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唯一一句千古名言:短短14字道盡為人之道,至今家喻戶曉

2020-12-12 騰訊網

眾所周知,由我國著名導演楊潔女士組建拍攝的首部神話劇《西遊記》,一經播出便轟動全國,因老少皆宜,獲得了極高評價,造就了近90%的收視率神話,至今仍是寒暑假被重播最多的電視劇。而這部電視劇在有限的藝術、技術條件下,創造了一個充滿幻想的神話世界,生動地表現了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不畏艱險的頑強精神,其百看不厭的劇情也讓它成為一部公認的無法超越的經典電視劇。

如今作為家喻戶曉的央視86版《西遊記》,其實改編自明代小說家吳承恩同名文學古典名著。在作者的刻畫下,唐僧師徒的形象一個個立體飽滿,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大師兄孫悟空,他不畏權勢,敢於反叛的精神讓文章增色不少。然而,小說中孫悟空並不秉承所謂的尊師重道傳統,反而對唐僧極盡調侃和嘲諷,但他始終記掛著師傅救他脫身的恩德。已至被師傅誤會後,孫悟空仍不離不棄,最後用短短14字道盡為人之道,至今廣為流傳!

孫悟空雖然是中國著名的神話人物之一,但在原著《西遊記》中他也有祖籍。小說一開頭就寫到,東勝神洲有一花果山,山頂一仙石,受日月精華,生出一石猴。之後石猴同一群猴子在山中避暑,無意之間發現了一股飛瀑從山頂流下。石猴自告奮勇鑽入飛瀑,竟發現一個寬敞、幽靜的水簾洞,後被花果山諸猴推舉為眾猴之王,尊稱其為「美猴王」。就這樣,美猴王在花果山裡天真享樂,時間很快就過了數百年,後來為了能讓自己長生不老,他亦然離花果山去尋仙訪道。

猴王坐著自己建造的木筏,歷經千山萬水來到西牛賀洲拜訪名師。在一位樵夫的指引下他來到靈臺方寸山,拜須菩提祖師為師學藝,賜名孫悟空。菩提祖師精通三教諸子百家,法力無邊,祖師認為他有靈性教授悟空長生不老之術。後來祖師在明知孫悟空會出去惹禍的情況下,用三年時間教會了孫悟空十八般武藝和七十二變以及筋鬥雲,這些都是些打鬥逃生的本領。然而,孫悟空在功夫即將學成時,卻因在師兄弟面前賣弄本事,被菩提祖師逐出師門。臨走時菩提祖師再三提醒孫悟空出師門後不要再提起他,否則就讓孫悟空萬劫不復。

功夫學成之後,孫悟空回到闊別已經花果山,但此時花果山水簾洞卻被一個叫做「混世魔王」的妖魔霸佔。看到自己猴群被欺負,咽不下這口氣的孫悟空便用法外分身將其擊殺,替小猴子們出了惡氣。(在央視版《西遊記》中,混世魔王則與孫悟空結拜為兄弟。)打敗混世魔王的美猴王,為了幫助群猴不被欺負,他使用起法術將傲來國的兵器攝上了花果山,山中的妖、獸全部拜在了悟空足下。興旺發達的孫悟空隨後收復七十二洞妖王,結義六大魔王,但卻因沒有一件順手的兵器而發愁。

為了尋一件稱手的兵器,他大鬧東海龍宮,終尋得如意金箍棒,又由其他三海龍王贈予鳳翅紫金冠、鎖子黃金甲、藕絲步雲履作為披掛。不久,他又去陰曹地府,在生死簿上塗掉了所有猴子的名字。種種作為惹得龍王和閻王懷恨在心,他們共同上報天庭玉帝,要求緝拿妖猴。看到告狀的玉帝非常生氣,欲遣天兵捉拿妖猴,但卻因太白金星的諫言,把孫悟空召入上界,授他做了弼馬溫,在御馬監管馬。幾日後,當孫悟空得知做的是個不入流的官職後,感覺自尊受到愚弄,大怒之下打出南天門,回到花果山自封了個響亮的稱呼「齊天大聖」。

得知悟空逃走後,玉帝親命託塔天王和哪吒太子帶著天兵天將來捉悟空,結果被悟空打得大敗。玉帝無奈,只好承認「齊天大聖」的名號,命令孫悟空到天宮管理蟠桃園。但不料孫悟空桀驁不馴,反而偷吃蟠桃、偷喝仙酒、偷吃仙丹並擾亂蟠桃盛宴,闖出禍端的悟空再次面臨天兵神將的捕捉,隨後他戰勝各路神將,使分身術戰勝十萬天兵名揚天下。後來在與如來的打賭鬥法中失利,被壓在如來捨去一手化作的五行山(唐時更名兩界山)下五百餘年悔過自新。

