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隱寺內的一副對聯,短短14字,卻道盡一生,點醒無數糊塗世人

2020-12-21 歷史惟鑑

在我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容納了非常多唯美動人的文化結晶。它們包括漢字、音律、書畫等等,每一項都有著十足的內涵和諸多美好的寄託。而在最為博大精深的漢字裡,對聯又是一個充滿韻味的奇妙文化。

按照一定的平仄對仗標準,來靈活多變地使用漢字,從而表達內心的思想與祝願等,就是對聯的妙處。一直到今天,對聯都是我們十分重視的一種文化。而在杭州靈隱寺中,就有著這麼一副深奧的對聯,它只有短短14個字,卻寫盡了一生,說透了人生的奧秘,點醒了無數糊塗世人。

靈隱寺坐落於杭州西湖不遠處,背靠北高峰,面朝飛來峰,是極具內涵的一座佛寺。它佔地87000平方米,有著諸多僧人在此清修,在杭州是有著極高名氣的名勝古蹟,每年都充滿了絡繹不絕的拜訪者。

東晉鹹和元年(326年),來自西印度的慧理和尚在杭州傳教,受到皇帝賞識賜地,從而修成靈隱寺。迄今為止,這座古老的寺廟已經有了1600多年的歷史了,而它在這些年裡經歷了無數次損害,最嚴重的時候甚至全寺被毀,可謂是飽經風霜的老寺。

從北宋時期開始,靈隱寺就已經是一座香客無數的寺廟了,深厚的佛jia教文化和僧人們慈悲大度的心讓民眾對他們很是尊敬。在南宋時期,「濟公」李修緣就曾經來此居住過一段時間,在民眾都對他厭煩的時候,方丈出面直言:「佛門廣大,豈不容一癲僧。」用慈悲與寬容再一次徵服了人們的心。

文人墨客也痴迷於此地,大文豪蘇軾都曾在此留下了一首詩詞。但更讓世人們為之沉醉的靈隱文化,不是那些悠久厚重的歷史故事,而是那一副在靈隱寺中點醒了無數人的14字絕世對聯。

《易傳》曰:「一陰一陽謂之道。」對聯的存在就是基於陰陽之理,並以此來謀求思想和人生中的變化。靈隱寺中的這幅對聯,就傳遞出了對人生最為透徹的思考。

「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

在我國的歷史上有著《中庸》這樣一本著作,它被稱為「四書」之一,通篇敘述著中庸之道。「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這就是中庸的含義,而對聯中的「半」字正是恰好體現出了這一點的精髓。

人的一生中充滿各種名與利的追逐,這會讓我們對待這些事情的時候一味地尋求完美的地步。但是這往往會讓我們因此失了本心,做一些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事情。正所謂「月滿則虧水滿則溢」,過分的追求終會讓你無法事事順心。

而倘若你能做到「只求半稱心」的話,那就符合了中庸之道。所謂「過猶不及」,萬事都需要有一個量度,放寬心胸,保持一個平和寧靜的姿態,恪守那個「半」的量度去生活,就能夠然你感受到和以前大不一樣的快樂。「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不忘初心,保持樂觀,知足常樂,你就會發現,原來生活是如此的美妙。

