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隱寺一副對聯懸掛1700年,助無數人走出低谷,國學大師極力推薦
一說到寺廟大家應該能想到不少地方,但是最有名的寺廟我覺得還是靈隱寺,因為靈隱寺一直被譽為是千古聖地,從古至今就有許多達官貴人前來拜訪這座聖地。
從靈隱寺建立以來,現在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如今這座寺廟現在已經成了國家重點保護單位,正是因為它的珍貴,從而引來很多人前來打卡。
而許多人來到這裡以後,印象最深的不是裡面的景色,而是門外的對聯,據說這個
那到底寫了什麼呢?
跟著我來了解了解
「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
這句話看起來樸實無華,沒有什麼讓人深刻的地方,但細細品讀過來,卻飽含著人生哲理,寫盡了人生。
我們一生會遇到很多事情,而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又不能做到十全十美,所以在這個時候,你大可遵循「萬事只求半稱心「。
要懂得知足常樂、隨遇而安。
這也是林語堂先生告訴我們最好的生活方式。
「半稱心」並不是指消極無奈,沒有辦法解決,而是指人到了年齡以後要懂得豁達,滿足。
人生在世幾十年,哪有那麼所順心順意的事情,只有嘗過酸甜苦辣,才知道什麼是生活。
遇到過不去的坎,選擇回頭也是一種智慧。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遇到過這種情況,當一件事情達不到自己所想的目標時,就會垂頭喪氣,將自己的情緒全部表露在外頭,但其實作為一個成年人,應該將這些事情看開。
人生的路上,固守淡泊,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不做世間功利的奴隸,不為凡塵中各種攪擾、牽累、煩惱所左右,使自已的人生不斷得以升華。
不去強求完美,做真實的自我,讓人性回歸到本真的狀態;
不苛求自己,不委屈自己,努力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快樂就在身邊。
萬事只求半稱心,這不是玩世,這是求是。
追求「半稱心」的生活,不是無奈和消極,而是一種豁達和智慧。
對聯中無不涵蓋了現在生活的一些縮影,同時還能窺見到一些做人的智慧和道理,常常讀古人古事,一定能從裡面獲得大量的智慧。
對聯具有詩、詞的某些特點,但比詩、詞更精煉、更工整,也更富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魅力。因此,它是中國文學藝術中的一種特有的形式,也是漢族文學藝術中獨有的一大藝術特色。
如果你也想學習老祖宗的對聯文化的話,建議您可以看一下這本《中華對聯精粹》。
這本書注重「實用」和「全面」,凡是會用到對聯的場合,凡是會用對聯的時日,都有涉及。
在2005年的時候,對聯文化已經被列入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裡了,以後我們更要多學習一下這類的知識,把老祖宗的文化弘揚光大。
這本書結合社會現實,加以注釋、譯文和點評,賦予了這些經典以新的時代內涵,為大眾提供陶冶性情、提升道德素養的寶貴精神食糧。
一本才49元錢,也就是一張電影票錢,一頓飯錢,卻能讓你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