸且知道天高地厚,保持頭腦清醒。」

相關焦點

  • 人類把礦產資源挖光了會毀滅地球嗎?
    我們經常會聽到類似的說法,稱現在人類為了自身的發展拼命向地球索取資源,到處都出現資源枯竭,這樣會縮短地球壽命,甚至會導致地球毀滅。 資源枯竭是一個被討論了幾十年的沉重話題。資源枯竭是人類導致的。
  • 最新研究表明,銀河系高級文明已經自我毀滅,人類是孤獨存在
    這個問題困擾人類許多年,但隨著現代深空探測技術的發展,人類越來越相信,在整個銀河系中,人類文明是孤獨存在的,並沒有發現其他外星文明。這幾乎是所有科學家,經過研究後得出的共識。但銀河系中的問題,並沒有這麼簡單。根據科學家推算,銀河系已經有150億年的歷史,而我們地球只有45億年,相差了105億年。
  • 自我意識能否將人類從自私中拯救出來?
    自有生命出現以來,具有自我覺知意識的人類大腦,是唯一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終止自己的生命的生物實體。有時甚至只是為了得到那種將身體置於危險之中所帶來的興奮感,大腦就採取這樣的行動,完全不把組成身體的其他細胞或系統等部分放在眼裡。但是,基於一些流傳的證據,也有人認為,另外一些動物也會有自殺的行為。
  • 人類真的沒有天敵嗎?有一動物差點吃光人類祖先,如今還有人害怕
    但因觸犯了危星主,也就是二十八星宿中危宿的主管,猰貐被鳥頭人身的危星主杖殺。天帝怕燭龍和危星主火拼,就當和事佬讓猰貐復活。復活後猰貐性情大變,兇殘無比,以前的善良蕩然無存。最恐怖的是,它的口味也隨性情大變,吃人成了它的最愛。遠古的這個傳說並不是空穴來風,人類如今是所有地球動物的天敵,不知有多少動物因人類活動而滅絕。但強悍的人類真的沒有天敵嗎?
  • 《聞香識女人》:兩顆靈魂的相互救贖,背後是一場自我毀滅與重塑
    兩人因僱傭關係產生了交集。在查理的陪伴下,弗蘭克去了紐約,打算在享受人生的最後一程後自殺結束痛苦。之後,他準備執行計劃,開槍自殺。然而查理不顧自身的安危,用真心誠意換取了弗蘭克生的希望。重獲新生的弗蘭克在查理學校的禮堂裡激情演講,挽救了查理的前途。在看的前半程中,我一度懷疑這部片子到底在講什麼,拖沓的劇情,平淡無奇的故事,冗餘的敘事手法。
  • 動物也會吃辣椒嗎?實際上,比人類能吃辣的動物太多了
    辣是化學物質(辣椒素、薑酮等)刺激細胞,在大腦中形成類似於灼燒的微量刺激感,是一種痛覺,而不是由味蕾所感受到的味覺,只要有神經感知的地方就能感受到辣。專業點來講,就是辣椒味道的主要來源就是辣椒素,辣椒素與氫離子等共同作用打開哺乳動物的TRPV1通道,這種離子通道受體打開後會將陽離子瀉入細胞內,引起動作電位,帶來強烈的痛覺,以提醒動物馬上住嘴。所以,我們在吃很辣的食物感覺嘴唇口腔灼痛時,就是身體在警告我們。
  • 電影《湮滅》——走向自我毀滅的重生
    這種模糊化的處理,在筆者看來,似乎正是導演為了凸顯故事本身而淡化科幻的外表,讓觀眾將注意力放在人物本身而不是人物所處的環境。換句話說,這部電影用一個科幻的外殼講述了關於人本身——永恆的話題——的故事,儘管電影吸引大部分觀眾的是其中呈現出來的奇幻的想像(比如DNA經過「折射」出現的各種奇特的生物現象)和由於未知而引發的極度恐懼。
  • 後人類時代
    我能看到他們眼中放出的光,一種單純的惡,一種斑斕的美,像是照見鏡中的自己。他們已經忘了,至少在那獸的快感虜獲身體的瞬間,他們不再記得,我們曾經立下的盟誓,哪怕只是在一張肯德基餐巾紙上,那身為人類的理性光芒,或者也就像這張紙般脆弱,隨時會被洇溼、揉爛、撕毀。而他們,王叫獸、熊貓二俠、可樂小姐、香蝶兒、超人……我的夥伴或敵人,將不會有一座刻著名字的墓碑。
  • 《黑客帝國》:AI毀滅不了人類,只有人類自己可以毀滅
    墨菲斯是現實世界中的戰鬥者,他堅信有一位救世主會誕生,帶領人類奪回世界的主導權。他找到基努·裡維斯飾演的尼奧,給了他一顆紅藥丸,一顆藍藥丸。墨菲斯不動感情地說道:如果選擇藍色藥丸,故事就此結束。你在自己的床上醒來,繼續相信你願意相信的一切。如果你吃下紅色藥丸,你將留在奇境,我會讓你看看兔子洞究竟有多深。
  • 凡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人,都將會自我毀滅
    天規28條:人在做,天在看天規一:凡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人,都將會自我毀滅人人都有一個「自我」——我的身體,我的思想感情,我的財產、名譽、地位等等。「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我」字強調的過分,就會變成詛咒。天規二:過分在意別人的眼光,將喪失自我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可是許多人偏偏喜歡按照別人的眼光和說法生活。就像寓言中那個邯鄲學步的人一樣,這種人將喪失自我、個性及其所能帶來的一切。本色最美。