相關焦點

  • 靈隱寺中的一副對聯,僅有14個字,卻寫盡了一生,點醒多少世人
    靈隱寺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寺院,也是浙江省杭州市的風景名勝區。靈隱寺的歷史非常悠久,它始建於東晉鹹和元年(326年),算起來到現在已經有1694年了。北宋時,靈隱寺成為佛教禪宗聖地,吸引的不僅是佛教徒,還有無數名人。提起靈隱寺,大多數人都會想到"活佛濟公"。他出了家,在靈隱寺與天台宗的高僧慧遠住在一起。
  • 靈隱寺有一幅對聯,只有短短14字,卻道破世間真諦,點醒無數世人
    中國有不少的傳統文化,其中對聯就是之一,它也被稱作是對子或者是楹聯。這種是可以寫在紙上或者是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佳句。對聯十分要求對仗工整,平仄協調。這樣的藝術形式是中華語言獨有的,也是中華傳統的瑰寶。最早有對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而春聯是最常見的一種。
  • 杭州靈隱寺一副對聯,已懸掛1700年,點醒無數世人,助其走出困境
    這本書中向我們介紹了基本的聲韻格律,這些讀起來朗朗上口的句子,其實也是對聯中必須符合的基本對仗原理。對聯在古代也稱楹聯,因為其最早是貼在房屋的楹柱上,故而得名。《楹聯叢話》中記載,對聯最早起源於五代後蜀主孟昶,有一年新春之時,他為了祈福國家興旺人民安康,在宮殿的門上寫下了兩句題詞:「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 靈隱寺門前的14字對聯,看上去好像很普通,卻點醒了無數遊客
    而說到寺廟很多人小夥伴首先想到的就是少林寺,還有就是位於杭州的靈隱寺,對於這座寺廟我想應該很多小夥伴都是知道的,畢竟在影視劇中我們熟知的活佛濟公就是在靈隱寺出家的,因此很多遊客都會想來這裡看一看。而靈隱寺具體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背靠北高峰,面朝飛來峰,始建於東晉鹹和元年,歷史是非常悠久了的。
  • 靈隱寺曾留下副對聯,傳承1700年,卻點醒了無數迷茫而執著的人
    他癲他痴他狂,令無數人都印象深刻。而隨著該劇的大火,曾經香火鼎盛的濟公隱居處《靈隱寺》,也被全國各地的民眾所熟知,更成為了不得不去,不得不拜的著名佛教聖地之一。靈隱寺,又名雲林寺,它位於浙江省的杭州市。作為江南的千年古剎之一,靈隱寺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東晉年間。歷經南朝擴建及五代吳越王錢繆的開拓,它在宋朝宋寧宗時期名氣登頂,成為當時江南禪宗的五山之一。
  • 靈隱寺一對聯14字,懸掛1700年,道盡了一生
    所以他不僅出錢對這座寺廟進行一次擴修,而且還為這座寺廟改了一個名字,就是我們現在經常說起的靈隱寺。後來靈隱寺被一些有錢的香客,不斷地捐錢或自修,規模越來越大,香火也不斷旺盛起來。不得不說,寺廟起名的傳說還真的特別有意思。人們慕名而來到靈隱寺,除了它的香火非常旺盛,靈驗之外,還能感受到靈隱寺這座千年古剎的文化底蘊。
  • 靈隱寺一副對聯懸掛1700年,助無數人走出低谷,國學大師極力推薦
    靈隱寺一副對聯懸掛1700年,助無數人走出低谷,國學大師極力推薦一說到寺廟大家應該能想到不少地方,但是最有名的寺廟我覺得還是靈隱寺,因為靈隱寺一直被譽為是千古聖地,從古至今就有許多達官貴人前來拜訪這座聖地。
  • 求姻緣第一的寺廟~靈隱寺
    他癲他痴他狂,令無數人都印象深刻。而隨著該劇的大火,曾經香火鼎盛的濟公隱居處《靈隱寺》,也被全國各地的民眾所熟知,更成為了不得不去,不得不拜的著名佛教聖地之一。靈隱寺,又名雲林寺,它位於浙江省的杭州市。作為江南的千年古剎之一,靈隱寺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東晉年間。歷經南朝擴建及五代吳越王錢繆的開拓,它在宋朝宋寧宗時期名氣登頂,成為當時江南禪宗的五山之一。到了清朝更被譽為東南之冠。
  • 靈隱寺一幅對聯,點醒多少世人!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 朱元璋用一副對聯評價徐天德,22字道盡大明第一功臣光輝的一生
    我們曉得,朱元璋不但識了字,而且還會寫文章,《朱氏世德碑》就是他寫的。不但會寫文章,他還會作對聯。明朝建立之後,他送過一副對聯給徐達徐天德——破虜平蠻,功貫古今人第一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