根據原著記載,孫悟空被壓期間可謂受盡磨難,飢時給他吃鐵丸子,渴時也只能喝熔化的銅汁。就這樣,孫悟空苦度了近五百年的光陰,後經觀音菩薩的點化,被唐僧救出拜其為師,踏上西天取經之路。在保護唐僧西天取經,孫悟空一路上降妖除魔,不畏艱難困苦,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護師傅唐僧取得真經返回唐朝,自己也被封為鬥戰勝佛修成正果。可在十萬八千裡取經路上,師徒二人的關係也並非一帆風順,期間悟空曾幾次遭到師傅的嚴厲呵斥,已至被逐出取經團隊。

在小說中,孫悟空雖然並不秉承所謂的尊師重道傳統,反而有時候對唐僧極盡調侃和嘲諷,但是他始終記掛唐僧救他脫身的恩德。而這也在每次被唐僧驅離的時候都有表現,尤其是在取經前期三打白骨精時孫悟空竟說出了一句千古名言,雖只有短短14字,但卻道盡為人之道,至今廣為流傳!

在原著第二十七回中,也就是「屍魔三戲唐三藏,聖僧恨逐美猴王」這一章節裡,師徒四人路過一處荒山野嶺,師傅唐僧腹中飢餓,孫悟空就駕起祥雲尋找食物。而這時白骨精見孫悟空離去覺得有機可乘,就變成送飯的妙齡少婦,說是要將齋飯布施給唐僧。不辨真偽的豬八戒和唐僧險些上當,在關鍵時刻,大師兄孫悟空及時趕到用火眼金睛看穿了少婦的原型,一棍打死了白骨精。唐僧見後大怒,誤以為孫悟空濫殺無辜,於是就要趕孫悟空離開。

此時孫悟空說了這樣一句話:我不曾報答師傅的大恩,所以不願意離去。緊接著唐僧就問我與你有什麼恩情?孫悟空連忙跪下扣頭說道:「我當年大鬧天宮時,惹下殺身之禍,被我佛壓在兩界山,觀音菩薩與我受了戒行,幸虧師傅救脫苦海,我若不同你一同去西天取經,顯得我『知恩不報非君子,萬古千秋做罵名』。」(意思是說知道別人對自己的恩情而不思圖報不是高尚的人,將會世世代代被人唾罵。)

由此可見,在《西遊記》中孫悟空是一個重情重義的猴子,知道師傅對自己有救命之恩,不管如何也要將這份恩情還了才可以。而「知恩不報非君子,萬古千秋做罵名」這句話隨著《西遊記》影響力的擴大,在數百年的流傳之中,也已經成為了一句千古名句,至今廣為流傳。因為這短短的14個字卻將人們做人的底線全部都標註出來了。告訴我們做人要懂得知恩圖報,千萬不要做忘恩負義之人。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這才是人性關輝的閃光點。

而這種知恩圖報的傳統美德在小說孫悟空身上也展現的淋漓盡致,原著第三十一回,黃袍怪拿了唐僧,豬八戒去請孫悟空來救。黃袍怪說,你已經被你師父驅逐了,還有什麼嘴臉來見我要人。悟空答道:「你這個潑怪,豈知『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父子無隔宿之愁』?你傷害我師父,我怎麼不來救他?」如此看來,孫悟空雖秉性兇惡,但在得知師傅遇難時,一心懷有感恩之情要將師傅從妖怪手中救出,著實讓人為之敬佩!