  • 工業化養殖,病毒的溫床,人類的自我毀滅之路
    2、清熱解毒,排除動物體內熱毒,改善眼紅眼屎多、鼻幹、尿黃、糞便幹、消化不良、煩躁不安。3、瀉火通便祛除動物體內熱火,維持機體酸鹼平衡。4、涼血利咽。預防動物體內血熱,維持體內正常的血液循環,預防動物因內熱而引起的咽喉腫痛5、増強動物免疫力,促進抗體形成,増強肌體對病原微生物的吞噬作用,提高抗病能力和抗應激能力,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
  • 75噸的南極磷蝦:世界上最大的蛋白質資源,會被人類吃保護動物嗎
    磷蝦不僅是人類所需蛋白質的「儲藏庫」,也是海豹、藍鯨、 企鵝等生物的重要食物源泉。因此人們賦予磷蝦一個特別的稱號「南極生物的基石」。磷蝦對於人類來說也具有相當大的意義。一般的海洋生物都帶有一股非常難聞的腥臭味,因此人們將它們打撈後,需要用汞對這些捕獲物進行處理,以減輕它們與生俱來的腥味。
  • 宮崎駿筆下的戰爭機器,道出了毀滅人類最簡單的方法
    其中更加全面真實還原了巨神兵的毀滅力量,渺小的人類在龐大的巨獸面前毫無抵抗能力,象徵現代工業文明的東京都市也在雷射下的火海中吞噬殆盡。其實不管是巨神兵還是拉普達,他們背後所代表的都是能夠在一夜之間摧毀人類文明的機器,而且是由人類親手製造出來的。
  • 整個宇宙陷入困境,究竟是什麼所導致的?《三體》中得出線索
    戰爭期間,我們透過作者的文筆,看到了戰場邊緣的慘烈景象,人類被池魚吞噬,出乎意料地闖入黑暗森林的戰場,直接一擊即中,摧毀了人類文明,一個光粒終結了逼迫人類長達4個世紀的三體人,而這還僅僅是邊緣戰爭。在關一帆的描述中,宇宙主戰場上的神級文明已經掌握了宇宙的基本規律,整個宇宙的一切規律都變成了武器,我們所理解的時空,甚至是宇宙本身都變成了武器,空間被降為處理場,從十一個維度跌落到三維,還會坍縮成零維,在那個殘酷的戰場上,人類只不過是冒著生命危險冒著黑夜的蒼蠅,誤傷了滿天飛的子彈,整個宇宙就像一具腫脹的屍體,正在走向死亡。
  • 人類禁足兩個月,野生動物們開始狂歡:沒有人類,世界會怎樣?
    02重煥生機的動物世界隨著人們進入自我隔離狀態,各種動物佔領了世界各地城市的街道。從白天吃到晚上,還跑到別人家的私人花園裡,津津有味地吃起了灌木,一點都不客氣。原來沒有人類的世界,動物並非毀滅,它們並不需要我們照顧,依舊可以清閒如昨。
  • 狗絕食,熊剖腹,動物真的會自殺嗎?
    動物真的會自殺嗎?未必。相信很多人都聽過有關動物自殺的故事,其中比較常見的兩個就是狗絕食與熊剖腹。狗因為主人的去世而悲傷過度,以至於採取絕食的方式自殺隨主人而去。熊則因為在取膽汁的過程中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從而選擇撕裂傷口自我了斷。
  • 假如動物能說話,請為所有被人類所殺吃的眾生發聲並懺悔!!
    動物的痛覺神經和我們人類是完全相同的,沒有一絲差別。他們死後的靈魂和我們人類也並無兩樣,只不過是前世造的業不同,才在六道輪迴中脫生不同的形體。我們人類給予他們的痛苦,他們會加倍償還給人類,讓你的全家來償還,不信是嗎?
  • 被捕殺的動物和被報復的人類
    活刺蝟、蜈蚣、活蠍子、活鱷魚······光是聽到已頭皮發麻,怎想有些人竟將其端上餐桌。活殺現宰、速凍冰鮮、送貨上門、代辦長途託運,這些個貼心服務,背後沾染了多少血腥與銅臭可想而知···2006年,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調查數據顯示,30%的中國人都吃過野生動物。
  • 人類真是食物鏈頂端?一動物差點吃光人類祖先,如今都愛養它後代
    至於為什麼會質疑——本質上這只是一種假設,達爾文可以假設人是猴子變的;達爾武就可以假設人是鳥變得,沒有足夠可信的證據之前,它只是一個相對完美的假設,因此爭論也就不少了。不過,既然是這等大科學家做出的假設,我們也不妨把這個假設代入歷史當中,於是就會出現一些比較有意思的現象。比如,人類真的是食物鏈頂端的高級動物嗎?
  • 為什麼動物吃生肉沒事,而人類就要吃熟食?
    吃生肉最主要的危險是寄生蟲,有可能患上寄生蟲病,危害身體健康。為了安全起見,人們通常會烹飪後再吃。而自然界的食肉類野生動物,沒有烹煮食物的能力,一直保持著吃生肉的習慣,但感覺它們吃生肉似乎很安全,難道它們真的不懼寄生蟲嗎?實際上,無論是人還是動物,都有可能因為吃生肉被感染寄生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