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期後將有一批小朋友要離開父母的守護,去到幼兒園中和其他的小朋友學習、生活。
這讓人想起2020年年初央視播出的9.2分的紀錄片《人生第一次》中第二集「上學」,記錄了孩子們人生第一次入學,孩子的痛哭、童言稚語,是我們第一次上學的樣子,中國家長特殊的愛意表達,也是我們熟悉的經歷,這一集裡,我們看到的或許只是孩子,或許就是自己。
「分離」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場儀式
九月,中國的開學季拉開序幕。在幼兒園門口,一年一度的「分離大戲」也準時上演,小朋友們上演花式哭泣、父母長輩偷偷抹淚,人生第一次「分離」產生的焦慮、忐忑、恐懼,在開學的第一天爆發。
首次進入幼兒園和家人分離,是小朋友人生中必須經歷的一場儀式,跨過這一步,他們會開始融入校園生活。
同樣,父母長輩也在這裡學會對孩子放手,讓孩子開啟新的人生體驗。
大班的小朋友已是「小大人」模樣
幼兒園為了緩解剛入學小朋友們的分離焦慮,叫來了大班的哥哥姐姐們陪伴這些帶著不安全感的弟弟妹妹們,兩年前他們也像小班的小朋友經歷過一樣的經歷,而這個階段他們已經有小大人的模樣了。
幼兒園的老師們太棒了
這是孩子眼中的老師▼
而實際中的老師▼
面對哭鬧的小朋友們,面對第一次與父母分離的小朋友們,幼兒園的老師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除了教學還需要對小朋友們進行安撫,通常都會忙到孩子們休息才可以吃上午飯。分離焦慮不僅需要老師的努力,還需要家長對於孩子的引導「幼兒園是個好地方」的認知。
關於朋友,他們沒有那麼強的目的性
交朋友沒有那麼強的目的性,是發自內心的喜歡,因為Ta是Ta,所以能成為自己最好的朋友。
長大的話,要做什麼?
小朋友們可以毫無顧忌說出自己的夢想,也不管夢想的大小。有的認為就是從小班到中班大去,有的想成為消防員,有的想在辦公室中工作,有想成為解放軍的小女孩,也有想探索未解之謎的小男孩。
還有人有特別的夢想,他的未來是想成為普通的爸爸。
童年是像現在一樣的,上幼兒園了一樣的生活
關於童年,小朋友們有自己的理解:
「童年是像現在一樣,上幼兒園一樣的生活」
「童年是人長大後,然後回想小時候」
《上學》記錄了孩子們的生活,卻不是給孩子看的,它的珍貴之處在於讓我們感受到童真的珍貴,紀錄片裡有句旁白「生活就像一條溪流,身在其中時,你總是很難去察覺到其中變化的力量。」
人們在被生活裹挾前進的時候,可能不知不覺丟失了很多東西,比如《上學》裡孩子們的童真、純真、同理心等等,希望看過這個紀錄片,我們都能從生活中,從平淡的生活中,尋得這些丟失的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