相關焦點

  • 千古智慧《增廣賢文》,短短10字,說透人性,道盡「交際之道」!
    千古智慧《增廣賢文》,短短10個字,說透人性,道盡「交際之道」,老祖宗的告誡,句句在理!對人性的了解,莫過於一本書,這本書就是《增廣賢文》,裡面許多話都可以看作對人性的終極看法,隨便一句話都能讓我們受益匪淺,比如一句「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就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就把人心的難測描繪得淋漓盡致!
  • 「非遺時光」「一口道盡千古事 雙手對舞百萬兵」
    一口道盡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皮影戲是中國的一門古老傳統藝術老北京人都叫它「驢皮影」千百年來這門古老的藝術度過了許多歡樂的時光今天,文旅君帶您了解「北京皮影」背後的那些門道「北京皮影」的起源雙手對舞百萬兵一口道盡千古事
  • 靈隱寺內的一副對聯,短短14字,卻道盡一生,點醒無數糊塗世人
    而在杭州靈隱寺中,就有著這麼一副深奧的對聯,它只有短短14個字,卻寫盡了一生,說透了人生的奧秘,點醒了無數糊塗世人。靈隱寺坐落於杭州西湖不遠處,背靠北高峰,面朝飛來峰,是極具內涵的一座佛寺。它佔地87000平方米,有著諸多僧人在此清修,在杭州是有著極高名氣的名勝古蹟,每年都充滿了絡繹不絕的拜訪者。
  • 小學生詩歌《爺爺》火了,短短二十六個字,卻道盡了「祖孫情深」
    小學生詩歌《爺爺》火了,短短26個字,卻道盡了「祖孫情深」眾所皆知,小學生掌握好語文課程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而作文題在語文試卷中的佔到比例相對而言較高,故而家長們在緊抓夯實孩子們的語文基礎的同時,對於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十分地看重
  • 《斷舍離》中最透徹的一句話,短短25字,卻道盡為人處世的原則
    一、斷行,舍行,離行 《斷舍離》中最精闢的一句語錄,讓無數陷於困頓之人都開了竅。這句話便是:「無能為力的事,當斷,生命中無緣的人,當舍,心中煩鬱執念,當離。」這句話句點明了作品的中心思想,學會斷舍離,便可以告別沉鬱與煩惱,迎來嶄新的生活。
  • 一個情字,道盡時間滄桑,一個愛字,訴盡紅塵無奈
    很多時候,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歷經時間,慢慢養成了習慣,比如,遇見了你,習慣了喜歡,習慣了感激,習慣了有你的陪伴,習慣了你的呢喃,也習慣了凝視著你看個不夠,也習慣了和你說說心裡話……可是,為什麼時間卻沒有讓我習慣,失去你以後的思念慌亂,也沒有習慣失去你以後的不想念,更沒有習慣想你的心慌,至今也沒有想明白
  • 俗語:貪酒不顧人,貪色不顧身,下一句才更經典,道盡世態炎涼
    中華上下五千年,民間也誕生了大量的俗語、諺語,不僅朗朗上口,而且其中蘊含了古人的智慧和生活經驗,對於今天我們為人處世有著寶貴的指導意義。比如這句我們常說的「貪酒不顧人,貪色不顧身」,就是奉勸我們戒酒戒色。
  • 夫婦之道:夫婦為人倫之始,造化之基.
    《易經》說:「一陰一陽之謂道。」古人往往把男女與天地、日月、陰陽並提,可見古人把夫妻之道提高到何等重要位置。孟子也非常重視婚姻,曾說:「男女居室,人之大倫也。」古人為什麼如此重視夫妻關係呢?鳳儀先生說得很明確:「夫婦為人倫之始,造化之基。」人類有夫妻,除了為組織共同生活的家庭,仰事俯畜,服務社會,更為了繁衍後代。所以夫婦之道,非常有研究的必要了。
  • 洛洛歷險記十二大哲理名言,道盡世間真理
    今日話題:洛洛歷險記所有哲理名言,道盡世間真理洛洛歷險記是很多90後的回憶,裡面劇情緊湊精彩,今日為大家總結各大獸族首領和機車戰士的經典語錄。11、在這個世界裡,不但兄弟之間情同手足,而對手之間也會惺惺相惜 —洛洛12、戰爭是一場骯髒的遊戲,而我,是一個骯髒的玩家 —猛虎王在我們現實生活中,這些哲理名言金句依然實用
  • 白居易夜想初戀,寫下一首詩,道盡相思之苦,一字一句仿佛從肺腑鏤出……
    季節燃燒著光陰,指尖流年裡,微漾的儘是經年的回憶。夜未央,是誰在寂寂無聲中,輕觸著記憶的石碑?雪紛飛,是誰的思念,涼透了這一季的時光。千年前的一個冬夜,白居易想起了闊別多年的初戀,寫下一首詩《冬至夜懷湘靈》,短短20字道盡相思之苦。
  • 張磊《價值》,短短15個字,說透了大多數富人的「求財之道」!
    張磊的《價值》,我反覆讀了三遍,看出了一個「門道」,原來只用15個字,就能說透大多數富人的「求財之道」!2020年馬上就要到年尾了?當然有聯繫,而且有很大的聯繫,越是變化的年代,越需要知識來應對,書中前人的一句簡單的話,就可能會讓你覺察到未來的一個機會,反之,也可能會讓你意識到未來的風險,這些都可能會改變你的未來!
  • 「千古完人」曾國藩的交友之道:交友要雅量,做人要氣度
