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俗稱對對子,是傳統文化的瑰寶,得到了眾多朋友的喜愛。歷史上有許多名聯流傳,文採飛揚,很值得品鑑一下。
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喜歡對聯的讀書人。關注我,一起來欣賞妙趣橫生的拆字對聯,體現漢字文化之美,彰顯過人才華。
第1副對聯:踢破磊橋三塊石;剪開出字兩重山。
清代文人李調元,才思敏捷,尤其擅長對對聯,名聲非常大,引起了眾多對聯愛好者的注意。有一天,有一個小牧童故意用三塊石頭壘成一座小石橋,擋在李調元的轎子面前。
果不其然,轎夫沒有注意,直接把石橋給踢到了。牧童跳出來不依不饒,和轎夫吵起來,然後引出了李調元。
牧童說:「如果你能對出下聯,我就不和你們一般見識了。踢破磊橋三塊石,快對吧。」
李調元一聽,這是一個拆字聯啊,三塊石頭為磊啊。但是他一下子腦子暈乎乎的,居然對不出下聯,不由得面紅耳赤。李調元不想認輸,只好對牧童說:「你等我一天,明天我來回答你。」
一直到回家後,他看到妻子用剪刀剪布,忽然有了靈感。第二天,他到了約定地點,對牧童說:「我有下聯了,剪開出字兩重山。」
牧童笑嘻嘻說:「我說大人啊,這對聯是你老婆想的吧?這么女子氣。大男人,應該對『劈開出路兩座山』嘛。」
李調元一聽,不服不行,只好對牧童說:「是你贏了。我認輸好了。」
第2副對聯:古文人做,做詩做賦做高官;大口一吞,吞雲吞霧吞江海。
這個對聯同樣是拆字聯,從字形上就可以看出對聯的巧妙。不過呢,這個對聯雖然能夠體現漢字文化的特點,卻難免有些牽強附會,有些刻意和做作,算是一個有趣的文字遊戲,體現了才華,卻不能稱呼為絕妙對聯。
第3副對聯:寸土為寺,寺旁言詩,詩曰:明月送僧歸古寺;雙木成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時入山林。
這個對聯真是妙哉妙哉。對聯中的拆字部分,大家一眼就看到,不必細說。主要是,上下兩個拆字,又構成了頂針的手法。而下聯也採取了同樣藝術,真是非常厲害。
「明月送僧歸古寺」,出自一個老對聯:「明月送僧歸古寺 清風吹雨入山林。」「斧斤以時入山林」則是出自《孟子》。由此可見,這個對聯還有典故,更是精品中的精品了。
第4副對聯:或入園中逐出老袁還我國;餘行道上義無回首瞻前途。
這個對聯是必須採用繁體字,才能夠明白裡面的拆字部分。據說對聯是民國初年寫的,因為當時很多人要討伐袁世凱,所以有「護國戰爭」,恰恰可以解釋上聯,可以說一語雙關,用意巧妙。
而下聯則同樣很有意思,也是利用拆字形成了對聯的效果,「途」變成了我行走的道路,而這個道路,顯然是包含理想和信念的。
第5副對聯:伊一人,尹無人,伊尹一人宰相;馮二馬,馴三馬,馮馴五馬大夫。
對聯的拆字很普通,難的是對聯切合身份。 「伊」字有「人」字旁,「尹」字無「人」字旁,所謂「伊一人,尹無人」。而伊尹是商湯的宰相,那是有典故的。
後來,有人對出下聯。漢代有個馮馴,官居「五馬大夫」。「馮」的偏旁是「二」,「馴」的偏旁是 「三」,剛好可與「伊尹」的拆字組成絕對。
第6副對聯:一目不明,開口便成兩片;草頭割斷,此身應受八刀。
這個對聯是晚清人嘲諷梁鼎芬的。梁鼎芬受到張之洞賞識,出任漢陽知府,損害了百姓利益。所以百姓把梁鼎芬的人名拿來拆解,上聯是把「鼎」宇拆開,下聯是把「芬」拆開,組成了這個嘲諷意味很足的對聯。
大家還知道哪些好對聯呢?大家有沒有寫過對聯呢?我每天寫傳統文化類的文章很不容易,也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我,多多收藏和轉發我的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