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堂,位於揚州城北,始建於宋仁宗慶曆八年,乃是宋代大文豪歐陽修所建。當時歐陽修擔任揚州知府,修建了平山堂後,常常在此飲酒、賞景、吟詩作賦。後來,平山堂成為成為士大夫、文人吟詩作賦的著名場所,千百年來引得無數詞人墨客神往不已。
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愛好傳統文化的讀書人。關注我,一起來欣賞有關平山堂的詩詞和對聯,感受文化韻味悠悠。這些詩詞和對聯,當真讓人拍案叫絕。
首先是歐陽修寫的《朝中措·平山堂》:「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 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鍾。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當時歐陽修已經調離揚州,但是歐陽修的朋友劉敞卻要去揚州上任。所以歐陽修一方面是給朋友踐行,一方面也追憶自己在揚州的生活,塑造了一個風流儒雅、豪放樂觀的「文章太守」形象。
詞的前兩句先說平山堂的風景,「山色有無中」化用了王維的名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接著歐陽修開始懷念平山堂的生活,先從「堂前垂柳」著眼,問柳樹經過幾次春風,如今又如何呢?一個問號,顯示了歐陽修的懷念之情。
「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鍾」這是送給劉敞的祝願和恭維,表示劉敞很有才華,很有才氣,在揚州一定會順利如意的。但作為讀者,自然也能聯想到當年歐陽修在揚州作為「文章太守」的恣意情景,可謂一語雙關,巧妙無比。
至於詞的最後兩句,則是歐陽修的自嘲之意,抒發了人生易老、及時行樂的思想。但同時也是對劉敞的衷心祝願:「揚州是個好地方,你一定要快樂啊,不要等離開揚州才懷念哦。」作為送別之詞,歐陽修表達了很多對揚州對平山堂的懷念,令人看到了他對平山堂的一番情意。
然後我們來看蘇東坡寫的《西江月·平山堂》:「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 欲弔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
宋神宗元豐二年,蘇東坡自徐州調任湖州,生平第三次經過平山堂。此時歐陽修已逝世八年,作為歐陽修的得意弟子,蘇東坡重遊故地,撫今追昔,自然是情發於中,自然忍不住緬懷恩師。
詞中的「文章太守」,自然便是歐陽修了。詞的主題思想就是「人生如夢」,轉眼就過了半生。十年前蘇東坡曾經在平山堂與恩師暢談歡樂,如今只剩下堂壁上歐陽修的手跡了,睹物思人,自然是惆悵不已。
「欲弔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正是化用了歐陽修寫平山堂的《朝中措》。然而春風依舊,人已無存,曠達如東坡,也忍不住發出轉頭空的哀嘆,甚至覺得沒有轉頭的時候也已經是幻夢一場罷了。
也就是說,在這首詞中,蘇東坡的情緒變得相當消極,相當惆悵。然而,考慮到蘇東坡自身的坎坷遭遇,考慮到蘇東坡緬懷恩師的情緒,這種惆悵情緒反而是最真實,最動人的。短短一首詞,反而因為真情流露而流傳千古,讓人拍案叫絕。
然後是清代才子伊秉綬在揚州平山堂寫下了一個長對聯:「幾堆江上畫圖山,繁華自昔。試看奢如大業,令人訕笑,令人悲涼。應有些逸興雅懷,才領 得 廿四橋頭簫聲月色;
一派竹西歌吹路,傳誦於今。必須才似廬陵,方可遨遊,方可嘯詠。切莫把穠花濁酒,便當作六一翁後餘韻流風。」
江上畫圖山,乃是指登臨平山堂遠眺,江山如畫,一派美好景象。奢如大業,指的是隋煬帝。隋煬帝開鑿運河,到揚州觀賞瓊花,可說相當奢侈,在歷史上也留下了許多罵名。
廿四橋頭簫聲月色,二十四橋乃是揚州著名景點,唐代詩人杜牧有名句曰:「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下聯「竹西歌吹路」,同樣典出杜牧詩歌:「誰知竹西路,歌吹上揚州。」「廬陵」、「六一翁」都是指的歐陽修。
這個對聯上聯懷念揚州繁華,既有悲涼感,也有瀟灑感,下聯則把情緒放平和變歡樂,但同時也有勸慰之意。
作者認為並不是在揚州平山堂喝酒賞花,就算是繼承歐陽修的遺風了,必須要有詩人才華,才可以遨遊呢。這也就體現了平山堂對於文化傳承的重要意義,顯示了平山堂在歷史上的重要位置。
我每天寫傳統文化類的文章很不容易,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我,多多收藏和轉發我的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