    他自幼勤奮好學,6歲的時候就上了私塾讀書,8歲熟讀四書五經,14歲就開始讀《史記》等文學著作。他在道光十八年中了進士,官拜翰林院。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產生了重要影響。曾國藩不僅在政事上有自己的獨特見解,在為人處事上也有自己獨特的一套。他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名言警句流傳下來,其中《曾國藩家書》中更體現了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
  • 李季蘭:一生未出嫁的才女,寫下一首詩道盡夫妻之情,成千古名作
    李冶那首寫透夫妻之情的詩歌名叫《八至》:八至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在詩中,李冶反覆用了八個「至」字,這首詩不可謂不精妙,因為在這短短的二十四個字裡面,不僅僅闡明了夫妻之間的情感關係,還寫清了世間萬事萬物的辯證法,充滿了哲思。
  • 理解了孔子的四個聖人之道,即可理解太極生兩儀的真正含義
    為了弄清楚這一段千古名言的真正意思,我們必須先弄清楚八卦的來歷和作用。根據《易經繫辭下》:(伏羲)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史記太史公自序》:餘聞之先人曰:「伏羲至純厚,作易八卦。」我們還注意到「易有太極」的易,也就是「太卜掌三易之法」的易,也就是《易經》或者《周易》的易,也就是《易傳》中「易有聖人之道四焉」的易。《繫辭上》第十章: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佔。
  • 李清照醉酒後一首詞,短短6句道盡四季變換,現改編成歌廣為傳唱
    李清照,一位「千古第一才女」。她的人生,跌宕起伏,她的詞作有悠閒生活,亦有悲傷感嘆。從此,她的人生陷入困境,流離失所,歷經坎坷,半生漂泊,寫詩作詞,成了她唯一的靈魂慰藉和精神避難所。去年《知否》熱播,由李清照的《如夢令》改編的主題曲深入人心,我想這便是宋詞的魅力吧。
  • 道個佛字 拖泥帶水 道個禪字 滿面慚惶
    斯道,即如三世諸佛,也只能自知,無法開口,就像啞子做夢一樣,無法向人說。我們的本來面目沒有一樣東西可以比仿,沒有一樣物件和它相似,所以也就無法向人講,只可自知了。宗門云:『妙高峰頂,不容商量!』故三世諸佛,有口難開。  你們今後不必問人家打開本來是什麼境界。阿彌陀佛!這無知之靈知,無法描繪,怎麼向你道?縱或遇到明眼人,也不過旁敲側擊,烘雲託月,以心印心。
  • 每人一句名言,看盡歷朝皇帝的別樣風採
    語從心出,我們不妨每人一句話,從歷代皇帝的名言中感知他們的別樣性情。秦始皇嬴政: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秦始皇嬴政畫像)作為中國第一位稱皇帝的君主,秦始皇橫掃六國,統一天下,功在千古。他的這句名言,野心昭然,霸氣外露。
  • 東漢名臣拒娶公主,留下一句話,成了千古名言
    都說「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可是在漢朝,卻有個臣子拒絕娶公主,留下一句話,成了千古名言。此人便是東漢的名臣宋弘。宋弘出生於官僚世家,他的父親在漢成帝時期擔任少府一職。而他本人在漢哀帝、漢平帝時期擔任侍中。後來王莽建立新朝,他接替父親成了新朝的共工也就是少府。
  • 王國維很著名的一首詞,對妻子既深愛又心疼,最後14字成情書典範
    文/顧無【引觴漫談】「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義無再辱。」這是近代的國學大師王國維自沉頤和園中昆明湖魚藻軒之後,人們在他的口袋裡發現的遺書。短短4句話,給後人留下了無數的猜測和推想,一代宗師學者為何自沉,這16字之中,又有何深意,恐怕只有他自己才說得清。王國維一生給我們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文學遺產。其著作《人間詞話》至今仍暢銷不衰,在他之後,想要註解宋詞,解讀宋詞的人,總以《人間詞話》作一個標杆,無論態度是瞻仰還是有不同意見。
  •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家喻戶曉,6旬大爺:你們都理解錯了
    這是一首曾被譽為五絕之首的千古名作,入選小學課本多年,算得上是家喻戶曉的作品,我們來看看全詩:《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寫這首詩時,王之渙35歲。就這麼短短20個字,讓本來名氣不算大的鸛雀樓紅了1000多年,成為了很多文人墨客嚮往之地。這首詩的特點就是寫得大氣磅礴的同時充滿了人生哲理。因為全詩無一生僻字,所以理解起來也就很簡單,小學生不看翻譯都能解釋,其大意如下:太陽依傍著山巒緩緩落下,黃河水滾滾而下,向著大海流去。