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開心今天能夠給眾多用艾條進行艾灸養生保健的朋友們分享艾灸中很重要的一種艾條的使用方法與技巧,那就是直接灸。相信很多傳統養生保健的朋友們並不會陌生這個養生方法之名。要是談起艾條的這種技巧和用法時,很多人會抓耳撓腮,不知如何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艾條的使用方法與技巧二:直接灸法。
直接灸就是將艾柱直接放在穴位皮膚上施灸的一種方法。在古代灸法中又稱明灸、著膚灸。為防止艾條傾倒可事先在皮膚上塗一點蒜汁、清水或酒精等。《千金要方》說:「炷令平正著肉,火勢乃至病所也。」說明可以明顯增加療效。
直接灸的功效:
直接灸穴位,直達病灶,給病症相對應的穴位以更強的刺激,作用比一般的灸法要強。
直接灸的使用方法:
用最精細的艾絨,搓成艾柱,如麥粒大小,也可以直接去綠瑩的艾柱,放在穴位上點燃,此時,穴位有輕微的灼熱感,一秒鐘即過。反覆施灸,結疤或化膿(分泌物)。反覆施灸,一般每穴根據自己的體質,施灸3-5狀(3-5支艾條)或更多。
根據艾條施灸後對皮膚刺激程度的不同,分有瘢痕灸和無瘢痕灸。若施灸時需將皮膚燒傷化膿,愈後留有瘢痕者,稱為瘢痕灸。若不使皮膚燒傷化膿,不留瘢痕者,稱為無瘢痕灸。
一、瘢痕灸
又名化膿灸。施灸時先將所灸腧穴部位,塗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後將艾條切成將大小適宜的艾柱置於腧穴上,用火點燃艾柱施灸。每壯艾柱必須燃盡,除去灰燼後,方可繼續易柱再灸,待規定壯數灸完為止。
施灸時由於火燒灼皮膚,因此可產生劇痛,此時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圍輕輕拍打,藉以緩解疼痛。在正常情況下,灸後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膿形成灸瘡,5~6周左右灸瘡自行痊癒,結痴脫落後而留下瘢痕。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哮喘、肺結核、瘰癧等慢性疾病。
二、無瘢痕灸
施灸時先在所灸腧穴部位塗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柱便於粘附,然後將大小適宜的艾柱,置於腧穴上點燃施灸,當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時,即可易柱再灸。若用麥粒大的艾柱施灸,當患者感到有灼痛時,醫者可用鑷子柄將艾柱熄滅,然後繼續易位再灸,按規定壯數灸完為止。一般應灸至局部皮膚紅暈而不起泡為度。因其皮膚無灼傷,故灸後不化膿,不留瘢痕。一般慢性虛寒性疾患,均可此法。
我們也可以將艾條點燃後,在身體患處離皮膚表面2-3cm處,進行艾灸也是可以的,這樣就不會接觸皮膚,只要掌握好灸量,也是不會在身體表面造成痕跡的。無瘢痕灸這種直接灸後,不僅可以達到去除疾病的效果,而且不會在身體表面留下任何痕跡。這也是現代人們即為了健康,又不想影響身體的美觀性,所以大多數人都採用這種方法。
掃描綠瑩微網頁二維碼,或在文章底部點擊「閱讀原文」即可馬上在線諮詢更多艾灸養生、健康保健知識,願你我健康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