  • 曹德旺:曾國藩這12字箴言,掛在我辦公室50年,讓我一生左右逢源
    曹德旺一生堅信曾國藩!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被稱作「半個聖人」的一個人,一手道德文章率先垂範後人,一生經世致用福澤連綿子孫。在一次採訪中,一名記者問曹德旺:「您將企業做這麼好的訣竅是什麼?」曹德旺回答道:「我辦公室掛了曾國藩的一副對聯,是這副對聯讓我一生順風順水,有了今日的成就,曾國藩是我一生都敬佩學習的人」敬勝怠,義勝欲,知其雄,守其雌在「玻璃大王」曹德旺的辦公室,這一副出於曾國藩之手的對聯,掛了50年之久
  • 勸善抑惡對聯拾趣
    慈善是一種發自內心、出自靈魂的對世人的悲憫,是一種真心誠意付出的高尚的情懷。「慈」的金文是「」,即為「茲+心」。造字的本意指父母,尤指母親憐愛自己生養的幼稚弱小的子女,比喻心腸柔軟如絲,疼惜生命,不殺生,不作惡。篆文將「絲」字寫成「茲」。《說文解字》:「慈,愛也,從心茲聲。」
  • 和尚在風雪中見一枝梅,大徹大悟寫下禪詩,結尾14字鼓勵世人千年
    所以在古時候的詩詞深處,藏著很多和尚的蹤影,在唐代,就有和尚在風雪中見一枝梅,大徹大悟寫下禪詩,結尾14字鼓勵世人千年,他就是黃檗禪師。黃檗禪師在江西出家,受法於百丈懷海禪師,他留下來的詩作並不多,但在當時極具影響力,其中有一首叫《塵勞迥脫事非常》。
  • 靈隱寺小記
    靈隱寺位於西湖西面的叢山中,是全國著名的古剎之一,創建於東晉鹹和元年(326),已有一千六百餘年歷史。它是我國寺院建築中極有價值的歷史遺產。天王殿前的兩座經幢,建於北宋開寶二年(969),大雄寶殿前的兩座仿木塔式樣的多層石塔,是北宋建隆元年(960)的作品,造型優美,雕刻精湛。大雄寶殿建於清朝光緒末年,解放後曾興修兩次。
  • 孫悟空唯一一句千古名言:短短14字道盡為人之道,至今家喻戶曉
    已至被師傅誤會後,孫悟空仍不離不棄,最後用短短14字道盡為人之道,至今廣為流傳! 就這樣,美猴王在花果山裡天真享樂,時間很快就過了數百年,後來為了能讓自己長生不老,他亦然離花果山去尋仙訪道。 猴王坐著自己建造的木筏,歷經千山萬水來到西牛賀洲拜訪名師。在一位樵夫的指引下他來到靈臺方寸山,拜須菩提祖師為師學藝,賜名孫悟空。菩提祖師精通三教諸子百家,法力無邊,祖師認為他有靈性教授悟空長生不老之術。
  • 小學生詩歌《爺爺》火了,短短二十六個字,卻道盡了「祖孫情深」
    小學生詩歌《爺爺》火了,短短26個字,卻道盡了「祖孫情深」眾所皆知,小學生掌握好語文課程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而作文題在語文試卷中的佔到比例相對而言較高,故而家長們在緊抓夯實孩子們的語文基礎的同時,對於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十分地看重
  • 一副絕妙對聯,解盡人生意趣!
    有一副對聯,上下聯意境相通,上聯講人生困境,下聯講消解的法門。字面人物又兩兩相對,各有出典,可謂佳聯!好也空,歹也空,好歹盡在不言中。善也空,惡也空,善惡相報難公平。醒也空,夢也空,一枕黃粱事無成。活也空,死也空,生難死易奈何終。朝走西,暮行東,人生猶如採花蜂。
  • 「韓信」墓地實景:墓前一副10字對聯,完美詮釋其「成敗存亡」
    在江蘇有一間極為聞名的淮陰侯祠,祠堂上有一副對聯,對聯內容是:「成敗一知己,存亡兩婦人」。為何說其「存亡兩婦人」?墓前此副對聯概括了韓信的一生。成敗一知己韓信是一個簡單的人,他想要實現自己的夢想揮斥千軍萬馬,建功立業,韓信確實做到了。
  • 曹德旺:曾國藩這12個字,掛在我辦公室50年,讓我一生戰無不勝
    俗話說,成大事者皆有信仰,曹德旺也是如此,他曾多次公開表示自己一直崇拜著一位古人,這位古人就是晚清時期的曾國藩,在曾國藩作這「半個聖人」的影響下,他這一生戰無不勝,順風順水。實際上中國無數的企業家,如馬雲、李嘉誠都很信奉曾國藩的學說。
  • 曾國藩六副對聯,寫盡了一生智慧
    他半生憂苦,一世精誠,寫下無數警世良言。其中六副對聯,寫盡人生百態,道盡人間智慧。 01養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時年48歲,曾國藩寫下了這副對聯,自勉了整個後半生。大意是指人窮骨頭不能賤,事窮初心不可棄。無論身處什麼境地,都要像春天一樣,保持樂觀生機的心態,積極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